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五月,袁崇焕的命运就此决定

分享至

第一百五十章:并不无辜的朱由检——袁崇焕与毛文龙(三)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五月(以下不做说明都为农历时间),袁崇焕被任命为了蓟辽督师。七月一日,袁崇焕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北京城。



然而直到七月十日,崇祯帝朱由检才召袁崇焕平台召对。

平台召对是明朝的一个群臣议政制度,明朝建极殿(今保和殿)后有一个大平台,平台上建有隔开内廷和外朝的墙,墙上开有两座小门名为云台东门和云台西门,所以这个平台亦被称为云台。

议论大事时为了便于皇帝听清楚大臣们的意见,明朝皇帝便在这个云台上召集群臣议事。这个制度也有让皇帝与臣子们近距离接触增加亲近感,以便大臣们畅所欲言的目的。

这个云台在清朝重修三大殿时未再重建,所以如今已经不见它的任何遗迹。

也就是在这一次平台召对中,发生了一件后世很知名的事情——五年复辽之诺。

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这里很有趣的一点,《明史》将臣子的重要奏章内容都会收录,但是袁崇焕提出的这个五年复辽方略如此重要的奏章,《明史》却只字不提,很突兀地就记载袁崇焕承诺‘五年复辽’。


许誉卿

而这其后,《明史》又记载兵科给事中许誉卿在召对中间休息时,问袁崇焕凭什么认为五年可以复辽,袁崇焕对此表示只是为了安慰小皇帝。

这个记录大家不觉得怪异吗?

对于后金的实力,袁崇焕应该是明廷大员中最为清楚地。

袁崇焕对后金的策略就是筑城用大炮遏制住后金的攻势,然后训练精兵步步为营反推后金。这个策略十分简单,但是却充分发挥了明朝的优势,所以是一个很好的笨办法,可是必然十分费时。

因此没有人比袁崇焕更清楚,五年内将后金逐出辽东边墙是难如登天的事情了。

可是他为什么会对朱由检做出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呢?



所以许誉卿才会提醒袁崇焕,现在这位皇帝可是位很较真的主,你五年不能复辽到时可是会受罚的哟。

袁崇焕听后怃然自失

古代文字十分精练,《明史》编纂在这里使用了怃然一词表示袁崇焕的态度,自然是有其用意的。怃然这个词表示的是对某人失望或者惊愕,这里显然是惊愕的意思,这说明袁崇焕说这话时并没有深思熟虑。

袁崇焕是一个做事很冲动的人吗?

似乎《明史》是想要给袁崇焕塑造这么一个形象的,但是从袁崇焕具体行事看,他虽然有很豪气的一面,但是他也有非常谨慎和圆滑的一面。



孙承宗当年最初看好阎鸣泰,但是发现此人只会说大话缺乏实际能力后便冷落了他;而袁崇焕在孙承宗手下却一路得到提拔,袁崇焕提出的主张大多也被孙承宗接受。而且袁崇焕这人没有任何他卷入朝廷内部争斗的记录,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从不置身于政治斗争中,不过这后来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剧。

而宁锦之战后面对阉党的围攻,袁崇焕没有栈恋权力直接走人同时不忘请求给魏公公修生祠。这其实就是他向魏公公表明,自己没敌对的意思,这也是他能全身而退的关键,所以他也是很圆滑的。

因此,袁崇焕承诺五年复辽,极有可能是朱由检坚持定一个时限,所以他才做出了这个承诺。



但是《明史》为何不记录朱由检要求定时限的事情呢?

而且朱由检为何一定要定一个比较短的时限呢?

如果孤立地看这件事,确实没法让人想明白,但是结合朱由检在袁崇焕背后的那个人那里吃瘪的事情,也许就能理解了。

朱由检除了为了让袁崇焕卖力干活上一个紧箍咒外,他很可能也是故意借这个事情发泄一下自己的胸中怨气。也许此时他已经在谋划着什么,袁崇焕正好是一个楔子。也许袁崇焕最后的悲剧,在他踏入北京城那一刻起便已经埋下了种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