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毛大庆专访:从100场马拉松到1000场马拉松,不变的是奔跑

原标题:毛大庆专访:从100场马拉松到1000场马拉松,不变的是奔跑

毛大庆专访:从100场马拉松到1000场马拉松,不变的是奔跑

2023年5月28日,中国北京——为了庆祝lululemon中国大陆十周年,运动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在北京首钢园举办了盛大的千人社区活动。我们很荣幸参与这一活动,并采访lululemon 的门店大使毛大庆。

lululemon品牌大使窦骁和门店大使毛大庆领衔“欢聚跑”,分享热汗生活理念

毛大庆,出生于 1969 年。不仅是曾经的地产大佬,中年创业打造中国共享办公独角兽优客工场的企业家;更是已经跑了166场全马,切身力行推广跑步文化的马拉松爱好者。

采访约在28日下午5点,这时毛大庆刚刚带领200余位跑友完成5公里跑步。入夏后的北京天气愈发考验跑者,头顶烈日,鲜有风吹,稍微跑一跑就整个人就被汗水打湿。于是,我们在首钢园空中步道休息区,与庆庆哥畅聊跑步益处、科学跑步、赛后恢复……

Q 您是怎么爱上马拉松的?跑步对您的工作生活起着怎样的帮助?

爱上马拉松是一个过程,肯定是从跑5公里、10公里开始的。我身边很多人都是一开始跑个500米、800米就没力气了,又累又喘。所以我跟很多人讲,不要怕长跑,哪怕最初只能跑1公里,都没关系。当能突破5公里,就会到一个拐点,自然而然想要去挑战10公里。

刚开始跑步需要注意几点:一个是呼吸,学会自主、规律地呼吸。第二就是找到自己舒服的配速,哪怕跑很慢,也不要放弃。现在很多训练营倡导的小步幅、高步频、低心率,是种很舒服的跑法。跑得舒服了,自然对跑步就不恐惧了。等习惯了这个运动强度,养成好的运动习惯。比如一周坚持四天,哪怕每次只跑5公里,累积下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养成跑步习惯后自然会收获很多改变,最先改善的就是睡眠,得到深度休息,其次饮食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Q从完成100场马拉松,到定下1000场马拉松的目标,您的变化是什么?

我的第100场马拉松是2019年在布拉格完成的,这算是我的一个节点,从这之后我制定了一些跑步想法:第一,学习跑步知识。以前是只知道跑,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够了解,为了更好更久的跑下去肯定是要学习的。第二,传播跑步知识,让更多的人科学跑步。第三,想带动更多人,让大家爱上跑步

这也是我后来做过很多次关门兔子的原因,关门兔子虽然很累,但也很有意思。你会观察到很多人的跑步状态,尤其是那些临界跑者,在痛苦线上挣扎,但却不肯放弃自己完成一次马拉松的梦想。我觉得能帮助他们完成梦想是很有意义的,跟他们分享如何克服困难,完成比赛,尤其是北马这些大型马拉松更是意义重大。

现在的目标就是想要跑1000场马拉松,在1000个不同的地方跑马拉松。每次比赛后我都会记录赛事亮点、城市特色,整理成赛记分享在这个城市体验到的历史文化、比赛体验等。也因此今年被授予了第十届“中国当代徐霞客”荣誉称号,这是对我付出的一种肯定,非常喜欢这个奖。

所以我更要研究科学跑步,好好训练,让自己能够一直健康的跑下去。

Q今年北马有机会跟您同跑吗?

我在北马当过6次关门兔子,也一直争取多跑一些北马,应该是会去的。

Q作为六大满贯跑者,聊聊您对六大赛事的看法?

我觉得六大满贯之所以是很多人心中殿堂级别的比赛,主要有几个点:一是赛事服务确实非常好,包括起点重点路线规划,既有城市特色的展示,路线也都各有特点。二是城市本身很有特色,有着很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民众也都很有素质,在比赛中能感受到很好的氛围。第三,这类赛事在组织中会有些慈善举动更有温度。比如会有公益名额、或是旅游名额,是一种善意传递。

城市底蕴好、组织有创新、比赛服务良好、民众热爱体育等元素共同塑造了六大的美好。

Q“跑步是中年人的快乐,年轻人都不跑步不运动”,您认同吗?

跑步的年轻人其实在变多,而且年轻人会选择更丰富的运动,比如浆板、陆冲、飞盘、骑行等,其实爱运动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另外,跑步的中年人也确实偏多。

这跟另一个问题也有关系,我们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举办奥运会。在2008年,我国北京的人均GDP首破9000美元;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都是我国人民生活变好的表现,这也意味着从对物质追求到对精神追求的转变。这些年城市里的艺术馆、博物馆、体育馆都在变多,都是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表现。很多人就开始希望自己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健康的身材,而不是抽烟喝酒消磨自己。

中年人作为社会中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自然就是这种生活状态的推动者。年轻人还在打拼奋斗,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是主力,但随着运动成为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尤其是跑步门槛并不高,不用花很多钱,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

Q你会觉得跑步无聊吗?平时会做其他运动吗?

我还是喜欢户外跑步,能看到不同风景,和大自然接触。也会做一些增强踝关节力量的训练。

现在的训练计划就是一周跑个两次5公里,穿插一些铁人三项、越野、游泳等项目。因为现在每个月会安排大概3个马拉松比赛,平时跑主要就是短距离。每周还会安排一次自由泳,也会搭配自行车等运动。

Q经常参加马拉松,有什么赛后恢复方法分享吗?

我觉得恢复主要是4件事:第一,就是拉伸,跑完步要迅速拉伸缓解肌肉疲劳,防止粘连;也可以冰敷,帮助恢复。第二,注意饮食。每个马拉松之后我们身体都会流失很多微量元素,赛后要重点补充蛋白质,比如牛肉、鸡蛋、鱼等食物。第三,可以做些辅助性恢复训练。包括请教康复教练应该做哪些动作能够更好的放松,或者去练习瑜伽;也可以在赛后第二天去游泳,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你会体验到肌肉的松弛,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也可以去找人按摩,捏捏腿也会很舒适。第四,睡眠。我在波士顿采访基普乔格的时候,他也强调要好好睡觉,保证深度睡眠,恢复体能。

另外也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因为我跑得多,肯定需要持续性补充多种维生素。还在吃辅酶Q10,这对保护心脏特别好。

Q关于跑步技术,有哪些想要分享的?

我现在想提高的有步频,一直在170左右,想要提升到180。所以就需要多练习弹力带,增强肌肉力量。

还有个问题就是我之前的摆臂容易横着摆动,现在正在学会如何前后摆动并适当加紧,跑起来更轻松。上半身的力量也需要加强,跑步不仅仅需要动腿,你的上肢、臀、核心都需要加强力量训练。

Q“7、8分配速太慢了,根本不算跑步”,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这是非常谬误的。我年初的时候跑了“777”(7天、7大洲、7场马拉松),同行跑者中有一位81岁的老人竟然也来参加。即便是熟练跑者,“777”的强度也是很大的,7天7场马拉松,还要面临时差、温差等挑战。有时候即便在飞机上,也没法好好休息。这位81岁的老人就是跑8分配速,甚至9分配速,慢但稳定地跑,每一场都是这样跑下来的。基本上就是在有氧区完成了全部比赛。

刚才谈到7、8分的配速,可能在比赛时速度是偏慢的,关门时间的速度了。但在日常长跑,我觉得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自己舒服的跑步速度、跑步节奏。只要能让自己一直安全健康地跑,就不要纠结配速。除非是参加比赛,想要跑出好成绩,可以适当拼一拼。

另外提到速度,我们可以引出一个专业名词——心肺功能(指人的摄氧和转化氧气成为能量的能力)。如果你能在有氧阈内坚持长跑,从某种理论上来说,你可以跑很远。

在今年元旦的时候,我和于淼教练刷了北京五环,120公里。我们从12月31日下午跑到1月1日上午,用时大概17小时。中间除了路过一个地方吃饭、喝水、补给外基本没有停,一直在跑。中间夜里03:30,实在太困,我在车上睡了半个小时。其余时间一直在跑,一直都是有氧跑。但要是跑进无氧阈,我肯定就无法坚持了。

我一直控制心率,在一个安全心率的边界下跑,很安全、稳定地跑下来。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尺,如果我的氧气摄入低于摄入,大脑就会告诉呼吸系统缺氧,就会大口呼吸,心脏也会加速跳动。但别忘了心脏也需要供血,一旦心肌缺血是非常危险的,对心脏伤害非常大。所以大众运动一定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要想冲一冲、顶一顶跑个好成绩,长久健康的跑下去更重要。

Q您翻译过很多优秀的跑步相关书籍,比如《鞋狗》、《朝圣波士顿⻢拉松》、《奔跑的力量》等,能给我们粉丝推荐几本书吗?

去年湛庐文化出版了一本《锻炼》,很不错。还有一本我翻译的《跑者脑力训练手册》,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籍。跑步的过程不仅仅是身体肌肉在动,你的大脑同样在思考。运动过程中,大脑是在指挥我们身体的。像我在跑“777”的时候,后面几场我确实是靠大脑在作用,因为身体已经非常疲惫僵硬了,是脑力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Q作为lululemon的跑步大使,今天参加庆祝十周年庆活动的感受如何?想通过对谈交流的方式传递给大家怎样的一种态度和主张?

lululemon其实是种生活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单纯、阳光、健康的关系。这个品牌非常符合我们这些喜爱户外,向往自由的人群。今天很高兴见证他们在中国大陆10周年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lululemon能植根于中国,跟我们的社群更好融合。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很多人需要摆脱物质束缚,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以怎样的态度度过。精神富足、体魄健康是我们能够好好生活的基础。无论你是大老板还是小职员,是工程师还是艺术家,在这样的品牌下,大家都是一样的,热爱运动的,积极阳光的。

Q可以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些适合跑步的lululemon的服装吗?

我现在身上这个Metal Vent Tech系列就很舒服,跑步的时候穿着感觉很丝滑,不会摩擦我的皮肤。我的裤子是Pace Breaker 男士运动短裤,使用感很轻盈,适合各类热汗运动。它有带内衬和不带内衬的版本,都很舒服。lululemon的跑步衣服做得其实非常成熟,例如Fast and Free系列也很好穿,颜色好看,又很百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