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生源质量会是什么层次的?

2017年社科院大学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90人,分为4个学院,12个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英语、法语、德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学科…
关注者
202
被浏览
188,225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只要是自己考进来的,社科大来者不拒,挑肥拣瘦不是研院的家风。实际上我们最该警惕的恰恰是某些热心的势利眼(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我只希望诸君能尊重自己的选择,用心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社科大这第一年招生并不太平,各类势力吹拉弹唱,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这些准大学生能把研院“学术共同体”的火种传承下去,费希特在满目疮痍的战后德国,民众灰颓之际,还能坚持呼号,当那些殷切期望与那切实的洞见唤醒了更多民众,统一的德意志遂成应有之义。而今天中国恰恰站在历史的关键转折点,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出像费希特这样能给民族注入活力的灵魂人物?这个国家正在不断在自身条件允许范围内不断尝试,这些尝试不全都是有益的,但这些尝试应当得到任何理智的人的关切和尊重。

社科大的学子们,你们的大学会遭遇迷惘和质疑,听到各种声音,但我不希望你们捂住耳朵,我希望你们睁开眼睛用心倾听:这个世界在呼唤变革,这个国家正在遭遇新的问题,健全的国民性格正在形成期,我不希望你们改变什么,但至少偶尔能时时反思自身立场的正当性,精英化教育的当下,哈佛大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校友子女,于是精英化的教育给美国民众带来精英化的政治。我们的教育体系始于精英,通过扩招使得普通民众得以受惠,然而现在看来,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却很多萌生某种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伪精英”优越感,我希望新一代的社科学子能够超越这些痼疾,既不精英也不民粹,能够要为那些没法平等表达自身关切的人说话,做事,这不是某种情怀或者是某种“道德正确”,如果你们好好关注自己的家庭财政和地位的变化,你会发现你的境遇的改善基本与你的邻人的改善并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这意味着什么:天下同此冷暖,正如海明威所言“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因此致力于全民福祉的改善才能使得个体福利的增益建立在更加坚实稳固的基础上。

当你们大学生活遭遇瓶颈时(这几乎是肯定的),充满困惑和苦恼时,我希望你们还能抹干眼泪安静的从书架上抽出某本老掉牙的书,打开书本希望你们还能从那“困而勉学”的倔强中,在历史长河中采撷到继续前进的力量,如此你才有希望,这所大学才有希望,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题外话

当然,我确实担心你们的基础科学教育的熏陶不够,希望你们本科教育过得更幸苦一点,学习更主动一点,毕竟苦难才是自由的授记。对于社科学子,既然已经来了,过多的纠缠于分数是不明智的,而你们真正应该开始担心的是这四年是否能回应上文的期望,毕竟新酒应该装在新瓶子里,穿上新鞋应该尝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