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五岳之一,有“五岳独尊”之称,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中部,形成于1亿年至3000万年前,海拔1545米,面积452平方千米。

泰山整体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主峰为玉皇顶,东西长200千米,南北宽50千米,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泰山的水资源总储量为30.43亿立方米,动植物资源主要有刺猬、三道眉草鹀、双斑锦蛇和泰山柳、泰山花揪、泰山盐肤木等。泰山在历史上是帝王的封禅之地,秦始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等帝王均曾于泰山封禅。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006年,泰山风景名胜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等机构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泰安市泰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泰山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景区布局、主要景点、其他看点、时令景观、相关文化、文化活动、开发与保护、重要事件等介绍

中文名

泰山

英文名

Mount TaiShan of China

别名

太山、岱山、岱宗

地理坐标

东经 117°6′,北纬36°16′

形成时间

1 亿年—3000 万年前

气候类型

暖温带季风性气候

面积

452平方千米

所属山脉

泰山山脉

海拔

1545米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地理坐标为东经35°– 37.5°N, 115.85°–118.35°E,面积452平方千米。泰山地处山东省中部,华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通道交叉枢纽之侧,处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宽约为50千米。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区北。

气候

泰山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山顶夏季平均气温为17℃,最高气温为29℃,年平均降水量为1042.8毫米。泰山日照时数春季最长,春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306 小时,夏季最少,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为213小时。泰山年日照总时数 为2893 小时。泰山垂直变化明显。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春季风沙较大,冬季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27.5°C,容易形成雾凇雨凇。

地质

泰山岩群已经有将近30亿年的演化历史,泰山杂岩已经有20亿年的历史。泰山岩群主要由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质凝灰岩组成的科马提质绿岩构造而成。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北侧区域为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泰山西北麓张夏、崮山、炒米店一带的灰岩和砂页岩发育典型,是寒武系中、上统的标准剖面,是古生物许多种属的命名地或模式标本原产地。

地形地貌

古泰山成型于25亿年以前,经历泰山运动后,岩石发生褶皱并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变形成山系。距今6亿—2亿年前,泰山经历三次剧烈的造山运动,泰山地区形成了张夏寒武纪标准地层剖面,富含三叶虫化石和贝类化石,成为许多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地和命名地。现代泰山形成于距今1亿年至3000万年间,经历了喜马拉雅山运动,最终塑造了现今泰山的基本形状。

泰山海拔为1545米,主峰为玉皇顶,总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按形态和成因,可将泰山的区域地貌可划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溶蚀侵蚀构造低山、溶蚀侵蚀丘陵、侵蚀丘陵、山前冲洪积台地六种类型。侵蚀构造中山主要分布在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黄崖山一带。侵蚀构造低山主要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歪头山、蒋山顶一带。溶蚀侵蚀构造低山主要分布在泰山主峰东北方向的的鸡冠山至青山一带。海拔一般为500米—700米,相对高差在200米以上。溶蚀侵蚀丘陵主要分布在泰山北部边缘的石灰岩地区。海拔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200米。侵蚀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到虎山及黄前一带。山前冲洪积台地主要分布在山体外围的山麓地带,常常连接成片。

水文

泰山地区的水资源总储量为30.43亿立方米,其中14.97亿立方米为地下水,15.46亿立方米为地表水。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为26.08亿立方米。泰山的水系以玉皇顶为分水岭,北部区域的泉水和溪流逐步汇集形成玉符河和大沙河,最终注入黄河。东部区域的泉水和溪流形成石汶河、冯家庄河,以及与南面的梳洗河、西溪和西面的半汶河,最终都注入大汶河。泰山地势高差大、险峻,河流分散且水量有限,但水流速度快,加上沿途存在大的落差区域,导致水流具有冲击力和侵蚀力,形成了许多瀑布和跌水景观。泰山上有许多积水潭,形成了的潭瀑交替景观。泰山景区的主要瀑布景观包括黑龙潭瀑布、三潭迭瀑和云步桥瀑布。泰山的泉水景观主要有王母泉、月亮泉、玉液泉、龙泉、黄花泉和玉女池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泰山有哺乳类37种,鸟类约200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6种,与山东全省的哺乳类40种,乌类406种和亚种,陆生及淡水爬行类17种,两栖类8种。哺乳类主要由啮齿目、翼手目、食虫目和一些小型食兽类所组成,主要有刺猬、野兔、黄融、狼、豺、花面狸等。泰山鸟类常见的主要有大山雀、灰喜鹊、金腰燕、黑卷尾、白脸脊鸽等,低山带常见鸟种有三道眉草鸡、大山雀、红嘴山雅等;中山带常见鹤鹅、三道眉草鸥、蓝矶鹅、北红尾够等;耕作区常见风头百灵、三道眉草鸥、金翅雀等;居民点常见树麻雀、楼燕、喜鹊等。泰山陆栖和淡水爬行类动物主要有双斑锦蛇、团花锦蛇等。泰山两栖类动物主要有中华蟾蜂、黑斑蛙、金线蛙等。泰山陆生无脊椎动物主要有寡毛纲蚯蚓类、环毛蚯、灰巴蜗牛、钻头螺等。泰山陆生节肢动物主要的有蜘蛛、蝎子、蜈蚣、钳蝎、地鳖虫等。截至2022年3月,泰山野生鸟类记录占山东省鸟类数量76.65%

泰山

泰山

泰山

植物

泰山植被覆盖率达80%,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泰山植物区系中是以被子植物为主,含20种以上的科有9个,依次为禾本科、菊科、豆科等。主要有油松、蝙蝠葛等。泰山有山东特有植物32种,约占山东特有植物总数的40%,其中有28种特产于泰山,主要有山东山植、山东白鳞莎草、山东耳膜、响毛杨、山东百部、大果麻标等,其中有一些物种以泰山命名,如泰山柳、泰山谷精草、泰山盐肤木等。

泰山

泰山

泰山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泰山历史悠久,先秦时期,泰山已经成为五岳之首,成为了政权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伴随着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泰山同时也成为了各种宗教流派活动的重要场所,修建有宫庙。佛教自东晋高僧郎公创建郎公寺开始,在泰山也不断发展。

发现历程

先秦至秦汉时期

先秦至秦汉时期,泰山发展为帝王封禅的场所。相传先秦时期先后共有 72 位君王前往泰山封禅祭祀,其中有记载的君王有伏羲、神农、炎帝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并继承发展了泰山祭祀仪式,将其变为帝王专有的祭祀礼仪,名为泰山封禅大典。先秦时期,泰山就成为五岳之首。汉代时汉武帝刘彻对封禅极为重视,曾先后8 次前往岱顶封禅。汉光武帝刘秀平定王莽叛乱后,也进行过一次泰山封禅巩固自己的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相继流入泰山,同时时局动荡,泰山常规祭祀难以展开,临时的非常规祭祀盛行。同时分裂的政权之间为了证明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常常祭祀泰山。

隋唐宋金时期

隋代对泰山祭祀制度进行了开创。将泰山管理纳入政府行政的体系。唐代时期策则在继承隋代的基础上开创了泰山封爵制度。并制定了《大唐开元礼》《大唐郊祀录》等国家祀典对泰山常规祭祀仪式程序进行规范。宋代时期的宋真宗曾前往泰山封禅,此后皇帝不再正式举办封禅大典。

金代时期泰山庙呈现出道教化宫观化色彩。成吉思汗二十年( 1225),东平严实率领泰安彻底归降蒙古。泰山为蒙古国拥有。海迷失后元年(1249),蒙古国首次祭祀泰山此后派遣道士代祭泰山。在隋唐宋金时期,泰山文化活动频繁,出现了泰山书院。

元明清时期

元代延续了唐代以来的山川封爵制度,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加封泰山为“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明朝增设了专门管理泰山的官员,前往泰山游览的文人墨客渐渐多了起来,并留下自己的墨迹。明正德七年(1512年)曾大规模的重修。

清朝康熙皇帝收复失地、统一全国后,曾前往泰山举行了祭祀。乾隆帝是最后一位登上泰山的皇帝,他一生 6 次攀登泰山,留下了大量诗句。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泰山斗姆正殿,并建观音殿、崇台、白衣殿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斗母宫时建听泉山房,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钟鼓楼。

近现代时期

1968年7月,泰安地革委撤销泰山管理局,泰山由地区影展馆代管。1970年5月,泰山管理委员会成立。1976年4月,泰山管理局恢复建制。1985年5月,泰安划为地级市后,在原有泰山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泰安市文物局、泰山林场合署办公。

1996年4月,泰山管委又与市旅游局合并,1998年12月,泰安市旅游局分出单设。

游览简史

西周时期,泰山就已经成为了游览的地方。汉武帝自元封元年(前110)三月起,连续8次登封泰山,并令人刻上石立之泰山巅。唐玄宗于开元十四年(725)登封泰山,次年御制御书《纪泰山铭》,刻于岱顶大观峰石壁上。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来泰山行封禅之礼。唐代诗人杜甫曾游览泰山,并留下了诗作《望岳》。

乾隆十三年(1748)到五十五年(1790),乾隆曾6次游览泰山,留下题诗274首,部分保留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主席毛泽东曾于1919年游览泰山。1923年,诗人徐志摩游览泰山。

景区布局

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可分丽区、旷区、幽区、奥区、妙区、秀区六个部分。泰山丽区即泰山山麓及泰城游览区,主要景观有岱庙、岱宗坊、普照寺等。泰山旷区是登山的西路,主要景观有黑龙潭、扇子崖、元始天尊庙等。泰山幽区是指中路旅游区,主要景点有斗母宫、十八盘等。泰山奥区是以后石坞为中心的景区,主要景点有天烛峰、后石坞等。泰山妙区位于泰山奥区北部,主要景观有南天门、天街、孔子庙等。泰山秀区主要主要景点为桃花峪、元君庙等。

泰山

主要景点

丽区

岱庙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泰山景区南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岱庙创建年代不详,汉代开始有记载,唐宋大规模扩建,历代重修。岱庙南北长 405.7 米,东西宽 236.7 米,总面积96000 多平方米。岱庙有八个门,其中正阳门和厚载门均为城楼式建筑,城墙四角均有角楼。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为高 22.3 米重檐庞殿顶。岱庙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合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泰山

岱宗坊

岱宗坊位于红门路中段,岱庙北部,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清雍正八年(1730 年)重建。岱宗坊由遥参亭坊、南门,正段、东西配股、后门组成,是四柱三门式石坊,立于宽阔台基之上。上额有篆书书写的“岱宗坊”三个大字。

泰山

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施凌汉峰下,岱庙西部。普照寺始建于唐朝,因“佛光普照”而得名。普照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为四进院落,长宽各 82米,总面积 6724 平方米。普照寺寺以双重山门大雄宝股、摩松楼为中轴线,轴线两侧有禅院、石堂院、花园、菊林院。二进院内大雄宝殿建在高 0.66 米的台基上,面阔三间,四柱五架梁七擦前后廊式,五脊硬山顶。普照寺内有元代经幢、传为六朝遗植的六朝松、冯玉样画碑及周恩来祝冯焕章六十大寿碑等文物。附近景点有荷花荡、三笑处、烈士祠等。1932年,爱国将领冯玉样曾隐居于此。

泰山

旷区

黑龙潭

黑龙潭位于泰山西溪东百丈崖下,普照寺西北部。黑龙潭是由于上部的瀑布常年下泻冲击形成石穴,石穴积水形成的。黑龙潭的石穴,腹大口小,形状像瓦坛,潭水呈碧绿色,深不见底。黑龙潭北部为长寿桥,两者结合的景观也被称为“龙潭飞瀑”。黑龙潭附近有西溪石亭、无极庙、竹林寺逮址等景点。

泰山

扇子崖

扇子崖位于黑龙潭西北部,因其形状如同巨大的扇子而得名扇子崖。扇子崖东部为西汉末年赤眉军安营的天胜寨,有石臼,张旗石等遗迹,西部为傲徕峰。1990年,扇子崖在崖壁上修建了阶梯和云梯。

泰山

元始天尊庙

元始天尊庙位于又名扇子崖石庙,位于泰山西南隅傲徕峰下的扇子崖南部,黑龙潭西北部。元始天尊庙海拔 698 米创建于明代。清乾隆末年仅存石庙,1988 年重修。元始天尊庙由山门、元始天尊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组成。山门位于正殿东侧,为砖柱券石砌拱形门,高 2.45 米,宽 1.5 米。元始天尊殿面阔 10.75 米,进深 7.3米,通高 7.3 米;由条石砌筑,冰式出檐,板瓦硬山顶,后神台供奉有元始天尊像。殿前卷棚房3间,面阔 9.85 米,进深 4.25 米,通高 5.55 米柱。东西配殿各 3 间,均面阔 7.5 米,进深 4.3米。元始天尊殿西还有地母宫 3 间、吕祖祠 3间、太阳庙 3 间、太阴庙 3 间,以及圣贤洞等建筑。

幽区

斗母宫

斗母宫位于岱宗坊西北部,登山盘道东侧。斗母宫创建年代不详,古时因东临龙泉峰,又有龙泉水绕宫流而被称为龙泉观,也叫妙香院、斗姥宫。斗母宫海拔380 米,主祀斗姆,原为道教庙观,清康熙初年改为佛教的尼姑主持。 1959 年及1982年曾重修,并在格局和形制仍保持了清代的面貌。

斗母宫建筑群南北长 91 米、东西宽 22 米,总面积为 2000 平方米。斗母宫分为南、中、北三个院落。中院是斗母宫的主院,由西山门,正殿、东配殿和钟鼓楼、南穿堂组成;南院由南山门,寄云楼、禅房组成;北院由观音堂、西配殿、殿听泉山房、龙泉亭、禅房组成。

泰山

十八盘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位于斗母宫北部,修建于清朝乾隆末年。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长1000米,垂直高度为400多米,由1597级台阶组成,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紧十八”西崖有巨石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泰山

奥区

天烛峰

天烛峰景区位于泰山东侧,位于孔子庙东北部,是泰山的东大门,1995年9月28日对外开放,游览面积15 平方千米。天烛峰依据《泰山总体规划》而开发建设,有长 2400 米,宽12米的步游路,石阶 2600 级,附近有天烛胜景坊、开心石、长寿泉会仙峪等景点。

泰山

后石坞

后石坞也被称为“后石屋”“后十五”,位于天烛峰西北部,距离岱顶1.5千米,穿过北天门,南为三岔路口,向东下行900多级台阶可至后石坞。后石坞自古就有“岱阴第一洞天福地”之称,主要景点有:九龙岗、尧观顶、姊妹松、元君庙等。

泰山

妙区

南天门

南天门是泰山标志性景观之一,位于十八盘北部,海拔1416米,俗称三天门。元中统五年(1264年)泰山道士张志纯修建了南天门,明清两代多有重建,1984 年,泰山管理部门曾重修,现存建筑保存了清代风格。

南天门为城门楼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东西面阔 9.65 米,南北进深 6.26 米高4.7米。下层四周为冰盘式出檐,中间有宽 3.7 米,高 3.25 米的辟拱形门洞。门上的镶贴金匾额上刻有“南天门”三个字。南天门上层建筑为摩空阁,面阔8.43 米,进深 5.2 米,通高 5.3 米,为黄疏璃瓦卷棚重檐歇山顶。南天门内北面的铁顶大厅,旧为“三灵侯祠”,后改为面阔 11.7 米,进深 9.6 米,通高 7.4 米的关帝庙。关帝庙为五脊硬山顶,东、西配殿为 1984 年复建。

泰山

天街

天街位于泰山顶部,十八盘东部,街长约1 千米,北部为岩壁,南部为悬崖。天街上的饭店、客栈多以篱、双升、棒槌等器物为招牌。1984 年,天街拓修,路面铺冰凌石,南侧建扶手墙,北侧建商店、饭店等。天街西段有天街坊,南侧岸下有白云洞、青云洞、象鼻峰等,北侧岩瞻可观赏题刻。

泰山

孔子庙

孔子庙位于岱顶望吴峰下,天街东北部,海拔 1485 米。孔子庙原址为明代修建的化亭,明嘉靖年间尚书朱衡在化亭的原址上创建孔子庙。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建,增加了石像。孔子庙为一进式院落,由庙门,正殿、东西配殿组成,南北宽 15.45 米,东西长25.65 米。庙门中间拱形门,门两侧有清人徐宗干题联。

泰山

秀区

桃花峪

桃花峪位于南天门西部。桃花峪主要景点有竹园、龙角山、五峰叠翠、三岔涧、月印潭、彩带溪、一线天、元君庙及桃花源索道站等。泰山赤鳞鱼产此,乘坐长2714米的索道可到达泰山岱顶。

泰山

元君庙

元君庙也叫“娘娘庙”,位于桃花峪东部,明隆庆六年(1572年)宗室朱睦建,庙内供奉昊天上帝像,万历十九年(1591年)修圣母寝宫楼,供奉碧霞元君。清顺治、康熙间均有重修,乾隆年间重修后改称石坞青云庵,光绪重修时称石坞庙。1912年以来以来,娘娘庙长年失修。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新修复。元君庙分东、西两院。西院主要由山门、正殿、配殿以及吕祖洞等组成,正殿祭祀元君,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万松亭,后改为弥勒殿。东院由正殿、东配殿、圣母寝宫楼组成。正殿祀天官、地官、水官,正殿西是圣母寝宫楼,该楼分三层,下为吕祖洞、中为“藏书楼”、上即圣母寝宫楼。东配殿祀“七真”。

泰山

其他看点

冯玉祥墓

冯玉祥墓位于泰山西溪谷口环山路,普照寺西部。冯玉祥墓修建于1952年,1953年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骨灰迁移至此。冯玉祥墓为泰山花岗石陵墓,墓壁正面上方刻郭沫若题写的“冯玉样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中间镶嵌着冯玉祥铜质浮雕头像,下方刻冯玉样书白话诗《我》。冯玉祥墓前有石阶四段 66 级,分别象征冯玉样一生四个阶段和年龄。

泰山

泰山古槐

泰山古槐代表性的有三棵,分别为唐槐抱子、卧龙槐 、四槐树。唐槐抱子位于岱庙配天门西院,种植于唐代,基径达1.94米。 清代康熙年间诗人张鹏翮树碑题诗称赞这棵树说:“潇洒名山日正长,烟霞为侣足徜徉。谁能欹枕清风夜,一任槐花满地香。”该古槐于1951年枯死,1952年在树干中心又植小槐树一株,高达5米,胸径达35厘米,俗称“唐槐抱子”。卧龙槐位于斗母宫门口,种植于明嘉靖年间,因雷击而平卧,因其形状被称为“ 卧龙槐”。四槐树位于壶天阁下,柏洞盘道两侧,共有4株, 形体最为高大的高约24米,胸围达4米, 冠幅25×20米。

唐槐抱子

泰山古松具有代表性的有四棵,分别为望人松、五大夫松、一亩松、姊妹松。望人松位于中天门,海拔920米处。树高7.4米,胸围2.35米,树冠向东10米,向西4米,向南9米,向北8米,平均冠幅15.5米。 主干略向东南倾斜。距根际3.3米高的地方,斜出一孤枝,基径约30厘米,约在长50厘米处,长8米左右,因其形状倾斜的树枝而被称为“望人松”。五大夫松位于在望人松下,五松亭前。五大夫松因秦始皇封其“五大夫”爵位而得名。公元1602年,五大夫松已不复存在。雍正八年(1730年)钦差丁皂补种五大夫松五棵,存活两棵。该两株南北并列,距9米。南株高5.2米,胸围1.5米,北株高6.2米,胸围1.52米。1983年又枯死一棵后,仅余一棵。一亩松位于泰山之阴佛爷寺(又名玉泉寺) 北山坡。 该树树高12.5米,胸围约3米,冠幅897.8平方米,折合1.3亩,故名“一亩松”。姊妹松位于后石坞九龙岗上,因共有两棵而被称为“姊妹松”,有300余年历史。东南一株高6米,胸围151.7厘米。西北一株高5.5米,胸围118.4厘米。

望人松

泰山石刻主要有秦泰山刻石、泰山石阙(无字碑)、唐摩崖、“江山多娇”题刻 等。其中秦泰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已被破坏,仅留下10残字,真伪未有定论。泰山石阙(无字碑) 在泰山极顶玉皇庙山门前8米处,因通体无字,又被称为无字碑。无字碑由石柱、顶盖石和顶柱石三部分组成,为花岗石岩质。石柱高 495厘米,左右二侧面上宽69.3厘米,下宽83.2厘米。一说是秦始皇封禅坛上北边的石阙,一说是汉武帝所立。唐摩崖 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所制。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现存铭文1008字(包括标题“纪泰山铭”和“御制御书”),字径25厘米,隶书。额高395厘米,题“纪泰山铭”,2行4字,字径56厘米,隶书。铭文为唐玄宗李隆基撰书。“江山多娇”题刻 位于云步桥南。摩崖高120厘米,宽315厘米,字径62×70厘米,是泰安市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3年据毛泽东手迹刻制,字体为草书体。

秦泰山刻石

泰山

泰山

泰山

泰山

相关文化

历史传说

泰山传说是泰山周边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其讲述者主要为山民、农民、轿夫等,泰山传说故事起源于中国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受帝王封禅祭祀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民间俗信文化等因素相互融合渗透的影响。泰山传说的内容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五个方面。

泰山神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被认为的泰山的神,其来历有多种说法,比如《述异记》中认为东岳大帝是盘古的头部;《枕中记》中记录东岳大帝是太吴氏;在明代通俗小说《封神演义中》中记载黄飞虎被姜子牙封为“东岳大帝齐天仁圣大帝”。泰山神是主管人生死的,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东岳庙会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前往岱庙,供奉东岳大帝,祈求健康长寿。

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老奶奶或泰山老母,是道教女神。传说碧霞元君的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确定了碧霞元君的称号。碧霞祠除了在主殿供奉着碧霞元君,两座偏殿供奉了眼光娘娘和送子观音,相传这两位大神是碧霞元君的分身。每年阴历三月十五是碧霞元君的生日,在这一天和正月初一,都有游客为了烧头香提前一两天在门外排队。

民俗文化

泰山石敢当习俗

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石敢当是泰山的石神,传说人们把一块石头放在道路边上或者房门一侧,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就可以避祸挡煞,常用于镇宅。关于石敢当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石敢当是石头,源于灵石崇拜,过去的人们会把奇形怪状或者纹理特殊的石头赋予灵性;另一种说法是石敢当是古代一位勇猛的武士,死后成为泰山神摩下的战将,人们把带有他名字的刻石放在门口,妖魔鬼怪就不敢上前了。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分布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2006年,泰山石敢当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皮影戏

泰山皮影戏是山东皮影戏的代表之一,也是泰山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明代开始就有表演活动,此后不断传承。泰山皮影戏声腔继承了早期山东皮影的“摩调”,同时也吸收了泰安当地流行的其他民间戏曲唱腔。泰山皮影戏的人物形象造型多借鉴泰山民间剪纸和传统戏曲脸谱,逐步形成了带有地域特点的脸谱系列。泰山皮影戏属典型的口传民间艺术,演出没有剧本,演员完全靠记忆表演发挥。代表演出剧目为《泰山石敢当》系列剧。2008年,泰山皮影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

道教音乐

泰山道教音乐流传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起始于北魏,是泰山封禅仪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泰山道教音乐的演唱主要采用全真派统一的“十方韵”并吸收了民间音乐成分。泰山道教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主要是全真派的经韵唱诵,包括颂赞、步虚、偈等形式,唱诵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吟唱等表现形式,根据场合的不同分出阴阳调,阳调主要用于祭祀,阴调主要用于外道场。器乐主要采用法器作为打击乐器,同时用管弦乐器奏曲。泰山道教音乐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步虚第一》《大学仙》《迎内辇》《清江引》等。2008年,泰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文化

泰山祭祀以古代中国帝王对泰山进行封禅为主。封禅起源于泰山的山岳祭祀,战国末年之前的祭祀行为可以看作封禅的前身。隋代对泰山祭祀制度进行了开创。将泰山管理纳入政府行政的体系。唐代时期策则在继承隋代的基础上开创了泰山封爵制度。并制定了《大唐开元礼》《大唐郊祀录》等国家祀典对泰山常规祭祀仪式程序进行规范。而后封禅不断发展,成为帝王向天述报自己的政绩,并且祈求平安的仪式之一。

封禅分为封天和禅地两个部分,《封为登山祭天,禅为山下禅地。历史上载入史册有据可考的有 6 位帝王举行过完整的封禅仪式分别是秦始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封禅制度在金元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入侵中终止,明清时期已经不再举行封禅活动。

宗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相继流入泰山,与泰山的文化融合。泰山在儒学礼制中和道学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泰山的祭祀仪式融合了儒家、道教、佛教,泰山的景观如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等布局,亦是道教系统,均是按照道教说法来取名。同时秦山风景园林也蕴含了儒释道文化

辞赋诗词

泰山辞赋创作贯通了由汉至清。元代之前的泰山辞赋创作数量不多,元明清三代泰山辞赋创作增加。泰山辞赋创作主要采用文赋和律赋两体,题材有封禅、都邑、室宇等,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人,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关于泰山的诗歌众多,其中格律诗占作品总数的70%以上,自由体新诗接近30%,其余为民谣体、散文诗等其他体式。

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眠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中的岱宗即指的是泰山。

文化活动

泰山庙会

泰山庙会是山东泰安的传统民俗活动,融合了宗教文化和商业贸易,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代,鼎盛于明代,改革开放后再次复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四月十八分别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日,人们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来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的诞辰。1986年,在岱岳观旧址一带恢复了泰山庙会,会期是公历5月6日至12日,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以物资交易、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活动为主。2008年,泰山东庙庙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

泰山国际登山节

泰山国际登山节始创于1987年,是以登山为主题,融体育、文化、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也是宣传泰山、展示泰安的繁荣体育事业、发展全民健身的节日。2022年,第三十六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举办。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1年—1983年,中天门索道建成。1985年,整修泰山西溪公路,对原路调直、加宽、降坡,增加桥涵和防护措施,铺筑混凝土路面。1987 年,泰前办事处迎胜村投资 76 万元建成天外村停车场同年中天门停车场建成。1992 年修复壶天阁。1993 年8月,桃花峪景区开发一期工程、后石坞最区开发一期工程和玉毫庙改造工程竣工。1994 年 4 月,泰山登天景区保护建设工程开工,8 月结束,共维修改造56个单体建筑。1995年,开发天烛峰景区,并对外开放。同年,桃花峪旅游公路竣工通车,修复升仙坊至碧霞祠盘道。

1999年,中国与加拿大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国城市综合发展合作项目”,将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列入其中。2004 年底,泰山景区将与泰山主景区东路沿线接壤较多的大津口乡,南部接壤较多的泰前、迎胜两个居委会,以及西部接壤的较多的曹家庄、马套两个村居划入泰山景区。

2008年9月1日起,山东省对泰山风景名胜资源全面实行有偿使用制度。2010 年起,国家旅游局将泰山景区的"智慧泰山"项目列入智慧旅游景区首批试点单位。

2013 年 12月,泰山景区通过与百度、央视网等主流媒体客户端联手建设泰山景区的网络推广宣传新平台。同打造"直播泰山"频道,实现了泰山摩崖碑刻、拱北石、十八盘、天街等主要景点画面的实时网络直播。

2017 年 3 月,泰安市又将大津口乡东部的两个乡镇黄前镇下港镇划入泰山景区。在泰山景区内部,天外村、彩石溪两条绕山旅游公路先后于 2018 年和 2021 年完成改造,中天门、红门两个大型游人中心也先后投入使用,

保护

1993年—1995年,岱庙复古工程正式完成。修复工程全部采用手工,并采用与周边墙体相同的元代用料,对石质砖纹、墙体构造和门面风格进行严格界定,在沿袭宋代排叉柱形式的明清门址保存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修复。

2011年,由泰山牵头编制的《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质量通则》等三项地方标准批准发布。

2018年,泰安市首部实体性法规《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获得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并于2018年5月1日正式施行。

2020年,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对《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作出修改。该次修订进一步细化了对泰山石、泰山文物等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措施。

2021年,泰山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公布《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泰山风景名胜区按其景观价值和保护需要,以各游览景区为核心,实行四级保护。2022年,泰山保护发展基金会成立。

重要事件

景区荣誉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006年,泰山风景名胜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等机构评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泰安市泰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泰山被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2010年,泰山旅游服务标准化模式作为案例编入国家《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一书。

2017年,泰山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

热门事件

2013年,泰山景区管委会办公室接竹林寺管理区报警,环山路北西南小庄发现一处火情,由于风势较大,在五至十分钟内蔓延成一条火线。泰山防火指挥部迅速启动灭火预案,在40分钟之内,调集景区管委会600名专业灭火队员,及部队、消防、武警官兵和周边林区500余人,迅速展开灭火行动,用时1小时20分钟,将明火全部扑灭。

2020年,一男性游客因攀爬到泰山景区标志性的“五岳独尊”石刻上拍照被立案调查。2021年,泰山山顶大雾无法观看日出和景点,导致等候观日出游客滞留。

2022年7月12日上午,泰山景区遭遇百年未遇特大短时强降雨,最大降水量达277.1毫米,石汶河瞬时流量达到1000立方米每秒,形成严重山洪灾害,景区所属大津口乡、黄前镇、下港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下港镇受灾极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市财政紧急拨付2000万元救灾资金,泰山景区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和驻泰部队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注释

[a]

五岳指的是湖南衡山、陕西华山、山西恒山、河南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