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港澳代表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

  • 听全文
  • 2024-03-07 09:51:12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粤港澳合力构筑“人才湾区”

  湾区凭海阔,潮涌气象新。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公开发布。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潮澎湃而起。

  五年来,从一纸蓝图到满目繁华,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霍启刚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

  未来办更多赛事 推进盛事经济

  “以前受制于伶仃洋天堑相隔,香港与珠三角西翼的交通一直不是很顺畅,香港到珠海走陆路需要3个多小时、水路需要1个多小时。”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告诉记者,通过建路、建桥、建高铁等,特别是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获得了极大便利,“一小时生活圈”正照进现实。

  一日穿梭三城,是霍启刚工作生活的常态。“经常早上在南沙开会,下午2点多回香港特区立法会开大会,晚上再去澳门参加晚宴或活动。”谈及大湾区的变化,霍启刚感慨道,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如今变成了现实,“大湾区的未来会有更多可能”。

  今年两会,霍启刚的建议关注“粤港澳体育湾区”建设。他表示,大湾区在体育范畴有不少竞争优势,包括体育资源丰富,硬件基础优越,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正重新整合,建立产业新业态等。

  “2025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将承办第十五届全运会,这是探索大湾区制度融合、以体育凝聚人心、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好机会。”霍启刚建议,全运会后围绕重大赛事活动承接地、体育组织区域总部集聚地、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基地、运动医学和康复治疗中心、体育教育及学术交流中心和体育产业会展中心等六大核心功能,将大湾区打造成“三地三中心”示范点,未来可以大湾区名义举办更多体育赛事,让盛事经济、“一程多站”文体旅游新经济得以推进。

  何润生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

  粤港澳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规划纲要》发布5年以来,可以清晰看到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的加速。”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感叹,他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大湾区“硬联通”日渐完善 ,“软联通”加速推进。

  他表示,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高铁、城际、地铁、高速路等交通网络越织越密,“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澳车北上”政策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大湾区居民的便利性,无论是经商、学习、旅游,还是就业创业。

  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是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领域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大胆尝试,对加速大湾区专业服务的“软联通”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我们的一些社会服务也已来到了珠海、中山等其他大湾区城市。”何润生表示,他今年提案的内容也和大湾区发展有关,关注粤港澳三地如何利用各自优势联合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到大湾区体验“一程多站”的旅游,还包括加强大湾区的教育合作以及医疗资源的融合。

  何君尧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

  以不同身份讲好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我成为大湾区律师‘001号’后,首次进行的网上开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可以坐在自己香港的办公室直接与广州法庭的审理工作同步展开,而且效率惊人,当天的流程记录,在结束后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谈到《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的感受时感叹。

  他表示,大湾区律师是新事物,相当于为港澳律师打开新的一条路,促进港澳律师到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法律交流。

  “大湾区的建设从商业、金融到知识产权等领域推动了律师的法律事务。”从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到大湾区律师“001号”,再到全国政协委员,何君尧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可以通过不同身份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湾区故事。

  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人才高地,汇集了法律、金融、科研、医疗等多个重要领域的高水平专业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推动人才政策“软联通”,让粤港澳合力构筑起“人才湾区”。

  “硬联通”方面,何君尧表示,近年来随着快速交通的连接,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加快推进,“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我可以更加便捷地融入大湾区其他城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到今年的提案,何君尧透露今年的提案有三四个,包括大湾区税务优惠、“一带一路”法律认证服务、呼吁年轻涉外律师到国际舞台发声等。

  “未来,我将继续发挥所能,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来。”何君尧说。

  郭基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鼓励粤港澳三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

  “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成为了近年来的亮点。”全国政协委员郭基煇表示,大湾区内地九市都推出了让港澳青年可以尽快适应的生活配套、创业基地及相应的政策支援,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元化。

  他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带领香港广东青年总会第六次开展《香港青年大湾区发展指数》调研,一是希望鼓励香港青年在学业期间增加内地学习交流的经验,鼓励他们“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二是希望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吸引更多内地和国际学生来港就读,帮助大湾区“抢人才、留人才”。

  “很高兴看到有关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能够为大湾区青年做点实事,感到十分的欣慰。”郭基煇说。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郭基煇表示自己一直在不同平台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这两年已经向全国政协提交了5份关于大湾区的提案。在去年促进大湾区“五通”提案,以及便利内地和香港跨境资金流动提案的基础上,今年又向大会提交了3份提案,其中包括支持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学业和发展;支持香港新田科技城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共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及支持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发展。他告诉记者,“对于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徐莉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

  香港青年要拥抱内地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徐莉接受采访时表示,《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机制“软联通”持续发力,大湾区人员流动不断加速,“一小时生活圈”逐渐成为现实。

  “2023年约有5300万人次香港居民北上内地,港澳居民对大湾区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她表示,港澳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的支持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去年全国两会,徐莉提出了《关于增加事业单位及国家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募港澳居民的建议》,希望能给港澳青年争取更多内地的发展机会。

  “广东省事业单位2023年集中公开招聘的信息公布后,有朋友第一时间发信息跟我说我的建议‘得咗’,那刻我真的倍感兴奋。”徐莉希望香港青年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要有决心和勇气踏出第一步,去拥抱内地无限的发展空间。

  对于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期待,徐莉表示,期望通过一系列建议帮助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好爱国爱港力量“基本盘、核心层、支撑墙、主力军”的作用,使得香港能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林至颖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香港)供应链总监

  四大平台带动大湾区全面合作

  “我感觉过去5年,大湾区城市之间的‘硬联通’,还有‘软联通’方面都有突破。”全国人大代表林至颖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这5年变化时感叹。

  他表示,“硬联通”方面,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加快推进,“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软联通”方面,大湾区全面取消了港澳人员在粤就业许可,在医师、教师等八个领域实现了执业资格互认,“港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

  “5年来,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深圳河套四个重大合作平台立足各自使命,在制度衔接、产业协同、民生家园建设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牵引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林至颖表示,他希望这四个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

  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可通过香港和澳门,对接海外市场,跟国际标准接轨,“让我们中国的企业更好地参与到世界科技供应链的竞争当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