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 彭兴华

彭兴华做过公司创意总监,当过大学艺术教师,去年回渝创业

长江国际大厦,彭兴华一早就来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重庆晨报记者 许恢毅 摄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报道

3月23日清晨,以奔跑的速度,彭兴华从渝北区冉家坝的家里赶往南滨路22号长江国际大厦。

每天早晨他7点起床,不到8点出门,在他的字典里,很少出现“休息日”这个词。

1977年出生的彭兴华,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在动漫、互动娱乐行业打拼多年,做过公司创意总监,又当过大学艺术教师,去年回渝独立创业。家人和朋友都觉得他实在太能折腾了,可彭兴华的人生哲学就是“生命不息,创意不断”,最让他开心的是脑子里蹦出的创意点子被业界认可。

奔跑

穿休闲运动装不仅看起来有朝气,而且能保持奔跑的感觉

清晨见到彭兴华时,他一身休闲运动装,脚穿一双帆布运动鞋,看上去像是“跑男”。彭兴华说,他最喜欢穿休闲运动装,这让他看起来很有朝气,而且这样的着装让他觉得很舒服,能保持着那种奔跑的感觉。

他说,他琢磨一个新创意琢磨了很久,在家里的工作台摆弄3D打印图纸到凌晨6点过。他想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用3D打印技术实现。这样,只要设好模型,在家里就能打印出一些日常用具来,比如筷子、杯子、花瓶等。像这样为创意熬夜,彭兴华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过,由于老婆怀孕了,需要他照顾,7点一到,他还是丢下手里刚成雏形的3D图形,开始给老婆做早饭。

临近8点,彭兴华一路小跑出门。

从彭兴华家开车到公司,要经越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跨过嘉陵江大桥和长江大桥两座大桥,行程20多公里。周一的早上,一个小时内能到公司算是相当幸运的事了。所以,彭兴华一出门就不得不争分夺秒。

一路上,彭兴华一边开车,脑子一边也在飞快运转。看着马路上立体的上班画面,他突然把问题想通了——能不能设计很多3D模型文件,然后提供在线购买,用户从网上买来这些文件后,就可以用自己家里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只是消耗便宜的材料费而已,就可以快速拥有个性化的产品……

他越想越兴奋,堵车也不觉得难受,并决定,早上的例会,头脑风暴的内容就是这个了。

8:57,彭兴华赶到办公室,前台的工作人员还没有到。

此时,清晨的阳光已经洒满了大厅,他打开窗台边的那台公用电脑,利用开机时间,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波涛滚滚的长江,然后很快切换到上班模式,打开管理平台,关注每位同事的工作进度。紧接着,再打开自己的私人邮箱,看看是否有客户的新邮件。

其实,彭兴华的公司上班时间是9:30,可每天,彭兴华几乎都要提前半小时来。

创业

团队有8个人,除了1个70后、1个80后,其余都是90后

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的彭兴华,第一份工作是重庆大酒店的美术策划。之后,他又到过几家民营企业当创意总监。

他不甘于四平八稳无挑战的工作,于是函授学习了新闻,2003年又开始自学3D软件制作。

上海电影制片厂特效数码公司是他期待的施展本领的平台,凭借他自学制作的YOYO电脑三维女孩,他进入到这里,并参与了《可可西里》、《大唐双龙传》、《天黑请闭眼》等影视作品的后期特效制作。

离开上影数码,彭兴华在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做了两年专业老师,旱涝保收的工作无法满足他那颗悸动的心。

2007年,彭兴华开始联合创业,参与了次时代游戏外包制作。他尝试着从美术制作向游戏开发商转型,这些年,他辗转上海、西安、成都,获得无数玩家好评的《古墓丽影》、《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系列,他都参与过制作。

2014年,彭兴华回到家乡,在南滨路长江国际成立公司,开始独立创业。

走进公司的第一印象,你会觉得办公环境相当高大上,这里有落地玻璃的大客厅,洒满阳光的会议室,宽敞休闲的吧台和各种饮料提供。彭兴华介绍,这些都是公用的,目前他公司租用的办公室只是这层楼的一间10多平方米的格子间。他自己也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跟员工一起“蜗居”着办公。

尽管上下班时间是朝九晚五,但对于彭兴华来说,加班那是家常便饭。格子间有一个靠墙的小书架,上面除了各种专业杂志和技术书籍,还放着几袋方便面,最下方还有一副黑色的哑铃。

“现在我的创业团队有8个人,除了我一个70后,还有一个80后,其他人都是90后。”彭兴华说,每天早上我都会比这些小弟弟早些来,有时看到晚上加班的兄弟,我很感动。

PC游戏、Xbox视频游戏,是他们比较常规的业务。彭兴华手头刚接了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他正在利用自己多年制作电影游戏方面的经验和艺术眼光,与前沿制作科技结合,参与设计现实生活中的室外景观。

我父母是晨报的老读者,这一年来我也经常看晨报。希望晨报越办越好,书写更多创业者的精彩故事。”

——彭兴华为重庆晨报送上祝福

“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我们一起继续努力,你们的未来我负责到底。”

——清晨看着因为熬夜加班后年轻同事青春而疲惫的面容,彭兴华总想大声地对他们说

名词解释>

创客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延伸>

创客是经济增长的不熄引擎

大学学创园无疑是创客的最佳孵化器。在重庆工商大学学创园有23家学生创业公司,走进小小的一扇门,重庆益众校园文化传媒、金桥调查公司……一大串公司名牌扑面而来。

经管学院辅导员李晓明老师说,目前这里有200多名在校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此创业。为兼顾学习,大家平均每天有2个小时在此创业。学以致用,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是同学们最想做的事。

金桥调查公司经理张烜是统计学大四学生,近日他注册成立了一家企业。设计问卷、收集资料、数据分析是他们的主打业务。张烜的团队有核心成员20余人,项目多的时候,会在校园临时招聘,最多的时候公司有近100人。去年,张烜的团队实现收益近10万元。但他们不算学创园最能挣钱的企业。

如今,张烜在毕业、创业的十字路口作新的思考——传统市场信息咨询公司的业务如何开拓创新?哪种运营模式才能抢占大数据时代的市场先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