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体系十篇

时间:2023-09-26 18:28:03

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体系 有效性 有效性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0 引言

随着企业的顾客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的增强,企业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水平。很多组织都在积极地构建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并尽力获得相应的认证。但三大管理体系在组织中各自为政的现象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管理工作的混乱。因此,近年来,对于一体化管理体系(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IMS) 的研究和实践正受到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各种类型的组织和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1]。

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多种组合方式。如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的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Q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QMS)和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三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一体化等。根据参与一体化的不同管理体系的数目,可以将一体化管理体系分为二元、三元或多元3种类型。最常见的是三元一体化,即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一体化,简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

在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有效性的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发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完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提供依据。然而,国内外有关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仅限于一体化审核(主要是第三方审核)[2-4]。笔者认为研究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1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内涵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将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OHSMS)进行有机整合所建立的具有公共要素和综合性的方针目标、可全面策划和统一运作的一个全新管理体系。

ISO9000:2005标准对有效性有明确的定义:“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因此,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是组织所建立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是一种度量,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即体系的组成要素,如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的、完善的,且易于操作和评价;组织的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紧密结合组织实际,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特点、类型、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

②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体系自身的有效性是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基础,它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系统评价准确可靠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正确引导系统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因此,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是一个整体,涉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三大领域,因此,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整体要求出发来设计指标体系,注重指标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来的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体系的有效性,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指标信息,同时各类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必须协调一致,从而做到全面地、系统地、本质地评价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2 独立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各项指标在逻辑上应是并列关系,而非互相重叠。

2.3 可行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精炼,指标实用、便于衡量。

2.4 动态性原则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一直不停地运转的,对其有效性的评价应该也是实时、动态的,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具有动态性观念,有发现变化并改进的方法和机制,为以后的研究留下空间。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得到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3 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从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出发,依据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本文构建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26个三级指标构成,如表1所示。

3.1 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主要评价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的有效性,主要评价管理职责、资源管理、目标实现、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几个方面的有效性。

3.2 体系运行 体系运行主要考察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如何运行的,运行的具体措施是否有效。主要涉及对文件和记录的控制,交流与沟通,绩效监视与测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工作有效性的评价。

3.3 体系运行效果 体系运行效果主要考察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从相关方满意度、财务和市场结果、质量指标、环境指标、职业健康与安全指标等方面评价有效性。

4 结论

建立和运行QEO一体化管理体系, 可以使企业文件数量减少、认证过程简化、管理成本降低、避免多系统独立运行带来的管理问题。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是保险箱,不能保证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问题,有效运行的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在问题出现后,能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措施使问题不再发生,因此应对它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评价。通过对QEO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价可以发现QEO一体化管理体系本身及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完善或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然后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真正发挥QEO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效用,如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顾客、员工和社会满意度,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升企业形象等。

参考文献:

[1]谷来丰约翰・夏普.一体化管理体系与一体化审核的发展趋势[J].中国质量认证,2001(1):9.

[2]Winder C.Integrating OHSenvironmentaland quality man-agement standards[J].Quality Assurance,2000(8):105.

[3]邓镇非.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审核范围[J].中国质量认证,2001(7):31.

[4]嵇莉莉吴韫王亚超.整合型管理体系的一体化审核[J].质量春秋,2002(12):30.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2

行政部在质量管理及一体化管理方面,主要配合企管部做好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做好体系文件的宣贯及体系文件的打印、发放、保管等事项。

一、参与编制和修订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

1、参与编制和修订了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负责修订管理标准中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制订了本部门及各岗位的工作标准;编制了公司各岗位任职要求及其他相关制度。

2、根据环境识别的要求对办公环境方面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共识别了15项,全部属于轻微环境影响因素。

二、做好一体化体系文件的打印、发放、保管工作:

负责一体化体系文件的打印,并按企管部的分发名单发及时将有关文件发放至各相关持有者手中。及时回收过期的作废文件,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共发放手册、程序文件等7个文件,发放人员28人,全部处于受控状态。

三、 做好体系文件的宣贯工作:

1、通过发放手册和程序文件以部门形式组织学习进行宣贯。

2、6月12-13日,组织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及后勤机关人员参加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培训;

3、9月 日又在长城宾馆四楼会议室,组织全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内审员及后勤机关人员参加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培训;

4、在办公楼公告栏张贴体系宣贯材料,在公告栏上方张贴大幅一体化方针进行宣贯;在办公楼二楼贴挂新的组织机构图,在生产技术科对面原料车间外墙贴挂一体化方针进行宣贯;

5、二次印发企管部编制的一体化体系贯标宣传资料每人一份,发至所有员工手中进行学习,并分别组织考试。

四、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月13日,组织模拟油库火灾的应急预案演练;10月19日,组织进行了模拟纸袋仓库火灾的应急预案演练;

五、按绿化管理方案对合丰厂进行绿化美化。3月份植树节期间,对原料车间区域及厂区道路两侧植树260多株进行绿化;8月份对原料车间及水泥磨周围可绿化空地种植花、树、草坪进行绿化美化;9月份对化验室外厂区道路修建花池,种植满天星、铁树等进行绿化美化;10月份又抽调了一名闽西大学毕业生到行政部为专职绿化管理员,专职养护公司的花草、树木;购买了40多盒绿化花卉,在办公楼楼道及办公室、会议室摆放,美化办公环境;两厂可绿化面积为12846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11532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11020平方米,种植各类树859株面积约512平方米),绿化率达89.77%。其中可绿化面积3300平方米,已绿化面积3100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2935平方米,种植各类树165株面积约165平方米),未绿化面积200平方米;可绿化面积9546平方米,已绿化面积8432平方米(其中绿化草坪8085平方米,种植各类树694余株面积约347平方米)。

六、垃圾处理进行分类处理。制作了30多个油桶改制的垃圾桶,放置于各车间显眼位置,要求将垃圾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进行分类处理。对废旧电池即实行以旧换新,旧电池统一装于专门的塑料桶收集回收,集中处理。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7.080

1前言

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提出也使围绕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资源、考核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教学模式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着力点,成为目前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五项基本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见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法治为保障。教育部召开的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公布,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突出,就业岗位的有限性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相对过剩性形成矛盾。财务管理虽为相对需求旺盛专业,但仍存在“整w就业难与高素质财会人才紧缺的矛盾”。社会经济实体对财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知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等基准性能力素质,还应具备自我概念、动机、特质等鉴别性素质,因此按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重建一体化教学体系就迫在眉睫。

2多维能力素质的界定

能力素质概念起源为David C. McClelland(1973)通过调研证明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并进一步说明人们主观上认为能够决定工作成绩的一些人格、智力、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实中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效果。因此,他强调应该通过回归现实手段,拿到一手材料,主动发掘那些真正有效的条件,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及获取个人成功。他把这种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能力素质”。能力素质体系是指主体具有的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的总和。一般说来,根据职业与岗位区别,基于工作职责的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称为基准性素质,而所有人普遍适用的,且与职业无关的能力素质称为鉴别性素质。两类能力素质的表现形式类似,既可通用、亦可差别。同样一个专业能力素质也有可能是通用的,也可能是有差别的。基准性素质主要包括知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鉴别性素质又分为自我概念、动机和特质,6个细分项又进一步划分为共计29个能力素质。具体见表1。

符合现代化财务管理岗位需求的人才,除了具备知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等基准性能力素质,还应具备自我概念、动机、特质等鉴别性素质,《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正是为了培养多维能力素质人才,全方位、多维能力素质的培养也必须配合一体化教学体系改革才能得以实现。

3《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

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在教学中重新设置教学环节,构建多维能力整体培养目标,在教师与学生配合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依托各种校内外的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参与各种学科竞赛项目,以达成全方位提升学生多维能力素质的教学效果。《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基于多维能力素质取向的目标观、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实践观、反思性教学过程观、过程导向且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由专业的校内外专兼职团队,依托于省级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财务认知、课堂理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环环紧扣,互相影响和加深,最终实现上述所界定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多维能力素质的目标。

在多维能力素质取向下,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过程必须经过重新组织和调整,即需要经过四个环节,财务认知、课堂理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首先,考虑到学生在接触《财务管理》课程之前财务知识相对缺乏,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责区分尚无基本没有认识,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始之前的寒假布置学生进行财务认知,以便于学生能很快的进入《财务管理》的理论学习。其次,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提升,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配合,如合作教学、翻转课堂、公众号授课、慕课教学、目标驱动型教学,分组案例讨论等,考评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考试和过程。再次,校内实训环节主要仿真企业财务部门,模拟企业筹建环节、筹资环节、投资环节、内控环节等,教学地点主要在实验室,并结合企业案例进行补充。最后,校外实习部分安排学生分组后深入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调研,诸如各种类型的企业财务部门、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工商税务部门、事务所等,全过程由校内外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并按制定的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4《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的要点

4.1设计符合《财务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教学环节

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所长,共同探索设计一套实际可行的教学阶段,具体包括:财务认知、课堂理论、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为财务认知,在课堂理论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学生经过若干天企业财务部门的体验,对一家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和职责设置等进行了解,并总结财务和会计岗位的职责区分,最终完成一份认知报告。在财务认知阶段,经过教师团队的全程指导并反馈认知报告的评价,学生将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第二环节为课堂理论,这一环节需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虑到新时期本校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完成课堂的理论教学、作业、案例、讨论、笔试等内容,考核部分也体现过程导向且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理念。第三环节为校内实训,本环节是在课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在实验室以仿真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方式完成,组织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小组分工、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这一阶段较顺利的完成也会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习信心。第四环节为校外实习,包括校外顶岗实习和校外从事财务工作,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由校内合校外的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实施,并给定成绩。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各种类型的企业财务部门、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工商税务部门、事务所等实体进行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最终由校内外教学团队根据过程和实习报告评定成绩。重新组织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而是多阶段,全方位的全面设计教学过程,最终目的是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4.2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平台

首先要建立符合本体系的教学团队,该团队由校内教学团队和校外业内专家团队构成,其中校内的教学团队主要完成课堂理论和校内实训两个阶段,并组织和协调财务认知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而校外业内专家团队则从业内有丰富经验和资历的专家中挑选2名,负责校外的财务认知、顶岗实训和财务工作的指导、实训基地的建立与维护,同时承担部分校内模拟实训的教学任务。其次要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要开设校内的实训基地,以机房为主,形式可以更多样化,将案例分析、网络平台、竞赛、角色引入等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另外,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选派学生到实训基地去完成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对前面三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

4.3重建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措施:第一,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寻找单位,课余时间从事财务工作,在上课时间回校学习;第二,鼓钛生运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到单位从事短时间的财务工作;第三,由学校和教师安排学生到单位从事辅的财务工作。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从而将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外以获取经验为主的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校内“受教育者”身份和校外“职业人”身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同时在实际财务工作中遇见的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从而在理论学习中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样可以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能提升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4.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新时期学生个性鲜明,掌握信息来源渠道多,集中注意力时间有限,对知识的传授方法要求也多样化,因此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必须采用合作教学、翻转课堂、公众号授课、慕课教学、目标驱动型教学,分组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5设计全程多元化的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以“学校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含财务认知)”来进行课程安排,可以设定百分比为“60%:20%:20%”的成绩考核体系,每个部分的考核都应该既要体现最后成果,又要体现整个过程,既有校内教学团队的评价,又有校外教学团队的评价。具体见表2。

4.6参与各类专业竞赛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相关竞赛,尤其是省甲级别以上的竞赛,例如: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浙江省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浙江省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竞赛、全国管理决策实践大赛,任课老师积极带队参与部分竞赛项目,提升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兴趣和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David C. 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楚旋,于经宇.大学生就业通用能力素质研究――基于某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研究[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4,(20):5055.

[3]金燕.“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研究与创新,2011,(5):41.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企业行政 机关 文档一体化软件

1 关于企业行政机关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虽然说文件与档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但究其实质,二者同源一体。可以说没有文书工作就没有档案管理工作,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档案来源于文书,文书工作的质量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档案是文书的变体、精华以及归宿。因此,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物质对象是一致的,也是统一的。

结合对企业行政机关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认识,综合多方对文档一体化的理解,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含义概况言之,可以科学地定义为:为实现企业行政机关现行文件乃至馆藏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指导下,对企业行政机关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实现文档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

具体而言,这一含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系统思维是文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可以从技术方面保障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2 企业行政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行政机关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人们不但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了解到现行的文件信息,而且可以借助超文本的链接方式查询到相关的档案信息。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企业行政机关信息的共享程度,也便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文件与档案信息资源。

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进行规范街接,这是企业行政机关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基础工作。

随着企业行政机关向电子政务的迈进,电子公文在企业行政机关的管理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比于纸质文档,无论在形成过程、物理形式、还是存储特性等方面,电子文档的都与其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当今网络时代,应及时、适时地建立起新型的文档管理规范。

企业行政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适应了文件和档案工作的改革要求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机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说,文档一体化体现了企业行政机关管理信息网络化程度及其行政管理水平。

3 企业行政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行政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其实际施行中,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影响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1 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制度

由于长期以来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沿用的一直都是文件和档案工作分开管理体制, 文书、 档案工作各自为阵,文件和档案部门在文档一体化管理问题上总是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及矛盾不但影响了文档一体化管理进程的实现,而且造成档案服务于社会工作职能滞后。

3.2 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具有局限性

目前已有的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模拟手工文件管理的水平上。这就导致了如今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出现了如下一些共性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功能雷同;档号不统一,导致可读性差;通用智性差,且安全性低,科技含量少,检索质量也不高。

3.3 文档一体化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在文档一体化管理中,文档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文件及档案的管理业务,而且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可是大多由职工家属或随调人员等组成的文档管理人员不仅缺乏文档管理的专业背景而且知识结构老化。不仅如此,文档管理人员还更换频繁。加之文档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修提高的机会又偏少,所以在企业行政机关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中,两者都懂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

3.4 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案例试析

随着中国海油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信息化手段在日常办公、行政管理、公文处理等领域的运用已经日渐深入。为了更好的提升海洋在文件处理方面的效率与规范性,进一步推动企业政务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海洋石油总公司于2009年启动文档一体化系统建设项目,并于2011年1月正式发文向二级单位推广系统。

2013年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开展了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了体系化公文管理。该项目完成了服务器配置、系统搭建、系统配置等工作,实现与化学公司总部系统实现对接,实现了与兰台系统、OA系统进行集成,完成收发文件的实时归档及并在海南基地OA上集成系统入口。2013年8月30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文档一体化系统的建设,有力的支持海南基地的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实现海南基地文件处理的全面信息化。公司文件的收、发、归档等完全实现线上流转,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且可以即时发送文件到各所属单位,减少了中间传输环节的时间和成本。缩短了发文审核、会签、签发、排版、分发和收文登记、拟办、阅批时间,由原来的公文处理全流程办理时间2个工作日时缩短为现在半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海南基地全年大约收发文300余件,公司级会议纪要100余件,全年节约600个人天的工作量,可节省36万元的人工成本。

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上级与下级单位、平行单位间的公文传输,大大提高了公文传输的效率。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使用流程图形化跟踪技术,实现审批流程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地对软件系统进行调整,降低了软件开发、部署实施和维护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区别于以往公文系统与档案系统的割裂性,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文档自动归档到档案管理子系统的功能,提供用户对档案进行著录、编研、销毁、借阅和查询等操作。

目前,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已在总公司及十四家二级单位获得良好运行并也同时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特别是在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基地获得了良好应用。

综上所述,企业行政机关文档一体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现状却仍有隐忧。做好文档一体化管理,仍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努力。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管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96-0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烟草行业也在销售、生产、物流方面寻求创新和进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大和禁烟活动的进行,烟草行业面临着空前挑战。对烟草工业中的物流进行改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烟草企业的竞争实力,建构烟草物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机制成为了提高烟草物流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一体化服务的概念

“一体化服务”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概念,它是在“产品服务化”潮流中与“服务供应链”概念融合而被提出的,注重产品的服务性,重视行业供应链的整体互动。在对行业价值链进行优化时,还需要对物流服务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进行革新,以使消费者、零售商、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烟草工业中的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

在烟草行业中推行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对烟草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对这一评价管理体系的模型和实施策略进行介绍。

2.1 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模型

在对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进行建立时,应引入“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改进”的管理理念,应将改进、追溯、评价、规范等关键物流环节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连接起来,并将这一评价管理体系运用到整个烟草行业的管理服务中来。

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模型包括三部分:智能追溯、服务考评、服务规范。这些环节在这个模型中都是很关键的,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体化服务的管理理念。

在烟草的物流配送中,其配送中心的服务规范的意义在于:1.对烟草物流服务提出引导性规范,提出了“事前规范预警”,能够在事前对物流服务进行规范;2.物流配送业务流程是与物流服务的评价是有密切联系的,是以之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能否成功实行服务考评制度,其关键在于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供应链、KPI、平衡计分卡等理论的指引下,综合烟草物流的特点以及ISO、服务规范等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建立起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在服务评价结果的管理上,要对其评价结果进行追溯管理,以实现“事后改进”。

在这个服务评价管理系统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回路,后向环节以前向环节为基础,前向环节依据后向环节进行改善,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改进方向,不断优化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动态的服务评价管理。

2.2 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2.1 烟草行业物流规范

烟草行业物流规范中对烟草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合理科学的保障、警示、指导和支持。物流规范对烟草的“配送”、“分拣”、“仓储”等环节都有重要的支持和规范作用,以基本完成物流服务任务为前提,对烟草工业中所涉及的物流环节的安全、人员培训、投诉建议等都进行了流程和任务上的规定。烟草工业中的物流业务,不仅要从生产实际出发,还要对其可行性、全面性、细致性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避免在管理中出现晦涩、片面和粗犷的管理方式,提升烟草物流一体化服务的质量。

2.2.2 烟草行业物流服务评价指标

服务评价指标是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对“事中控制”进行管理的主要标准,是实现一体化服务的关键所在。建立起来的一体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较为良好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可行性和较为全面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以科学理论为导向,基于实践,对烟草生产和配送过程中的物流服务进行管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各项指标的细化,对应依据指标的性质和指标的巨细程度对指标进行合理细化,并标明合格标准与评判方法。

2.2.3 烟草行业评价结果与智能追溯管理

制定和实现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要提高烟草物流的质量,提升烟草物流的服务效率。在对该系统进行实施和改进时,应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评价结果的追溯,寻找出物流效率提高或下降的原因,并给予合理和及时的解决。

三、实行烟草工业物流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系统的措施

在烟草物流中实施一体化服务评价管理体系,需要注意:

应该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对管理实行标准化操作;

对管理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开发和使用专用的物流软件,对物流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反馈、统计和分析;

聘用和培养综合性与专业型人才,组建管理小组专门对物流服务的评价和组织进行管理。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6

关键词:营财一体化;高效;电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电价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电价管理的理念

L公司以“集成高效、管理提质”为目标,以“营财融合、流程贯通”为主线,以“建机制、强基础、重应用、严管控”为措施,严格按照网省公司工作部署,紧跟县公司“子改分”工作进度,同步推进营财一体化建设,做到流程全覆盖,节点无死角,实现电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切实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水平。

(二)电价管理的目标

L公司坚持以“集成高效、管理提质”为目标。一是通过营财一体化建设,有效集成营销前端业务,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横向加强对营销集成数据的分析,纵向加强对县公司价业务的指导,实现营财业务集成高效。二是在持续完善电价管理手段、优化电价管理方法、统一电价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确保地区营财一体化建设取得实效,有效防范电价风险,提升电价管理水平。

二、构建基于营财一体化的高效电价管理体系

(一)建机制,健全营财一体化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搭建营财组织架构。L公司高度重视,把营财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总会计师担任组长,财务部、营销部、营业及电费部、各县公司分管领导组成的营财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加强工作领导与部门协调。二是明确营财职责界面。公司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市公司层面设立财务部、营销部、营业及电费部(下设电费账务班),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能,减少电费账务管理层级;县公司层面受限于机构设置,直接在营销部下设电费账务班,负责营销前端业务执行。三是培育营财专业队伍。2012年L公司率先建立了一支由营销、财务电价业务骨干组成的营财专业团队,在2015年县公司营财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团队优势,指导县公司开展上线前期初营财数据核对清理及上线后营财一体化账务处理工作,为市县一体化高效电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基础,扎实推进系统上线前准备工作

一是开展营财历史数据清查。L公司多措并举、严密组织,制定详细数据清查工作方案,实行清理结果日报制,由县公司按日汇报差异数据清理情况,市公司营财专业团队抽取业务骨干实行二次复核机制,强化市县公司数据核对清理力度。二是定期召开营财工作例会。系统上线前,L公司坚持指导到位、措施到位,定期召开营财专题工作例会,实行工作周报制度,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营财差异数据清理、县公司营财人员配置等情况,统筹做好营财一体化试点、推广工作。三是分批举办营财业务培训。先后抽取营财专业团队业务骨干组织开展3次营财一体化系统操作培训,并在县公司营财一体化上线当月赴现场开展业务指导,确保系统如期上线、稳定运行。

(三)重应用,确保营财一体化上线取得实效

一是财务管理关口前移化。营财一体化上线后,改变以往营销、财务数据各成体系的模式,实现营销系统与财务系统在业务层面的互融互通,实现营财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提高账务处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二是营财账务核算规范化。营财一体化上线后,严格遵循“财务管总账、营销管明细账”原则,细化前端业务,建立营财一致的业务处理规范,统一和完善营财核算科目体系,实现总账明细账的对应和审计可追溯,确保营财业务、账务数据的高度一致。三是电价管理市县一体化。在营财一体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从数据录入到系统应用、从账务处理到“一键式”报表生成,L公司一直坚持市县公司同步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市公司在线审核县公司月度电价报表,分析电价执行异常情况,同步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水平。

(四)严管控,提升系统上线后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常态开展数据核对。营销部每月提供电子版、纸质盖章版双保障,确保实收电费、应收电费余额、高可靠收入等营财数据核对一致。二是开展月度电价政策执行情况分析。重点关注销售侧峰平谷电量电费、容量、需量、分时电价执行标准核对,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协同营销部门开展原因分析,将问题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三是定期组织财务稽核。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在线稽核,按照与市公司“同标准、同要求”的原则,每月定期对县公司电价业务流程进行稽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另一方面开展财务现场稽核,加强电价业务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调取县公司应收电费总传票、电价报表等基础数据,实地到供电所查看,并走访客户,完善问题整改销号制度,健全实时监督闭环管控机制。

三、电价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电价业务实时管控

通过营财系统集成,营销前端业务数据实时传递至财务系统,实现财务管理关口前移,消除手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不规范性,统一账务核算规则,进一步提高财务业务标准化水平,真正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数据传递信息化、业务管控实时化。

(二)电费资金快速回收

营财一体化上线后,营销应收、实收电费实时传递至财务系统,真实反映客户应收、实收、预收电费余额,促使业务部门加大力度确保电费回收,加快货币资金周转,大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市县管理同步提升

事实证明,“同步走”管理方式行之有效。六安地区以电价静态信息、电费账务处理、电价管理报表为重点狠抓电价基础管理,以电价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稽核监督、在线实时监控为重点强化电价管控职能,同步提升市县一体化电价管理质量。

(四)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六安地区通过营财一体化建设,营财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显著提高,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准确、明晰的呈现了公司购售电情况,通过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多维展现等形式为公司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7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己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延伸,其先导作用突现。尤其是lT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量大大增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以现代技术支撑的资金流、信息流速度的加快,要求与之相应的物流更加快捷,这无疑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说明发展物流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从我国目前的现代物流水平看,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情况向好。

特别是国家电网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特点,提出了“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国内对电力系统物流研究方兴未艾,如刘同旭的《基于ERP的电网物资、设备资产一体化管理》,论证了如何实现基于项目管理的物资、设备、资产集成管理;杨旭昕,刘俊勇等《应急电力物资综合调配方案模型设计》论述了应急电力物资调配。一些直辖市,比如北京、重庆也都建设了自己的一体化物资配送系统,山东电力、成都电力也都成立了物资调配中心,但这些已经上马或正在进行的系统,系统集成度还不是很高,一体化水平还比较低,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水平物资调配一体化。

1 系统架构

一体化平台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业务子系统,包括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子系统,单独部署在基础业务服务器上;第二部分是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子系统,这三大业务子系统各自拥有自身的业务服务器可供不同需要的用户单独访问,同时在物资调度管理业务中,三大子系统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的资源调度整合,便于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调度工作,提高物资调度管理工作的效率。详细的系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的设计

按照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就成为了摆在各网省物资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课题。

在物资集约化应用的过程中,建立物资调配中心成为组织架构变革的核心任务。调配中心整体的业务定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供应为目标。从业务的角度看,调配中心(室)在面对需求单位时统一受理物资需求;在与供应商时统一受理投诉管理、履约变更请求。作为一个统一窗口,一口对内、一口对外。

针对以上要求,本文主要就电力企业的物资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物流调配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工作流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与一体,整合了物资调拨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统一调度业务的客观需要。

2.1 物资调拨管理

物资调拨管理系统将常用物资调拨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作流技术进行智能指定、下发、流转和归档等序列化操作,推动物资调拨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进程。主要功能有:调拨主记录维护、调入物资维护、调拨审批(调度专责)、调拨审批(物资部领导)、调拨令打印、调配工作日志记录。

2.2应急指挥管理

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发挥物资调配中心统筹资源和综合协调的优势,实现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时高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应急调度流程管理实现对应急事件记录管理,也同时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库存物资紧急调拨。

(2)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用于车间班组物资进行收集汇总,便于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记录。进行应急物资仓库管理,完善物资实物管理部门。

(3)供应商资源管理展现供应商资源信息(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包括物资储备数量、物资金额、供应商名称、供应商电话、供应商厂址等。

(4)协议运输队管理实现维护、查询协议运输队信息,便于对协议运输队联系信息快速查找。

(5)应急网络管理实现展现应急指挥供应保障的组织架构体系图,并可以对值班人员信息进行查看。

3 投诉业务管理

(1)投诉受理流程管理:将投诉业务流程化,就是为了保证物资调配中心能够及时的对各项目单位、各供应商等单位提报的投诉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避免出现单一问题反复投诉、甚至越级投诉情况的发生,实现投诉受理业务的流程化、闭环化、信息化管理。

(2)履约协调会议管理:实现调配中心对履约过程中需要上一级部门协调处理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实现调配中心对调配室提报的履约协调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作为周协调会议讨论依据。

(3)履约协调问题跟踪管理:将待协调问题的细节补充完整并经会议讨论后,发起问题追踪流程,由相关人员依次对该问题进行处理,并给出各环节各流程的处理意见,逐级提报,问题处理完成后,由专人进行问题结束确认,关闭该次流程,形成闭环的问题处理机制,保证履约协调问题的高处理率和协调工作的实施效率。

4 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提供了一个对整个公司的电力仓储网络资源的展示和管理窗口,还融入了一定的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的功能。

4.1 仓库位置分布

系统支持在电子 地图上查看公司所有区域库和周转库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用不同的图例区分区域库和周转库,支持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向前、向后、漫游移动、归位、打印、导出图片等操作;可以按照常见分类对仓库在电子地图上的分布进行速查。

4.2 仓储信息分布

该模块通过与ERP仓储数据进行对接,将各仓库物资的存储情况与仓库地理位置分布相关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物资需求,对物资存放地进行条件查询,如查询一次设备的主要存放地、某地区仓库主要存放物资种类等。

4.3 仓库信息查询管理

该模块还将仓库的基本信息、如仓库面积、人员构成、资产规模、仓库实拍、平面、分布图等信息集成到电子地图中,用户点选关注的仓储资源图标即可获取该仓库的全部信息,便于调度决策。

同时还支持按照关注条件,进行仓库信息高级查询,用户自行组合查询条件,组合多重查询结果供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查询结果可以导出为Excel,便于用户打印、汇报、存档。

4.4 变电站位置对比管理

该模块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仓储网络中的仓库位置进行标注,同时将生产现场(变电站)位置进行导入,进行同屏对比关联展示,可以查询仓库周边指定范围(如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生产现场,逆向可查询生产现场指定范围内的仓库,从而帮助物资调配人员选取最优的物资调配来源地,为物资调拨、应急指挥等业务提供决策辅助

4.5 电子沙盘展示

该模块提供了卫星图层的展示功能,从而构建了一套类似于军事作战地形沙盘的电子化物资调配沙盘,用户可以自由切换系统的地图底层,支持普通电子地图和卫星图层的自由切换。通过卫星图层查看功能,在应急物资调配业务中,物资调配人员就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受灾地或物资需求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信息,从而为规划应急物资调拨路线、安排物资运输行进道路、指定应急物资运输计划提供辅助。

4.6 三维仓库仿真

三维仓库仿真系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物资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可以“足不出户”的通过与仓库内部物资存放情况、仓库内外部结构相一致的虚拟仓库三维实景了解仓库相关信息,跟踪仓库内物资存量变更、监督仓库内部工作开展实施。

(1)仓库虚拟管理:将仓库(及露天存放点)进行实景仿真3D建模,对仓库内各仓位进行重点模型化处理,重要存放物资进行仿真建模,不需要去实地,在远端即可了解各仓库外部及内部构造。

(2)物资虚拟管理:对仓库内部存放物资进行分类建模,同时将物资的库存信息与虚拟物资模型相关联,物资模型能够根据库存数量的变化实现动态数量增减,点选虚拟物资可以对其基本信息和库存数量进行查询。

(3)巡视盘点管理:该模块实现仓库内部巡视工作管理,包括自动巡视和手动巡视两大部分,根据巡视路线可以对巡视工作中涉及的物资信息进行查询,实现物资虚拟盘点功能。

(4)提醒报警管理当物资存量低于设定阈值或发生其他需要管理人员注意时,三维虚拟仓库中对此类信息进行提醒报警,通过高亮显示问题发生区域、自动定位问题发生点等手段告知仓库管理人员,提示其采取相关措施。

4.7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可以使物资部门对重点物资运输情况的跟踪、监控以及风险管控。建立相应的管理监控流程来保证重点物资运送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根据需要对大型、重点物资运输情况进行GPS实时跟踪,掌握运输过程信息,建立跟踪协调机制,确保物资安全、准时运抵现场。

4.8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是由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的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BW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其中主要是与ERP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系统中相关信息的一致性,保证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真实反映ERP的业务数据。

5 结论

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机构分散,多头采购,不利于价格竞争,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量大,无效库存大量积压,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公司缺乏必要的手段,无法准确掌握企业库存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要求。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8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HDCP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6±4.3)岁;孕周20~34周,平均孕周(16.6±1.3)周;初产妇78例,经产妇22例。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妊娠20周后至少两次(间隔6h)出现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妊娠期首次出现,无蛋白尿;单胎妊娠。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已存在血压异常、急性感染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完善相关检查,及时给予吸氧、镇静、解痉、降压等治疗措施后好转。随后跟踪随访患者至分娩,随访期间观察组给予一体化系统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HDCP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孕妇的血压控制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方式。

1.2.1常规HDCP健康教育措施

常规讲解HDCP的常识及注意事项,嘱患者定期产检,记录围产期相关信息。

1.2.2一体化系统管理

包括4个阶段:①集中授课,给予精神支持:由妇产科专职护理人员对HDCP孕妇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2次/周,30min/次,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不同采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举行讲座、发放图片及宣传小册子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怀孕及分娩的相关生理知识,让患者了解HDCP是可以治疗、可以预防的,解除患者不必要的焦虑及恐慌情绪,鼓励其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和运动,多听音乐,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②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进行健康饮食教育,让患者和家属了解饮食与HDCP密切相关,患者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避免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特别要注意盐的摄入。③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定期记录患者的血压等情况,并教育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子宫及胎盘血供。④评估认知状况:定期调查患者对HDCP的掌握情况,提高其对HDCP基础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运动知识等的掌握程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比较100例HDCP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均无终止妊娠。观察组顺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t=4.532,P=0.025),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3,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HDCP患者除高血压外还可出现蛋白尿、病理性水肿等临床症状,严重患者不仅可能危及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且日后发生高血压、心脏及脑血管疾病等的风险明显增加。HD-CP的治疗目的为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一旦患者出现重度子痫前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如何更好地预防及管理HDCP患者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健康教育作为HDCP治疗的基石,如何更好地应用成为关键之一。一体化系统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个体化护理达到最佳的护理目的。本研究分析一体化系统管理在HDCP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HDCP相关基础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及运动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顺产比例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控制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一体化系统管理在有效提高患者HDCP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了血压的平稳,降低了住院时间。GravningJ等对106例HDCP孕妇研究发现:接受一体化系统健康教育的孕妇HDCP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好于一般健康教育组,且自然分娩和足月分娩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定期、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了HDCP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使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同时,系统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紧张、恐惧等心理负担,避免了不良情绪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因此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更好地维持了患者血压的平稳。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一体化系统管理对HDCP患者母婴合并症的影响,结果发现: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巨大儿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一体化系统管理有效降低了母婴合并症的发生,保障了其生命安全。有研究认为:HDCP可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使得胰岛素分泌过多而胰岛素作用减低,导致胰岛素水平的基础值比较高,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不明显,导致血糖升高,最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血压长期升高可导致胎盘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了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发生风险,引起早产。一体化系统管理可以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血压控制的重要性,更好地控制血压,降低了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本研究未发现一体化系统管理可降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丁京叔等研究发现:嘱HDCP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可以有效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从而改善子宫胎盘血供,对预防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71

摘要院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介绍了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功能架构及应用。

关键词 院企业信息化;MSOA;标准化;信息系统

1 概述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而且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及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呢?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处理传递数据及工作,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各信息系统,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迅速,而且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渊MSOA冤项目背景及概述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管理对象是文件和记录。文件是企业活动的依据,行为的准绳,是管理的基础。任何一个体系都是基于一系列可作为依据的文件和资料(如文件、表格、图纸等)来实现的,所以文件资料管理的好坏,对体系的有效运行尤为重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文件的编制、评审、批准、发放、使用、更改、再次批准、回收和作废等管理工作,存在管理效率低、易出差错、文件更改、评审工作量大,造成不愿进行文件变更、评审工作,使得文件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记录管理一直是体系管理中的重点,如何对记录的产生过程进行控制,提高管理效率,对记录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是记录管理中的难点。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目标是利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和理念,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文件、记录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解决企业管理中常常出现的该要的文件没有、该存的记录没存、有效文件和作废文件并存、文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做事找不到依据等许多不良现象。最终实现企业文件、记录的有效控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减少差错,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3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渊MSOA冤的功能架构3.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管理系统功能

3.1.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性文件、技术性文件、程序文件、管理手册、记录格式等各类受控文件的起草、审批、发放、传阅、评审、变更、作废、查阅等的管理,它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对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开发,能提高90%的文件管理效率。

3.1.2 自动生成文件管理规定的各类文件清单,较人工管理更为准确、快捷。

3.1.3 对文件的审批、发放、变更、作废、评审等文件管理过程均有记录。

3.1.4 支持文件的变更管理与版本控制,可方便地查阅历史版本。3.1.5 时效性文件的自动作废和文件评审的提醒。

3.1.6 外来文件的识别登记、合规性评价、符合性评审功能全面实现体系对外来文件的管理要求。

3.1.7 管理记录归档功能将游离在各个专业系统之外的所有电子版文档进行分类管理、版本控制,为企业文件的全面受控提供了实用的工具。

3.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系统架构3.2.1 MSOA 采用B/S 结构开发,基于浏览器运行,客户端免安装,目前支持IE7 以上版本的浏览器,以及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 等浏览器。

3.2.2 MSOA 可运行于winxp、win7、win8 PC 操作系统,也支持在iOS、andriod、win8 系统的平板电脑上运行。其中体系文件管理、表单管理移动版还可在iOS、android 系统的手机上运行。3.2.3 MSOA 采用自主研发的三层架构开发,具备数据校验功能,能很好的防止地址栏和SQL 注入攻击。

3.2.4 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作为数据服务器,科学的数据结构设计,优化的数据操作命令使得系统在大量并发操作的情况下,都能流畅地运行。

4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渊MSOA冤的应用4.1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应用的意义4.1.1 企业建立管理体系后,文件管理流程大致经过文件的送审核、会审、批准、印刷、盖受控章、分发号等标识、填写发文登记、收文登记、受控文件清单或记录清单、转发、传阅等过程,表格填写工作量大,管理手续多,差错率高。

4.1.2 文件管理环节多、传递速度慢,文件往往制定好后要等待数周才能完全传阅至使用者手中执行,时效性差。

4.1.3 文件的修改、作废麻烦,造成文件主管部门不愿修改和作废文件,文件的适宜性得不到保证。

4.1.4 文件管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4.2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MSOA)的深化应用文件是整个企业活动的依据,企业行为的准绳,是企业管理的基础。MSOA 以文件管理为基础,通过文件条款化,将各项制度直接应用于日常的检查、考核中,开发了制度符合性检查、经济责任制考核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落地。

5 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化信息系统渊MSOA冤的系统实施过程

5.1 项目启动:约一个月。

5.2 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包括需求调研、详细设计、二次开发,时间约为一个月。

5.3 系统实施:包括现场安装、培训、试用、功能改进,时间约为两个月。

一体化管理体系篇10

1.监控工作的具体分工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的实施,要求调控中心做好监控信号的分析处理,以保障全网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从总体上看,实施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以后,日均监控信号数量接近万条,天气恶劣或检修工作多的情况下,监控信号量将增加2~3倍。庞大的信号量,导致系统无法实现全部信号的实时监控处理,对此,我们根据信号分类进行信号分工处理,具体有两类分工处理方式。

1.1实时信号的监控实时信号监控主要是对全网监控信号进行分类,其中又以前三类信号为主,通过这三类信号掌握全网的运行状态,从而对电网中的运行状况和薄弱点有一个实时、全面的了解。这类工作能为调控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电网运行信息,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

1.2后台信号的分析后台信号的分析主要是针对历史信号信息资源进行后台的信号分析工作,重点在于信号分析的广泛性和深层次。这项工作定期开展或在重大异常事故后专项开展并形成分析报告,强调多层次人员的协同操作能力,必要时要求监控信号分析人员和自动化、继电保护、检修人员一同进行,目的是深入分析平时电网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及以往故障,有针对的做好有效的预防和管理工作。

2.监控信号的显示

实时信号的监控和后台信号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一定的监控信号显示方式的设计。目前监控信号的显示形式主要有图形、光字牌、信息窗和历史事项检索这几种。因为实时信号的监控,需要将重要信号直观清楚的呈现在监控人员的面前,那么采用信息窗这种形式,就更为有利。

2.1设置信息窗我们在信息窗中对监控信号进行分类显示,设置如下6个事项显示区:(1)开关事故跳闸区,该区显示的是开关位置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变位信号;(2)状态信号区,该区显示的是反映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的第三类信号;(3)异常信号区,该区显示的是异常类硬接点或合成信号等,主要包括第二类信号;(4)事故信号区,该区显示的电网设备故障跳闸的二次信号;(5)遥测越限区,该区显示的是各负荷、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温度等遥测信息的越限信号;(6)综合信号区,该区主要是对远动信号、系统运行情况等进行分区显示。

2.2设置设备信号间隔除了设置事项显示区,还应该在监控系统中针对全网设备设置相应的设备信号间隔,主要是在间隔内排列固定设备的全部保护测控信号,然后通过不同颜色的光字牌展现不同的信号分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需要查看设备间隔保护动作的具体情况时,便于监控人员直观及时的从设备间隔图中查找出重要监控信号。

2.3设置各种检索条件的快捷方式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还根据常见需求设置不同检索的快捷方式,如一次动作变位、二次动作变位、SOE信号、遥信事故综合检索等各种方式。可根据不同条件按单站或者全系统查询特定时刻的特定类信号,这是由于信号集中监控模式下,针对不同的事故对整个电网运行情况有不同的检索需求。

3.异常信号的处理

异常信号的处理是监控信号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这种信号的出现,多是代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或异常,所以处理好这类信号,才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监控信号出现异常时,监控人员要首先通知运行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如果故障能够解决,异常信号处理也随之终结;如果运行维修人员无法解决,就要上报检修部门,同时做好异常信号的记录存档,由检修部门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异常信号处理结束。但异常信号有时也受其他频报信号的影响而出现,如果进行有效的管控,就能够减少其对监控信号的干扰。

3.1定值不合理的信号这类信号是由于部分保护装置的启动定值、返回值的设置与参数规范化运作范围出现重叠,导致设备启动参数在临近启动定值的正常运行波动时引起信号频报。针对这一现象,在实际管理中,就要和保护定值整定人员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定值作出合理有效的调节,有效减少这类信号的出现。

3.2操作伴生信号这类信号是伴随设备运行状态转换所产生的,存在时间极短。针对伴生信号具有动作后复归较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监控中,我们对这类信号在监控系统主站程序中进行过滤、屏蔽,主要是当含有伴生信号的关键字动作事项上报到主站时,主站程序将其放置在缓存区,暂时不进行报出,如果在延时内接收到相对应的复归事项,那么信号就不再报出。如果未接收复归事项,那么信号将报出。

3.3遥测越限频报信号这类信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相应的遥测越限值在线路载流量增容改造后,未按新定值进行及时更改,从而导致系统按旧定值进行越限判断,形成假越限。另一方面是由于线路负荷的快速增长,导致线路载流量饱和或线路存在冲击性负荷而引起实际越限。针对这两方面的产生原因,分别提出两个处理方法。一是要及时更新监控系统中的遥测越限值;二是针对短时波动越限即复归的特点,对所有越限信号进行延时报出,以此屏蔽大量遥测越限信号。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