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阳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4
选择字号:
令人担心的“考碗族”

 

■李明阳

春季开学临近,一位硕士研究生给他的导师发了条短消息:老师,去年的国考、省考没有入围,我想请假在家全力准备三月份的省考和事业单位联考,烦请批准!

最近几年,在校硕士生“考碗”(考饭碗,指当下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现象愈演愈烈,不论男生还是女生,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多数研究生的桌子上都摆着一大摞“考碗”的复试指导书。本应参加的野外调研、学术会议,也大半被这些学生以各种名义婉言谢绝。

笔者认为,日益扩大的硕士生“考碗族”,与大学生培养质量、独生子女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外部创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无疑体制内的职业选择最符合大部分家长的心理需求。上世纪90年代国企下岗潮、不理想的创业环境、不完善的保障体系等,刺激了“考碗”现象的发酵。官本位的虚荣心,则加重了“考碗”现象的蔓延。

平心而论,公务员、事业编等体制内岗位,实际收入处于社会中等偏上,福利待遇、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上等水平,迎合了现阶段大部分硕士生及其家长的心理需求。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岗位的工资水平甚至会高过大部分竞争性民企、高校等事业单位。以笔者所在的江浙为例,指导的研究生,但凡考取公务员岗位的,数年之后,工资待遇直逼自己这个数十年工龄的教授。

硕士生中的“考碗”现象,对于研究生教学与管理是个极大的挑战。当他们将主要时间、精力用于复习、刷题、报班时,研究生培养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引发师生矛盾。例如在一个实验室中,如果“考碗”的学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他们无疑会让研究生团队从事科学研究的“军心”涣散。

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考碗”的学生,一旦屡次名落孙山,由于没有掌握可以谋生的技能,会面临生活无着、沦落为啃老族的风险。极端的情形是,一些毕业前“考碗”不利的研究生,即使毕业后被逼无奈到民企工作,也会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考碗”复习。“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工作状态,也会遭到用人单位诟病。

据笔者观察,许多体制内的岗位其实对科研创新、学术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按照规则、程序办事即可。与人沟通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等更为重要。因此,以此为职业目标的研究生,自然会以较低的学术水准要求自己,而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考碗”复习、参加社团活动、到研究生会谋个一官半职等。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对体制内单位不屑一顾的,多是以下两种硕士生:一是家庭较为贫困、改变命运愿望强烈而又拥有社会生存一技之长的;二是富二代,家族需要子女子承父业或者继承家族企业的。

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全过程管理的严格质量要求。“双一流”院校、有望冲击“双一流”的院校,更是对硕士生提出了日益严苛的毕业门槛。然而,不得不承认,面对日益加大的以进入体制内为目标的“考碗”一族,体制内的岗位技能要求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研究生在时间、精力分配的天平上,会毫不犹豫地倾向体制内岗位。

因此,目前到了反思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时候。

可以预料,硕士生可能成为绝大部分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毕业标配而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博生生将成为科研的主力军。也许,迎合社会及未来岗位实际技能需求,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降低硕士毕业的学术门槛;同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扩大博士招生数量,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生招生改革的发展方向。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中国科学报》 (2021-03-04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