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学业规划
新高考志愿填报纯干货——如何选专业

新高考志愿填报纯干货——如何选专业

2022年的高考即将到来,随着新高考改革在越来越多省份的推行,各地的高考志愿填报方式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明显的趋势就是从过去的以“学校”为基本填报单位,变为以“专业(类)+学校”为单位(河北、山东、浙江、辽宁、重庆等地),或以“学校+专业组”为单位(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海南等地)。可以说,不管是哪种填报方式,选专业的重要性都比之前的“旧高考”时期大大提升,赋予了考生更多的专业选择权,尤其是河北山东等地实行的“专业(类)+学校”模式,更是直接在本科普通批中排除了调剂的可能(此种方式也是我个人认为的目前最为合理的填报方式)。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一方面符合考生的实际利益,另一方面也与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中更注重专业建设的方向保持了一致(可参见我的前文:几家欢笑几家愁——评第二轮双一流)。不过,改革后的新高考志愿填报的复杂程度增加,也对考生和家长的信息查找能力和综合阅历提出了一定挑战,虽说调剂减少了,志愿选择变多了,但究竟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作出志愿选择、安排志愿顺序,充分利用志愿填报规则,以达到最佳的填报效果呢?在本期内容和下期内容中,我将向大家带来新高考志愿填报的纯干货:如何选专业,以及如何选学校。

本期内容是关于专业选择的建议,主要内容有:一、常见本科招生专业的价值分层;二、如何了解某院校某专业的整体水平;三、常见问题与解答;四、关于选专业的其他建议。


一、常见本科招生专业的价值分层

大家都知道,不同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预期等都是不同的,专业的选择实际上会受到考生个人性格和特长、家庭情况(经济、地域、职业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过,除去家里有矿或属于接班人级别的少数后浪家庭,大多数人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还是就业。以就业为基本的锚,考虑到专业录取分数、专业学习的难度、就业整体环境、预期收入、未来职业发展等因素,我对目前本科院校招生的常见专业做了如下分层(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第一层:优选专业

中上游985院校的尖子班(专业任选+保研,或专业任选)、计算机类、电子信息、自动化、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八年本博连读或5+3一体化等长学制)、数学、统计学、金融学、经济学、法学

(二)第二层:次优专业

电气、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类、公安技术、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五年)、眼视光医学、物理学、财政学、会计、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中文、少部分小语种(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等)等

(三)第三层:一般专业

知识产权、教育学(非师范)、英语、大部分小语种、新闻传播学、化学、地理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心理学、力学、机械、仪器、能源动力、土木、水利、测绘、兵器、核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纺织、轻工、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动物医学、除临床口腔眼视光外的其他临床医学类专业(麻醉、儿科、精神、放射、医学影像)、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法医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

(四)第四层:慎选专业

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科学、化工与制药、材料、地质、矿业、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多数农学专业、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公共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

二、如何了解某院校某专业的整体水平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途径,以前两个途径为主:

第一,看官方评价:以教育部学科评估为主,以双一流学科评定为辅。

第二,看其他第三方评价:包括相关行业(学界或产业界)朋友的评价(最为客观,但不太容易找到)、毕业生和在读学生的评价(信息最直接,但不如前一类评价客观)、知乎等网络平台上网友的评价(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一般,但样本量大)、大学排名机构的评价(国内相对靠谱的是软科,比武书连、校友会和CNUR靠谱点,可以作为辅助信息来看)等。

第三,看相关学院的官网信息。官网信息能了解到办学的基本情况(师资和学生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等数据),可主要关注博士生人数、国家重点学科等信息。

三、常见问题与解答

1. 如何看待“天坑专业”“劝退专业”的说法,如何识别一个专业是否真的劝退。

答:吹一个专业好,不一定真的好,但说一个专业是天坑,十有八九是坑,这些专业一般都涉及就业困难(岗位少、工资低)、工作环境恶劣、职业天花板低等硬伤,例如“生化环材农林地矿油”等历史悠久的劝退专业,从分数线就能看出来,大家已经对其劝退属性形成了初步共识。此外还有很多人文社科、医学和管理类专业也比较劝退,具体可参见本文第一部分的专业分层。关于如何识别一个专业是否真的劝退,看毕业生转行的比例就行,我们可以发现,医学、法学这俩专业的毕业生转行的比例并不高(法学生考公不算转行),因此并非劝退专业。

2. 能不能先尽可能上好大学,然后转专业曲线救国?

答:不建议。不同大学对转专业的要求不一样,但总体上越热门的专业越难转入(大家都不傻),而且转专业的前提一般都需要在本专业排名前列,这就很矛盾了,毕竟等你好不容易真的本专业排名靠前了,真不一定能下决心转走。此外,劝退专业中很多同学在入学时都想转专业,但最终成功转走的只是绝对少数,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对自身的意志力过于乐观。

3. 怎么看大类招生?

答:大类招生对于高校是绝对利好,能够提高生源质量还能引导学生入学后内卷,但对于考生而言并不友好:常见的两个坑:好坏专业捆绑销售、选择有迷惑性的专业名称打包,前者会导致考生高分考入,但最后却可能分流到垃圾专业;后者体现为一些并不相关的专业改头换面进行捆绑,对于一些不熟悉学科目录的朋友来说防不胜防(2021年中山大学直接把土木打包到计算机大类里,直接遭到考生家长群嘲,反而容易识别),例如给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加上“智能”“信息”“智慧”等修饰语,或者给整个大类包装成各类实验班,等等。考生和家长能做的,只有仔细识别,在充分了解大类招生中所包含的专业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权衡(一定要找到一份最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懒得找的可以加文末微信后领取),确保是自愿接受大类(意向专业只有大类招生,或单独的专业招生分数不够),而不是被忽悠进去。

4. 对于新设专业/交叉学科/小众专业怎么看,是否推荐报考?

答:我的总体意见是谨慎报考,原因咱们挨个说。

首先是新设专业,新设专业有两类,一类是对原有专业的重新包装(例如:智慧水利、智慧林业),这类专业设立的必要性值得质疑,可能还不如原来的专业有认可度;还有一类是新兴学科(例如:氢能科学与工程),这类专业一般产业和教学之间的联系还比较薄弱,行业认可度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此外一些体制内单位会抠专业名称会比较死板(差一个字都不行),新设专业在就业时的选择可能会受限。

其次是交叉学科(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的愿景很好,但本科阶段大家的学习时间和专业基础都有限,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杂而不精,因此我不建议本科时直接学交叉学科,等本科就读2-3年后对行业有了初步认识,可以在读研时进行考虑。

最后是小众专业。非常小众的专业,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例如:人类学、伦理学),除了做科研,基本是无法找到对口工作的。即便是一些相对容易找到对口专业的小众专业(例如:核电技术),未来专业选择面也比较窄,改行难度较大。

5. 很多重点高校纷纷推出可以专业任选+保研或专业任选的实验班,是否值得报考?

答:这类实验班目前有很多,例如北理工的徐特立班、电子科大的成电英才班、东南的吴健雄班(没法全员保研)等,我认为值得作为相关院校的第一专业选择。不过,虽说是专业任选,考生最后也只能主修一个专业,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和相关院校的专业实力来综合选择,例如想学计算机专业的,可能东南吴健雄班就不一定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但想学建筑或交通运输专业的,东南大学的吴健雄班绝对是合理选择。关于保研,还需要找招生老师详细了解保研的政策,例如是否有专业课成绩要求、是否有淘汰率、是否可以保外校等,最终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报考。

6. 关于考公务员。家长希望孩子以后考公,应该怎么报专业?

答:每年的公考,稳定排名前列的专业主要是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法学、财会、统计、中文,毕业想考公的考生可以适当考虑这些专业。不过,对于一些重点院校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会有参与选调生考试的机会(每个省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限制不一,有的院校不限专业),另一方面会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不一定非要考公务员;此外,公务员的职业特点也并非适合所有人。总之,在专业选择时,还是要结合考生的成绩、性格、家庭条件等因素来判断是否优先选择相关的考公优势专业。

7. 公费师范生是否推荐报考?

答:公费师范生目前有四类:

第一类是六所部属师范院校(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陕师大、西南大学)的公费师范生,这类师范生回生源省份一般都能进入相对条件好的城区重点中学任教,也可以通过交违约金的方式解约,如果是有意回生源省发展的考生,比较推荐报报考;

第二类是六所部属师范院校的优师专项,可以免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但需定向到生源省的贫困县任教,且在协议期内(6年)无法解约,限制性太大,不建议报考(除非是本身就出身贫困县,高考分数比较低且能够接受贫困县教师工作)。

第三类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虽然也是定向,但定向地点在招生计划上有写,且可以通过交违约金的方式解约,对定向地域能接受,且分数较低的考生可以考虑报考。

第四类是地方师范院校的优师专项,可以免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且在协议期内(6年)无法解约,定向地点招生计划也有写。对定向地域能接受,分数较低,且不考虑解约的考生,可以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的后顺序补充志愿来报考。

8、免费医学生是否推荐报考?

答:不推荐。医学对学历和执业经验的要求比师范要高。免费医学生主要是省属院校招生(不是重点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定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学历和经验的积累都不够,未来发展受限较大。除非是高考成绩一般,且有意回家“躺平”(实际上也不见得轻松)的考生,否则不建议报考。

9.一些985/211院校的中外合办专业是否推荐报考?

答:视情况而定。985/211院校中外合办专业的学费一般较高,但又没有中外合办大学那么贵,此外还能拿名校的学历学位,不失为具备一定家庭经济条件,又不想完全脱离国内教育模式的考生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称为花钱买分)。但有几点需要提醒:第一,要问清楚目标院校招生人员,是否会在毕业证、学位证或学信网上标注中外合办字样,如果不确定是否会标注,建议谨慎报考,以避免就业时遭遇区别对待;第二,对于研究生阶段想在国外读的考生而言,直接本科出国或报考中外合办大学,都会是更好的选择;第三,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不建议报考此类专业,因为不排除入学后学生在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环境下发生心理变化,此外为了读大学而造成经济压力也不值得(又不是没学可上)。

四、关于选专业的其他建议

除了上述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常见问题外,我还有几点关于选专业的总体建议,补充如下:

1. 选专业是为了就业,尽量优先选择能学到实用技术、有专业壁垒和行业护城河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例:可以学到具体的医学知识(实用技术),其他专业学生很难来抢饭碗(专业壁垒),医疗行业在社会中无可取代(行业护城河),这至少不是差专业;举一反例,哲学:学不到实用技术,没有专业壁垒(改行学哲学不难),也缺乏行业护城河,基本上就可以步入劝退专业之列了。

2.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也有规律可循,要优先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能跟上时代步伐的专业。例如:法学、金融、师范等服务类专业,和数学、物理等基础性专业,是社会任何时期都有需求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新工科”专业,是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的。与之相对应,一些传统工科,其所涉及行业的发展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很难再取得大的发展,对于这些专业,我们还是尽可能靠后选择。

3. 报志愿时可以参考往年录取数据,但不必过于拘泥,不要有怕亏分的心态。尤其是实行“专业(类)+学校”模式的新高考省份,志愿填报方式都改革了,之前的旧数据反而会对现在的决策构成不利影响。以后不同院校的各专业都会有自己的单独分数线,各院校之间的专业分数线会深度交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如果还抱着以往的录取数据,怕亏分,不敢放开选,便是对新高考改革的最大误读。

4. 专业优先不是不考虑院校因素,院校的层次、地域等因素也要兼顾考虑。


关于如何选学校,如何平衡好专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我将在下期内容中继续进行解读。


相关阅读:

高考报志愿的重点工作 - 知乎 (zhihu.com)

法学算不算好专业 - 知乎 (zhihu.com)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京津冀部分高考录取数据对比 - 知乎 (zhihu.com)

如何看待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 - 知乎 (zhihu.com)

几家欢喜几家愁——评第二轮双一流 - 知乎 (zhihu.com)

聊一聊高校报考中的“选城市”(上) - 知乎 (zhihu.com)

聊一聊高校报考中的“选城市”(下) - 知乎 (zhihu.com)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上):整体情况分析 - 知乎 (zhihu.com)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中):具体择校分析 - 知乎 (zhihu.com)

强基计划报考指南(下):招生院校盘点 - 知乎 (zhihu.com)

为什么是“华五”与“一流学科”?——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之计划单列项目 - 知乎 (zhihu.com)

关于付费咨询:城市漫游者对高考升学、高中选科、城市选择和区位分析、就业选择、法学专业考研等话题提供付费咨询服务,如有相关需求的读者可搜索并添加微信13120051033(微信名:北)进行了解(咨询时间:工作日晚19:00以后及节假日全天,因非团队运营,如未第一时间回复还请谅解)。

关于教育交流群:对教育相关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在添加上述微信后回复教育交流群,即可等待加入教育交流群,与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各类教育话题。

编辑于 2023-06-19 20:49・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