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路高清论坛

思路高清论坛

时间:2023-05-29 17:49:26

思路高清论坛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1

人民论坛记者: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方向,影响发展进程。与改革开放前30年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有专家指出,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已经迫在眉睫。

张文雄:要实现蓝天下的增长,就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自觉增强科学发展意识、遵循社会和事物发展规律,坚决摒弃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真正解放思想,掀起“头脑风暴”,冲破落后的“路径依赖”,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轨道上来。

人民论坛记者: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科学发展;没有科学发展,一切发展都经不起历史检验。当前,部分党政干部“GDP”崇拜、急功近利的“政绩”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

张文雄:衡阳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的底线不动摇。当前衡阳发展过程中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优化环境、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注重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使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体现在城乡面貌的改变上,体现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只有把思想的闸门打开,办法才比困难多

人民论坛记者: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需要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您来衡阳后提出的“解放思想是总阀门、科学发展是总任务”可谓切中要害。

张文雄: 从思想观念上看,在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合拍,同科学发展不符合,同市委、市政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反映在思路上视野狭窄、观念陈旧,习惯于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难以从不科学的发展思路中走出来;反映在工作上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墨守成规,畏首畏尾;反映在体制机制上,求稳怕乱,不敢突破,有的明明是束缚生产力的框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反映在环境上,遇事不是先干,而是先争,在争来争去中丧失机遇;不是竭力把事情办好,而是千方百计设卡,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反映在精神状态上,不加强学习,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太平官”,对发展大局、对老百姓痛痒、对社会安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诸如此类的问题足以证明,解放思想至关重要,越是欠发达的地方越要解放思想,越是困难多的时候越要解放思想,只有把思想的闸门打开,办法才比困难多。

人民论坛记者:在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问题如何根本解决?

张文雄:过去解放思想,是要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现在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展好的问题。新一轮解放思想不仅是解放生产力,而且要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仅要体现在发展的量上,更要体现在发展的质上、体现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人民论坛记者:打开思想闸门,您对衡阳党政干部有什么要求?

张文雄:关键要做到“四个清醒”:即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衡阳在全省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现状而停滞。

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

人民化坛记者:据了解,衡阳第二产业低于湖南省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湖南省3.2个百分点,且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比重也比较大。改革开放30年了,民众期待建设新衡阳,富民强市。

张文雄:建设新衡阳,要新在新型工业化上,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当前,推进衡阳新型工业化建设,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三个新的明显进展”,即:在做大做强上有新的明显进展,培育一批百亿元的企业,建设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基地,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园区建设上有新的明显进展,“一区两园”要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衡阳工业企业的形象“窗口”;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有新的明显进展。

建设新衡阳,要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标志,必须加紧推进“四大工程”:即东西南北畅通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三江六岸”美化工程、千家万户民心工程。这既是我们衡阳加快发展的现实任务,也是我们解放思想的空间,更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潜力所在。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2

每期到手后,四川营山县盐井小学杨熠老师都急不可耐地逐篇阅读,日积月累,认识和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将其中的理论和经验运用于日常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明显感觉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

这是一串可触可感的拓荒印记:截至2011年,《教育科学论坛》以63篇原创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当选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重要来源期刊”,西部教育期刊仅此一家获此殊荣……从小心翼翼破冰起航到在教育学术期刊中独树一帜,八年跋涉,《教育科学论坛》以对教育本质的拨云见日和创新策略的提纯导引,赢得了从一线教师到教育学界的由衷喜爱和潜心守望。在《教育科学论坛》300期刊庆喜临之际,对其进行一次从思想智慧到行为策略的梳理和寄望,一条探寻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情感脉络跃然眼前。

触摸本质的纵深漫溯

怎样的教育才能培养既有鲜明个性和独特创造,又有时代良知与和谐发展的理想的人?怎样的教育科研才能揭示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

2005年,原《教育科学论坛》与《教师之友》合并,新《教育科学论坛》开启了触摸教育本质草根般崛起的纵深漫溯。

“今天的教育就是要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育科学论坛》开宗明义:“用智慧梳理百花齐放的教育思想和千姿百态的实践轨迹,把握教育行进的正确方向,引导教育人在理论和实践的对接中关注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富有挑战性与探索性的一线课堂……给教育吹来一股圣洁的清风。”

“匍匐在教育地平线上开启理性之窗”,《教育科学论坛》以生命力、创新力、发展力三个关键词概括自己的责任担当和发展诉求:“让学术研究植根现实土壤,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依托和归宿,展开思维交锋与观点争鸣,发出西部教育的思辨之声。”

2008年《教育科学论坛》把“教育理性”上升为“教育人的精神追求”:教育理性的获得有赖于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引领教育人对教育实践“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深入思考,对思想的误区与实践的迷茫及时纠偏和导向。

唤起人们的教育精神和理想追求,《教育科学论坛》随后锁定了“真善美”的使命追求:引导人们在教育思考和实践中“向真”——致力于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理论和实践的拥抱搭桥,服务于教育理想的投奔;“向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真实的教育、真切的呼声、迫切的需求;“向美”——增强刊物的理性、灵性和可读性,强化学术性、专业性,突出叙事性、启迪性和审美性。

“开启教育的觉醒之窗”“走向教育人的心灵拥抱”,2011年以来,《教育科学论坛》进一步倡扬教育的“乌托邦精神”,其核心诉求是:“让人通过接受教育养成自主发展的自觉性和激发自身潜在的生命力,唤起生命成长的主体觉醒和教育人的内心觉醒,冲破习惯心理和思维定势,改善行走方式,内生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力量。”

“真正潜入心灵的才是教育。”“发现了自我力量并助力自我发展的活动才是教育。”虔诚地敬畏心灵、激情地点燃心灵、智慧地唤醒心灵,一步不停地触摸教育本质,《教育科学论坛》联动一帮不甘寂寞的教育人渐次抵达生命成长和教育的内核。

牢记“教师是杂志植根的土壤,更是杂志的上帝”的办刊格言,让一线教师感觉不仅是在和有智慧的教育理论家,也是在和一批出色的教育实践家进行心灵碰撞、情感交流。摆脱和消除自娱自乐、闭门造车、盲人摸象、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不良倾向,落实面向读者、植根实践、引领创新的办刊意识,《教育科学论坛》日益显现严肃亲和的办刊风格,并因此而更进一步地贴近一线、贴近教育的真相和真谛。

理性闪烁的课改画卷

抓住新课改的时代脉搏,本质探索提升区域管理力、学校发展力、教师成长力、学生学习力的思想力量和行为艺术,新《教育科学论坛》首先以“理论视野”“课改研究”“走进课堂”“科研导航”“教师聚焦”“德育视点”等栏目排兵布阵,呈现了一幅动感生成而理性闪烁的课改景象。

发掘对于新课改兼具指导启发意义的最新理论与观点,《理论视野》以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的视角,阐释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教学理论应用模式析要》《现代教育品性的缺失与重建》《当代知识变迁与教学实践转向》等理论文章,引导人们进行教改行进的规律把握和策略发现。把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关注元素,《课堂教学动情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对立与统一》《生命课堂的价值取向》等研讨文章,则廓开了清朗的课堂变革理性视野。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3

下午好!

今天,市教育局在这里隆重举办全市小学校长论坛。这是局领导班子调整以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大发展,又采取的一项重大管理举措。主要目的是:借助“校长论坛”这一平台,共谋小学教育改革大计,共商小学教育发展大事,进一步明确小学办学思想,更新小学办学理念,规划小学发展前景,制定小学发展目标,提高小学校长素质,打造小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小学教育均衡、规范、特色、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小学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本次论坛在市一中设主会场,在各乡镇设分会场,论坛将通过教育发展网进行现场直播。参加今天论坛主会场的有教育局班子成员,机关全体人员,乡镇教育办领导班子成员、市直中小学校长、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共计600余人;参加分会场的有全体小学校长和教师。

今天论坛发言的小学校长有12位。刚才,大家参观了12所小学的改革和发展成果展板,对这12所小学有了宏观上认识。下面,请这12位校长进行发言。由于发言人较多,请各位校长发言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一、论坛发言

1、请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变琴同志发言,题目是《感悟我的校长之路》

2、请武安镇南关小学校长李子霞同志发言,题目是《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办学品位》

3、请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校长赵献花同志发言,题目是《以爱育人,构建“三园”教育管理模式》

4、请武安镇富强小学校长程国斌同志发言,题目是《开展养成教育,提升办学效益》

5、请康城煤矿子弟学校校长莘剑侠同志发言,题目是《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请伯延镇伯延中心小学校长孔常山同志发言,题目是《办特色名校,育世纪人才》

7、请管陶乡管陶中心小学校长刘同山同志发言,题目是《规范寄宿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8、请阳邑镇阳邑东街学校校长马海军同志发言,题目是《开展经典诵读,营造书香校园》

9、请西土山乡东马庄小学校长野安柱同志发言,题目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10、请磁山镇磁山小学校长李书洞同志发言,题目是《让每一朵花儿都开放》

11、请贺进镇翟家庄小学校长魏海斌同志发言,题目是《让山里娃娃共享优质教育》

12、请大同镇大同小学校长王岩同志发言,题目是《群策群力谋发展,咬定质量不放松》

二、局领导讲话

下面,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祁有山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刚才,12位小学校长理论联系实际做了典型发言,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论述深刻,目标明确,总结了成功经验,彰显了新思想、提出了新见解、拓展了新视角,为城乡小学教育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祁局长站在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高度,讲了重要意见,为进一步明确小学教育办学思想,规范小学教育管理,深化小学教育改革,提升小学办学品质,促进小学内涵发展、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提出了措施,坚定了信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希望大家要认认真真地学、与时俱进地学、持之以恒地学,进一步明确小学教育重要性,找准校长角色定位,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鲜明的办学理念,确立科学发展思路,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完善民主管理决策,提高内涵发展水平,努力把小学教育办成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4

一、开展数学问题论坛活动的背景

1.教材编制原则、特色要求搭建论坛平台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写遵循探索性原则,即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尤其是初中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材编写充分重视数学过程,提供足够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足够的交流空间与时间,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交换意见,不断地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

教材的最大特色是突出问题解决的意义、过程和方法。本教材从现实的、有教学意义的情境问题出发,引入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以“问题情境——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尝试、推理、交流、反思等)——概括(包括建立模型)——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会数学地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给学生实践过程与方法的课后基地,通过这个基地,让学生明白问题解决的意义。

2.学生学习现状要求出现数学问题论坛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有较多地自我学习的时间,“问”是我们学校教师所倡导的一种学习习惯,而“问”也营造了我们学校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给学生答疑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学生所提供的数学问题,或题型新颖,或解题思路别出心裁,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思考价值。如果只是把这一问题讲解给一个学生,它的存在价值完全没有显现,但是如果不经学生思考,只是把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抛给学生,又觉得有点“填塞”之嫌。

此外,现在的学生手头资料云集,重复、无价值的试题大量充斥着学生的数学世界,精选试题成为学生用好一本教辅资料的重中之重。怎样让学生主动地精选试题,那么问题论坛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剂。要把问题搬上论坛,不经过自己的精挑细选怎行?要把问题搬上论坛,不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怎行?于是,精选成了一种习惯,精选成了一种常态,教辅书的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二、开展数学问题论坛活动的意义

1.论坛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难点、疑点的扫瞄仪

学生个体各异,在课堂中接受能力不同,或者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不同,每节课堂都会呈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每天积累一个小问题,一学期将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数学学习基础不错的同学,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当天产生的问题,但是对于学习习惯不佳、性格内向的同学,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地去寻求外力的帮助。论坛就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馈空间,他们可以通过论坛,寻求同学之间的帮助,如果是问题比较集中的,则可寻求老师的帮助。

2.论坛成为班级数学学习资源的聚宝盆

问题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自己无法解决或者自己认为是极具价值的,想让其它同学帮助或者想考察其它同学的。如果每个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使班级学习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每人精问一个问题,对于提问者,可能是很小的付出,但对于班级学生来说,是几个或者几十个收获;长而久之,每个人手头上都有一个题库,而这个库是无法从其它地方得到的。

3.论坛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你出题来我解题,使“命题者”与“解题者”实现双赢;命题者有检测其它同学的优越感,而解题者有获得自我成功的喜悦感,长期这种正强化的诱导,将会大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会相互感染,一个带动几个,几个带动一片,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4.论坛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辅阵地

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思维随之而生,正是由于问题的提出,思维平静之湖犹如丢入了一颗小石子,泛起阵阵涟漪。教师的思路,不同学生的想法,百花齐放,相互碰撞,最后汇成了数学思维的源源活水,对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能力奠定基础;

5.论坛成为拓宽学生数学视野的充电器

每个学生分析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每个学生捕捉问题的视角也不同。三人行,则必有其师,何况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呢?单一线性的思维发展毕竟是狭隘的,也是不足的,论坛则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它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充盈了学生的数学素材,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完整性。

三、数学问题论坛的具体运作模式

1.上传问题

学生遇到问题及时找老师求助,问题可以是课堂知识问题,也可以是具体的一个试题,经过教师认真分析后,觉得有上传的价值,就先告知该学生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并请他把这个问题抄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

2.讨论问题

保证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如果有学生得出了问题解决的方法或者思路,就告知全班同学,请全班同学讨论定夺,如不能判定的交教师处理;

3.收藏问题

每人准备一个问题收集本,把每天在论坛上讨论的问题收集入库。收集的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更应该是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发现,一种领悟;

4.总结问题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5

论文关键词:王屋山道教 “第一洞天” 生态伦理思想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得丰厚的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机。而河洛地区的王屋山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长期以来道教文化已深深地融人这里的自然山水之中,成为道教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天成和仙道化合的理想道境和仙境,充分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主张返璞归真,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笔者就河洛地区王屋山道教“天下第一”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探析。

1“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教宫观建筑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个有机组成部分。老子《道德经》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为宇宙万物之本源与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这里的“自然”则是一个法则。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所以天地万物遵循道的变化而生息。但作为宇宙本源的道,也不能随意地作为,它也有所遵循,即宇宙之中的万事万物都服从一个统一的法则,遵循一个有序的规律。而作为宇宙之中的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效法天地自然之道,按天地本来的状态来生存,不能脱离和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这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要害。从这种“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出发,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人只有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万物、合理利用自然万物,遵循自然的法则而行为,才能够使自己合乎自然要求,为自然界所接纳和认可。王屋山由于复杂多变的地形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正合乎道教的崇尚自然,主张自然化合,追求“天人合一”、长生不老思想。因此,王屋山自唐代以来修建的道教官观庙宇,或雄居于山麓阶地、或隐藏于山林之问,或叠落于涧溪河畔。从构思、布局到建造,无不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各抱地势,择地而筑,十分注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境之理念。即把道教的宫观建筑充分融人自然景观中,因境组景,浑然一体,达到自然环境和道教文化完美、和谐的融合。

阳台宫是唐开元年间由唐玄宗命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的场所。该宫坐落在华盖峰南麓的阳台上,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阳台宫选址独特,北依天坛峰,形似凤首;南临九芝岭,形似凤尾;官居凤身。其周围地形像凤凰展翅,又有“丹凤朝阳”之气势。其宫,背靠华盖峰,面朝九芝岭,北托天坛,南对黄河。因居九芝岭之首,又有“九龙戏珠”之美称,是一组依山就势的台式建筑群。由于阳台宫在选址、组景、取意上的高妙,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意境,显得清雅古朴,洁净神圣。加上交通便利,自唐代以来就是道教活动的中心,是道家修身养性的理想处所。

迎恩宫位于天坛山南麓华盖峰东侧峡谷的垂珠峰下。滴水溪、紫薇溪从其两侧流过,在峰前交汇。故此,有“双龙戏珠”之意境。该宫创建于唐代,依山就势,分上下两院。上院由玉皇殿和左右配殿组成,为仙人所居;下院由祖师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为凡人所住。其布局紧凑严谨,建筑小巧古朴,构思巧妙,建筑次第升高,错落有致。宫前有五丘环绕,偎依相伴,取意“五官朝宫”,使其仪态更加不凡。仰视迎恩宫,重楼叠宇,蔚为壮观;俯视则错落有致。远远望来,仿佛镶嵌在翡翠般的山梁上。迎恩宫与山水环境的默契结合,点活了周围的自然景观,为其增添无限神采,可谓画龙点睛之杰作。

紫薇宫为唐代中岩道士司马承祯创建,因其在王屋洞天中所处位置与紫薇垣星居北天中央的位置相对应而得名,是王屋山道教三官之首。紫薇宫在天坛山南麓中岩台的二级台地上修建而成,是登天坛山的必经之地。该宫依山势建三进院落,整个建筑背依三宫岭,面对华盖峰,上接天坛“神路”,如雄狮镇守天坛,居高临下,气势雄壮,扼天坛神路之门户。

从阳台宫经迎恩宫到紫薇宫,是王屋山道教的第一空间,即第一重天,属于神人共处的世俗道境。这里既远离闹市,又有稀落的人家,道教的宫观庙宇和村落农田相间相融,是神与人共处兼融的天地,也是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2自然天成、仙道化合的王者之屋和神仙朝会之“总仙宫”

王屋山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变成仙道化合的道境,再到群仙朝会的“总仙宫”,是经过了道教文化和自然山水文化的融合过程,也体现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

从紫薇宫经瘦龙岭到天坛顶“总仙宫”,是王屋山道教的第二空间,即第二重天,是神仙朝会之所。通往天坛绝顶的瘦龙岭称天坛“神路”,其形若巨龙。从山底几经起伏,左旋右转顺山势沿委婉绵延的山道在山脊上延伸。沿途有十八盘、仙人桥、蹑云梯、仙人洞等景观,并在风景绝佳处修建了殿、庙、亭、阁等各种象征性庙宇,为登山者记程、歇足、观景和焚香祭祀之用。这些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天成和完美的融合,使瘦龙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为得道升仙、通往理想仙境的神路。

王屋山主峰一天坛顶海拔1715米,周围群峰层峦叠翠,环拱偃伏;天坛顶拔地通天,秀出群峰,有“运日月以旋,衡地道纲维”之意。远观天坛山,前有华盖峰开道,后有五斗峰为屏,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如四方的护卫簇拥;其下有无数大小连绵的岗阜偃伏,如仆伏朝觐,巍巍然如王者驾临,符合“唯我独尊”的王者心理和道教对重重天界的释义。加上其主峰天坛山又具有“丹凤朝阳”之势,由北向南曲折起伏与八仙冈、九芝岭相接,犹如一只安详停立在阳台宫的凤凰鸟。天坛顶似凤首,八仙冈九芝岭如其长长的凤尾,可谓具有王者之势的宝地。

《黄帝内传》云:天坛山“为之琼林台”。《真诰》云:琼林者,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尔。唐代司马承祯提出洞天福地说,认为天下名山有十大洞天,“第一王屋山洞,号日小有清虚之天”。唐代杜光庭在《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的记载,进一步发挥了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认为天坛“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洞天之总首也”。王屋山在神仙境界中的地位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至此,王屋山的仙境以天坛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一山一景,各种自然景观莫不赋以仙意,构成第一洞天仙境系统的基本结构。天坛顶按道境进行仙化,建设总仙宫。总仙宫以三清殿为中心,包括南天门、玉皇殿、真君祠及其下的十大名医殿、祖师殿、火神殿等。这些建筑群峰簇拥,依山就势,突出自然,布局巧妙,意境深远,融人工、自然、道境、仙境于一体,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仙道化合的生态伦理思想。

3返璞归真、自然天成的神仙洞府

道家和道教从“道”这一本源出发,把“道”看成是宇宙的物质本源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均由道而生。《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把天、地、人等宇宙万物都连贯成为一个整体,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万物无不被道所统摄,万物又以自己独特功能来体现“道”。在这个整体中,物物相连,天人相通,浑然一体,和谐均衡。万物只有相连而存在、相通而变化。人类既离不开天地,也离不开万物,即在客观上天地、万物和人类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人类的生命和自然的命运融为一体。

道教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提出了返璞归真、自然天成、万物齐同的生态伦理观。所以,在王屋山道教的第三空间即第三重天中,王母洞和灵山洞既有这种思想的体现,又有道教的天人相通,仙道化合、得道升仙的思想。

王屋山的崖壁处处可见。这些崖壁立而为峰,深而为谷,落水为瀑。在这些众多的崖壁之中,有各种大小、深浅不等的天然溶洞。其中最著名的是王母洞和灵山洞。

王母洞在天坛之北,处在离北斗坪不远的山坳里。《济源县志》记载:“王母洞在五斗峰前,其洞深邃莫测。”它背依灵山,面对天坛山,其后形成如大神龛的山坡。《怀庆府志·山川》记载:“山半有龛,深广数丈许,仰视有穴,如井下悬。”在大龛的后壁最凹处有一个溶洞,深不可测,洞中有洞,洞中套洞,传说是西王母修炼之所。据当地人介绍,此洞蜿蜒曲折,忽高忽低,忽宽忽窄,人往里走,或直立、或侧身、或弯腰、或爬行才能进去。洞内有泉,较潮湿,两壁挂有水珠,地面常年有积水。

在雨季,洞中的水会流出洞口,经过2米多高的岩形成小型瀑布,被称“王母洞瀑布”。据《龟山白玉上经》日:“洞天周回万里。”《洞渊集》云:周回一万里,乃小有清虚之天,三十六洞天第一,即指此洞。在秋季无风或微风的晴夜,点点萤光从王母洞飘起,列队绕天坛而上,高低明灭,飘忽不定。清侯立德有诗赞日:“光来天上照天明,夜半双双空际行。应是瑶台迎法驾,故教玉女捧仙灯。”天坛五大奇观中的“王母仙灯”即指此。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6

书是美景,读书是饱览美景。足不出户,你可以遍游于千山万水,徜详于长江黄河之间,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江胜景,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更有那鱼水之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请您阅读。

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1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发给人生的一封感谢信,他试图通过这次写作来回顾自己以往的生活,尤其是双腿残废之后,那段艰难的岁月,陪伴他的人或物。作者是幸运的人,当时的情景很容易就可以联想到,二十出头的青年,意气风发,正是大展才华,挥洒青春的年纪,就这样瘫了,出行不方便那到是次要,而在内心的愤慨与寂寥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于是他暴戾,阴郁。

然而,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可以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找到了心灵的家园,于是他爱上了这里,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专门为他设计的,宁静,空旷,没有人来打搅,他可以静静的坐在那,抑或看书抑或发呆,于是,先前的躁动便被地坛这宽宏的大气所吞噬,可以说,这使心灵的沉淀。

可叹的是,作者忘记了,他不是弃儿,在他痛苦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比他更痛苦,那就是他的母亲,年轻却饱受苦难的儿子,行动不方便,内心暴动,烦躁,却偏偏一个人去了那荒芜的地坛,作为母亲,怎能不担心,但只能待在房间干等,内心的煎熬却在激烈的进行,她没有错,但此刻却在默默忍受儿子给自己的惩罚,母爱是宽容的,儿子的安全才是她现在最担心的。

回忆过往,当年那个自暴自弃的少年已经长大,于是他缅怀着那段时光,在那艰难岁月中对生命的理解,以及母亲给予的关爱与启发,地坛里他自省,弥漫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但那只说明过去,现在,作者有了自己的理解:幸福之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2《我与地坛》是一位身残者在一座废弃的古园中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百态所发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坛作为寄托自己情感与发泄情感的地方,同时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于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了一片古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

他思考了死与生。死是必然的归宿,当我们感到累了,上帝会自然安排我们休息。而活着,是我们一生都需想的问题,即使活着是饱经苍桑的,世界仍然在运转,古园依旧是古园,我们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变现在的自己。当我们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地了,应理去心中的一丝杂绪,认识真实的自我,进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个人的必备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结果、内容不一。

史铁生不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还在思考自己的亲人所受的痛。“时间能证明一切”,作者始初并没考虑到母亲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中,经时间的酝酿,他感知到母亲的忐忑与无奈。与此同时,也鸣响了我心中的警钟,母亲对孩子的爱意志坚韧、毫不张扬,而我妈妈正顽强地与病魔抵抗,同时还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我应庆幸我母亲还在,我有机会能让妈妈摆脱苦恼,并且除去我那一丝倔强与羞涩,不至于到时后悔莫及。因此,我感谢史铁生的经历警醒了我。

在课本未节选的部分中,还有作者从各个方面诠释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园中曾经出现的人们及对他们人生的思索;对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对自己的生涯理解;许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生是如此复杂但却纯真、质朴,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渐成熟,认识更清晰,从失落、烦躁转变为稳重、深情 。

如此大千世界,还需一片净地,细细地品味人生。

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3作者在写这篇作品前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也没有的时候走进了地坛,从此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15年后,执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章节选二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

在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凉但并不衰败,看第5段小虫的描写,小虫虽小,而且身处荒芜之地,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而活着,在眼前霎时出现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小虫们顽强的生命力。史铁生观察之仔细令人难以想象,纸上的昆虫,在他的笔下都赋予了生命,我想这也是作者对生命思考的一种体现吧。

在第一部分中,地坛似乎和作者很有缘分,不仅生活在地坛附近而且它是作者病后理想的倾诉对象。“它像是等我而来”,作者说,发出了命运不由己的感慨,结合上下文,地坛已经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和灵魂依托。

作者在地坛中,想着生、死,最后终于得出解答:“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日子,”“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是的生命不过就是如此变更交替,生是希望的复燃;智者只会把人生之死当作最大的冒险。我们应该怎样的活下去?为什么要抱怨上帝的不公平?谁能帮助我们改变命运呢?我们只能靠自己。当一个人能够豁达的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

文章第二部分是对已故母亲的缅怀,第二部分的文字描写细腻,字里行间却都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自责。

在第二部分的第三段,作者描写道:“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场面!母亲在想什么?安慰?祷告?担忧?……?母亲为儿子想了这么多,可惜儿子却浑然不觉。由此不觉联想到以前语文老师问我们,当我们的母亲为我们端来一杯牛奶或一盘水果时,谁会想到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谁会深情地道一声谢谢呢?很遗憾,没有人做到,我也惭愧万分,因此在往后都倍加注意了。

第二部分4、5段写以小说发表回报母亲,有哪一位母亲不为自己子女的成功而骄傲?这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而当一个本能为你自豪的最亲亲人不在了,心里是何等的失落?史铁生这时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在整个第二部分中,都贯穿强烈的痛悔和自责,这个由于男孩子的羞涩与倔强,在深深自责的同时告戒年轻人。

“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圆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与前文呼应,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我”在母亲生命中的重要性,这就是对“母爱”最好的诠释。

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4每次都想提笔来描写母爱,但是却不知如何下笔。《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告诉了我:“母爱是无法描写,只能用心去感受。”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他人生最失落时,彷徨时所做的,他那时腿残废了,而地坛则是作者逃避现实的风港,而他那时却忽略一直为他沉默的母亲的感受。

我觉得全文的情感线索是围绕母亲对“我”深沉的爱。是把地坛、母亲与“我”三者联系起来,作者的母亲是位平凡的母亲,但平凡中又显示着她的伟大。

她的平凡在于她与所有的母亲一样都那么疼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她选择的爱的方式不同,当自己子女因受到重大的打击,以致心灰意冷时,常常会选择一个宁静而荒芜的地方逃避现实,来抚慰自己心灵上的伤口,而大多数母亲会说你不要想不开,别忘了你还有母亲,别丢下我。而作者的母亲却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劝解自己的儿子,而是由着自己的儿子做任何决定,难道她不爱自己儿子。不,她爱。当她为儿子帮忙准备的时候,她多想问儿子你去那干什么,能不能让我陪你一起去,但是她没有,她从未求要过,她知道儿子做任何决定都会经过一番考虑,也得给儿子独处的时间,不想增重他的压力。

但是,她也会去地坛寻找儿子的身影。但是在她找到之后,却又悄悄的走了。在她母亲逝世了之后,作者才反省,最终醒悟了到底自己追寻着怎样的幸福之路。地坛很大,从而可想而知,有过儿子的车辙地方,必定有母亲的足迹。

当你真正悟懂一切的时候,往往会等到一切来不及补救的时候。有人会说:“作者的母亲伟大的超过了许多的母亲”。但是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们了解我们的母亲吗?去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吗?有多少个人携过母亲的手上街,为母亲唱歌,记住母亲的生日,给她一个惊喜,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因为难为情,羞涩而不敢。这么简单的事,我们都做不到,听不到母亲的真心话,连自己母亲都不理解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评论自己的母亲。母爱没有大小之分,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趁我们还年轻,母亲还身体硬朗,让母亲的人生路程里,并不是她一个人的足迹,而是有我与她共同走过的脚印。

高中我与地坛读后感5夜了,煮上沸开水,泡一杯香茗,淡淡的清香扑鼻,温润了我干涩的心,走到窗前,依窗远望,黑帷紧紧裹着我的视线。于是轻嗫一口,倍感温馨,母亲的心是我的世界,活在母爱的气息里,我感奋至及。那淡淡的景与缕缕清香交织重叠,再添上史铁生先生巧夺天工之作—《我与地坛》,读来颇有隽永深邃之气。

夜,愈见沉郁而朦胧,不知什么向我招手,带着我打开内心最柔软的情感之门。于是我想哭,可我没有,在这环境之下,只有淡淡如流水般的忧伤,像江南少女缠绵不断,跌宕起伏的情感化作音符在微风中飘散,飘散到内心最深的低谷……

曾记老师说过:世间最伟大的是爱,尤其是母爱。在得知史铁生少量背景资料后,我试着去按照老师要求赏析这篇文章,我怎么开始有能力来体会一个大作家的感情?是共同的感情,将我与作者拉得更近,原来还是感情成为我成熟的催化剂。

在《我与地坛》中,作者向我展露了一份沉郁与厚重的思想感情,深邃而透辟,文笔优美而坦诚,丝毫不乏一个作家的独特视角认识事物的共性。

作者在文中与地坛的关系渗透着看似简单实则极为丰富的感情,地坛中的风风物物,在作者感情的重染下仿佛变得灵气十足的感情,这里有人物与自然的对话;人的感情、思想间的相互碰撞,在第二部分作者贯穿的始终是对母亲诚挚的热爱,对往事的追忆,交织着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对往事的悔恨,对亲情的感悟。

我只能用我乏缺的言语来描述作者复杂的心绪以及深刻的人生启迪。

杯中茶水早尽,唯留苦涩后沁人心脾的甘甜,还有杯子的余温。我静静地驻立在那里,如张爱玲一般的享受清风,还去享受扩大的爱。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2-0035-02

笔者是一名从事了7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思考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及个性化教学方式。现将笔者对信息技术教育个性化思考总结如下。

一、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性

伴随着电脑从稀有到普及的发展,笔者深深感受到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变化。2005年参加工作时,电脑在学生家庭中还很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很低,同时学生对以电脑教育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对教师熟练操作充满敬佩、对电脑充满好奇。还记得当时的学生对五笔打字输入充满向往的情景。当时教师和学生都感觉上信息技术课是一件愉悦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脑、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变化。学生不再佩服教师熟练的操作技能,也不再喜欢需要背诵字根才能输入文字的五笔输入法,因为有了搜狗、QQ输入法。学生之间的层次也日渐分明,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听得耳烦,而部分学生还不能理解。这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继续这样老套上课就出现个别学生逃课或干脆在班里上自习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笔者曾苦苦思考,开始的方法是实行高压政策,每节课点名,对于不来的学生通报批评,告诉其班主任。高压政策的后果是学生来了,但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没有兴趣,不喜欢听。作为教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如坐针毡的感觉,这时的学生怎么办,闲着没事就扣键盘,砸鼠标,微机室损毁严重。

学生变化了,教师只有两条路可行,一种是按原来老套的教学方法,“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一种是改变自己的套路。这时我们信息技术组的思路是改变。

二、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育的可行性

根据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们大胆的实施改革,实行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一是不参加高考,改革的成败并不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同时也并不会引起领导的特别注意,而改革成功则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有重大发展。二是信息技术课有电脑,电脑是智能化设备,很多工作可以让电脑替我们教师完成。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但电脑可以替人去完成一些工作。让每位学生都有其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电脑里可以开一个“博物馆”,让学生根据需要在里面畅游,教师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去监督促进学生的成长。真正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到课堂的组织者的转变。

三、 信息技术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硬件方面,笔者用微机室的电脑组建了一个局域网,其中选了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作为服务器。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安装windows2003系统,应用软件用了开源的Discuz! 社区论坛软件系统。关于组建局域网和windows2003系统大家都很清楚,笔者就不赘述。下面重点说一下Discuz! 社区论坛软件系统。

Discuz!社区论坛软件系统特点:

1.Discuz!是全球成熟度最高、覆盖率最大的论坛软件系统之一。这一点保证了我们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Discuz!是一套通用的社区论坛软件系统,用户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编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设置和安装,在互联网上搭建起具备完善功能、超强负载能力和可高度定制的论坛服务。Discuz!的基础架构采用世界上最流行的 Web 编程组合 PHP+MySQL 实现,是一个经过完善设计,适用于各种服务器环境的高效论坛系统解决方案。这一特性可以使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多地关注论坛的内容而不是关注软件的编写。

3.Discuz!有免费服务的网站,有关于网站的问题可以通过他们的官方网站省略/去找答案。

4.Discuz!还支持视频功能。

5.使用者可以在完全遵守最终用户授权协议的基础上,将本软件应用于非商业用途,而不必支付软件版权授权费用。这一条很关键,作为边缘学科学校不可能投入太多,免费使用对我们太重要了。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8

一切当下都是历史,所有进步都是对过去的决裂,从无序到有序,在历史中建构未来。2012年,三大世界经济引擎都将面对和克服各自不同却又紧密联系的种种挑战,尤其在服装品牌的生态系统中,需要重新设计、重新构建。旧的秩序、思维和模式开始被打破并逐步瓦解,新的结构、状态与规则正在诞生、初见雏形。

在新结构诞生、新规则初见雏形的2012,第17届中国服装论坛将主题定为“构建世界格局下的中国服装品牌”。

3月27日―29日,如意・2012中国服装论坛如期开讲。近百名国内外专家、500余位服装企业领袖、设计精英将汇聚于此,分享关于时尚、品牌、市场的本质思考和价值,集结不同领域的思想创见和基本实践,定位世界时尚格局中的中国坐标,寻找中国服装的成长方向和世界价值,探源服装品牌发展的内生动力,呈现最精彩的品牌自我。

“本次论坛意在剖析全球经济、文化、时尚正在发生的转变(正是这些转变撼动了旧秩序的基石),探讨中国服装在世界时尚新秩序下的坐标、角色与价值,溯源中国服装品牌经营逻辑与秩序的持续构建。”论坛主办方如是说。

年度开谈上演尖峰对话

世界正走在“裂变”的路上,旧的秩序、思维和模式开始被打破,新的结构、状态与规则正在诞生,社会价值观逐步自省并呈现回归之势。

一如既往地,3月27日晚的论坛开幕式暨第四届中国非凡时尚人物颁奖盛典之后,便是连续两天的“大脑SPA”。

28日上午是TED主题演讲大会时间,TED主题演讲大会集结不同领域的思想创见和基本实践,分享他们关于时尚、品牌、市场的本质思考和价值,充分打开中国时尚产业的思路和维度,擦亮中国服装品牌成长的未来视野,成为中国服装品牌的智库与“大脑SPA”。

围绕“迈向世界新秩序”这一主题,独立演讲的嘉宾们将从各自所处的不同领域讲述他们对于以创造力、文化、传统继承和环境为秩序的新时代有着怎样的体察和洞见。

演讲嘉宾来自不同领域,他们包括:著名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哈佛大学教授、新儒学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著名文化学者、评论家张颐武先生、台湾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卢希鹏先生、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先生、《Women’s Wear Daily》(《女性时装日报》)亚洲编辑Amanda Kaiser、著名时装设计教育家、时尚思想家、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Ms. Jane Rapley、360时尚创始人Ms.Anina Trepte……

作为各个领域的先锋人物,他们将提出怎样的解决思路与方案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与挑战?作为智慧产业先驱的中国服装品牌,将如何借力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契机,最精彩地呈现和传递品牌价值,实现品牌能量的释放?世界时尚新秩序中的中国服装,应该如何定义自己的角色、价值、地位与方向?这些答案将在3月28日上午揭晓。

而28日下午的年度对话大会将上演三场尖峰对话。年度对话大会通过同一领域不同思想的互动交锋,深度展现品牌智慧的直击碰撞,带来最具创造力的先锋体验,以不同维度和向度的诠释、解读与深延,对中国服装品牌构建产生直接、深刻、有裨益的启发与思考。

在第一场尖峰对话里,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先生与国内优秀设计师代表将重新思考“设计的精神”:什么是中国服装行业最大的资源?在文化断代、传统难以为继的今日,“中国设计”创新力不足的症结如何祛除?无论技术再如何发达、人们的生活形态再如何变迁,所有杰出的设计依然会继续以它的遗传基因去触发我们迈向未来的原动力。那么,中国设 ,我们必须学会像设计师一样思考,重整秩序,启动品牌的自我。

而世界服装设计大师Mr.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先生)将在第二场尖峰对话时刻亮相,他将讲述服装・人・商业价值的关系;国际优秀品牌的代表们则将在第三场尖峰对话时探讨巅峰品牌的经营之道。

经历了一天的大脑SPA后,28日的夜晚将用故事打动你。“品牌故事之夜”里,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女士将与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女士领着观众倾听品牌故事。在倾听的过程中,中国的服装品牌经营者们或许将明白,自己该如何清楚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并给人以深刻清晰认知、找准自己品牌故事的基因秩序。

圆桌交流深度剖析热门话题

仅限受邀代表参加的主题早餐会是中国服装论坛精心设计的一个极具特色的环节:企业家们作为早餐会召集人自由组合,充分就论坛上感兴趣的主题和议题,与来自世界范围内各个领域的大师们和同行们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一个半小时近距离的有效主题交流,使企业家们收获了思维的交融与碰撞,产生未曾有过的体会。

早餐会后,专题平行会接踵而来。

中国设计已然深陷进“使用西方语汇就被视作抄袭,而使用东方传统语汇则被视作卖弄中国概念”的尴尬困境,如同那只玻璃瓶中的小蜜蜂,看得见光明,却寻不到出路。设计向何方?不仅是设计师,更应成为品牌思考的着力点。中国服装设计的未来是怎样的?应该建立怎样的独特认知与品牌烙印?新的创意灵感从何处寻?如何用传统元素表达现代价值?如何以世界语言表述中国哲学?归根结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根源于文化内在秩序的不同。作为品牌和设计师,如何消解和融合新与旧、东和西的文化冲突?

《ILOOK》出版人洪晃女士、著名服装设计师叶明子小姐等中国新锐设计师代表将寻求以上尖锐问题的答案。

好的服装品牌必然拥有创造感动人心的美学力量。无论建筑、音乐、电影、文学……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美学倾向。甚至最为严肃的政治,也呈现为各阶层美学理念的对决。美学的应用,推动着品牌的进化。

在第二场名为“美学生产力”的平行会上,《汉声》创始人黄永松先生、台湾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先生、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张纪屏女士等人将讨论品牌如何通过美的语言,将真正的价值直观呈现并传递给顾客,藉此找回与人的深刻连接。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9

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来’清廉之声.南通反腐倡廉论坛的隆重举行。回顾过去的两年,我们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相继成功举办了以“廉洁教育,我们共同的责任”、“崇尚清廉,我们共同的追求”为主题的两届反腐倡廉建设论坛,有力推动了我市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营造了越来越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们又一次欢聚在这里,以’清廉之风.南通反腐倡廉论坛为新的平台,以“廉政文化的实践与前瞻”为主题,深入开展廉政文化的理论探讨与学术交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工作规划》总体部署,切实加强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廉洁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在此,我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市纪委,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举办反腐倡廉建设论坛,是南通市依托近年来反腐倡廉实践和创新,立足反腐倡廉建设长远目标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反腐倡廉重在建设的生动体现。经过前两届的成功举办,我们对这一论坛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组织推动的思路更加清晰,总的目标,就是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它办成一个立足南通、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全面反映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区域性论坛,成为影响广泛的南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著名品牌。我们坚信,有在座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南通论坛一定会越办越好,而借助于这个平台,廉政文化也一定会深入人心、大放异彩!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已经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共识。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工作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廉政文化建设必将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贯穿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大任务,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进一步构建起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防范机制,进一步形成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医务工作者廉洁从医、教育工作者廉洁从教、企业经营者廉洁经营、各行各业廉洁从业的局面,促进体制内防腐与全社会崇尚清廉的良性互动。

一、廉政文化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廉政文化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政治文明的保障。

(一)清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千年沉积,中华民族在培养官员道德、加强个人修养方面,形成了一套为统治阶层和社会群众普遍认同的廉政文化思想体系。

1、“民本”、“爱民”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早在《尚书&8226;吕刑》中就出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名言。孔子以“仁爱”为核心创立了儒家爱民仁政的思想体系。儒家、道家、佛教、墨家各派的典籍中,勤政爱民、以民为本、克己奉公、清正廉明的论述,俯拾皆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民”、“爱民”廉政思想,要求官员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国家和社会高于个人,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使诸多廉正的官员养成了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的思想行为取向,有效地遏制了官员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发挥了倡廉肃贪、体恤民情、安抚民心的作用。

2、“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核心。孔子首先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所言之“正”,既有公正的意思,又有正派的意思。也就是说,为政者要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如果为政者带头做到正直无私,那么一般的人也就不敢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把历代对官吏的道德规范概括为六条:克明俊德、以民为本、立身为正、明道善策、举贤任能、教而后刑。在这些道德规范的约束下,产生了包拯、海瑞等克己奉公、鞠躬尽瘁的典型。他们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判断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试金石,也是当代“公务员精神”的文化渊源和直接动力。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10

韩庆祥 张立文 公方彬 唐任伍 江 平

2013年,人民论坛荣获中国百强报刊、国家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先进出版单位等殊荣,获批国家一级新闻网站,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力、发行量等主要指标名列同类期刊前茅,持续稳健快速发展。

成绩的取得缘自各方的厚爱与支持,其中作者群体尤为关键。他们是各领域的名家大家或新锐人物,他们把最前沿的思考与最深刻的见地无私奉献出来,为读者呈上一份份思想大餐,构筑了人民论坛这一前沿思想高地。

2013年度人民论坛十大思想人物有哪些?按照如下流程,我们得出了以上十位得票率最高的作者。

(一)评选范围:2013年度在人民论坛公开发表文章的作者。

(二)评选标准:

1.权威:公认的当今思想名家,其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2.独到:有独创性的见解、前瞻性的研究;

3.影响力:在人民论坛杂志公开发表的文章反响较大;

4.责任:忧国忧民情怀,治学严谨,为人为文业内外公认。

(三)评选方式与流程:

1.据人民论坛杂志2013年所刊发的文章在人民论坛网的关注度和点击率排名,以及被其他媒体转载与影响情况,梳理出50位人民论坛2013年度最受关注的作者;

2.邀请100位各领域专家代表与300位读者代表对50位候选人进行书面投票(每人限选不超过10人)

(占权重75%);

3.人民论坛网推出50位年度思想人物候选人及代表性文章,接受网友投票(占权重25%);

4.加权得票率居前10位者入选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

人物介绍

1940年生于昆明。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长期致力于阐释儒家经典,力图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复兴中国文化。其开拓的“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儒学第三期”等诸多论域,在国际思想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教授。

杜维明

文章链接:

《哲学能给中国带来什么》

人民论坛2013年10月下(总第420期)

代表性观点:发展不能只是经济发展,还应该有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而这五个发展是同时并进,发展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哲学可以思考的空间,需要哲学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是人,我们向什么地方去,什么是人的基本价值,什么是终极关怀,等等。

像理性、人权、法治、个人尊严,这些都是启蒙运动以来扎根在西方的普适价值。但是,还有这些所谓的西方普适价值没有包括的,在很多地方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普适价值,比如儒家的基本价值。这些价值之间需要对话和包容。

推选语:他是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把儒学看成是“哲学的人类学”、“宗教哲学”,试图从文化认同的意义上说明儒家传统的历史和价值,为哲学思考开拓了新的空间。他的研究显示了儒学的现代生命力,给中国带来了探寻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

人物介绍

1950年生,湖南宁乡人。曾长期担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十余所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 《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宗教问题怎么看怎么办》、《化对抗为对话》、《把中国宗教的真实情况告诉美国人民》、《从心开始的脚步》、《宗教七日谈》等。

现为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

文章链接:

《中国改革的总动员和总部署》

人民论坛2013年11月特(总第424期)

代表性观点:我们的民主之路,要和平、稳定的民主政治,不要暴力连连、社会动荡;要统一、和谐的民主发展,不要国家分裂、一盘散沙;要繁荣发展的民主建设,不要经济停滞、生活倒退;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民主政治,不要官员腐败、政府变质;要吸收人类民主政治建设共同文明成果,又与本国实际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避免封闭保守、简单照搬。我们的民主之路,要有中国特色、中国创新。

推选语:他是学者型领导干部的典型代表,融通理论与实践,笔耕不辍,对于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层思考,反映了他对问题的独特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字里行间, 都可看到一个具有深厚学养的他,一个忧国忧民的他。

人物介绍

1929年生,上海嘉定人。曾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是我国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之一,多次参加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政策和体制文件的起草工作。他的 “用经济合同替代指令性计划”等建议被吸收到十三大报告中。他参与起草十五大报告,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是最早提出政府治理改革的学者之一。他提出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关键是解决好政府 “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

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荣誉会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

高尚全

文章链接:

《三中全会: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

人民论坛2013年10月下(总第420期)

代表性观点: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要建立一个统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层次的权威性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为此建议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总书记任组长,国务院总理任副组长,中央和国务院相关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深化改革的协调督查、评估落实。这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能否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

推选语: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改革决策过程的参与者,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他的身影。他系统地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民本经济”,丰富了改革的相关理论创新。他时刻都在为深化改革“鼓与呼”,是改革舆论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人物介绍

1953年生于鞍山。中国国情研究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并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研究特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主要著作有《生存与发展》、《中国国家能力报告》等。

现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文章链接:

《中国政治家群体及其产生机制》

人民论坛2013年4月上(总第399期)

代表性观点:中国的政治家集团的产生基本上是依靠两大机制:一是选贤任能民主推荐机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通过中央“两委”人选考察组对干部素质进行全面、深入考察,确定政治家集团候选人预备人选,这一点是西方没有的。二是党的代表大会民主选举机制。先是通过地方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差额选举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后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通过差额选举正式产生党的政治家集团,即中共中央委员会。

我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家集团的评价是:的确是由又红又专的、职业化的、优秀杰出的治国治党治军领导人才组成。他们是中国这个世界大国的政治家,但又不同于其他世界大国的政治家,更不同于西方的政客,有其独特的政治家特性特质。

总之,中国政治家集团的成员的构成,质量水平及其团结统一的程度,是中国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推选语:他是中国国情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对中国政治群体及其产生机制的独创性研究,表明了他对中国国情理解的超前性。他站在国情研究的理论角度指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是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人物介绍

1951年生,上海人。曾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致力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被称为中国“第四代经济学人”的杰出代表。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世界市场全书》、《画说〈资本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等。

现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顾海良

文章链接:

《经济思想的视界》

人民论坛2013年12月上(总第425期)

代表性观点:在对《决定》的说明中,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问题的科学解答,是对邓小平课题的新的回答。这些科学解答,也是他自党的十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思考的凝结,是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写就了邓小平当年所评价的政治经济学“初稿”的新篇章。

从“问题意识”到“问题倒逼”,既是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同时也彰显了经济思想的重要特色。

拂去岁月的风尘,“历史路标”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前人探索的印迹,更给我们留下了先前探索中的智慧和勇气。从这一历史和理论的结合中,得出“从理论上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作出定位,这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的结论,具有更为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为强烈的理论感召、更为坚定的现实底气。

推选语:作为经济学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阐释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当代意义,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作为教育家,他主张大学要有时代精神,哲学社会科学要亮出中国气派。他读书治学育人,从未忘记责任和使命。在他看来,“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正是经济思想的重要特色。

人物介绍

1957年生,河南孟州人。曾任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多年致力于人学研究,提出的能力本位论、社会层级结构理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他认为哲学在当代的主题形态主要是人学。从马克思哲学研究到人学研究,再从人学研究走向能力问题的哲学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构成了其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

现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韩庆祥

文章链接:

《执政思路与执政特点》

人民论坛2013年5月上(总第402期)

代表性观点:根据同志当选总书记以来的执政活动和重要讲话,可以看出,“自身硬”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硬”在本质。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特别强调这一点。如果党的本质变了、被颠覆了,那么一切“硬”都无从谈起。二是“硬”在能力。就是同志讲的克服“本领恐慌”。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硬”在作风。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实质就是整顿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

同志的执政风格和特点,可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叫做“外圆内方”。同志的外在形象和气质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从容、淡定、包容、温和,平易近人,让人觉得没有距离感。但是他做起事情来,非常有思路、有方法、有定数,他讲原则、讲大局、讲战略。这表明他的内在气质、风格和意志是比较阳刚的。当下在问题、南海问题上,在处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与处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上,在对待党内腐败和党的作风问题上,他都非常坚定、坚决。所以,可以把他的气质概括为“外圆内方”,或者说是“锐气形于事、和气形于人”。

推选语:他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他从人的视角理解哲学,从哲学的角度观察政治。他站在公众立场且以理性的方式发表学者之声。他指出,以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智慧,凝聚共识、攻坚克难,这不仅赢得了民间的认同,更引来了高层的回应。

人物介绍

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他从对朱熹和宋明理学逻辑结构的研究走向整个中国哲学逻辑转换生成的研究,建构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新人学的理论思维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和合学”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阐释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和合学”原理,用以化解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

张立文

文章链接:

《和实力的意蕴与建构》

人民论坛2013年6月上(总第405期)

代表性观点:什么是和实力?是指军事权、经济权和话语权的融突和合。和实力的和,意蕴多元冲突融合,而非二元对立的潜在冷战思维。和实力的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和实力”实践的活动,有“和实力”应用中所取得实际效果的经验。当前不仅是政治人物、国有媒体掌握全球传播手段,老百姓的微博、电脑、手机也掌握这种手段,这就削弱了国家硬实力、软实力的力量。而实力很大程度上源自民众如何解读和理解,在这种情境下,只有和实力的和合架构才能应对各种实力的挑战,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因为得天下者,在于得民心,失天下者,在于失民心。

推选语: 他开创了“和合学”,他将中国哲学强调的整体精神上升到“和”的境界,激发出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的潜力。他始终强调,我们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体系。他的思想正适应了今天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人物介绍

1962年生,山东蒙阴人。长期以来进行以核心价值观为重心的思想精神研究,是该领域的先行者,撰写发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系列文章与决策建议,出版了“看当下中国”系列著作:《决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觉悟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次飞跃,保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保证社会主义焕发青春和活力,出路在民主政治,支点在确立新政治观”等观点引巨大舆论反响。

现为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

文章链接:

《大国崛起于精神》

人民论坛2013年4月下(总第401期)

代表性观点:没有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不会走远,更不敢言真正崛起。中国实现强国梦的制约因素在于中国缺少对人生意义深刻的理解,缺少对大国崛起本质和世界精神脉动的准确把握,同时,受小农经济文化心理的羁绊。中国要实现崛起,需要以更大的包容度推动思想家产生,确立民族性与普世性相结合的核心价值观,以新政治观突破思想和观念制约,建立起富于时代特征又满足现实需要的精神体系。

推选语:他说,大国崛起是文明的崛起,只有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才敢言崛起。如果产生的核心价值观在与世界主流价值观的博弈过程中,低于别人,既不能支撑国家和民族走向世界,也不能调节社会、提升民族的精神品质,甚至会带来紊乱。他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位仰望星空的思想者。

人物介绍

1954年生于湖南邵阳。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核心研究领域为全球化与行政效率、经济思想史。他是《2013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撰写人之一,提出我国民生领域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阶段。出版专著十余部,代表作有《中国政务信息化研究》、《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等。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会长。

唐任伍

文章链接:

《改革战略思想特征》

人民论坛2013年12月下(总第427期)

代表性观点:根据的讲话精神,中国改革的路径,一要坚持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须是自主创造的,是战胜并超越自我。如果改革创新所导致的结果是丧失自我,便不是改革创新,而是自我毁灭;二要坚持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特征,虽然要借鉴学习别人的东西,但其结果绝不能与任何已有成果雷同。因此,照搬照抄即使行得通,也不是改革创新,而是生搬硬套、拙劣模仿;三是注重先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应符合世界文明潮流、体现时代脉搏,能够独树一帜、开创未来。

推选语:他是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致力于用所思所学经世济民。他指出,中国的领导人有强烈的改革欲望,也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领导人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也需要领导人描绘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人物介绍

1930年生,浙江宁波人。著名的法学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我国民商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参加了《民法通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的制订,并直接担任《信托法》、《合同法》起草小组组长,也是《物权法》和《民法典》草案专家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为推动我国的立法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

江平

文章链接:

《选好改革既得利益的突破口》

人民论坛2013年11月上(总第421期)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11

中国汽车企业的广告投放在完成硬广宣传的同时,还孵化了两个可爱的“大头娃娃”:一个是软文,企业喜欢要,媒体愿意给,据说消费者对软文的接受度要大于硬广(尤其是王婆卖车式的硬广);另一个是奖项,企业乐意要,因为英雄劳模总是挂满奖章,媒体也希望借此作为对客户的超值回报,据说消费者对奖项也信――尤其是二、三线四、五级城市客户更信赖媒体。一个特别热闹的现象是,奖项颁发多在媒体主办的论坛或高峰会上颁发,凡投放广告都有奖,凡来的都有奖。

因此但凡车展或到年底,企业领导、营销公关部门都成了领奖专业户和明星,在多家颁奖现场闪耀,媒体的论坛、高峰会反倒成为颁奖的陪衬,演讲嘉宾精心准备的报告也多没人听、没有人认真听。这是一种浪费。如何开好和利用好汽车论坛、峰会、媒体、厂家和嘉宾要好好反思。

通过参加1月9日由《汽车观察》杂志和清华大学等主办的首届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暨“爱我中国车”颁奖典礼,笔者有两点感想。首先,主办方要把开好汽车论坛峰会作为提升品牌和服务行业的重要舞台,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发个奖、吃顿饭、见次面上。这次《汽车观察》杂志举办的颁奖和论坛,不是每个参选车型都有奖,他们的淘汰比例高达60%。他们把郭孔辉院士等汽车行业的泰斗、前辈、大师等重量级人物请到现场为国产车颁奖鼓劲。弥足珍贵的是,郭院士在颁奖前,针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问题和品牌建设做出诊断、列出强身健体之策。一位长期从事汽车信息研究的政府部门专家,对中国汽车发展趋势做出令人欣喜的描绘,并指出自主品牌汽车的应对之策。还有一位青年专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决策部门、骨干企业出言不逊,但不无道理,令人深思。更有一位长期从事汽车终端流通的老专家,对京城车市的现状、出路提出独到见解。

同时还有罗兰・贝格、新华信、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独立汽车分析师等著名机构和专家的演讲,堪称一场思想交锋的饕餮盛宴。其次,企业要把汽车高峰论坛作为学习提高和捕捉商机的渠道。在高峰论坛上,平日难见难请的专家到了。企业要认真聆听专家演讲中透露和传达的商机及利好因素,并积极利用私下场合交流学习。比如北京对车牌号的限制,是不是真的很可怕,将会有哪些机会。听了汽车流通资深专家的如数家珍的讲解后,用心的企业肯定会有豁然开朗的观念转变。

因此,企业派人参加汽车高峰论坛,可不能随意,更不能冲着颁奖来。最好是企业的高层或有心人能来,也许你正头疼的事儿,人家专家就有高招、妙招!

思路高清论坛范文12

2.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刘继春

3.基层党务公开的原则、标准、路径探讨张慧,张恺

4.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绩效评估原则与方法卜昭滔

5.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周伟,马风实

6.试析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王延龙

7.党政干部论坛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和原则要求蔡若君,李俊祥

8.成效与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湖北省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例李津燕

9.基于比较分析的我国公司型基金管理探讨李珣

10.论中国城镇化道路创新刘文俭,金花

11.加强干部交流的几点思考肖基阶

12.努力改进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测评工作黄利勇

13.党政干部竞争上岗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化解之策王伟华

14.论新形势下执政党的信任度建设陈红日

15.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增强"四性"刘定青

16.生态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向王传礼

17.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张俊刚

18.论如何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曹义德

19.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建设汪凌辉

20.批评的艺术薛志成

1.着力构建农村无职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朱均东

2.关于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汤柏荡,汤红娟

3.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腐倡廉机制李超玲

4.高薪养廉与反腐败——基于新加坡"高薪养廉"的思考雷雄胜,吴敬秋,夏亚丽

5.民生: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转向李永生

6.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能力的缺失与重构刘香平,李小燕

7.政府决策能力建设的生产力视角罗自刚

8.做好党外干部工作探讨林栋梁

9."村官"职务犯罪的十种心理分析范大平,徐彬

10.对党的思想建设的贡献与当代启示罗怡平,徐刚

11.网络时代传统道德的尴尬境遇及权威树立曹学娜

12.浅议"善无善报,恶无恶报"道德现象卢小青

13.如何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以湖北省为例文增显

14.关于湖北省率先开展财富文化建设的建议徐学福

15.基于公平的初次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探析李娅,刘宁

16.土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冲突及其消解钟庆君

17.党员干部要经常进行"政治体检"党政干部论坛姜少勇

1.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关注民生李兆中

2.中国共产党维护和提升民族凝聚力的路径探析——以价值观、政治文化和国家利益为视角的考察张丰清

3.以执行力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湘潭市委办公室综合调研室

4.农村党员对党组织的心理困境及其矫正李英

5.我国公共部门间人情消费现象剖析张文风

6.农村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陈志龙

7.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取向与深远意义李一翔

8.低碳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杨文生,刘志威

9.城市国有土地收购储备机制探讨徐克勤

10.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马文奎

11.论思想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王心旭

12.新时期做好官兵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朱斌,孔磊

13."两型社会"建设中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完善钟革资

14.的社会心理探析杨丽

15.党政干部论坛初始提名规范向度探究白云萍

16.关于内陆地区开放型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以重庆为例蔡文华

17.关于人大宣传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高全明

18.网络民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宋婷

19.技术出口学学韩国高峰

20.不诿过者品自高李树望HtTp://

1.领导干部要提高"谋"的能力刘建明

2.论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陈文胜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主体解析张宏志

4.网络巡视:信息化背景下巡视工作新方式王水兴

5.社区善治的路径选择张洪武

6.谣言传播与社会冲突的内在逻辑探析黄毅峰

7.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拓展公共政策新空间高云

8.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合法性的危机及其矫正党政干部论坛邢玲,高信奇

9.制度反腐:遏止腐败的根本之策廖昕睿

10.网络时代提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分析吴清军

11.协商民主视域中的人民政协功能的发挥及其完善王蒙

12.年轻干部要善读书以养浩然之气王洲洋

13.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刘琳

14.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路径何红连

15.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困境与提升文化向心力李红涛

16.增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的实效性田茂军

17.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高洪贵

18.关于旧城改造拆迁维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江汉区花楼南二片拆迁维稳工作为例武汉市江汉区委党校课题组

19.关于沉湖湿地保护开况的调查与思考武汉市蔡甸区委党校课题组

20.多想想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袁浩

1.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刘春平

2.党政干部论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多维视角徐治彬

3.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李娣

4.加强执政党建设强化民主政治王福臣

5.论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罗英豪

6.特色经济发展与我国小城镇建设段斐钦

7.美国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汪志强

8.论网络时代的政府革新王彬彬

9.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实践与反思路月玲

10.解放思想:思想创新与思想统一的辩证统一高斌

11.新时期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五要"崔榕

12.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规律提升舆论引导力罗小光

13.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学习力的思考党政干部论坛储峰

14.新农村人政治意识现代化:缘起与维度王智,王龙玉

15.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特点与递进目标闻新国

16.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其创新毛敏

17.从2010年"两会"看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和发展走向王梅枝

18."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发展李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