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一体化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一体化管理体系

第1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一体化管理;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58-01

1 电力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要讨论电力企业有没有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首先就应该对何为一体化管理有一个初步了解。

1.1 一体化管理的含义

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和人们对“质量”这个概念的认知变化是分不开的。传统意义上的“质量好”,仅仅意味着产品符合相应的标准,因此,当时的管理主要围绕在质量管理体系,即所谓的QMS上。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水平及公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质量好”的要求更进了一步,还希望能保证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较少的危害,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足够重视,因而发展起来的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OHSAS)已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三大管理体系彼此协调,相互融合,其交叉重叠的地方难免造成工作上的重复,要有效改善这一点,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进行一体化的质量管理,也就是我们将要讨论的一体化管理。

1.2 电力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1.2.1 三大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分别就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电力企业的各项管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以ISO9001为基础,我国制定了GB/T19001:2000标准,明确规定了电力系统的质量管理特征以及电能的质量指标等标准,使得我国电能各方面的质量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以ISO14001为基础,我国制定了GB/T24000-1996标准,明确了电力企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方面意义极大;以OHSMS18001为基础,我国制定了GB/T28001标准,明确规定了电力企业与职工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员工身体素质。

但是我们却不难发现,三项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兼容,内容多见重复,例如对职工职责、实施、运作、监视、测量等方面的规定,而且管理原理基本相同,都是按照PDCA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同时实施三大管理体系,必然会造成工作的重复。

1.2.2 三大管理体系一体化的意义

从上面的讨论不难看出,三大管理体系的分散管理,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当管理重复点多,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则能改进管理上现存的问题,一方面能促进电力企业正确对待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获取并实际应用相关信息,一方面能加强管理的正对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有助于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明确并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总之,三大管理体系一体化对电力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工安全管理等各方面意义重大,能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 电力企业如何实施一体化管理

2.1 具体实施手段

一体化管理是新时代对电力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电力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前提条件,然而一体化管理体系和传统管理体系具有不少区别,虽然能直接借鉴一些经验,但还是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改进。

{1}有必要开展相关的咨询认证工作,做足各种前期准备。首先,成立相关的领导、执行机构,以三大管理体系为基础,进行周密的策划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详细部署管理人员,并将具体管理措施分配到人。其次,积极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统一思想,并提高各级人员对一体化管理的认知。再次,建立一个团结紧密的执行部门,确保各项组织工作的合理施行;然后,在做足了这些前期准备之后,我们还需制定详细而稳妥的体系文件。最后,在内部审核时还应突出重点,确保企业的管理体系能够通过第三方认证。{2}在管理体系通过认真之后,决不能止步不前,必须要不断对三大管理系统的一体化进行完善。一般而言,一个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经过整体策划、宣传与培训、相关文件与手册的制定、程序文件及管理规范的编制、体系试运行、相关部门审核等一系列过程,然而一体化管理毕竟是比较新的一种管理体系,即便经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核,在投入日常运行之后,我们还是有必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积极听取反馈意见,使一体化管理与企业的日常融合,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使其更加深入地促进企业发展。

2.2 应注意的事项

推行一体化管理,对电力企业意义重大,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忽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相关管理领导有必要提高对三大管理体系以及其一体化体系的认知,负担起保证质量、保护环境、维护员工身心健康的责任,站在宏观的角度制定大方向,以培训为手段,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意识水平,以维护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以文件为指导方案,编写一套操作性强、针对性强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文件,以规范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第二,一体化管理体系虽和传统管理体系有所差别,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吸取传统管理体系中的合理经验。例如考勤评定,对规范员工作息,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意义重大,将其纳入一体化管理体系,能使该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满足实际需求。第三,对标准的使用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电力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归根究底,就是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相应的标准站得角度更高一点,很多时候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具体需求,所以我们更应该借鉴其管理方案,而不是盲目地套用,为了建立标准而建立标准。

总之,电力企业实施一体化管理,是为了满足改革的新形势,适应国际化的新局面,我们必须以员工的身体健康、企业的安全管理为核心,以电力质量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趋向,在国际标准的框架下,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实现一体化管理的实施与维持。

3 结 语

时代的发展,使电力企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适应潮流,积极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体化管理是我们的迫切需求,只有通过一体化管理,对电力质量、环境污染、职工身体健康等同步进行管理,才能使电力企业更好地满足国民生产生活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培训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诗雅.浅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有效管理新途径——以HF县级供电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2,(12).

[2] 唐栋彬.试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J].价值工程,2012,(35).

第2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在进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应对来自终端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有效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本文分析了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含的内容,阐述了传统分散式终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对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关键词:

终端安全;一体化;体系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在信息安全保护实践中,各单位往往对数据集中的后台服务器投入精力较多,对来自终端的威胁重视不足。信息安全事件调查经验表明,多数信息安全事件的突破口来自终端,因此在进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时,应对来自终端的威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有效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

1典型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1.1防病毒及终端入侵

防护包括对全网病毒、木马、蠕虫、流氓软件、间谍软件等恶意代码的识别、查杀,对可疑行为的阻断和告警。此类功能主要是基于代码检测引擎和特征库实现。

1.2补丁状态检查及分发

包括检查是否已安装操作系统相应的补丁,各类防护特征库是否保持更新,能够自动推送安装补丁和特征库等。此类功能主要通过安全软件读取系统注册表及扫描特定位置文件系统,并自动执行后台脚本实现。

1.3移动存储管理

防止内部滥用移动介质,杜绝内外部移动介质在内外网交叉使用,并通过特殊加密技术保证移动介质在非授权环境下不能被读取。此类功能主要通过向操作系统底层驱动注入代码和数据加密技术实现。

1.4终端准入管理

实现对网络接入终端的安全准入管理与控制,确保接入网络终端已安装要求的防护系统,且符合安全策略要求,有效杜绝非法外来终端私自接入网络。此类功能可以基于交换机端口进行控制或使用安全网关进行控制。

1.5非法外联监控

用于发现和阻止内部网络用户非法建立通路连接互联网或非授权网络的行为,以此防止引入安全风险或导致信息泄密。此类功能通常做法是定期检查与某个互联网地址或非授权网络的连通性,若有连通便会触发监控报警。

1.6主机监控审计

对终端用户的操作行为进行管控与审计,对安装的软件实行黑白名单管理,当用户的操作违反安全策略时,能够自动禁止或记录违规日志。此类功能一般需在终端驻留程序,根据设定的操作策略和软件清单执行。

2传统分散式终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产生兼容性问题。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均需要操作系统权限并向底层驱动注入代码实现检测,各产品之间的操作冲突、导致兼容性问题已是常见现象,即使能够和平共存也会造成增加系统资源开销,拖累系统变慢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统一管理。在终端上安装使用多种安全防护产品,缺乏全局性安全管控,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利于开展诸如安全数据的收集、汇总、统计等关联分析工作,无法系统性展示终端安全全貌。

(3)防护效果打折扣。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在功能上各有侧重,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全面覆盖用户的安全需求,由于底层机制的类同和兼容性冲突等原因,经常出现安全防护的真空地带,产生1+1<2的现象,使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4)运行维护成本高。多种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同时使用,需同时与多个厂商采购维保服务,周期长投入大,运行上需要维护多套不同的策略表,从不同的来源更新补丁包、特征库等,都给运维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5)难以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应尽可能满足自主可控的要求。分散部署不同的终端安全防护产品,大多是基于历史原因分批分步建设形成的,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安全风险。

3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功能集中、统一建设”的原则,结合单位已有的终端安全防护现状,采用“整合式替代、替代后实现一体化管理”的思路开展。替代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设备国产化的要求,既实现终端安全防护各项功能,又可在统一平台下管理终端资产、终端信息、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等,实现终端一体化安全管理。终端一体化安全管理可极大地提高运维效率,增强终端类安全事件联动,提高终端安全事件预警发现和处置能力,最终提高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以“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级部署、基准策略、量体裁衣、人力集约”为主要工作目标,最大程度整合单位现有软硬件资源、技术人才资源,节约资源、资金、人力成本,集成各类终端管理功能,逻辑上实行统一管理,总部制定基准策略,各地分支机构针对自己的情况,定制适合本辖区情况的安全策略,预留一定扩展空间,供各级机构在统一终端管理平台下的本地化处理。建议分四个步骤进行:①率先落实国产化替代,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再考虑国外产品,实现完全国产自主可控,这一点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市场上都已不存在问题。②整合现有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的功能,在实现病毒防治、补丁分发、非法外联监控、准入控制、移动介质管控、安全策略管理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各功能模块的数据整合与联动。③增加资产管理、操作审计等功能,并实现一体化关联和统一展现,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管理功能,能够进行终端状态、终端信息、安全事件等信息的展示、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安全事件的及时发现、告警和处置,及时消除安全事件对终端的影响。④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安全管理,通过对终端安全状态的统一定量评估,实现对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终端安全态势评估,掌握终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整改完善提供数据支撑。在功能方面: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防病毒管理、终端入侵检测防护管理、补丁分发管理、移动介质管理、非法外联管理、终端准入管理、主机监控审计管理、终端信息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终端运行状态统计管理、安全事件管理、运行报表管理、考核指标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终端安全防护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和安全防护系统的资源整合,实现安全防护策略的统一管理,建立全面、集中、统一的终端安全管理体系。在管理方面:实现与终端安全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要求,实现总部与各分支机构终端信息的统一集中管理,实现终端安全控制策略的统一配置、自动筛查、告警和展现,实现定期安全类报表的自动生成和展现,实现安全管理人员的统一工作平台。

4结语

要实现对信息安全闭环式管理,仅仅重视信息系统服务端的保护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对每个入网终端的安全管理。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从技术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强化终端的安全防护和管理,为强化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终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是说建好系统就万事大吉了,对一个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而言,永远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再好的技术手段,也只有和管理制度相结合,并加以强力执行,才能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孟粉霞,王越,雷磊.统一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内网中的分析及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3(8):70~71.

[2]田永飞.一体化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应用初探[J].金融科技时代,2015(12):45~47.

[3]王义申.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企事业单位内网应用的分析[J].计算机安全,2007(7):63~65.

第3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

1、管理体系的整合

管理体系的定义为: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管理体系整合也就是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成一个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或参照标准)的使用共有要素的管理体系的过程。

2、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准备

我集团公司决策层早在1998年就决定导入GB/T19002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于1999年取得GB/T19002-1994(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证书的几年来,公司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规范方式进行生产、施工、质量管理等活动,追求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随着国内建筑市场日趋一体化,建筑企业面临来自市场和竞争对手压力越来越大,顾客(业主)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不是只做一个GB/T19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而是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将GB/T24001(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企业导入一个不仅对产品质量负责,而且对社会环境负责,对企业员工健康安全负责的更高管理境界。

为此公司决定在已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以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为核心,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

准备阶段,首先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收集相关资料,编制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度计划、培训计划,识别环境及风险的初始评审,组织编写一体化管理体系总体方案和体系文件,开展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实施。

确定了体系覆盖范围,按GB/T24001标准和GB/T28001标准要求,进行初始评审,即对自身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掌握环境因素及危险源基本情况,为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制定管理方针、目标提供依据。这是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前期的重要准备工作。从三个标准整合角度出发,对组织机构做了适当的调整,明确接口,规定了岗位职责和权限。根据GB/T28001标准要求,确定员工代表。

3、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一体化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原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整合了GB/T24001、GB/T28001标准的相关要求,编制了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

3.1 一体化管理手册

一体化管理手册是针对标准要求,企业如何实施控制要求的描述。包括:

3.1.1 方针、目标、指标

原有的质量方针经管理评审、调整,增加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成为一个总的综合性管理方针。对目标、指标,确定了具体量化标准,落实的责任部门或项目(人),便于检查和考核,以保证目标、指标的实现。

3.1.2 职责和权限

规定了企业领导层和职能部门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职责和权限,而对于具体的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则在相应的第三层次文件(如任职人员要求、岗位责任制)中体现。

3.1.3 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能力、意识和培训;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沟通与信息交流;纠正和预防措施;设备管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1.4 管理方案;应急准备和响应;运行控制

上述三项是GB/T24001、GB/T28001标准的要求,进行整合,在手册中统一描述。

3.1.5 其他如采购;不合格;不符合;事故、事件;合同评审等属于各标准单独要求,在手册中分别进行描述。

3.2 一体化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管理手册中原则性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落实。编制程序文件的目的是对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活动进行恰当而连续的控制,即要重视采取措施防止问题的发生,又要及时纠正已发生的问题,同时还要满足系统性、可操作性、适宜性、有效性的要求。

经过评审对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根据GB/T24001、GB/T28001标准的要求,对这些程序文件进行补充和完善。

3.3 其他相关文件的编制

3.3.1 记录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合并了一部分表格,减少表格数量,以提高效率。同时针对GB/T24001、GB/T28001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记录表格。对记录表作了唯一性编号、标识,确定了管理部门和保存期限。

3.3.2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

根据建筑企业项目施工要求,每一个工程都要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如果再编制项目质量计划,有重复和多余,增加工作量。为此,将二者合而为一,在施工组织设计里,增加质量计划的内容,即满足行业规定的要求,又满足标准要求,减少了相应的工作量。

4、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4.1 资源的提供

无论是GB/T900I、GB/T24001还是GB/T28001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资源的支持。为此,在资源的配置上,增添必要的设备、设施以及人员和资金。

4.2 体系运行

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培训

体系文件后,分层次进行宣贯和培训,使全体员工增强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使顾客满意的思想,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思想。

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阶段,重点是运行控制。根据三个标准的要求,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进行分解,制定实施措施,落实了责任人。对在建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作了修改,满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针对性地对工作场所、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制定各项应急预案等。同时,组织内审员到各基层

公司、项目部进行贯标、督导,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在运行中切实做好三级监督,即过程的监督和测量、内审以及管理评审。

5、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评价与改进的主要工作是指测量和评价、评审和改进二个方面

5.1 测量和评价

5.1.1 测量和监视

测量和监视是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关键活动。为此,根据程序文件的规定,公司每季度组织质量员、安全员、内审员和资料员等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同时,接受监理人员和业主的监督。通过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过程控制、运行控制、目标指标符合情况的监测提供管理信息。

5.1.2 内部审核

在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3个月后,根据制定的审核方案,进行一次覆盖GB/T900I、GB/T24001、GB/T28001三个标准要求的内审。通过面谈、查阅相关文件资料、观察有关方面工作和现状来收集客观证据。对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开出不合格报告,限期纠正。

5.1.3 纠正和预防措施

针对监督检查和内审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及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纠正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并组织相关人员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5.2 评审和改进

5.2.1 管理评审

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相关部门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如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方针和目标实施情况及其适应性等。对一体化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2.2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灵魂,因此,持续改进思想体现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与保持的全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进:

1)利用方针、目标和指标。制定适宜的激励性方针目标和指标,明确改进方向。

2)通过内、外审核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寻找改进点,在审核报告中提出改进要求。

3)通过对大量的监视和测量数据的分析,发现产品、过程、体系方面的趋势、变异、不稳定现象,利用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指出需要改进的关键点。

4)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不合格(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第4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烟草行业 端到端E2E 流程优化 管理体系

国家烟草总局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以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入手,逐步推行“两标一体”、“五项基础工作”、“五化”等工作要点。2012年,国家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管理创一流活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在全行业开展“管理创一流”的目标和任务,将“一流的体系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又先后下发了《2012年烟草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一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评价标准》,提出了“一流的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以及评价标准。烟草行业建设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质量管理思想方法特别是“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的管理思想能够在企业各业务工作领域得到全面贯彻和应用,构建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和系统管理平台。

AMT认为,国家烟草总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逐步从关注质量管理体系向关注综合管理体系及企业全面管理的提升转变,并逐步向大质量、大体系、大目标转变。通过建设“一流的管理体系”,苦练内功,以应对将来专卖专营体制的变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和满足顾客、员工、社会等相关方的需求。

烟草行业经过十几年的管理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了基础管理上水平。同时,商业企业体系管理中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省、市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相对独立,不能清楚展现具体工作的流转关系;

2. 省、各市及各县建立的管理体系独立运作,管理体系之间标准不统一,离国家局提出的统一、规范、高效还有差距;

3. 部分管理工作在体系文件、制度规范等不同的管理体系中重复规定,执行标准不统一。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省、各市、各县各自独立开展体系建设工作,各单位内部不同的管理体系由不同的部门牵头负责,部门壁垒严重,缺乏统一的策划。

AMT通过多年的烟草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咨询服务经验,提出了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一流的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端到端流程(End-to-End)”指以顾客、市场、外部政府或机构以及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为输入或输出的一系列连贯、有序的活动的组合。管理体系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是指根据顾客及其他相关方需求,打通省、市、县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衔接,并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体系建设。

以E2E(端到端)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搭建E2E(端到端)的稳定流程架构

按照国家烟草总局要求,烟草商业应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企业转变,即从做商到行商,从“计划拉动”向“相关方需求驱动”运营模式的转变。

以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的E2E(端到端)的流程架构是以满足相关方需求为关注焦点,运用端到端流程管理理念,打破部门壁垒,搭建“前台受理(客户服务部门)—后台处理(烟叶、营销、专卖、物流、财务、纪检等部门)—前台反馈(客户服务部门)”的烟草商业系统一级流程架构。在流程架构的基础上,对一级流程进行层层分解,通过流程地图,梳理流程之间的勾稽关系,使流程之间无缝衔接,纵向实现省、市、县从决策、管理到执行的贯通,横向根据相关方需求协调各部门活动实现流程穿透,从而进一步推动公司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

一般烟草商业企业的一级流程框架可以包括16个流程领域,如图1所示。其中,烟叶生产经营、卷烟营销及服务处理三个领域为直接与企业外部相关方直接接触的领域,与工业企业、零售户和烟农等相关需求方的需求满足直接相关,构成了烟草商业企业三个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领域;物流管理、专卖管理和进出口业务管理为以上端到端业务流程的支持流程,保证核心业务的顺利进行;其他10个管理领域为后台服务流程,为业务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通过对16个流程领域的层层分解,可以得到体现具体业务操作的底层流程。以客户处理流程领域为例,其包括了服务受理、服务处理和服务反馈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其中服务受理下面包括订单采集流程、投诉处理流程等;服务处理包括纪检部门服务处理流程、其他部门服务处理流程等;服务反馈包括电话回访流程等。

以此方法构建的流程构架,不仅从企业的发展战略层面考虑到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并且通过流程的层层分解及流程纵向的穿越和横向的贯通,使企业能够一体化运作,从业务操作的层面考虑到运作模式的落实并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以哈默九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流程梳理和优化

遵循哈默流程优化九大原则,利用清除、简化、整合和自动化四种工具,可对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对烟草商业企业的分析,其流程的主要优化点包括:

1. 流程衔接:由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省、市之间和部门之间的流程相对独立,不可避免地出现省、市及县之间的流程衔接不畅,甚至在单个的企业中,由于缺少流程管理的经营,部门之间的流程也存在着壁垒现象,所以流程优化第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将省、市、县的流程及各个层次部门之间的流程实现无缝衔接。

2. 流程整合:按照国家局的要求,体系文件的建设应突出“精”、“简”、“实”,作为体系文件的“骨架”的流程,也应体现出精简、高效的特点。所以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过程中,应注重相同业务流程之间的整合,如某企业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考核流程,通过公司建立唯一的《员工考核流程》统一操作规范。

3. 统一标准:由于烟草商业企业大多以省、市、县为主体单独进行体系的建设,容易导致各层次间的标准不统一,出现流程的格式不统一,流程名称不统一,活动不统一等现象。在流程梳理和优化阶段应对标准进行统一,如统一规范省、市、县都有的《发文流程》、《培训办班流程》等流程。

在流程梳理和优化后还需建立流程的责任矩阵,如表1所示。明确流程的责任部门和参与部门,避免扯皮的现象发生。流程责任部门负责该流程的策划、组织实施、持续优化改进等工作,参与部门负责按照规定配合责任部门完成相应的工作。通过流程责任矩阵能够进一步完善流程的治理机制。

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的承载媒介,通过体系文件可以显性化流程操作要求,一般体系文件可采用四层的文件结构,第一层为管理手册,第二层为流程说明文件、规章制度,第三层为作业文件,第四层为记录表格。四层次文件互相支撑,文件之间不重复描述相同的管理事项,各层文件包含以下内容:

1. 管理手册: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文件,规定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描述体系各项要求的相互作用,是公司体系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2. 流程说明文件:为实现管理手册中所描述的方针和目标而建立的运作文件,运用标准规范描述实施体系所需活动的流程,解决跨部门协作、跨岗位协作的问题。

3. 规章制度: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管理事项的各种制度、办法、通知等。

4. 作业文件:对有关任务如何实施和记录的详细描述,包括作业指导书、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支持流程运行的文件。

5. 记录表格:描述和记载体系相关事实和结果的文字或图表,以表明流程说明文件和作业文件中所规定的活动已经得到了实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四层的文件结构将体系文件与企业标准、制度规范等企业的管理文件进行了融合,其中管理手册和流程说明文件属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纳入第三层作业文件中,并且文件之间不重复描述相同的管理事项,各级文件之间不能相互抵触或相互矛盾。

以IT平台为载体保障管理体系落地

在体系搭建和流程的梳理优化之后,企业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其固化,达成国家局的一流的信息化支撑的要求。通过IT平台的建设,固化烟草企业E2E(端到端)的流程架构,加强对企业重点核心业务流程的运行管理,促进并实现体系建设核心工作领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借助工作流引擎BPM等技术的应用,可助力烟草企业通过对流程的监控和资源管理,强化过程的监视和预警预控管理。由于资源运作管理的目的是把各项工作、人、资源、管理进行了块状形式的处理,BPM平台则作为资源运作类的平台系统,能将人、系统、数据、相关政策、基础环境等静态资源和企业业务信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支撑平台提供服务。烟草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固化和运行流程控制标准,确定稳态控制界限,快速发现异常并实施报警,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对异常运行加以修正。从而实现管理“可视”、过程“可控”和绩效“可考”,确保信息传递准确高效,实现一体化运行、全方位管控和集中式展现。

除了以上四部分内容外,烟草商业在推行以E2E为核心的流程优化与管理体系建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考虑市级局(公司)的经营主体地位,省局(公司)可统一标准和规范,不能统一操作。

2. 应以战略为导向进行流程优化和体系建设,如果战略有调整则需要优化组织和完善流程架构。

第5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 专业一体化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40-01

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这个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现阶段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常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因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后连贯性,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基于此,本文就将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对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起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教学体系,希望为今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有效地的意见和教学方式[1]。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实际上也是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递进,整体的教学结构也很明确。通过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我们在进行实践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和理念,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重组,从而形成最好的教学形式和状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整体目标体系的实现。

二、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的思想上,都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实践教学当成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因此十分缺少相关的计划好和安排[2]。在实践教学的环节配置上来讲,我们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铺垫或是教学连接,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专业技能简单模仿和学科理论重复式验证的影响,设计型、综合型、应用性的训练过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足够的帮助和影响。在这些前提的影响和作用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式,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实践内容和方式的整合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落实来完成实践整体的目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又将二者进行了单独的发展和考虑,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建立起有效地联系,同时二者的独立对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正的实现具备验证、训练、综合和探索为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3]。

三、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系的实施和开展:

1.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行动方向[4]。所以,我们榱烁好的满足和实现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在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制订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保证目标和实际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其次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时,要保证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使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上能做到更好的做到相互衔接,内容上也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最后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难度上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就是说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企业需要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保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旅游企业有着稳定的客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效地社会资源,帮助学生、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在今后旅游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更好的使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在旅游发达的国家或是地区将实践基地进行开设作为今后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5]。

四、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更好的对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为今后旅游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鸿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5(7):34-35.

[2]程新杰.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4,27(6):49-50.

[3]陈丹红.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9(1):152-154.

第6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物流配送 一体化平台 电力公司

在当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供电企业虽然是国有垄断企业,但也必须要有市场竞争意识,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电力物资配送这一领域里,物资部门虽然采用了物流管理,但仍然比较传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从而导致工作的效率低下、生产周期延长、采购成本较高等弊端。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己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全面延伸,其先导作用突现。尤其是lT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数量大大增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以现代技术支撑的资金流、信息流速度的加快,要求与之相应的物流更加快捷,这无疑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说明发展物流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从我国目前的现代物流水平看,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总体情况向好。

特别是国家电网根据电力系统发展特点,提出了“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在这种形势下,近年来国内对电力系统物流研究方兴未艾,如刘同旭的《基于ERP的电网物资、设备资产一体化管理》,论证了如何实现基于项目管理的物资、设备、资产集成管理;杨旭昕,刘俊勇等《应急电力物资综合调配方案模型设计》论述了应急电力物资调配。一些直辖市,比如北京、重庆也都建设了自己的一体化物资配送系统,山东电力、成都电力也都成立了物资调配中心,但这些已经上马或正在进行的系统,系统集成度还不是很高,一体化水平还比较低,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水平物资调配一体化。

1 系统架构

一体化平台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业务子系统,包括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子系统,单独部署在基础业务服务器上;第二部分是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子系统,这三大业务子系统各自拥有自身的业务服务器可供不同需要的用户单独访问,同时在物资调度管理业务中,三大子系统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统一的资源调度整合,便于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调度工作,提高物资调度管理工作的效率。详细的系统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的设计

按照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电网物资管理建设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物资集约化管理,积极推动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就成为了摆在各网省物资管理部门面前的首要课题。

在物资集约化应用的过程中,建立物资调配中心成为组织架构变革的核心任务。调配中心整体的业务定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供应为目标。从业务的角度看,调配中心(室)在面对需求单位时统一受理物资需求;在与供应商时统一受理投诉管理、履约变更请求。作为一个统一窗口,一口对内、一口对外。

针对以上要求,本文主要就电力企业的物资调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物流调配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工作流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与一体,整合了物资调拨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统一调度业务的客观需要。

2.1 物资调拨管理

物资调拨管理系统将常用物资调拨流程进行信息化处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工作流技术进行智能指定、下发、流转和归档等序列化操作,推动物资调拨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进程。主要功能有:调拨主记录维护、调入物资维护、调拨审批(调度专责)、调拨审批(物资部领导)、调拨令打印、调配工作日志记录。

2.2应急指挥管理

在各种突况下,发挥物资调配中心统筹资源和综合协调的优势,实现资源统筹调配、需求快速响应、保障准时高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1)应急调度流程管理实现对应急事件记录管理,也同时用于对突发事件进行库存物资紧急调拨。

(2)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用于车间班组物资进行收集汇总,便于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记录。进行应急物资仓库管理,完善物资实物管理部门。

(3)供应商资源管理展现供应商资源信息(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包括物资储备数量、物资金额、供应商名称、供应商电话、供应商厂址等。

(4)协议运输队管理实现维护、查询协议运输队信息,便于对协议运输队联系信息快速查找。

(5)应急网络管理实现展现应急指挥供应保障的组织架构体系图,并可以对值班人员信息进行查看。

3 投诉业务管理

(1)投诉受理流程管理:将投诉业务流程化,就是为了保证物资调配中心能够及时的对各项目单位、各供应商等单位提报的投诉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避免出现单一问题反复投诉、甚至越级投诉情况的发生,实现投诉受理业务的流程化、闭环化、信息化管理。

(2)履约协调会议管理:实现调配中心对履约过程中需要上一级部门协调处理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实现调配中心对调配室提报的履约协调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作为周协调会议讨论依据。

(3)履约协调问题跟踪管理:将待协调问题的细节补充完整并经会议讨论后,发起问题追踪流程,由相关人员依次对该问题进行处理,并给出各环节各流程的处理意见,逐级提报,问题处理完成后,由专人进行问题结束确认,关闭该次流程,形成闭环的问题处理机制,保证履约协调问题的高处理率和协调工作的实施效率。

4 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提供了一个对整个公司的电力仓储网络资源的展示和管理窗口,还融入了一定的信息管理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的功能。

4.1 仓库位置分布

系统支持在电子地图上查看公司所有区域库和周转库的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用不同的图例区分区域库和周转库,支持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向前、向后、漫游移动、归位、打印、导出图片等操作;可以按照常见分类对仓库在电子地图上的分布进行速查。

4.2 仓储信息分布

该模块通过与ERP仓储数据进行对接,将各仓库物资的存储情况与仓库地理位置分布相关联,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物资需求,对物资存放地进行条件查询,如查询一次设备的主要存放地、某地区仓库主要存放物资种类等。

4.3 仓库信息查询管理

该模块还将仓库的基本信息、如仓库面积、人员构成、资产规模、仓库实拍、平面、分布图等信息集成到电子地图中,用户点选关注的仓储资源图标即可获取该仓库的全部信息,便于调度决策。

同时还支持按照关注条件,进行仓库信息高级查询,用户自行组合查询条件,组合多重查询结果供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查询结果可以导出为Excel,便于用户打印、汇报、存档。

4.4 变电站位置对比管理

该模块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仓储网络中的仓库位置进行标注,同时将生产现场(变电站)位置进行导入,进行同屏对比关联展示,可以查询仓库周边指定范围(如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生产现场,逆向可查询生产现场指定范围内的仓库,从而帮助物资调配人员选取最优的物资调配来源地,为物资调拨、应急指挥等业务提供决策辅助

4.5 电子沙盘展示

该模块提供了卫星图层的展示功能,从而构建了一套类似于军事作战地形沙盘的电子化物资调配沙盘,用户可以自由切换系统的地图底层,支持普通电子地图和卫星图层的自由切换。通过卫星图层查看功能,在应急物资调配业务中,物资调配人员就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受灾地或物资需求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以及周边建筑环境等信息,从而为规划应急物资调拨路线、安排物资运输行进道路、指定应急物资运输计划提供辅助。

4.6 三维仓库仿真

三维仓库仿真系统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物资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可以“足不出户”的通过与仓库内部物资存放情况、仓库内外部结构相一致的虚拟仓库三维实景了解仓库相关信息,跟踪仓库内物资存量变更、监督仓库内部工作开展实施。

(1)仓库虚拟管理:将仓库(及露天存放点)进行实景仿真3D建模,对仓库内各仓位进行重点模型化处理,重要存放物资进行仿真建模,不需要去实地,在远端即可了解各仓库外部及内部构造。

(2)物资虚拟管理:对仓库内部存放物资进行分类建模,同时将物资的库存信息与虚拟物资模型相关联,物资模型能够根据库存数量的变化实现动态数量增减,点选虚拟物资可以对其基本信息和库存数量进行查询。

(3)巡视盘点管理:该模块实现仓库内部巡视工作管理,包括自动巡视和手动巡视两大部分,根据巡视路线可以对巡视工作中涉及的物资信息进行查询,实现物资虚拟盘点功能。

(4)提醒报警管理当物资存量低于设定阈值或发生其他需要管理人员注意时,三维虚拟仓库中对此类信息进行提醒报警,通过高亮显示问题发生区域、自动定位问题发生点等手段告知仓库管理人员,提示其采取相关措施。

4.7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

物资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可以使物资部门对重点物资运输情况的跟踪、监控以及风险管控。建立相应的管理监控流程来保证重点物资运送监控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并根据需要对大型、重点物资运输情况进行GPS实时跟踪,掌握运输过程信息,建立跟踪协调机制,确保物资安全、准时运抵现场。

4.8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是由物资调拨管理、投诉业务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的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BW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其中主要是与ERP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与ERP系统中相关信息的一致性,保证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真实反映ERP的业务数据。

5 结论

供电公司传统的物资管理模式,机构分散,多头采购,不利于价格竞争,造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库存量大,无效库存大量积压,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公司缺乏必要的手段,无法准确掌握企业库存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这些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要求。

基于以前电力系统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和对现代物流的理性认识,本文提出了提出了一种物流调配一体化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工作流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与一体,整合了物资调拨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大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物资调配一体化平台,从不同角度为物资调配工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六大模块在同一个框架内有机结合,同时又与ERP系统无缝集成、统一入口,便于物资调配管理工作中对资源整合、统一调度业务的客观需要。

实践证明,该方案实现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物流管理系统,以达到物资管理全局调配和优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

第7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这个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现阶段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常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因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后连贯性,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基于此,本文就将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对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起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教学体系,希望为今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有效地的意见和教学方式[1]。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实际上也是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递进,整体的教学结构也很明确。通过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我们在进行实践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和理念,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重组,从而形成最好的教学形式和状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整体目标体系的实现。

二、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的思想上,都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实践教学当成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因此十分缺少相关的计划好和安排[2]。在实践教学的环节配置上来讲,我们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铺垫或是教学连接,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专业技能简单模仿和学科理论重复式验证的影响,设计型、综合型、应用性的训练过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足够的帮助和影响。在这些前提的影响和作用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式,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实践内容和方式的整合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落实来完成实践整体的目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又将二者进行了单独的发展和考虑,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建立起有效地联系,同时二者的独立对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正的实现具备验证、训练、综合和探索为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3]。

三、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系的实施和开展:

1.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行动方向[4]。所以,我们?榱烁?好的满足和实现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在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制订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保证目标和实际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其次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时,要保证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使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上能做到更好的做到相互衔接,内容上也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最后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难度上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就是说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企业需要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保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旅游企业有着稳定的客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效地社会资源,帮助学生、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在今后旅游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更好的使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在旅游发达的国家或是地区将实践基地进行开设作为今后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5]。

第8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一体化 物资采购 建筑企业

建筑业相对于制造业是一种生产过程相似,但产品种类截然不同的订单式生产活动。根据工程采购方式,业主要求的不同,临时供应链节点企业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此外,在一个固定的供应链内可能同时存在若干个临时供应链,这是由建筑业生产的单件性和一次性特点决定。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应该是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工程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

1.1订单驱动式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建筑施工单位的采购活动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用户需求订单即项目订单产生需求订单,需求订单产生订购订单,订货订单再驱动材料供应商。

1.2外部资源管理式采购管理

传统采购管理的不足之处,就是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缺乏合作,缺乏柔性和对需求快速响应的能力。准时化思想(JIT)出现以后,对企业的物流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提高采购的弹性和市场响应能力,增加和供应商的信息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合作,建立新的供需合作模式。

1.3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式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项目采购中,承包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双方不再孤立地看待各自的企业,而是用总体表现、总增加值和总成本作为决定企业内外行为的衡量标准。在这一关系下,双方将有如下特征:利益系统性、信息共享、快速反应。

2.供应链一体化关系的建立

借鉴供应链管理理论和采购战略管理理论,建筑公司物资采购管理的流程系统构建成内外供应链一体化体系,内外供应链一体化体现了公司项目部、物资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求信息集成与优化的思想,有利于供求信息的沟通、缩短采购周期、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高物资采购管理的效率。对供应商、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部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由“公司供应链一体化模型”可见,公司把物资的需求、供应统一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同原属于公司外部的供应商建立供求合作关系,使供应商真正地参与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当中,使外部供应链与内部供应链统一到一起。把供应商、物资部、项目部看作一个大团队,特别是与一级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和维护。

这时,对于供应商、公司物资部、公司项目部这个大团队之间的关系管理就非常重要,它们三者之间即是需方,又是供方,大家共进共退。除保持必要的商业机密外,加大技术、供求数量、时间、变更等方面的交流沟通,及时准确地满足建设项目的需要。

3.公司内部物资采购目标责任制的确立

为了保证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使工作任务得到圆满落实,必须建立相关的目标责任制度。目前,因为项目部采取独立核算、独立运做的方式,造成项目部只关注自身利益,不考虑其他部门、其他项目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加强互相配合的制度保障。

3.1供应商:必须及时与采购方沟通,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有权维护自身权益,有权向公司物资部或主管领导反映供货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

3.2项目部:积极配合公司物资部关于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相关培训工作,并严格按规范执行,并及时与相关物资采购人员沟通,使采购失误率达到目标要求,并对采购失误率与物资部共同承担相关责任,对规格、型号不符,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物资做好不合格材料记录,并提出处理建议或措施,报物资部,协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3.3物资部:积极与建设单位、供应商、及相关各部门沟通、协调,对各项目部做好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培训工作,做好采购管理的相关工作。另外,公司应明确采购人员合同谈判权限,比如:关于预付款比例一项,与战略供应商签订的“大合同”条款可以采取固定比例,而单项合同的预付款比例采取分档措施,15%以下为一档,15%~20%为一档,20%~30%为一档,30%以上~100%为一档。档位与相应工作岗位的职权配套。特殊的采取现款结算的材料也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战略供应商可以简化货款支付审批程序,以提高相关供应商的效率。

3.4其他部门:合约部配合合同盖章、归档工作,财务部负责货款支付工作。

4.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

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的普遍存在,造成物资需求计划的动态性、多变性,实际需求往往与预算、前期总需求计划存在较大差距。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会造成物资采购工作的反复操作,降低采购效率,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工期进度,因此,应建立相应的需求变更响应措施,提高变更物资需求计划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加强项目部、物资部、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增强采购弹性(根据具体情况及变更额的幅度,对已签定合同的,以补签合同变更协议形式调整合同;对未签合同的,应及时修正)。

4.1物资需求计划的变更。为节约时间和纸张,应采用电子版,提高电子化办公程度。针对变更内容,在原计划的基础上,用字体颜色做好标记,黑色表示未变更部分,兰色表示变更部分,并注明原编号“××号”计划作废字样。这一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而且,使采购人员一目了然,大大降低采购人员的询价单编制和询价工作量。并提供给供应商统一的询价/报价单电子样本,从而提高供应商的报价速度和标准度。

4.2合同变更协议。对于已签定合同的,采取合同补充协议方式变更,此合同补充协议双方同样要履行签字盖章手续,并作为货款结算的依据。

4.3变更应急响应措施。项目部主管专业工程师在获得确切变更消息后,对于已提交相关物资需求计划的,应立刻电话通知相关物资采购负责人,终止物资采购人员的相关询价工作,如工期紧张,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经领导确认同意后,同相关供应商联系优先采购,相关手续由责任人之后补齐。

5.供应商管理

由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理论可知,供应商是工程物资生产、供应、运输、服务的提供者,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的有力保障,良好的供应商资源和供应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工程项目合同履行能力。

首先,供应商信息的收集是遴选的开始。建立供应商信息收集机制,扩展供应商来源渠道,比如:相关单位、个人介绍、相关专业专刊、市场信息、网络资源等等,做好分类归纳。同时,物资采购人员必须做好时间管理,有主有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企业及相关资质资格资料认真核实。

其次,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评定。所有供应商必须经过评定且合格后才可划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经评定不合格以及暂时不需采购物资的供应商,应统一存入供应商资料库中,在特定期限内暂不从此类供应商采购,待此类供应商整改合格或需要时,再行评定。

最后,合格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经评定合格后,公司物资部应把结果通知相应供应商,并分类整理《合格供应商名单》,物资的投标单位必须是合格供应商。这些将作为供应商分级和评价的基础资料。

一级供应商定位为战略伙伴,指属于A类物资,且具备长期合作需求的供应商,比如:水泥、混凝土砼、钢筋、砂石、电缆电线、电缆桥架、母线等等。因建材市场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其价格波动性大,致使采购管理必须加强市场信息管理并积极改善同供应商的关系,建立诚信机制,依据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战略管理理论,建立供应商开发渠道,建立科学规范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与适当的一级供应商制定标准合同样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减少购销双方关于合同条款的谈判时间,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一级供应商的稳定性,共同构建购销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双赢。

二级供应商定位为长期供应商,包括两部分:一种是物资数量比较多、体量小、单价低、规格型号多样,比如:阀门、管件及配件、灯具、开关插座等等;另一种是物资数量少、总价较高,工程影响及关注度非常大,主要指一些设备,比如:制冷机组、柴油发电机组、高低压开关柜、变电设备、空调机组、洁具、锅炉、热力、消防、智能系统设备等等。

三级供应商定位为临时供应商,这类物资需求量很少,且价格也较低,比如:仪表、传感器、火烧丝等等。起辅助作用的辅料,比如:吊杆、螺栓、焊条、防腐涂料等可以采取分包采购方式。

待定供应商指暂未经过供应商评定或经年终(或项目竣工)评价不合格而由其他级别供应商降级待定的,统一存入待定供应商资料库中,在特定期限内暂不从此类供应商采购,待此类供应商整改升级后,再行采购。同时,将评价不合格的供应商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剔除。

6.公司购销合同

购销合同是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使公司供应链一体化得到有效运行,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联盟,提高采购效率。根据合同目标,把合同具体分类为:战略购销合同、普通购销合同、购销合同补充协议、购销协议。

6.1战略购销合同。此项针对与一级供应商签订《战略伙伴材料设备购销合同》,制订相关合同样板,适用于公司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长期的多项目间的物资购销合作,相关条款具有稳定性,合同有效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需要变更合同时,再行签订合同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即可,如部分条款与原合同条款相冲突时,应明确说明以“补充协议”为准。这种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与同一一级供应商频繁签订同类合同的谈判往返时间,大大缩短采购期,提高采购供货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6.2普通购销合同。适用于与二、三级供应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制订相应合同样本,具体条款购销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决定。

6.3购销合同补充协议。当需要变更合同时,签订合同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原合同附件即可,如部分条款与原合同条款相冲突时,应明确说明以“补充协议”为准。这样执行可以增加合同的灵活性、动态性。

6.4购销协议。适用于零星物资采购,总价低于20000元的可以直接签订购销协议,相应条款简洁,减少合同审批程序,增强采购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7.结语

基于供应链下的采购管理将着重于通过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协同和沟通,从而改善整体供应链的绩效。建立一套适应建筑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系统、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构筑良好的供需关系一方面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利润率、竞争力,做到以采购管理的改善来促进和带动企业各方面的发展,并努力做到:建立物资需求管理培训操作程序;建立规范的物资需求计划编制程序、技术要求和标准模式;建立合格供应商斟选、评定和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建立职责明晰的监督机制和目标指标明确的评定机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和公司的实际发展和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John L.Gattorna等著,宋华等译.战略供应链联盟[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第9篇:一体化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财务;业务经营管理

一、财务工作的目的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在盈利的状态下长期持久地活下去,在这一整体的目标下,财务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笼统的为股东创造价值,因为企业所有部门必须是能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价值,并且是基本满足资本对于价值增值的要求,不是价值消耗,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怎样为公司创造价值,尤其是财务在整个公司的价值创造中的价值环节和主要的功能应该是什么值得研究。因此,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应该更加具体的呈现出财务应有的特殊功能和特别的定位,价值链上其他各个模块各自都是有自己专属的功能,比如研发一定是为创新性和实用过程中的新型产品来服务的,要更多体现出商业的价值;营销销售是为了最终卖出产品,能卖到合适的价格,并达到一定规模来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方案的高大上服务等。所以,财务的工作也应该有对应的企业商业目标中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的体现。财务的主要工作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对内:怎样做好基本的成本控制、目标管控、资金有序流动、保障业务需求以及对应的战略落地的规划和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一个是对外:做好资金资产的出与进的工作,税务筹划,整体外部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应外部变化的主要工作,尤其是在融资的角度考量,要将稳定、低成本、符合企业发展阶段的资金引流进来。从边界上看,财务是一个超过了业务边界的工作,是在公司中边界最宽的部门;从社会监督上看,需要承载整个公司合规性要求的管控职能;从参与的作用上看,前台较小,后台的作用较大;从创造的价值上看,是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是闭环系统中的反馈系统,不是直接的价值创造,但是是公司组织的价值创造的重要组成。整体来说,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是定位在为企业大框架下所有的资源、资本、资金、资产为战略与业务服务的过程中能起到合理、有序、高效、低成本、低风险的流动过程中增值提供服务的工作。当然这里是战略决策财务的定位,而不仅仅是大部分公司中的账务核算处理部门,我们的财务人员必须要将自己和公司的命运联系起来,自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能急公司之所急。既然财务需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那么这些价值应该怎样体现呢?如果采用时间划分,按照从过去到未来,越是时间靠后的事情,对于企业的发展的影响越大,因为从过去的财务报表,到一般的财务分析,再到股票估值,到最终的企业打包卖出等等来看,都是呈现着资产的逻辑是从过去确定变成当前的不确定,到未来的非常不确定的模式。从价值上讲,也是未来的更大,因为从企业发展的正常情况来说,前期资产的积累是非常慢,是可以忍受较低的投资回报,到后期就变得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因为是按照未来的现金流的折现进行计算的。为啥要投资,就是因为未来的收益更有吸引力,但是也更加地考验人的决策能力,映射到财务的领域就会使得我们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点上付出更多应对更多,当然可能收获也就更多。从财务工作上说应该将这些工作分成主要的四个基本阶段,就是面对于过去的,面对现在,面对短期未来,面对于长期性的未来。财务的工作既要能追溯过去,也要能承接未来,还要能在当前的工作中能合理的意识到公司业务不合理的边界点,并能有效控制,以及不断评估当前的内外部的风险以及我们面对这些主要风险承接的可能性。

二、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任何公司都是先产生业务,没有业务就没有财务,业务与财务是皮和毛的关系。只有存在了业务才有财务闭环的产生,从业务的层面来看财务就是起到一个支持的作用,因此财务需要改变以往对业务各项资金费用控制的逻辑习惯。稳定扩张是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需要根据财务状态和经营需求提出可供决策的依据,要反对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的扩张和盲目无序的扩张方式,财务作为后勤保障型的部门,从财务原本工作性质本身上来说财务很难直接对业务开源增收提供有效的帮助,大部分公司往往只能在预算成本费用等节流方面进行控制,从业财融合的角度来看未来财务需要从节流逐渐向开源扩展,未来对公司各项费用控制职能的基础上,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公司业务的支撑和服务上,进而在公司业绩增收上提供价值。那如何才能做到对业务的支持和服务实现创收呢?在公司内部很大程度上,财务所能掌握的资源是很多的,比如预算控制、筹资融资、资金调控、流程再造等。资源在公司内部重分配的权限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财务手中,比如有些公司单从业务层面是盈利但却导致公司整体亏损,实际上就很有可能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的。因此,我们在这个部分的任务可以被分解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业务贴身的财务服务,比如数据支持等;第二部分是由于业务层面导致的需要全局规划的财务服务,比如资金的融资,资金资源分配,项目投资决策等等。第一部分对业务的财务服务,我们主要解决与预算、税务、核算等相关的传统业务,主要是针对内部核算、绩效考核、数据支持等,从内部管控上作为业务人员的支持者,业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相对较为缺乏,需要依赖财务深入业务一线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从财务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业务信息,为业务提供服务和支持使得业务能更加有效运转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到业务的认可,才能使得业务发展更加强劲。第二部分全局规划的财务服务,我们要解决的是雪中送炭的问题,没有财务支持无法正常开展业务,为战略目标与业务目标提供资金、决策、布局等全方位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让财务起到增值的作用,项目初创期在完全缺失的空白中建立起各种资源的连接,在项目稳定期把握好内部控制管理,让各项资源高效运转。同时还要在整体上做到控制风险,以配合业务做到业务制胜,不可以是单纯的财务结果制胜的观点,要时刻把握住我们的整体风险和我们风险低洼处,怎样通过将风险做好均衡进行冒险,尤其是我们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风险一定呈现动态水平,怎样保证我们的风险在各个环节保持可控并且保证一定的自由度是考验我们的财务负责人的重要指标。从整体上,要保证业务和财务两条线冒险的时间点一定要考虑好,否则到时候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出现业务与财务的双重危机,双线作战就会出现极大的被动局面。总而言之,财务都是为业务服务的,只有业务发展好了,财务才能有实现创收的的价值,公司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通过对其他部门的支持,财务才能实现财务的价值创造,同时公司各个部门各个模块之间也都是互激发,相互进步和完善的过程,业务是在接受到财务支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财务的规则,了解做为商业闭环的财务是怎样来呈现业务的,业务就可以开始进一步去挖掘对于公司更好的业务方式,而不是挑战财务规则。

三、财务与经营的关系

在经营中,财务的活动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经营,而是经营的一个环节,而且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就是一个闭环反馈的环节。因此,怎样通过闭环完成一个经营活动的纠偏需要在整个经营中进行考量。商业经营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可能通过整合资源、通过经营务来实现利润,达到商业目的,而这个商业目标并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所以怎样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配合我们资产的配置,完成最终的销售达成和回款完成,成为了财务体系需要重点思考的。商业需要合理利润,怎样的资源做怎样的事情也是财务部分需要配置妥当,否则就会是一个不达标的商业行为,到时候导致的撤股,提前要求还款,使得我们的大后方财务状况无法稳定,最后导致前方的业务也变得岌岌可危。从经营和财务的两条线看,至少要做到两条线中一条线受到了较大的挑战时,另外一条线必须保持稳定,因此,经营中的任务,除了各项指标定量考核外,还要考量到风险这一环,如果业务风险过大,一定要将财务风险尽量降低,使整体风险水平保持在一定的可承受的风险水平上,进而稳定支撑整个企业的发展。经营风险的考量。从目前的几个明星独角兽企业的困境和解散来看,就可以知道这个是重点考量的,比如ofo,无论是运营管理,还是内控问题,还是融资节奏,还有就是长时间无法做到盈利,而投入一直在增加;再比如爱屋吉屋,因为手里有钱,在没有房源的基础上急剧扩大规模,商业模式无论如何都形不成;还有比特大陆在2017年的时候非常有市场,赚了上百亿,但是比特大陆在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找到下一个盈利点,已经没办法找到矿机那样的生意了,尤其是在生意的持续性上。业务不一是因为规模大了就一定能将成本降下来,即使能降下来,但是我们的投资回报率是股东不能承受的,这个商业模式意味着要换股东才可以。所以,什么样的投资人,什么样的业务投资回报率,什么结构导致的投资回报率都是要做进一步的权衡。财务风险的考量。一句话就是尽可能做到有效投资,乱花钱的结果就是投资低效会导致流动性收紧,流动性收紧会招致下一步考量时会采用低回报率来进行资产配置,最终会导致大规模低效资产的产生。而且由于部分不易出售的资产在手中,导致本不紧张的现金流会更加紧张,这时候很可能就会产生高息借贷。这其实就是为了短期的效益而做出的高风险低收益的事。在风险考量时,一定要将流动性风险放在首要位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