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这么做值得吗?

引言

有这样一位慈祥的爷爷,现在的孩子们只能通过教科书和照片认识他,可是他却做了一件十分伟大的事,面对美国的高薪诱惑,他毅然留在了祖国,二十八年来不为名与利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在其年少时就立志报效祖国,用了一生去兑现自己的诺言。

他以家国为大,以个人为小;以责任为大,以私心为小。他比谁都知道核武器的危险,可是在那样的国际现状里,中国只有拥有自己的军事武器才能够获得别国的尊敬,才可以去提高国际地位。去研发“两弹”的路是最艰辛的路,没有人知道归期,这是一项秘密的任务。

可是年少的意气风发,一时冲动容易,要长久的坚持一项事业却不易。为了保密,这群人长久的居住在沙漠里,为了成功,要进行无数次的试验。这些试验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多多少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而邓稼先在面对这样危险的情状时仍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你说,他不想回家吗?他想啊!你说,他不想念妻子吗,他想啊,还有家里年幼的孩子!可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邓稼先的一生就是聚少离多。

人生经历

沙漠戈壁的背景前站着两个人,他们全副武装,把身体遮得严严实实,只剩一双眼睛暴露在空气中。

当时的中国在军事上的教育还不算优秀,他在国内完成四年学业之后就到国外去求学,1947年到美国去攻读研究生,国外的生活开销大,邓稼先就把生活开支不断的缩减,生活固然清贫,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他毕业的时候美国的大学惊讶了,他用最短的时间读完了博士学位,拿了最高的成就。这样成绩优异的人才是值得收到追捧的,美国的橄榄枝很快伸向了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

对于研究型的学科来说,美国毫无疑问有最优秀的老师,最先进的仪器,这足以产生巨大的诱惑。所有人都在挽留邓稼先,只有他自己永远坚持要回到祖国,这份坚持永不动摇。

在1979年的一次核弹空投试验中出现了意外,天空中没有出现蘑菇云,在场的所有研究人员心里都是一惊——核弹掉到了地上。

事发现场的情况十分危急,核武器对人体的伤害所有人都知道,可是没有爆炸的弹头又不能不管,必须有人走到试验区去探明情况。研究人员产生了争执,谁去都不好,可责任总要有人担。

邓稼先站了出来,他说这是他研发出来的,他是最有理由去探明试验真相的。他让别人站在了安全的区域内,自己却

不顾核辐射用手捡起了残留的碎片

。现在留存下来的所有有关于邓稼先先生的照片,背影都是坚毅的,义无反顾的,不带有一丝犹豫的,因为这就是他理想的热爱的事业,这就是他认定的需要去完成的东西。

先生同他的家庭

1958年,在邓稼先临行前,他们拍了张全家福

,里面有他的妻子许鹿希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正是家庭里最需要他的时候。

也是在那个时候邓稼先的身上背负起了国家给予他的责任,他不能够言说,年轻的妻子不知道他要去哪里,孩子们也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离开,他们想着分别也许不会太久,一家人很快就会再见到,总不至于……离别得这样匆忙谁都没有想到,转眼间孩子都长大了。

邓稼先的妻子是一位优秀的女性,许鹿希生于1928年8月,是北大博士生许德珩的女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邓稼先成婚之后是北京医学院的老师。1958年正是他们最年轻,爱情最美好的时候,这个时候真的很难以去抉择该怎么办,很多人也许真的不会孤身迈进大漠荒烟里,毕竟“丈夫”和“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啊,缺席孩子们的童年究竟是多么大的遗憾!

他们的等待是值得的,邓稼先做出了令世界惊诧的成就,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人民日报上的号外全部关于这场国防成就

全国人民都在为这场突破而感到惊喜,对于保卫世界和平具有非凡的意义。而这全部来源于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来自于远隔在西部大漠的实验。

等到这一天,他的妻子和孩子们深深地为这样一个人感到骄傲,他们从不怪罪邓先生缺席过的二十八年的青春,不怨他开不了口的任务,可他们仍是由衷的和全国人民一道为他而骄傲着,知道了原来他们家里的有一个人是英雄,他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1985年邓稼先真正的回家了,可他和从前不一样了,从前那个稚嫩的年轻人已是有些许的衰老了,他的白发比黑发多了,许鹿希突然明白了原来他的先生已经六十一岁了,并且在这样的兴奋之余也为家庭带来了噩耗,此时的邓稼先竟然已经是一位癌症晚期的患者了。

他觉得自己亏欠了家庭许多,想要去弥补什么,可是在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下,邓稼先还能剩下些什么呢?

他不仅剩下的日子短,痛苦的治疗也逐渐展开了。他基本上没有办法离开医院,他才六十一岁,就“依赖”起了病床,他的神色一天不如一天,精神越来越跟不上,止疼针的剂量也是越来越大,疾病的痛苦没有办法去缓和,可是邓稼先即使面色不好也依然不放弃他的工作,他还在工作,他还要工作!他还在为着祖国的事业不懈地奋斗着!

在确诊直肠癌之后,药的效果也已经不能支撑邓稼先站起来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许鹿希搀扶着他。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他回来之后,还差那么几天就又走了,妻子没有做好准备,她只是太遗憾了。

1986年8月29日邓稼先在偌大的人间痛苦下,回归了天堂,

他对这一生的评价是:死而无憾

,他觉得看到中国的国防事业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看到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好,他的心里也和他留下来的照片一样,笑得和蔼而幸福。

对于家庭来说,这却就像一场玩笑,怎么会,他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就忽然之间就不在了呢?好不容易盼来的相聚最终还是如同昙花一现,有话说不完,有事做不完。他们曾经以为年轻所亏欠的岁月等邓稼先回来了可以重新来过。

这份深情厚谊在许鹿希心里转化成为了她前行的动力,丈夫走后,她陆续走往多地,联系了许多邓稼先曾经的同事朋友,想要了解这二十八年。又一个二十八年过去,许鹿希呕心沥血造就了一本《邓稼先传》,

让在世的人都可以知道原来“两弹元勋”不仅仅是个称谓这么简单,他的身上影射着千千万万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中国青年们,这才是中国的榜样——没有一场平白无故的成就,没有一次没有牺牲的成就,当时的新闻有多震撼,邓稼先的身体就遭受了多大的苦。

令人泪目的人生结局

对于邓稼先来说,他的人生可以是圆满的,因为中国真的有了自己的氢弹和原子弹,没有人会小瞧他的祖国了,他的人生夙愿完成了,他惦记了一声的事业有了伟大的成就。可是他的人生又是不圆满的,在这短暂的一生里,邓稼先留给自己和家庭的时间太短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做研究,明明那么苦的生活,他却觉得不是牺牲,他是欣喜的,国家对他委以重任。

就这样,这段友谊持续了半个世纪。当邓稼先研发完成原子弹、氢弹过后,放射性的物质已经侵入了他的骨髓,他的身体的多个部分都能够检测出这种核辐射的残余,他的身体完全的不行了,嘴角常常有血迹渗出。这个时候,杨振宁专门来到中国看望这位老朋友,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这位明明比他还小两岁的人,已经满头白发了,他们俩拍了最后一张照片,两个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了浓浓的对比。

杨振宁看到为了核事业这样拼命的老朋友不禁问道:“你做出这些国家奖励你了多少钱?”邓稼先躺在病床上,颤巍巍地伸出两根手指,他没有想到原来这两根手指代表的就是二十元,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杨振宁哽咽了,看到这幅场景,嘴里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在病床上仅剩的那些日子里,邓稼先还是放心不下祖国,他忍着癌症的剧痛,用生命最后的力量写下了对中国为了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他知道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自卫武器是万万不能的 他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结语

看着黑白相片里的邓稼先总是会很心酸,他的故事看哭了后来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他分明是笑着的,可是看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那份痛苦,总是感觉这个老人背负了太多。按他的学识和努力本应该过得很好很好的,绝不是就是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去了。

邓稼先回来之后,曾对妻子说过如果人生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一条路,这条为祖国的路,他还是会选择核事业,还是会选择你,他不后悔这隐姓埋名的二十八年,他不在乎这份名与利是属于谁,面对国家的调动没有一句埋怨。

正如邓稼先的颁奖词中写到的:默默无闻是他的性格,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是他的品质。

一个坚强的开拓者,不会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退缩;一个无私的奠基人,不会起一点私心;一个坚定的工作者,不会在工作、生活中彷徨。在核武器事业上,他是一个领跑者,是一个大写的人!

发布于:天津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