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成效:一个学生军人的成长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傅宁军

  马成效将军由青海民族大学本科毕业入伍,曾经历18次岗位变动,也曾8次入校深造,获得过战役指挥学硕士、战略管理学博士,年仅40岁就被任命为一个现代化集团军的参谋长,后来又担任集团军的军长。尽管肩头缀着将星,马成效对基层官兵仍然感情深厚,每到一地总是扎到班、排。
  1985年盛夏,马成效来到南疆某步兵团七连,当了一个代理排长。刚经受了一年的部队高校的严格锤炼,使他平添了军人的气质。不过,入伍前4年的地方大学的知识熏陶,还是使他思维模式呈活跃状态。站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那些读过的铿锵诗句萦绕在脑海,激荡起年轻人特有的壮志情怀。
  当时马成效21岁,排里的40个兵,也都是20岁左右。有的比他大些,爱摆个老资格,有的比他小些,喜欢向他求教。马成效谦虚而包容,对老兵非常尊重,对新兵倍加呵护,大家很快接受了这个没有架子的排长。
  农历中秋,后方万家灯火的团圆之夜,马成效和他的兵守在前线阵地上。查过哨就钻进猫儿洞里,饿了就啃几口硬邦邦的有些发酸的干粮。跟着马成效的通信员梁尔青,刚满18岁,是个高高大大的山东娃,跑起山路像走平路似的飞快。他端着搪瓷碗,用树枝生火,变戏法似地变出一碗热腾腾的大米饭,送给排长吃。
  长这么大,马成效头一次在南方过冬。那是一个初冬的淡雾笼罩的清晨,步兵团受命向敌人阵地发起团进攻。马成效接受的任务,是带领全排抢占1172高地,俗称“拔点战斗”。一座孤零零山头,守敌居高临下,封锁了所有上山小道,四周的林木丛遍布地雷。指挥部命令炮火袭击,掩护步兵突击。一顿密集的炮弹在山坡上炸响,随后炮火向山顶延伸。马成效和战士们跳出战壕,端着冲锋枪冲上了崎岖的山路。
  然而,猛烈的炮火只是炸翻了表面的工事,尖刀班很快就碰上了麻烦。被炮火打懵的敌人惊醒过来,依托残缺的工事和暗藏的火力点,向下射出了密集的交叉火力。马成效看到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去,心里头在流血。他把3个班长招拢来,布置交替掩护,继续发起冲击。当他带着一个班跃起奔跑的时候,身边的通信员梁尔青突然猛推他一把,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此时,近处一阵天崩地裂的爆炸声浪,强大的气流削断树木掀起了一大团杂叶,他的身上落满了厚厚的一层尘土与石块。
  等马成效睁开眼睛环视四周,看到了一张他最熟悉的脸在流血,通信员梁尔青倒在了血泊中——只有18岁的梁尔青牺牲了。马成效杀红了眼,但是理性提醒他,要勇敢还要智谋。他和老兵分析敌情,调整了火力和兵力。密集的子弹打着树叶乱飞,火箭弹砸向敌人残存阵地,他指挥全排交替前进。到了最后的开阔地,他一跃而起,用嘶哑的声音大喊,跟我来!冒着飞溅的枪弹勇猛冲锋,冲上了制高点。
  战斗胜利结束了,这胜利付出了血的代价。清点人数,全排40人,牺牲16人,连负伤的在内,活着的24人。他守在梁尔青等16位烈士身边,一遍遍地叫着他们的名字,泪流满面!踏着死神的阴影走来的马成效,已经忘了大学生的身份。社会上有人叫穿军装的是“傻大兵”,他宁可是“傻大兵”的一员。在残酷厮杀的你死我活的战场,文化的多少、学历的高低被汗水淡化了,他们只是生死兄弟,只是一个称职的军人!
  战后评功,上级指名要给马成效记功,马成效死活不要,都给我们的烈士吧。上级明令不行,至少要给马成效记三等功。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者说,不想当将军的排长不是好排长。马成效当时没想过当将军,想的是当好这个排长,因为他的排里每一个兵都是英雄,有鲜血与生命为证。
  马成效从一个优秀的排长开始,立志要研究军事,而且要成为军事专家。他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留在和平与战争的分界线上。无论担任多高的职务,他都会想起南疆战事时牺牲的战友,那些几小时前还谈笑风生、战后却躺在青山绿草之间的英雄。对战争负责,就是对和平负责,这是他履行军人职责的内在动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347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