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话是在说我国历史中皇帝功成名就之后,大肆屠杀功臣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如果要说因为屠杀功臣最狠辣的皇帝,相比很多人都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他都不放过,比如发小汤和......



太祖皇帝的发展之路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户农户家中,从小经历了无尽的坎坷,在乞丐、和尚的经历中长大。

元朝末年随着朝廷对天下的统治力不断下降,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许多的农民起义。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朱元璋在好友汤和的引荐之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虽然从小因为家境的原因,朱元璋并没有接受到过多的文化教育,但这却并不影响他的聪慧。入伍之后,每次行军作战朱元璋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接连的胜利很快就让他获得了郭子兴的欣赏。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每次胜利之后朱元璋都将自己获得的赏赐,全部分给了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种种的奉献行为让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声望越来越高。



公元前1355年郭子兴去世,群龙无首的红巾军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此时的元朝已经彻底走到了末期,只要有一位勇士上去踹一脚,整个大元王朝便会坍塌,但越是这样前方的路就会越发的艰难。

眼看着红巾军将要涣散,小明王韩林儿紧急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虽然只是一个副元帅,但当时红巾军中大部分的将士都是由朱元璋招募而来的,所以他实际上是这一支崭新的红巾军的首领。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局面,一年后朱元璋决定率兵攻打应天并且取得了胜利,他将应天作为自己反抗元朝统治的大本营。之后的数年里,按照谋臣给自己的的既定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兵临浙江时又遇到了刘伯温,在他的指导下红巾军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与方国珍等个人。公元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25万征虏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元大都。

天下大势往往就是如此,朱元璋军队所到之处元军接连败退,最终元大都被攻破,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是为明太祖,定国号为大明。

狡兔死走狗烹

功成名就后,大明王朝要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封赏功臣,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都在等着应该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

然而这一等就等到了两年之后,洪武三年的奉天殿上,朱元璋思虑良久终于拿出了一份封赏名单,六公、二十八侯等一位又一位的功臣们都得到了自己该有的封赏。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就能发现,整个封赏名单里面,最应该被嘉奖的汤和却仅仅只获得了一个中山侯的爵位,军功不如他的徐达、李善长却是“国公”一级别。

如果是别人的话估计就直接去找朱元璋理论了,汤和却不卑不亢地接受了这份封赏。

回首往昔,朱元璋刚刚进入起义军之时,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凭借着自己敢打敢拼的劲头,在红巾军里也是小有名气的,朱元璋来了之后汤和却甘心做了他的小跟班。

每次两人出现时汤和都是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好像他才是那个刚到军营的毛头小子一般,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事表示很不理解,汤和却每次都淡定的说:



“重八是我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兄弟,他的才能远在我之上,早晚是我要跟着他混饭吃的。”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汤和所言,朱元璋在红巾军中很快就混出了名头,他也真的变成了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

在整个红巾军时期,汤和一直是朱元璋最值得信赖的战友,无论是平张士诚还是战陈友谅,汤和都立下了汉马功劳。可以说,若是没有汤和“主动放低姿态”,就不会有朱元璋后期的成功。

与此同时,汤和还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5大主要军事负责人之一,可其他人都获得了公爵的爵位,汤和却只能是一个侯爵,为何朱皇帝要故意刁难自己的这位“老大哥”呢?

其实事情的原因也很简单,王朝在刚刚建立之初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新帝登基之后就立马会封赏天下,朱元璋的这场封赏大典却足足推迟了2年,为什么会推迟这么久呢?



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对诸位功臣的忌惮,朱元璋贫苦出身毫无背景,他的这个皇位完完全全是靠着兄弟们打下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他非常忌惮臣子居功自傲。

在自己诸多的功臣之中,汤和的地位是最特殊的,他不但是红巾军的领路人,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只给汤和一个侯爵的位置,实则是对大明朝的一种保护。

试想一下,朱元璋的兄弟、红巾军的领头人、大明朝的第一功臣都只是一个“侯爵”,其他人即使心中不满,又有谁比得过汤和委屈呢?汤和都没说什么你们有什么资格抱怨。

汤和自然很清楚朱元璋的所思所想,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不匹配功绩的侯爵位置,他也是欣然接受。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

话说在至正十七年,汤和奉命驻守常州,那时他与朱元璋之间发生了一些小矛盾,结果在一次喝酒时汤和抱怨称:

“我驻守的常州就是一个房梁,向左偏是己方,向右偏是敌人,做什么选择皆由我说了算”,这句话话的意思有造反的嫌疑。

或许汤和没有心思造反,但此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就不同了,刚开始他并没有说什么,但在论功行赏时却故意克扣了汤和的功绩,以至于只被封为侯爵。

直至多年后汤和讨伐巴蜀有功,朱元璋才再度提拔他为国公,也就是在此时把心中隐藏已久的事情说了出来,命人将此事刻在他的免死铁券上,汤和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言归正传,庞大的大明帝国一切都在按照朱元璋既定好的思路在运转,太子朱标也在他的授意之下,慢慢开始了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就在朱元璋准备将权柄完全移交给自己儿子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了,公元1392年4月25日太子朱标突然因病去世。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边后他久久不能相信,直到亲眼看到儿子的尸身他才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所有的计划、所有的一切全乱了,朱皇帝不得不推倒重来,或许是太爱自己的这位儿子,他毅然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太子,而为了让太孙能够稳坐江山,朱元璋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清洗。



汤和的善终

此前的胡惟庸案除掉了一批人,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又制造了“蓝玉案”,李善长、蓝玉等将近30多位开国功臣被杀之后,拘说就连徐达也是因此而死,处理掉他们后朱元璋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当年最好的哥们汤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