上海“数字哨兵”是大数据技术下“疫情防控”的新手段

上海“数字哨兵”是大数据技术下“疫情防控”的新手段

(本篇文章共307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5月31日结束为期整整两个月的“静态管理”后,6月1日起,上海开始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一手抓经济促生产,一手要动态清零,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时,又能及时发现“疫情”信号,同时还能保证2500万人口的城市处于常态生活之中,上海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推出了覆盖全市的 “数字哨兵”。从近二十多天的情势看,上海“疫情”总体管控有力,全面复工复产指日可待,前台英雄“数字哨兵”居功甚伟。



01“数字哨兵”出生背景


“数字哨兵”在上海官方的定义名称是“健康核验一体机”,也称“数字哨兵”。从它本名就可以理解,“数字哨兵”是一种具备移动数据通信功能,用于数据采集、核验的前端电子设备。

“数字哨兵”能否正确投入应用必须具备三基本条件:能实现移动数据通信,完成与大数据中心的数据链路对接,完成场所码绑定。

“数字哨兵”只负责采集个人身份信息和场所信息,是那只哨子,吹哨的是隐藏在“数字哨兵”背后的大数据中心。没有大数据中心做支撑,“数字哨兵”就是个带显示屏的测温仪。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数字哨兵其重要的基础是近年来,各地如火如荼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的相互联通的底层,则是中国领先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周,工信部对外介绍说,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我国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水平,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


02“数字哨兵”部署应用


第一个试水“数字哨兵”城市是深圳,其时为2月底3月初,也是“疫情”再度来袭,全城“抗疫”。上海“数字哨兵”工作布局,发端于3月初,产品投放在3月底,4-5月形成批量供给能力,6月起全面应用。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初,上海市有关部门即据上海疫情态势提出了开发“数字哨兵”的构想,以提高进入各办公点、聚集性社会场所人群的健康信息核验效率,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很快,上海相关部门向电信运营商和部分生产厂商下达了“数字哨兵”研制任务,各企业组织研发团队迅速进行产品研发,功能要求已升级为集测温、防疫核验、身份检验等多功能一体,数据移动通信的传输速率满足场景应用需求,数据格式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实现安全互通,并及时传输到大数据池中。据相关报道透露,上海本地三大通讯运营商,上海仪电旗下云赛智联,汇纳科技、万达信息、优刻得、商汤科技、大华、海康、思亮等上市公司均参与了产品研发并顺利入围,最早一批产品在3月底就已经投入使用。从参与企业就可以看出,数字哨兵集合了大数据、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

随即,4月1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消息:自2022年4月5日起,全面推行“场所码”、“健康核验一体机”即 “数字哨兵”扫码通行措施。4月19日,上海经信委发布666家白名单企业进入复工复产,“数字哨兵”在不少企业试水应用。

进入五月后,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来的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的重新开启,上海共有29.43万家企事业单位与机构申请了“场所码”46.67万个,布设“数字哨兵”6656台。6月1日前,随着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工作的启动,“数字哨兵”一机难求,成为年度“爆款”。据光大证券近期研报中推测,本轮上海“数字哨兵”硬件设备有50亿元的新增需求,而全国的潜在规模达500亿元。


03“数字哨兵”身手不凡


上海的“数字哨兵”支持“六合一”(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查、疫苗接种、测温)的信息核验,且快速高效。



扫码时间短,人员可快速通行。人员在进入公共场所时,需要和“场所码”进行关联记录行程数据。从扫码到放行,花费时间一般在5-10秒。此外,“数字哨兵”还与场所码实现了绑定,且可以提前将疫情防控相关管理规则设定在“数字哨兵”中,人员提前准备好健康码,“数字哨兵”完成扫码后,直接通过语音播报人员信息数据和防疫规则的核查结果,从扫码到通行,花费时间一般在1-2秒。通行效率大大加快!

“数字哨兵”还支持身份证查验功能,使用身份证进行信息查核,无需提前准备健康码,通行效率更高,也方便了不熟悉智能手机应用的老年人群体。部分“数字哨兵”还支持人脸识别,以及部分支持不摘口罩的人脸识别,可根据需求启用人证合一的验证。不摘口罩识别技术,还是业内较领先的技术,苹果的Iphone13就具备这一功能。

在安全方面,“数字哨兵”对形成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用户通过设备设置后台只能看到场所人员进出总的数量统计和记录,无法查看到任何与人员相关的个人信息。

“数字哨兵”还能准确识别“健康码”状态的时效性,只对实时有效的“健康码”进行识别核验,对通过截图保存的“健康码”予以拒绝。

由上可见,“数字哨兵”小小一台机器,根据“防疫”需求,集成了多个功能,快速精准地识别人员“防疫”关联信息,以保证人员在完备相关规定程序后,进入办公楼、小区、商超、医院等场所。


04“数字哨兵”安全管理


“数字哨兵”查验了个人身份信息、出行信息、进出相关场所信息,具有一定的隐私性,是在特定时期社会综合管理而采用的特殊手手段,从其开发的本意与原则出发,理应限定于防范疫情需求的信息查询,而不能扩大到其它应用。故此,上海“数字哨兵”的设计初期,就把信息安全防护和管理放在了首位。



但是,人们还是注意到,部分生产厂家在宣传报道中声称,除了充分利用“数字哨兵”健康核验基本功能之外,还可基于生产厂商在软件和数据开发的能力,面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包括整合员工考勤、访客预约、票务预定的系统,进行深度融合。甚至要结合哨兵通行数据和其他多维度数据,为用户在客流数据分析方面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

对此,在今年5月23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2场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明确表示,“按照‘最小够用’原则,对使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收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病学调查,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其他用途。”对数据的使用要求、权限均给予了明确。因此,上海“数字哨兵”投入广泛使用以来,总体安全可控,并未爆出一起数字哨兵被泛用或者滥用的案例。


05“数字哨兵”与大数据技术下的“疫情防控”


今年是中国全民防疫的第三个年头,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实施了精准防疫的政策,我们所熟悉的“流调”“密接”“次密接”等“防疫”防疫语汇都与大数据技术紧密关联。综合来看,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以下作用:


  • 其一:在政府层面,大数据为政府正确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政府通过大数据来服务政务决策,使疫情防控部门及时找准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提前疫情预研、预判、预警。

  • 其二:在公众层面,大数据帮助建立了管理数据众享机制,存储的信息数据公开透明,疫情情况和应对措施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争取了社会公众的信任和理解,缓解了病毒感染者数字上升引起的不安程度。

  • 其三:在防控方法层面,大数据为防止疫情蔓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手段。特别是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结合,实现对病毒感染者、疑似者的准确追踪,并对敏感的传染或疑似者第一时间锁定隔离,並对无意识的密切接触人群,发现和控制。上海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曾领先全国。





此次上海“数字哨兵”的应用,可以理解为大数据技术的再升级,或许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常态管理中比“健康码”和“行程码”更为精准的防控手段。

当然,同时还需要指出的,科技是双利刃,一面是疫情防控需求下大数据利用的价值,一面则是数据可能泄露以及数据被滥用的风险。近期爆出的河南“健康码”赋红事,应该引起警惕。

发布于 2022-06-23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