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经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那啥…准备考研3战中财…所以这算是提前认校友么?【泥垢】 嗯…也算是我一直都想去的学校啦,然后最近也挺多这类的问题的,顺便来凑热闹好了~所以希望有在种…
关注者
2,483
被浏览
2,619,181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2018.4.13更新

毕业后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人在海外,很久没上过知乎,才发现竟然还有人给这个问题点赞也收到一些私信,实在承蒙各位错爱。个人的经历已经过去很多年,可能对现在的中财已经不具有参考价值,如果不能给你们想要的答案,请允许我说声抱歉。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都能抵达心中理想的学府。


顺便更新一个如同段子一样的故事。如果是同学说不定能认出来(笑)

前阵子某同学A,在某企业做HR,收到一封XXX的实习简历,XXX生成自己在20xx年到20xx年在中财某学院某系就读,并曾任学院学生会主席。

A就是这个学院20xx级的学生的但是不是这个系的,并且认识当年的主席,并不是这个XXX。A问了同学院不同系很多的同学,都不认识这个XXX,并且,

①某B指出:B就在XXX简历中写到的曾在某某单位实习,XXX所写的那个实习部门早就解散并到另一家公司了,并且B认识那个部门的的领导,该部门人数屈指可数,从来没有过XXX这个人

②某C指出:XXX另一段在某某企业实习经历,写到参与“某某光”城投项目,但是这个“某某光”其实并不是城投

so……侧面证明我财校友应该还是在各行各业有点水平的吧?

——————————

2016.6.25,毕业了。
今年毕业的这一届,没赶上沙河的图书馆,没赶上据说明年就要装空调的南路校区,但是赶上了一场北京户口指标突然收紧的措手不及……这么说来大概是不幸多一点,但是在毕业典礼上听见校长讲到关于空调的那些事儿,还是稍微有了点信心,觉得我财大概还是在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是大概速度会慢一些。
同期毕业的同班同学,不论是个人实力过硬,还是沾了中财这块招牌的名声,总之去向大体还算不错。而且在商科沾边的领域,校友大概也算不少,也算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种优势吧。
这个答案,感谢谬赞,在下觉得自己说的也不甚客观。初稿写在两年前,经过了研究生上课实习找工作的日子,大概逐渐没有那么偏激,用外校朋友的话说,感觉“你被体制化”了。
中财这个学校确实有着如同很多高校一样的相当严重的官僚作风,办事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尤其毕业就业阶段相关户籍档案的手续非常非常恶心,当时上研时候因为是本校对本校所以没经历过这一堆,如今天天为了某些手续和学校相关部门沟通真的非常非常恶心……就,吐个槽);硬件上设施的各种不完备,包括这半年来南路校区唯二的两个食堂中的大食堂装修改造,不光吃饭的选择空间和物理空间相当紧缺,食堂前那条路被封死也造成了交通不便……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端都不是用“情怀”两个字可以掩盖的,就算这是我的母校,也必须承认他的缺点。
收到过一些私信,问专业选择的,问学校选择的,问就业的,在下能给出的建议真的少之又少,一方面个人眼界和经历有限,另一方面在下并不了解提出问题的你。虽然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很乐意解答,但是最终的建议,还是多听多问,多获取一些客观的信息和见解,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人,祝好。

——————————

2016.3.14,一个简短的更新。
昨天陪朋友回沙河参观图书馆,简直大写的好评。硬件上确实过得去,而且让人有种人文关怀的感觉。虽然说目之所及感觉这么运行的图书馆肯定特别费钱,而且花的大概都是从我们南路这边剥削下来的(嘘),但还是觉得看到这样的图书馆建起来,对我财的未来又多了一点点信心。
真心的希望,不只是硬件,软件也会越来越好。
然后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之上,也可以越来越好。
图书馆使用体验指路使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新图书馆是怎样的体验? - 金融
用朋友的话说,想当年要是有这样的图书馆我GPA还能再上一个点!

——————————

2015.11.16更新。
这个答案写了有一年多,读研也读了一年多,偶尔在知乎的消息提示里看到有人点赞,今天上来发现竟然被推到前面,觉得确实,应该再来写点什么。
说说研究生。我非学硕,是两年制的专硕,可能代表性并不算很强,一家之言。

很多人都问说考研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一年多之后的我现在也依然没办法讲明白这个研究生读下来看得见摸得着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如果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那我坦诚说这一年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专硕只有研一有课程安排,研二完全用于找工作和毕业论文)并不能算是给本科阶段学到的专业知识有什么本质的提升。至少课堂来说是这样,但是如果能跟随比较好的导师做一些项目,或者自己确实愿意钻研深造的话,研究生阶段确实能接触到更多的老师和学术资源。换言之,如果你想,都是有机会的。
但是想不想,在想不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不做得到,就是另一件事。
因为基本上大多数的人,读研都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
但是,此时此地眼下来看,现在我们读研的这一批人,和两年前本科毕业时候就去找工作的那些同学相比,并没有好到哪去,甚至不如当时。因为现在的经济状况,太差了。找工作的局势太难了。然而这并不是当初决定读研的时候可以预料到的,所以身边,后悔的人有之,想着“毕竟我们比那些人多一个学历,以后发展空间会更大”的人也有之。
整个环境其实很浮躁的。我们这一级,之前说只有研一有课程安排,但是真正能好好在学校上满课的人,不算多。研一的两个学期,学院本来考虑到我们需要出去找实习,已经把课程主要安排在了前大半个学期,然而还是很多人上着上着课就跑出去实习了。
大家都明白,找工作才是最终目的。我们这个专硕不是学术路线,读出来基本没有人会上博,这两年的时间,也就是为找工作的一个缓冲垫而已。
偶尔也有学弟学妹问我对考研的看法。对于我自己,我没后悔也没必要后悔,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只能尽最大努力做下去。但对于他们我也给不了建议,因为谁都不知道一年后两年后的就业形势到底如何,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一碗“提升自己”的鸡汤可以骗得了越来越清醒的毕业生们。
再加上中财是这么一个务实到了极致的学校。能给你的,或许就是个文凭而已。
至少在这个清北人压制下的北京找工作的市场,这个文凭的含金量,不好说。
最后,我不是劝看到这些文字的任何人放弃追求任何事。只想说,保持清醒,看清自己想要的,看清路上有什么。

等找到合适的工作再来三更。
毕业季,祝各位武运昌隆。


=========================================
先引用一句话。
“这辈子不后悔,下辈子绝不这样过。”
对,就是这种感觉。今年刚刚毕业,回头想想这四年经历的事情,不能说不够精彩,不能说没有意义,但是整个过程,很辛苦,再加上我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厉害很能应付各种状况的人,大学四年的体验,并不算好。
有种“明明都能拿到差不多的经验值和掉落道具,我却选择了一个不太好打的副本”的感觉。但是在种菜的四年给了我很多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不后悔。
个人情感可能有点多,所以我匿了。下面慢慢讲我自己的体验。
————————————————————
首先,在中财,绝大多数人和事情都是“目的指向型”的。
上课、自习、点名、回答问题、和老师问问题套近乎——为了成绩
参加活动、参加比赛、学生工作、志愿者、社会实践——为了综测(综测这点等一下我要单独说)
其实这倒是无可厚非,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目标都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只不过有些人努力的更加用力一点,有些人懒散一点,就产生了学霸和学渣的区别。
但是问题在于,当你所处的整个环境都是用这种思维方式来面对周围的事物和评价标准之后,人就不可避免的变得功利。
就好比说,临近考研的时候,有的人就会衡量“在班级听课我能得到什么,去图书馆自习复习考研我能得到什么”,当他觉得后者的价值大于前者之后,就会义无返顾的逃课。这是某些学霸的情况。然后对于学渣,也是一部分学渣,就会出现在期末的时候拼命找老师套近乎、找学霸抱大腿套重点的情况,想用最急功近利的方法获得自己的利益
在除了学习之外的情况也是一样。
因为中财有一种非常特立独行的“综测评价系统”,在这个测评体系下,学校里的很多活动、比赛都是和综测挂钩的,所以很多人在参加活动之前会询问“加不加综测?”
当然,参加任何活动,除了活动本身给人带来的收获之外,能获得综测加分固然是好事。但在我从大一到大四的这四年,慢慢见证了从一开始我们参加活动还不敢问“加不加综测”,怕别人觉得我们动机不纯,到会找人打听,到班委发下来的通知都会有加不加综测的附加说明,到活动宣传资料就会注明加不加综测……看到这种活动本身一点一点变质的感觉,总让我有一点悲哀。
然后说说这个综测。
我愿意相信在这个制度制定的初期,校方一定是出于好的意愿,希望可以有一种科学、公正、合理的制度来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各学院其实是有各自的加分细则的,真的很难实现公平(笔者亲自见证了有从其他学院转专业到我们学院的同学,其原学院第一年的综测整体水平都低于我们学院,明明是很优秀的学生但综测却很低,因此就在保研总评中引起了很大争议),而且越来越发现其实可钻的空子应有尽有,用这个制度衡量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真正优秀的那些人。
然后这个综测有什么用呢?
每年的奖学金、保研资格、优秀毕业生名额。
对于第二点,笔者有话想说。
个人觉得中财在某方面上真的无愧于其“中央”的名字,完全体现了在体制作用下,一部分人凭借“关系”而非“实力”上位的情况。
或许你会说,这种事情在哪个学校都有。
但是,至少在笔者见到的范围内,和在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这种事情,比其他学校真的要多,也更加……怎么说呢,公开的秘密?秘而不宣?整个班级甚至学院的人都知道其和谁有亲属关系,其明明不学无术而历年的成绩里有多少水分,其获得的各种学术资格参赛名额是通过什么渠道特批,最后又怎么就保了研……这是在下亲身经历。只是暂时还没想好要不要说。
用一个学姐的话说,“像保研名单之类的,在结果出来之前,不要猜了。一定和你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
用一个同学的话说,“XX学院专注坑自己学生三十年。”
当然,这里指的是坑“普通同学”。
我要承认,在中财学习确实能有很多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能给你提供见世面的踏板,但是这些机会是属于谁的,在去争取之前,值得犹豫一下,停下来想想。
我觉得,中财并不具备那么高的人文情怀,来关注“最广大学生的基本利益”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说那些去追求卓越、追求更高层次的学生们“不自量力”,我是想说,在迈步之前,你要考虑,一旦落下来之后,会怎么样。很可能面对的就是个没有后路、没人管你的境地。
至少在我的学院里,对各种比赛竞赛十分推崇,但是当你在过关斩将的路上半路铩羽,从老师们到辅导员是不会考虑“我在之前的活动中付出了很多精力,所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有所欠缺”这种理由的。
其实这就是最前面那个“目的指向型”的道理——中财的普世价值是,“把有限的精力最大限度的使用在可以发挥价值的地方”
果然是财经类院校呢。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啊。

写了这么多,回头看看其实不一定能给题主带来什么价值,因为这些基本都是针对本科生活写的。
那就再胡乱写一点,就当给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解闷吧。

说说我“不后悔”的地方。
先来插叙一个比较推荐本科报中财的理由。
嘛,毕竟有着帝都的地理位置优势,毕竟有着中央的金字招牌,中财的学生来自天南海北大大的有,学生素质也是很高的。
这样,你就很容易发现周围存在感比较强的三种人:学霸、有一技之长的人、思想有深度的人
中财学霸真的很多OTZ(尤其是几个比较好的学院)……
但是后两种人也有不少。而且我觉得,后两种人是能让你的大学生活过的更加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人。
笔者算不上学霸,不过后两种人都勉强沾个边儿,于是也就慢慢会遇见在这些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就很庆幸,幸好在中财见识了这世界这么大,能遇见这么多不同又相同的人。曾经有一段遇见很多不讲道理的事情,参加比赛被人使了绊子,保研的时候遇见暗箱,那时候真的觉得大学挺黑暗的……不过也就是因为周围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和我聊了很多,也一起做很多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也有在给我加油让我不放弃,才有了今天这个能在这里心平气和的讲出大学四年的我。
也算是别样的体验了(笑。

所以,总结一下。
中财并不适合那些太有棱角、太有想法的人。
中财能制造出最精细的螺丝钉,却没办法雕刻出形态各异的核舟。
很有可能离开中财,会有很多人说,“感觉你像中财的”。
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或许有好有坏吧。还需要每个人自己,和时间,来检验。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