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立减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

、社会存在:

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地理

环境

(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

必要的条件

)

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主要

表现在

A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

承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反作用性。

 

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与社会存在。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A

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B

它使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生产力: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基本要素:

a

、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b

、劳动对象,是人们改造自然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标志

 

 

 

 

 

 

 

 

 

 

 

c

、劳动者——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决定

性的,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

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特点: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

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

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

在于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是适合的还是不适合的,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

力发展。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也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实质是

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组织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