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鲁:数字技术是市场经济加速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四原则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一场意义非常重大的产业革命。”12月13日,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2023第一财经资本年会上表示,数字经济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也提出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他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上数字经济带来的信息充分交流,会促进供求平衡,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因此数字技术是市场经济的加速器,能够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在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经济胜过计划经济的制度优势会更加突出。”王小鲁称。
王小鲁认为,数据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部分数据产品同时具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两种属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谁开发谁获益,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积极性;二是保护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防止垄断,让公众能够合理分享数据资源;三是个人隐私和企业的正当权益必须得到法律保护;四是政府应当承担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同时必须严格依法行事。
图片
一次影响深远的产业革命
数字技术发展带给生产生活的改变随处可见。王小鲁认为,从目前已经产生的效果来看,可以把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看作人类历史上到现在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产业革命,它同时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也会改变社会组织结构。
据他观察,生产领域,工厂实行自动化生产和数字监控,可大幅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完善质量控制;商店实行数字化管理,可减少库存和损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交通运输数字化管理,可加快客货流通,减少道路拥堵;能源领域,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能源供应,可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金融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减少了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难、银行风险高问题,资金得到有效配置;居民生活方面,购物、旅游、生活起居、文化娱乐、艺术鉴赏、社会交往,通讯联络等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除了前面说的这些,在教育、医疗、科研、军事、治安、办公、文化传播、社会管理、居民择业就业等等方面,人类活动的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王小鲁说。
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我们已经初步看到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大量节约人力、物力,而且能够拓展人类探索自然、改变世界的能力。这方面的潜力恐怕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未来在这方面的发展变化将是巨大的。”他称。
数字技术是市场经济的加速器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市场经济是否还有必要?是一个会被频繁讨论的问题。有观点认为,过去计划经济搞不好是因为供需各方面的信息不充分,因此计划不完善。有了数字信息技术,政府就可以制定周密的计划,实现全社会供求的精准衔接,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用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就有了充分的条件。
“我们知道,计划经济确实有很多的弊病,因此才会有改革开放,才会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但是计划经济的最大弊病并不是信息不充分,而是以少数决策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代替了亿万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生产、消费者自主选择、价格自由波动,因此才能实现供求间动态平衡,协调产销关系,而计划经济缺乏这种调整机制。计划经济也缺乏通过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和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资源、促进效率提高的机制。
据王小鲁研究,对比改革开放前后数据可以发现,1953~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负增长。整体经济高投入、低产出。改革前20年,经济年均增长4.7%,但城乡居民收入年均仅增长1%~2%,1978年人均GDP仅200美元。改革后,1978~2015年平均增长9.7%。2022年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在他看来,这一重大进步来源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
“回顾中国的历史和各国发展的情况,我们都会看到,市场经济体制是迄今为止唯一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体制。不管数字和信息技术再发展,要想回到计划经济都只能是倒退。劳动者、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的自主权、选择权不能被剥夺,改革确立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能改变。”王小鲁称。
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也会因此发生某些改变。
传统市场经济中,也会存在低效率。由于信息沟通障碍,供需之间往往只能通过“试错法”实现平衡。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供求失衡、资源浪费由此产生。大数据和产销间的信息沟通改善了供求关系,减少了供求失衡和浪费。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某些领域信息的不对称,还可能导致卖方市场或者导致垄断。“前些年我们看到的医药费价格虚高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为什么价格虚高?因为消费者作为病人通常不掌握医药供应者所拥有的信息,对医药、医疗的技术方面知道得非常有限,因此就给了供应方独特的优势地位。”王小鲁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促进信息沟通,使得广大消费者能够掌握更多的医药信息,就有可能有效缓解医药费价格虚高的情况,当然还要借助其他一些条件。
小企业融资难是另一例证。关键是银行不了解小企业的信息。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已使问题得到部分缓解。此外,信息流扩大了择业者的选择空间,便利了就业。
在他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加上数字经济带来信息充分交流,会促进供求平衡、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因此数字技术是市场经济的加速器,能够进一步改善市场机制。在数字经济时代,市场经济胜过计划经济的制度优势会更加突出。
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但目前依然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明确。比如,数据资源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数据资源的产权如何界定,谁开发、谁拥有、谁获益?如何保证开发者、使用者各方的利益?
“数据产品可复制,可重复使用,使用越多社会效益越好,因此具有公共性。如果定义为纯私人产品,难以避免私人垄断,难让公众获益。但纯公共产品要无偿提供给大众,难以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数字资源难以得到开发利用。王小鲁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对数据产品进行合理分类就非常必要。
比如,无开发成本的数据资源通常应属于公共产品,应免费提供给公众。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数字产品,应作为私人产品严格受法律保护,不得向社会公开和用于牟利。有开发成本的数据产品大部分可定义为具有公共性的私人产品,可以按一定规范进行商业化,有偿使用。
对于谁开发、谁拥有、谁获益的问题,王小鲁举例说,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由平台企业开发,但原始数据来自广大用户,产品也应大众分享。平台企业不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但他们作为开发者的权益必须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允许通过市场获益,这样才能鼓励数据开发和应用。某些数据产品可以参考专利保护的办法,规定保护期限,期限内有偿转让,期满后向社会无偿公开。
在数据产品的开发应用中,如何有效保护开发者和公众双方的权益?王小鲁认为,由于大数据往往具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需要逐步形成法律法规,界定和保护数据开发者和社会公众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应经社会各方充分协商形成,并不断完善。不能由政府单方面决定。除少数应列为商业秘密或国家机密的数据,开发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都不得垄断数据资源。”王小鲁说,法律应该严格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包括个人隐私不受侵犯,这在数据时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只能在公众利益必需的情况下,依法取得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数据信息,但同样要守法,要对侵犯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王小鲁说,概括而言,数据资源使用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谁开发,谁获益;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界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积极性。
第二,同时需要保护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防止垄断,使公众能够合理分享数据资源。
第三,个人隐私和企业正当权益必须得到法律保护。
第四,政府应当承担监督管理职责,同时必须严格依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