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选择了器官捐献,选择了换种方式“活”着

选择了器官捐献,选择了换种方式“活”着
2019年08月17日 06:29 山西晚报
原标题:选择了器官捐献,选择了换种方式“活”着

  危重患者生命垂危,急需器官移植,却苦于没有供体……面对生的渴望,面对这样的话题:“您愿意在百年之后捐献您的遗体或器官吗?”你会怎样作答?在现实生活中,大同市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行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倡导着这样的理念。

  据统计,今年1月至今,大同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达到687人,创下近年来新高。至此,大同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1069人,在全省位居前列。

  越来越多人加入器官捐献行列

  山西晚报记者从大同市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器官捐献是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是指当一个人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即使自己的生命终结,也要照亮他人和这个世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遗体器官捐献的意义,加入到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的行列中来。

  大同市红十字会的统计数字给出了有力的佐证。今年1月以来至今,大同市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人数达到687人,创下近年来新高。至此,本市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到1069人,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在今年完成的8例器官捐献中,7例均系器官捐献,共救助20人;1例为角膜捐献,救助4人。

  说起这些高尚的举动,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满是感动:“市民的观念在改变,对于生死很多人看淡了,看到了身后真正的价值。”

  这些自愿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的人群中,比较引人关注的是许多80后、90后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年轻人接受新观念较快,对于公益的参与成为一股蓬勃的力量。”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器官捐献负责人说。还有的志愿者以家庭为纽带,夫妻双方共同登记,或是母女、父子一起来登记,彰显出家庭共同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性光辉。

  遗体器官捐献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进步文明的高尚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大同市红十字会按照自己的工作职责依法参与、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动员、报名登记,开展捐献服务。尤其在方便群众方面,实现了有捐献意愿的市民持本人身份证就近到当地红十字会即可办理。

  大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遗体器官捐献者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这3个条件。捐献志愿者接受登记后,其信息会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志愿者遗体由山西省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接收,最终完成捐献。

  每个志愿者都有正能量故事

  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爱心故事一串串,不论他们已经完成捐献,或是完成了捐献登记,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正能量故事。

  前段时间,大同市民陈丽春患病离开人世,按照其生前的愿望,家人迅速与之前已接洽好的省红十字会、太原爱尔眼科医院联系。严格履行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程序后,陈丽春的眼角膜获取手术成功完成。事后,陈丽春的眼角膜被移植给需要的失明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在人们的心中,陈丽春永远活着,她还能“看见”这个世界,还能“看见”自己的亲人……“妈妈在天堂看着世界,她还活着!”移植术后,陈丽春女儿的一句话,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腿部残疾的云州区吉家庄乡南栋庄村村民郭根文,从广播中得知遗体捐献的事情后,经与大同市红十字会联系,做出了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的决定。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报答社会给予自己的恩情。

  而对于90后的媒体人柴宁来说,2019年3月2日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她完成了器官捐献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平台第312514位志愿者。捐献内容中,她神圣地选择了器官和眼角膜,“我崇拜那些捐献器官的人,当生命不在了,换一种方式留在世间,也是一种存在吧。”柴宁说,她在微信中这样留言“一直想这么做,也算是最勇敢的事情了吧……”她将此作为献给自己25岁的生日礼物,家人朋友纷纷为她点赞。在她的倡导、感召下,她身边的好几个朋友也都加入到了自愿登记的行列中来,成为光荣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志愿者晋锋则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成为双重志愿者——既是器官捐献志愿者,又骑行万里宣传器官捐献。晋锋原名樊磊,是个80后的小伙子。一个人,一辆车,热爱公益又喜欢骑行的他,2018年从大同到海南再环海岸线骑回,100天行程万余公里,用这一独特的方式宣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倡导全民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共创社会文明和谐。而他本人也已通过市红十字会办理了身后器官捐献等相关事宜,承诺在百年后自愿无偿捐献器官,用于救治器官衰竭患者。

  一个选择换来的是生命的延续

  8月13日,大同市退休夫妇吴勇、张淑华在吴勇住院的二医院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选择了自愿捐献全部器官,完成了他们多年来的一个心愿。接到他们的电话后,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医院,现场为他们办理了登记。吴勇夫妻二人的决定让身边的医护人员个个为他们的义举竖起大拇指。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成为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惟一希望。”大同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器官登记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而我国人体器官来源严重不足,器官移植供需矛盾突出,大多数患者只能依靠药物和机器维持生命,有的在与病魔斗争和苦苦的等待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帮助这些病人重获生的希望,去世后将器官捐出,是给予器官衰竭患者及其家人的极其珍贵的礼物。

  目前,大同市民有两种渠道可以进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一是有捐献意愿的市民可持本人身份证就近到当地红十字会办理登记,捐献志愿者接受登记后,其信息会录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二是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行网上登记。登记成功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会给志愿者邮寄发放相应的志愿者登记卡和信件。

  一个选择,一次奉献,换来的有可能就是一个生命的重生。志愿者郭根文一直珍藏着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寄给自己的信,信封上的一首《生命的选择》表达了和他一样的千千万万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心声:“高尚过于遥远/仅为生命的本身/生命本身的美好/超越一切的高尚……面对生命的感召/为生命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可能/希望留恋生命的本身/促发内心相信——生命可以延续……”

山西晚报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邸东芳

志愿者红十字会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