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

0
分享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6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瞬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全美都盛行麦卡锡主义的情况下,仍苦苦坚持的美国共产党人看了文章后纷纷退党。社会主义国家读完,对“大哥”苏联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就连早已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的毛主席,得知美国将其曝光并大肆宣扬后,也连连摇头,为社会主义世界接下来要面对的危机感到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内容上并没有使用多么夸张的描述,只是几乎照搬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发表的秘密报告。

该报告的影响之大,恐怕连赫鲁晓夫自己都没预料到。

苏共二十大报告

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布达佩斯大街上,密密麻麻的人手里拿着旗子,洪亮的口号声,使得这里格外“热闹”。

但他们不是在庆祝什么节日,而是示威游行。



成千上万的人们将交通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脸上的愤怒怎么都无法掩盖,一边挥舞旗帜一边表达自己的不满,更有甚者直接高呼让苏军滚出匈牙利。

这场游行示威的主题是改革,此前匈牙利实行了非苏联化模式的改革,却遭到了苏方的反对,并要求该国按照苏方的模式来。

短期之内频繁更换政策,致使匈牙利政治不稳定,以及经济倒退。匈牙利人民对苏联的这次插手极为不满,便自发示威游行,要求主权独立,后来又慢慢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面对此次大骚乱,苏联不但没有进行协调,赫鲁晓夫还直接派遣苏联红军去匈牙利进行武力镇压,并在两年后,将匈牙利推崇的领导人纳吉拐骗到莫斯科进行绞杀。



苏方如此霸道、极端的处理方式,不仅加深了匈牙利人民对苏联的仇恨,更引起了其他东欧国家甚至是亚洲、美洲的不满。

由于匈牙利并不属于苏联,只是苏联的卫星国,虽然两国会合作,之前经常在政治、经济上依赖苏联,但名义上仍然拥有国家主权。

赫鲁晓夫政府私自绞杀该国领导人,不仅伤害了整个匈牙利,侵犯了该国主权,也违背了国际法。

而他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蠢事,匈牙利之所以会引起大骚乱,一切都源于1956年2月25日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那天晚上,早早就结束会议的苏共党员和各国代表们再次被通知继续召开会议。

去往克林姆林宫的路上,所有人感到十分疑惑,因为会议在25日白天就闭幕了。突然被通知开会,他们才明白原来真正的大菜在晚上。

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

他挥动着拳头,情绪高涨地说:

“同志们,斯大林是‘人民仇人’这个词的首创者!他被描述成天才,完全是本世纪最大的诈骗!”

说罢,他开始多次引用列宁对斯大林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以及斯大林的大规模镇压、几次行政暴力,多方面佐证“斯大林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民仇人”观点。



赫鲁晓夫

说到“动情”处,赫鲁晓夫眼含热泪,异常愤慨,长达五个小时的报告里,愣是没让任何一个代表插嘴讲话。

前半段否定了斯大林的为人,中间突然停顿了一下,他脸色沉重地唉声叹气道:

“我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这么发展。”

他一句话表达了对斯大林这些年执政的不满,随即又立刻引出了下半段的主题——“推翻斯大林的全部”。



赫鲁晓夫和斯大林

当他结束发言,整个克林姆林宫寂静无声,有的人颇为激动,直接晕倒在地,也有的人直接中途离场。

这场秘密报告属于苏联的“家庭会议”,并且在将近尾声时,赫鲁晓夫等人多方强调绝对不能泄露,不能带纸条类的东西走出去,保密工作可谓是相当到位。

饶是这样,也还是被死对头美国得到了一手消息,原原本本,分文不差。



赫鲁晓夫

令人不解的是,虽然传闻秘密报告的内容是美国中情局长杜勒斯托关系搞到手的,可据后来的资料以及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中显示,赫鲁晓夫其实才是最希望泄密的人。

他前后不一致的行为,其实不难理解。报告内容较为敏感,不允许在场的人泄露,是害怕会被党中仍然偏斯大林的人二次加工。

而赫鲁晓夫本身,则非常希望将“反斯大林”热潮推向全世界。

毕竟这是他等待了多年的机会,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他先是大肆宣扬“斯大林是个武断专政、狂妄自大的罪人”,将曾经与其亲密来往的高官全部罢免

随后,他又不承认斯大林的种种功劳,将其描绘成“投机取巧”或是“人民血泪堆砌出来的假象”。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卫国战争。

苏联反击德国纳粹,取得战争胜利,在赫鲁晓夫口中,变成了斯大林根本没预料德国人会进攻,当时斯大林觉得德国没有胆量进攻,获得胜利只是天气将敌人的武器冻住,歪打正着罢了。



除了在政治上否定斯大林,1961年他做了一件令全世界为之不耻的事,命令扎哈罗夫带人挖掘斯大林的坟墓。

他们从水晶棺材中将苏联曾经的领袖扯出来,脱下他身上的军装,对尸体进行一番凌辱,最后草草埋在克林姆林宫的墙角。



一代领袖,生前威风凛凛,死后尸体却只能蜷缩在诺大皇宫里的一角,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侮辱了。

斯大林的家人,要么不幸离世,要么被迫流亡国外。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原本是个政治事件,随着时间的逝去,人们越来越发现他似乎有报私仇的嫌疑。

心腹变仇敌

“斯大林是苏联人民的亲生父母!是社会主义的天才!”

1939年苏共十八大上,赫鲁晓夫情绪高昂地发表演讲,不时挥动拳头,以表达兴奋。短短的报告中,有三分之二的内容他在夸斯大林。



作为心腹,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仰慕颇有渊源。

1924年列宁突然去世,他生前没有立继承人,但国不可一日无君,选拔新的领导人,迫在眉睫。

当时,内定的人选是托洛茨基。他不仅能力出色,而且列宁生前对其评价也不错。其次,便是元老加米涅夫。最后,才是斯大林。

不分伯仲的情况下,接班人始终定不下来。

在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到莫斯科去支持斯大林。他认为斯大林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十月革命中表现出色,率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从推翻旧王朝,到确定新的社会目标,加上多年战功的加成,他觉得斯大林就是那个天选的苏联领导人。

1929年,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工业学院就读的赫鲁晓夫动员群众,发表文章,全力支持斯大林。虽然范围不大,但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他这一系列举动都被斯大林的妻子阿利卢耶娃所注意,并告诉了丈夫。斯大林恰好需要一个忠心耿耿的属下,他就这样来到了其身边,获得了赏识。



赫鲁晓夫是一个有野心的人,靠着自身努力成了斯大林身边的红人。

渐渐的,他发现斯大林的铁手腕下有一颗铁石心肠。

慈不掌兵,苏联面临着法西斯的入侵,又要搞重工业,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必须使用铁血政策,才能保证国家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于是,斯大林雷厉风行,既然要零基础发展重工业,那就要全力以赴,赌上全部身家,让所有人民参与进来。



而苏联当时是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民。如此一来,导致农业被暂时搁置。可农民也是人,要吃饭。所有人风风火火搞重工业,来年一看,颗粒无收,资金也不足,一场大饥即将来临。

1932年,乌克兰爆发了大饥荒,数以百万的人被活活饿死。连欧洲粮仓都闹起了饥荒,其他地方更是一副人间惨象。

与此同时,苏联的工业发展迅速,短短几年跃居到世界前茅,仅次于美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俨然已经有了重工业国家的规模。



有得必有失,斯大林达到了将苏联改造成工业国的目标,但在不经意间失去了一个心腹。

赫鲁晓夫虽不是乌克兰本地人,却在此处长大,1908年移居乌克兰,还担任过乌克兰苏维埃政府主席,对这里有着深厚感情。

如今看到苏联工业发展飞速,乌克兰人民却在受苦,令他内心十分难过,开始不认同斯大林的主张,对斯大林生出了一分恨意。



斯大林在工业改革上的确有些冷漠,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他在政治改革上也是如此,大刀阔斧地将苏联政界进行了一番调整,处理的方式也很果断,要么杀要么关押。

每天日理万机,他实在没有心思去跟那些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斗到最后,其实受伤的还是人民。

他如此决绝的态度,也为了招来了不少仇恨,后来被赫鲁晓夫所利用。这也是为什么赫鲁晓夫反斯大林,能够如此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之间的矛盾,不止于此。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时,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多次冲锋陷阵,最后却下落不明,只找到了他驾驶的雅克-7B飞机残骸。

对此,赫鲁晓夫悲痛欲绝,顺便将仇记到了斯大林身上,彻底记恨上了他。从那以后,赫鲁晓夫千方百计地往上爬。



1949年,“忍辱负重”的赫鲁晓夫带领乌克兰人民实现玉米大丰收,被斯大林提拔成第一书记,他顺利打入了苏维埃政府中心。

斯大林去世后,他被视作是领导人之一。面临着跟斯大林当年一摸一样的情况,将其他几位候选人相继踢出局后,他成功坐上了第一书记的宝座。

他马不停蹄地开始清算斯大林,苏共二十大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又针对其家人、坟墓,让斯大林一家不得安生。

连锁效应

当毛主席得知秘密报告的内容时,并不会想到赫鲁晓夫会有此举,曾这么评价道:

“赫鲁晓夫这是揭了盖子,也捅了篓子啊。”

毛主席的话,一针见血。



政治不是过家家,赫鲁晓夫的一系列行为除了是出于私仇之外,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他想

在苏联进行改革。

苏联虽说已蜕变成工业大国,甚至能与美国抗衡,可作为短期之内崛起的产物,内部始终存在着许多问题,重工业的根基不足,人民适应力不够,思维还停在农业国时代。

即使实力强悍,却始终潜藏着一股动荡不安的涌流。

赫鲁晓夫决心将苏联彻底带上正轨,改变航道。

他深知斯大林铁血政策下的弊端,便以偏概全,认为这些是导致苏联始终动荡的主要原因。

所以,推翻斯大林成了他改革的首要选择,让苏联继续脱胎换骨。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发表的秘密报告,不是完全错误的。

人无完人,斯大林本身确实存在问题。苏共二十大会议前两天中,也有苏联代表提过“反对斯大林”观点,但没有像赫鲁晓夫这样引起热议。

最大的原因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情感色彩太重,几乎没有用理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这篇报告引发的连锁效应,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波匈事件”是看得到的流血冲突,那些看不到的,才是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真正种下的恶果。

它让坚守社会主义的人们,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动摇,也让一直信赖苏联政府的人们,对其产生了巨大怀疑,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任。



最基本的信任没有了,人们又怎么追随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赫鲁晓夫的这份秘密报告,为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更何况,二战刚结束不久,人们对带领他们的斯大林有着极高敬。如今却告诉人们:

“你们高高捧起的领导人其实是个十恶不赦的人”,短时间内的巨大转变,使他们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中国最先预料到了苏共二十大召开后会发生的事,二月会议刚结束,三月中央便召开会议,研究苏共二十大的影响,次月又召开了一次。

中方深知团结的重要性,也参透苏共二十大对人们信仰的影响,于是提前做好了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五十年代,在东欧国家都因秘密报告怀疑社会主义时,中国没有受影响的原因。

对于斯大林,毛主席表示:

“斯大林这个人啊,功劳占七分,错误占三分。”



一个在斯大林身边工作多年的心腹,竟然没有一个只与斯大林接触几次的中国领导人看得透,何尝不是苏联的悲哀。

毛主席擅长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事情,所以新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赫鲁晓夫以偏概全,无意中为苏联摁下了解体按钮。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文社
历史文社
和大家一起探讨世界史
624文章数 218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