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路丨大风吹来的“绿色财富”

2024-04-24 15:55:40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作者:于君怡魏懋轩黄光丽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4日讯 树木参天,绿草葳蕤,鸟雀欢鸣,走在东营宽阔整洁的马路上,你会惊叹于因油而生的这座城市,正将“绿色”理念贯穿的生态保护、环境建设、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当然,你也会被滩涂上大片的海上风电机所吸引,这里正在大力推进海上风电产业,以进一步摆脱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长极限。

4月24日,“行走先行区 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东营市,探寻东营如何逐“绿”而行,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向风而行

碧海之上,一排排白色“大风车”不停转动,不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送入千家万户。

“钱是大风刮来的”,这句话用在东营市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恰如其分。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在省内规划建设3个海上风电基地,东营便是其中之一。借助这一机遇,凭海临风的东营加速布局海上风电产业,不到一年时间里,总装机规模可达95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便在东营经济开发区拔地而起。

950万千瓦是什么概念?据东营市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一级主办李凯征介绍,产业园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发绿电313亿度。这个数据接近东营市2021年全年的全社会用电量,相当于6个胜利电厂的发电量,释放风电装备市场需求达到1100亿元。

同时,风力发电不需要消耗其他常规能源,产业园可节约标煤近1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86万吨。

借风起势

比园区建设速度更快的,是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

主轴、轮毂、底座、连体轴承座……在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区,可以见到海上风电机的众多关键部位。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宋雪雪介绍道:“这个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仅用15个月,刷新了我们所有项目建设速度的纪录。”

目前,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已吸引签约落地项目28个,总投资248亿元,项目涵盖风电主机、叶片、桩基及塔筒、发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全产业链。不仅产业聚集度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技术水平也“遥遥领先”,海上风电大型机电传动系统研发测试中心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该类型测试中心;金雷股份自主研发的20兆瓦大型风电主轴,将成为全球顶端海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的唯一选择,填补行业空白。

在园区临海一侧的广利码头,矗立着高大的红色门座式起重机,在蓝天碧海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瞩目。随着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的全面起势,为满足风电大型装备出海组装需求,东营开发区实施了广利港区通用码头二期工程建设,确保超长超宽叶片顺利出海。

从制造到出海,风电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企业沿链聚合,新项目、新产业加速涌现,升链、扩链,东营的风电产业风起云涌。

乘风而上

随着风电进入“平价时代”,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维成本、增加发电效益,是新能源行业的新课题。

东营以数字赋能,聚焦工业软件与高精度智能装备,引进全球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海克斯康,从产业生产、检测、运维、监管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软硬件解决方案。

“在东营建设的精密检测实验室,可以用来进行一些超大尺寸零部件的检测,检测精度最高可以达到4.5微米,1微米大概是头发丝的1/72。”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技术总监孙有鹏介绍道。

针对东营海上风电产业园,海克斯康提供风电叶片检测和塔筒检测方案。在单支123米叶片生产检测现场,海克斯康可实现60米范围内对大尺寸零部件无接触扫描,并提供精准的检测报告。

塔筒在风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摇摆和扭曲等变形,此外塔筒还会受到材料变化、零部件失效以及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倾斜,海克斯康提供纯国产检测装备检测方案,能够有效保证精度,减少生产运营风险。

此外,在风电产业中,海克斯康打造了“风能原动设备产业大脑”,实现“数据驱动+数字赋能”,让风电产业 “长出智慧大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风使力的东营正在绘制新的美好蓝图。(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于君怡 魏懋轩 黄光丽)

责任编辑:单蓓蓓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青岛日报官方微信(qddaily)

关于我们 | 营销服务 | 法律顾问 | 版权声明 | 新闻许可

Copyright@2014-2021 dailyq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青岛日报/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