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白酒股的我却在银行股上赚了钱 ——都教授的投资迷思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4回复:158喜欢:58

@今日话题

2019年,白酒股涨幅巨大,五粮液领军,涨幅超过150%。山西汾酒酒鬼酒古井贡泸州老窖等多家股价翻倍。贵州茅台在前几年大涨的基础上再次翻倍,众多资深白酒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年初在五粮液跌到50元左右的时候,我卖出少部分招行换入五粮液。春节以后,五粮液股价短期内大幅跳涨,在80元左右卖出,我就急不可耐地卖出五粮液换回了涨幅不多的招行,没想到年底五粮液股价已经接近130元,如果不换回招行,收益会更高。其实,这种操作不是第一次出现。前几年,我也买入一部分贵州茅台,茅台股价大涨后就急不可耐地卖出茅台换入涨幅不大的招行。通过这两次神操作,毛姑姑少赚了至少1200万! 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后悔,而是在反思出现这两次神操作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在我的潜意识中,白酒股确定在我的能力圈内,银行我不确定。但为什么在白酒股涨势喜人的这几年,我在能力圈内的白酒股上赚到的钱,与不确定是否在内力圈内的银行股上赚到的相比,也就是个零头。

上市白酒公司简单易懂,商业模式好,护城河强大,是中国股市中最符合巴菲特选股标准的行业。我在2010年前后开始跟踪研究茅台,这些年阅读财报、收集研报、卖场调研、浏览雪球、收集数据、竞争分析、仔细估值、计算安全边际,应该说是功夫到家了。所以,我把白酒行业纳入了自己的能力圈。当然,银行业我也研究了很长时间,先后买过多家银行,但是由于银行业比白酒业复杂得多,尽管进行了系统研究,但自己并不确定银行是否真的在我的能力圈之内。所以,我这些天一直在反思,难道白酒行业是我的虚幻能力圈?即自认为了解,但实际上并不了解,还有自己没搞清楚的认知盲点。思前想后,回想当时做决策的情景,我觉得影响我决策的有三个可能性原因。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禀赋效应带来的偏见。禀赋效应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后,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我在2009年就买入了招商银行,持有时间比较长,有可能日久生情,对招行过分喜爱,尤其是推崇招行管理层的卓越表现。当茅台出现很好的买点时,同时招行也低估,所以还是选择大部分资金加仓老情人招行,茅台只买少部分,而且茅台股价大涨后(依然严重低估),就急不可耐地卖出茅台换入涨幅较小的招行。此外,由于禀赋效应,人们要避免失去所拥有的东西,容易产生“安于现状情结”。当我全仓了招行后,适逢五粮液股价大跌,出现了很好的买点,我只卖出少部分招行换人五粮液,五粮液股价大涨后,同样又急不可耐地换回涨幅较小的招行。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茅台、五粮液的护城河比招行强大,可以容忍管理不善。但由于禀赋效应,两次决策时的关键时刻,心里的天平都不自觉地倾向了招行。

第二个可能的原因是本人个人喜好使然。我研究、投资白酒股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自己不是酒鬼,不嗜酒、不贪杯,甚至对嗜酒者还有些反感。虽然作了那么多研究,根本无法体会出酱香型和浓香型的区别,也感觉不到茅台比二锅头好在哪里。在我看来二者没有区别,都是含酒精的致癌物质!喝过几次茅台、五粮液,每次都是酒桌上逢场作戏,浅尝则止,根本不喜欢那种又辣又呛的味道。也有人给我送过茅台、五粮液。看着这些礼物,我总感到是鸡肋,喝之无味,弃之可惜!心想,还不如送我一袋米、一桶油实惠。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对白酒的态度,决定了我所有的研究都可以看作纸上谈兵。一个男人再体贴,也无法体验到女人生孩子时的那种不安和恐惧!巴菲特每天喝可口可乐,所以才能够持有可口可乐那么多年!

最后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受芒格思想的影响。芒格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如果第一次就做对了,你就会轻松许多,要做优秀企业的长期合伙人,根本没必要换来换去,频繁换股容易出错。自从买入招行以后,我就一直对其跟踪研究。随着对招行认识的不断加深,“第一次就做对了”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认为自己通过长期持有招行最终一定会变得很富有。所以,耳边仿佛总会不时回响起大师的声音:千万不要随意换股!千万不要随意!千万不要!不要!

以上三个原因,皆有可能。到底是哪个起了决定作用,我也不清楚。不知雪球中的哪位高手可以指点迷津,还望不吝赐教阿。也许这就是投资的魅力所在吧。毕竟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学问,很多时候是科学性保证你不亏钱,艺术性才能保证你赚大钱。在反反复复地探寻追问、幽幽暗暗的买进卖出中,我们度过了美好的青春光阴,换来了一点的人生财富。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酒金岁月2019-12-27 18:48

窃以为你对白酒并没有真懂,虽然你研究的无以复加,但是你通篇着重点一直放在股价上,试问如果招商银行今年涨幅超过白酒,你还会如此反思么?我也是滴酒不沾,以前对白酒避之唯恐不及,但不影响我现在对白酒的坚守,秉持常识即可。我今年也持有招商银行,也赚钱了。但我操作与你相反,我确认自己对银行不懂,高价买回白酒,将银行剔除能力圈,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不要自我欺骗,也不要把自己判断建立在别人的认知上。

冉有19952019-12-27 18:21

非常坦诚的自我剖析。从后视镜看,投资招行是没问题的,能做到这个层面,已经是人中凤凰了。但既然是反思,就是希望能找到原因,今后有所改善。就我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我瞎猜,可能还是对银行股的低估值特别看重,以至于估值比它高的都不太入眼。说到根上,恐怕还是最优情节在作祟,就是说,在标的选择时,可能比来比去会觉得某一只股票的潜在回报率最理想,慢慢地就将仓位全押在这只股票上面。其实,在择股时,不要像我们的高考一样给排第一名、第二名等等,倒可以排个上等生、优等生、中等生、下等生,凡是列入上等生和优等生的都可以考虑,并适当构建一个由几只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再看好的股票仓位也不超过一定的比例,遵循低估买入的原则,这样慢慢地,心态会更加平和,风险自然也会更低一些,收益率倒不见得会降低。毕竟,看走眼的总是难免,每一次的巨大成功,除了努力和能力圈以外,不可否认,运气的成分始终存在。

冉有19952019-12-27 21:45

指教真不敢当,这其实也是一直困扰我自己的问题,我此前也是动不动就满仓一只股票,其背后驱动原因就是我刚才分析的,总想让资金利用效率最高,总想找出排名第一的那只股票,然后all in。这种做法在资金量少的时候,确实也为较高的收益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资金量到一定规模以后,尤其是职业投资以后,对风险还是要有更多的预防,因为风险总是在你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突然爆发。而且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我自己最看好并满仓的股票经常跑不赢排名靠后一些的股票,如果当初我对前3只或者5只股票构建一个组合,不仅风险得到了很大的规避,而且收益率还更高。从今年开始,我就强迫自己要分散投资,当然是适度分散,目前已经适应了。

小茶壶投资2019-12-28 08:57

这个回复非常有水平!不要让结果偏见影响对决策行为的评价,结果有随机性,只是很多种可能里的一种。添加风险控制的投资组合短期会比很多个股收益低,但长期的确定性更好。

张-张2019-12-27 22:46

排除最优情结,建立优等生组合,收益不低于独仓,但降低了风险,很赞

全部讨论

守望DD2020-08-30 16:32

是的,同样的操作

愚者jacky2020-08-18 15:42

我也在反思,也是同样的纠结心理。我觉得还是没在能力圈里。知而无畏,做不到无畏就不是能力圈。

愚者jacky2020-08-18 15:37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定性分析就是没有客观的量化指标。缺少参照系后,漫长经济周期内的波动,没有对这个东西的深刻体验,持有太难。我很尊重教授的成就和对投资的认可,但从这两个例子可以判断白酒不是您的能力圈。

江南大伟2020-07-05 07:43

都教授半年前这篇反思文,谈投资者选股换股的得失。我认为换股与否的得失,其心态很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一读。
以自己为例,我持有的股票中,就有两类不同的股票,平安银行,聚光科技,其中聚光是小众化的偏冷门的股票。回溯到两个月前,聚光科技和平安银行13元多,当聚光涨到16元左右,我减仓不少,而到了 18-19元多,又舍不得再减仓,而这时平银仍然在不到13元徘徊。
而最近一周,聚光大幅回撤到16元多,平银快速上涨到14元多。心中有一丝后悔,为何之前不换聚光到平银。
但这样的一丝后悔,可能是短视甚至是带着贪婪的心态。
后视镜看都是清晰的,往前走却不一定;短期内的比较可能是目光短浅。
就我自己而言,换有换的理由,不换也有不换的理由,总之,不要以结果来后悔。
投资在路上,拉长时间周期,看远一点!
以上是对自己的反思,都教授永远是学习的榜样!

黑宝叫兽2020-06-29 16:36

我觉得只是茅台涨的多了而已,所以你觉得茅台伟大而招行不伟大了

西岭云2020-06-29 14:22

赞一毕竟投资不是一门精确的学问,很多时候是科学性保证你不亏钱,艺术性才能保证你赚大钱

晨光鹭2020-06-29 12:41

感谢教授的分享

新博滚雪球2020-06-29 12:28

很好的反思,有这种思考才能做好投资

都江堰都教授2020-06-29 12:02

也不是,巴菲特早期曾经40%的仓位买入运通,关键还是看安全边际吧。当然,他在中后期大量买入银行股,与资金量大也些关系,但主要还是银行股便宜。

钉子小散2020-06-29 11:58

教授的投资专业、睿智之余,还能如此谦虚和包容,是在难得。长期关注和向教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