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出国后才发现的以前对英语世界的错误理解?

相关问题: 来中国后才发现以前对中文的错误理解有哪些? 有哪些出国后才发现的以前对法语的错误理解? 有哪些出国后才发现的以前对西班牙语的错误理解? 有…
关注者
118,636
被浏览
46,329,503
登录后你可以
不限量看优质回答私信答主深度交流精彩内容一键收藏

最大的误区是关于文化习惯和预言习惯的误区吧。

我说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关于姓名的表达。

比如说我叫“韩 梅梅”,“韩”是姓,“梅梅”是名,那么我在跟人介绍自己姓名的时候,是否要按照英文的“习惯”反着写,说成是“梅梅 韩”呢?其实不用,而且我们小时候学的英文课本上也并没有反过来教我们,Yao Ming也从来不会被反着说,这是因为,名在前姓氏在后的习惯并非语言习惯,而是属于文化习惯,所以东方人并不需要跟随。

这样的文化类英语还有很多,比如Jesus(看在基督的份上,类似于Oh my god!)或者 Awesome(牛逼!) 这种惊叹语!这类文化相关的英文单词会在日常用语里面跟语言习惯混合在一起,说一说到也没什么。

关于当着人面打喷嚏或者咳嗽,以及无意中发生其他失态的举动时说 Excuse me (抱歉),这属于语言习惯,在你打喷嚏后别人回你 God bless you(愿上帝保佑你) ,这就是文化习惯了。Bless you 这句短语再几乎所有天主教国家里都有对应语言的版本,这是明显的文化习惯。

既是文化习惯也是语言习惯的词,比如大家吃饭前会对彼此说一句 Good appetite (祝你胃口好)或者 Enjoy your meal(吃好喝好哈!),这个习惯在咱们东方语言里就没这个习惯,包括日语里面也都是“我开动了”,没有对彼此说祝福语的习惯。

关于WC,是water closet的缩写,译为“厕所”,而toilet则是指马桶,但是首先,WC这个词在英语国家反而没人用,甚至设施上的标牌也不会这么书写,会写成“TOILET”。口语方面,有时候跟路上的陌生人打听厕所位置的时候会直接用toilet,或者是跟自己亲近的熟人,但是稍微委婉一些的说法,会用restroom(洗手间,或者“方便间”??),这个单词发音上跟Restaurant(餐厅)很像,注意可别搞混了。有意思的是,德语口语里偶尔会用到WC这个词,当然使用的是德文发音(微 磁一)。

英语里面很多次都来自法语(基本上都跟餐饮行业有关),比如前面提到过的appetite(食欲)、restaurant(餐厅)、kitchen(厨房)、chef(厨师)、croissant(可颂面包 / 牛角包)、marmalade(橘子酱)、cafe(咖啡厅,重音在后)、hotel(酒店)、suite(酒店套房,读音为“swit”),这些词都是来自法语的,当然其实都有英语说法,只是英语表达起来太土了,所以借用法语,显得高雅,我举个例子,餐厅如果用英语表达,那就是 dining room 或者 dining hall ,牛角包则从croissant变成了roast,档次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说一个好玩的,最装逼的英文单词是啥?是文化习惯里面的用语吗?是语言习惯里面的用语吗?都不是,是语气词,尤其是下意识的语气词,这个词就是 Och!(啊!)比如别人搬箱子不小心砸到你小脚趾上了,这个时候你下意识的大喊“Och!”而不是“哎呀妈呀!”,那你装逼度爆表了。

英语中表达“工厂”这个词的时候有多重层级,制造业的朋友们可以注意一下,首先,我们最熟悉的那个单词plant(工厂)实际上一般是不说的,因为plant更像是作坊的感觉,很小,很简陋,人们往往会在介绍的时候说,我们有个facilitiy(设施)在哪哪哪,占地多少面积,有多少员工,年产能有多少等等,facility这个词给的感觉就是,有规模,现代化,高效,所以立刻就高大上了;那么还有更详细的说法,比如pipe line(生产线),我们有三条生产线在杭州,两条在广东境内;以及,equipment(设备),有些大型制造业或者能源企业,其生产核心就是设备,所以有时候也直接说equipment这个词,比如,我们在珠海有三台设备,单日产能可以达到多少多少(产能 capacity)。

有些英文单词在表达上面带有一些立场和程度的色彩,这点接触久了你就会有所体会,比如最近全球疫情闹得欢实,我就以“隔离”这个词来讲一下吧,我们目前在英语环境,特别是新闻环境下经常能听到的与隔离有关的词语一共有三个,分别是 lock down ,quarantine 和 isolation ,这三个单词有何不同呢?就是程度和立场上的不同,先说 lock down,这个词被外国人听到会产生一种负面情绪,因为程度最严重,就感觉是有人举着枪把人都押送进牢房的情景,而提到quarantine的时候,脑海里的画面则是把麻风病人集中到一个无人岛上去的情景,也是把一小撮人集中关起来的景象,最后是isolation,这是个相对来说平和且中性的词,就是指“隔离”,而且是我自觉的隔离,所以“自我隔离”这个词就是 self isolation ,但你不能说 self quarantine,或者 lock myself down,这听上去就怪怪的了。因此,西方媒体的惯用伎俩,驰名双标,就会体现在对这些词的使用上了,比如提到中国政府的做法,出现 lock down 和 quarantine 的频率就非常高,但提到自己国家或其他西方政府,就都改用 isolation 这个词了。

说到政治,不妨再多说一个单词吧,就是 credit 这个词,没错,就是credit card(信用卡)里面的那个credit,这个词最近非常的刺耳,为什么?因为最早,大概三月份的时候,美国就有些政客和媒体提出来要 Ask China for redit ,当时很多国内视频字幕组并没有进行准确的翻译,而是给翻译成了“要让中国道歉”,实际上并没有把西方的龌龊心态给曝光出来,他们透过 credit 这个词真正想释放的概念是“病毒债权人”,有没有想到什么?当年国际气候大会,以及前不久的瑞典环保女孩,搞的是什么概念?一样的,那时候是要搞“环保债权人”概念,更早时候的庚子赔款呢?“战争债权人”概念,西方玩这一套属于传统艺能了,结果果不其然,随后美国政府便声称要没收中国国债,合理当老赖,这就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