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人物专访文章回顾系列之廿四:桑结加

记者节首倡者祁胜利
关注
收藏

【注:桑结加,生于1942年,曾任青海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本文发表于2006年4月16日《中华英才》】 

桑结加:青海缘弘政协事,民族情牵赤胆心 

文·祁胜利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中部的青海省面积72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000多米,年平均气温最高值9℃,年降水量约400毫米,这里是黄河、长江等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国家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地区,54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超过46%。全省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以日月山为界,东部自然条件较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西部自然条件严酷,以传统畜牧业为主。 

今年63岁的桑结加是土生土长的青海省藏族人,除去曾在北京工作学习的6年,他在青海已生活工作了57年。或许是穷苦出身、或许是深受汉族文化熏陶、或许是分管过中共青海省委多方面的工作、或许是做政协工作的习惯,他竟是这般输诚和善,几乎知无不言,有问必答,因为担心我们听不清他的“藏调”汉语,桑结加不时拿起铅笔在纸上边写划边解释。前后5个小时的专访,我们终于明白,他耐心工作诚挚待人,俱源自一片爱党爱民之心。 

团结民主:不把政协工作当“二线” 

桑结加2001年1月被选为青海省政协主席;2002年7月从省委常务副书记的岗位退下,正式到省政协主持工作;2003年1月他当选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相比而言,政协的工作似乎没有硬指标,但桑结加没有放松和降低标准,因为他觉得青海自“西部大开发”才真正获得发展机遇,怎能懈怠!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桑结加上任后发现:社会和政协本身对政协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认为是自弹自唱,说了不说都是那么回事;有的委员对自身工作不重视、没有起到相应作用;有的民族委员在履行职能时只是一味地夸“共产党好”或者套话连篇;政协工作封闭、陷入自我循环,等等。 

因此他不厌其烦地向委员们阐述、强调政协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意义,根据省情提出“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委员要团结共事,和党一条心,同心同德、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 。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协党组不能总是指手划脚,于是他在各种场合总是带头尊重党外干部,充分发挥众多党外人士、民主党派的作用,让其有职有权有责。 

为了发挥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为建设小康、富民强省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尊重委员的民主权利,桑结加还经常鼓励委员们知无不言、畅所欲言,排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敢进诤言。 

与此同时,桑结加非常重视提高政协机关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建设强有力的办公厅和各专门委会办事机构。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政协基本解决了干部人事方面的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了省政协办公、住房、取暖困难,以及部分州县政协办公条件差、交通工具缺的突出问题。 

方向明确了、关系理顺了,后顾之忧解除了,青海省政协发挥三大职能也就更见成效。先看“政治协商”,一方面,省政协发挥委员的智力优势和联系广泛的优势,让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充分发表意见,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信任,营造出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省政协同省委的研究部门、省政府有关部门、民主党派一起搞调研。开放式的工作机制活跃有序。 

再说“民主监督”,在加强对权力监督方面,省政协有效行使参与重大决策和执行的监督权,并监督领导对人、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过程。省政协还对关乎民生的环节进行监督,例如针对农村牧区鼠疫等烈性传染病难以根本遏制,一些地区对防治认识不足的实际,提出必须高度重视鼠疫防治,省卫生厅认真办理。由于防控措施得力,2004年部分地区出现鼠疫疫情后,很快得到控制,没有出现大面积流行,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了社会恐慌。 

此外,青海省政协坚持参政为公,议政为民,努力做到对省委的决策有用、对省政府的管理有用。近年来,省政协在加快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青海工业化进程、农业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资源优势如何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成绩显著。 

如今,青海省政协不但成了可以讲真话说实话、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场所,自身也发展到25个界别342名委员(其中常委64名),加上各州(市)、县(区)政协委员达4000余人。以前有的干部不愿被调到政协,现在却兴高采烈地来了。委员们兴奋地表示:“原来认为政协没事做,现在加班都干不完。”政协还成为下情上达的绿色通道,各地对政协的调研视察特别欢迎。省委省政府领导感慨地说:“省政协的意见建议讲的头头是道,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很有用。”  

新型政协:学得透还要落得实 

青海省政协成立于1955年,而各民主党派青海省委大多是1978年后成立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加入到省政协的历史也不长。桑结加认为,从建设学习型政协、务实型政协入手,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才能满足青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让委员们熟练掌握政协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认清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增强责任心,省政协订阅了大量的相关报刊、并举办讲座、培训班、报告会、印发兄弟省政协工作经验材料,使专家辅导、集体学习与自学有机结合。今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全国政协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决定》下发后,省政协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并作出相应部署,使学习和贯彻落到实处。 

广泛深入学习的目的是落实各项工作。调研、视察、会议、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的基本日程。在桑结加的带领下,省政协把党政部门最需要、人民群众最关注、政协又有条件做好的大事作为调研视察的主题;全体会议求开“活”,常委会务开“专”,主席会必开“实”;并如实反映正当合理、有代表性的社情民意。 

政协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发挥常委会的集体作用十分重要,因此把开好常委会作为关键。省政协每年初由各专委会与政府对口部门协商,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提出若干选题,提交主席会议研究,精心筛选,确定2~3个作为常委会的议政专题。近3年实践证明该做法卓有成效,例如: 

省政协九届八次常委会协商“促进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改革发展的几点具体建议。省委书记赵乐际要求“召开高校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吸收采纳政协常委会的建议,研究进一步促进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措施。”  

九次常委会的议题是“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强做大产业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各项建设全面发展;大力培养引进人才,为加快工业化提供智力保障等8条建议。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对照建议,充分吸纳政协的意见。省政府在制定《关于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发展的意见》时,又专门听取了政协意见。  

2003年,常委会敏锐地抓住“如何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这个议题,给出“青海就业基本情况及问题、原因和对策”,为省委乃至中央决策提供了依据。 

2004年,历经数月调研,常委会得出一份关于青海四大支柱产业(水电、盐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冶炼)和四大优势产业(建筑、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近半世纪沿革的详尽报告。原省长杨传堂说:“这很有价值,令人感动。”  

2005年,常委会高效运转——为“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提出向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劳务输出“拉面大军”,结果既发展了“拉面经济”,人员素质也得到提高;“开发三江源,保护青海湖生态,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反响热烈,副省长马培华高兴地对桑结加说:“您还是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常委会还积极为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为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常委会专门召开座谈会,整理归纳了11个方面共34条意见和建议。 

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省政协充分发挥专委会的作用,建立了信息员队伍,畅通了渠道,把很多滞留于基层、散佚于民间的真知灼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为政府分了忧,为群众解了难。 

提案旨钥:“需要”和“可能”之间 

提案是政协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桑结加和青海省政协在实践中体会到,提案工作以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以落实提案、讲求效果为目标,所以提案不仅要从理论、需求和应当怎样做上提出看法,更要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看有关部门能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即要在“需要”和“可能”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省政协还把党派提案作为重点,使其在整个提案中起到示范、引导作用。2004年7月,省政协专门召开了民主党派、工商联提案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了党派团体提案工作的基本经验,就党派团体提案在政协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党派团体提案的优势,推动全省政协提案工作上新台阶进行了理论研讨。 

省政协每年都选择那些反映问题集中、急需解决,又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提案,在按程序交办之后,敦促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解决。采取与承办单位加强联系合作、重点提案领导批办督办、提案人与承办单位面对面协商办案和带案视察等方法,使办理提案成为政协以人为本、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建议取消劳务税》,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予以解决,省地税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临时进城务工农民不收取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再如《搞好青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加快建设青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牧民增收》、《加强牧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的建议》、《加快发展青海特色文化》等提案,由于贴近青海实际,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省委、省政府和承办单位的重视,办理效果良好。省政协还对西宁市区入厕难、学校附近交通安全隐患、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解决了许多常年困扰群众生活的难题,好评如潮。由于各承办单位的重视,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以来立案的345件提案,已于2005年底全部办复完毕。而做好2006年政协的提案工作,积极为实施好青海‘十一五’规划献计出力,又成为摆在省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桑结加还代表省政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不少有特色、有价值的提案。比如2004年的《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是省政协3个调研组花4个月时间就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行专题调研的成果。今年,桑结加又提出《呼吁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他列举了以青海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的几大严重问题:一是农村牧区贫困面大,救助覆盖面窄;青海农牧区贫困人口达197万,纳入救助范围的只有23万人;二是救助标准偏低,青海特困农牧民年均救助资金仅103元;三是医疗和教育救助工作薄弱,青海生存条件艰苦,人体抵御疾病机能相对低下,地方病、职业病频发,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因病致贫返贫”、“因学致贫”的问题相当突出。进而呼吁支持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付出很大资源、人力、生态代价的西部省份。 

亲见躬逢:各族群众都是自家人 

关心失地农民、关注“三江源”生态移民的社会保障,三句话不离“老百姓生活”,少数民族同胞拿他当亲人,汉族群众则说他宽厚诚实可靠,说得都是桑结加。 

旧社会因家境贫寒,桑结加的父亲曾长期给官府支乌拉差役,母亲在家辛苦操持。家乡平安县汉藏杂居,桑结加从小就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土改后,他家有74只羊和60亩地,可父亲这时已经双腿残废,母亲想让桑结加放羊种地。那时他初小才毕业,到完小上学得翻过两座山、走七八千米路,所以开学1个月了都没去上学。完小的汉族校长谢尔节听说桑结加成绩好、能吃苦,还懂事,就特地到家里劝他继续上学,最后说动了他的父母,父亲对桑结加说:“爹不识字,到处吃亏上当,你就去上学吧,明天我骑上驴去放羊。”  

没想到这成为桑结加人生的重大转折,而他并没有忘记劳苦大众。正是由于这种平民情结,当1988年他开始担任青海省委副书记后,仍时刻惦记着群众生活—— 

1993年8月,海南藏族自治州沟后水库发生垮坝,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死亡300多人。桑结加受省委委托,赶赴灾区组织抢险救灾重建家园,他边处置险情,边安抚灾民,毫不顾个人安危; 

1996年1月,桑结加再次来到海南州的贫困乡和困难企业。在廿地村卓玛吉家,桑结加俯身病榻,紧握着他的手嘘寒问暖。从这家出来,走过500米的村巷,步入礼毛卓玛家,随行人员将面粉、青油等慰问品送进屋里,桑结加又亲手把300元现金交给女主人,她不禁热泪盈眶,颤抖着说:“我怎么受得起,公家的钱也不是多得没处花……”在职工李建明家,桑结加了解到他因车祸在家养伤时,仔细察看手臂上的伤情,祝愿他早日康复。在职工王克顺家,桑结加亲热地把患上心脏病的4岁小男孩强强拉到怀里,询问孩子的治疗情况,并勉励他们自强不息。他将茯茶、现金等送到南色加等特困职工手里后说:“这是党和政府的一点心意、是各行业干部职工的爱心。我知道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希望你们不断努力,让企业和家庭走上振兴之路。” 

1997年3月,桑结加一行来到高店乡农民王春云、刘德诚的规模化科技养鸡场,向他们了解科技培训落实情况。接着又来到偏远的中岭乡,他踩着没脚的土,下到陡峭山坡下的地里,对农民们说:“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脱贫情况,推广科技增产措施,就是为了解决人多地少不够吃的问题。”在大通县,桑结加视察了工厂化万头猪厂,又赴距县城较远的多林乡检查科技兴农情况,在下浪加村,桑结加到地头详细察看了机械化小麦穴播耕作后,对县乡干部和农技推广人员说:“一定要做好新技术培训,要到现场手把手地教农民,确保技术到位,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南、果洛、玉树是青海最贫困的三个藏族自治州,1998年9月,当得知果洛州玛沁县东倾沟乡当前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雪域高原两个文明建设中一面鲜亮的旗帜时,桑结加欣然撰文《广泛开展学习当前村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号召培训基层干部和农牧民党员,让他们尽快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 

青海是全国主要牧区之一,有5亿多亩草原,2000多万头牲畜。当他发现这些牲畜多为高寒无污染野生放养,属倍受青睐的绿色食品,发展草原畜牧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吸引力时,他马上呼吁“重树畜牧大省意识”,充分利用东部农区丰富的饲草料和人力资源,加大“西繁东育”工程实施力度,加工增值,让畜牧业成为家家能养、户户得利的速效经济。 

在采访中,桑结加说:“农牧民占青海总人口的70%,农牧业是青海重要的经济基础。种植业受多灾、当家作物品质差、产出效益低等影响,市场竞争力弱,农民增收的空间狭窄。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他对党中央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感到欢欣鼓舞:“青海农村牧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差,社会发育程度低,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薄弱,我们将配合党委政府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调整好经济结构、发展好社会事业、建全民主政治,增加农牧民收入。” 

善牵牛鼻: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1975年5月至1981年4月,桑结加先后担任省文化局出版处处长、省出版局出版发行处处长。彼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文化、出版口最突出的问题是学校课本的供应难以保证。桑结加不辞辛劳,奔波于出版、印刷和发行等相关单位,终于在1978年秋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而且从那往后做到了年年按时足量发放。 

1983年12月至1987年10月,桑结加担任青海人民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在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中心工作中,他不管你原先属于哪一派,全都一视同仁,在调工资、评职称、分房子、入党等问题上,只要够条件的,即使是曾经的“对立面”也照样提拔照顾。和桑结加“同一派”的人起初不满意,但见他事事出于公心,也就不争不闹了,而那些“对立面”也真诚地对他说:“我们曾告过你,真对不起你!” 出版系统很快消除了文革中形成的派性。 

桑结加担任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14年,先后分管过意识形态、农村政策、组织、纪检、党群、“工青妇”、民族统战。他担任主管省委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期间,曾两次主持筹备省党代会,担任大会秘书长——1998年4月省第九次党代会,他不但主持起草了中共青海省第八届委员会报告《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把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青海带入21世纪》这一纲领性文件,还把代表选举、人事安排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5月省第十次党代会,他主持起草的题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努力把青海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大会报告中,根据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势头,科学提出了3个两位数增长的宏伟目标,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肯定。 

桑结加深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始终关系到青海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1987年10月拉萨发生骚乱,正在青海视察工作的十世班禅发表谈话,强烈谴责分裂行为。下午三时讲话,近六时讲完,中央台七时就要播出。负责翻译的桑结加等同志全神贯注,但是班禅没文字稿,还操着拉萨方言,连精通藏语的桑结加也只是勉强听懂,几乎相当于现今的同声传译,班禅讲完,桑结加也基本用汉语译写完毕,他翻译的讲话经过领导高速审阅,准时播出,效果奇佳。在其后的各项工作中,桑结加时刻警惕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邪教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自觉抵制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同时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桑结加领导省政协工作后,十分注意发挥民族宗教委员的特殊作用。他说:“各级政协的民族、宗教界委员都是本族、本教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周围的人士和信教群众。”实际上,在全省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广大民族、宗教界委员身体力行,宣传教育群众,积极主动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得到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 

勤奋严谨:翻译专家信仰坚定 

桑结加自小好学强记,为了不辜负谢校长和父母的殷切期望,他刻苦学习,以最好成绩从完小毕业,以至于他至今还对小学的课文内容记忆犹新。 

1956年,他和小伙伴徒步走了两天才赶到西宁,经过努力考上了青海民族学院中学部,他依旧“拼命学习”,并于1959年考上青海民族学院语文系藏语文专业,成为该院第一批本科生。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汉、藏语文。因为学习优秀,省里领导来听课时,老师总是向他提问。4年中,不少同学辍学,37人的班只有14人毕业,而桑结加不仅毕业,且各科成绩全是5分(满分)。 

1963年毕业,桑结加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当编辑、翻译。他一门心思搞专业,1965年6月至1966年8月和1970年7月至1971年7月,他作为唯一的青海省工作人员被借调到中央民族出版社藏文编译室工作。第一次去北京,他主要从事《毛泽东选集》1至4卷藏文版译文的修订。当时学术空气很浓,围绕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字斟句酌,讨论十分热烈,有时同志们为了某处译文也争吵、拍桌子。这种争论却给了桑结加提高水平的机会,同时澄清了很多原译文理解上的错误,比如翻译“瑞金直属县”,藏译为“瑞金的直属县”,是隶属关系,经田家英同志解释,才知道是瑞金本身是直属县,是同位关系。桑结加翻译时与众不同,他总是先从头看到尾,等弄明白了、理解透了再着手翻译,经常一气呵成,很少再翻词典。通过千锤百炼,桑结加很快成为汉藏翻译的骨干,有时文稿已打成纸型时,他还能发现问题,受到很多前辈的称赞。他参与修订的《毛泽东选集》1至4卷藏文版,无论是对原文的理解深度还是藏文的准确表达,都已成为藏文翻译的范本。 

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桑结加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守着大量宝贵的学习材料,他手不释卷,由于长期用眼过度,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从此与眼镜为伴,更把唯物史观、共产主义信念当作矢志不渝的追求,牢牢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总结两年的党校学习,认为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信之坚”。他还和来自沿海的同学们探讨如何改革开放,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无欲无求:本色人终生感谢党 

桑结加名字的藏语意思是:释迦牟尼佛保佑。善良的父母给他取名时寄托了朴实的愿望,也教诲他凡事不能撒谎,要尊重别人。这些他都没有忘,而他更感谢党:“没有共产党,我就不可能受正规的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成绩。我受再多累、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他知恩图报,经常念兹在兹:“当时如果不是谢校长,我就可能一辈子放羊了。谢校长很用心地教我、爱护我……” 

桑结加一贯简朴、热爱劳动。从小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农牧业劳动;大学时勤工俭学,打围墙、种菜,什么活儿都干,鞋穿烂了舍不得扔,还拿回家让母亲补上;参加工作后还经常下乡从事农田基本建设…… 

他谦虚、实事求是、有一说一,认真剖析自己的不足,虚心向班子其他同志学习,维护班子团结,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工作已成为习惯,即使是治病疗养,也不愿投闲置散。 

他老伴已过世,子女都学有所成,自食其力,而且颇受他的影响,当经理的儿子端智说:“如果拿了不该拿的钱,良心上都过不去。” 

他没有嗜好,本来就不喝酒,10年前还把烟戒了,要说他有业余爱好,就是和老百姓聊天、和知识界的人探讨问题。有时儿女们戏称:“您哪儿都好,就是不消费,这可对拉动内需没帮助啊!”  

今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34年党龄的桑结加感到无比振奋,他说:“‘八荣八耻’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在生活改观了,道德水准必须要与之相适应;同时对培养下一代意义深远,党赢得了青少年,就能赢得未来。”

字数 8838
阅读 5957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