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音:从知名主持人到新媒体创业者

她曾主持央广电台夜间节目十六年,2010年和2011年获得全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

她是李开复投资的第一位主持人,项目曾获顶级基金创新工场、经纬中国两轮投资;

她打造了播放超3亿次的现象级心理脱口秀节目《听青音》,是中国最懂心理学的情感主播;

她也是创业5年的新媒体内容创业者,非常熟悉微信生态,全网拥有2000万粉丝。

她是——青音。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怎么评价青音这个人?

网友“怡红公子”说:最早听到青音的声音是在中国之声的《同在星空下》,那时候《神州夜航》刚刚改版,主持人只剩下了青音和林白。我还记得那个晚上我在收音机调台的时候突然有一段音乐吸引了我,童声演唱,非常美,后来我才知道是《虫儿飞》,然后是青音姐的开场白就吸引了我,声音一下子就可以让我平静下来,感觉那时候青音的声音是有魔力的。

网友“LinQing”说:当我第一次听到她亲切治愈的声音,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到之后的《神州夜航》《千里共良宵》,当时还写了一篇作文叫《夜空下的心灵之约》寄到都市小说杂志社,获得了优秀奖。这得益于我听广播的经历。现在关注青音姐的公众号,学习心理学。让我从一个内向、自卑、讨好型人格,不懂拒绝、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变成一个自信、乐观、有边界、有底线的人。

当然,也有网友对青音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辞职创业表达不解的声音,多重情感的交织中逐渐让我们对这位时刻处于光环下的“青音姐”多了几分好奇。青音是我的硕士同班同学,从2003年9月初识,我一路关注她。今天的青音已经是一家初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公司的投资人中不乏李开复这样的商界大咖,身份与角色虽有不同,但始终如一的是她继续用声音在温暖这个社会和需要她的“音符”们。今天,我们依然从问答开始。

问题1:青音姐,先来说说你的广播播音之路吧。

青音: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理工科,因为不喜欢计算机专业,所以就进了学校的广播站,还有当时在地方电台做兼职的主持人。当时一直觉得我的生活状态是副业,或者说非专业的播音主持已经完全占据了我的专业时间,我对它的付出和投入远比我的计算机专业投入要大得多,也获得了很多的乐趣吧。

毕业之后,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后来觉得还是对播音主持这件事儿情有独钟,所以一开始是在河南经济广播电台做了两年主持人。一开始去了就是主持夜间情感节目,因为非常巧,我当时刚去那个电台的时候,台里的一个夜间节目主持人突然说要去上海进修,领导觉得我的声音又比较适合夜间情感节目,所以就让我做了这档夜间情感节目的主持人。刚开始还是很突兀的,因为那时候我才21岁,每天面对很多问题特别得崩溃,其实也是在那个时候,我会觉得情感主持人仅仅会情感调节是不够的,还要懂心理学。

再后来呢,是在广院读书的时候,就是一边读书,一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一档节目,叫《星星夜谈》。当时还不叫“中国之声”,当时叫“第一套节目”,很多节目都是录播的,所以我可以同时兼顾学业和中央台的工作。那是一档夜间的心理节目,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接触了很多的心理专家,也意识到或者说再次验证了我曾经的想法:主持情感心理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对心理学非常了解。然后开始边干边学吧,等于在播音主持这个专业之外,我就自己摸索地学习了心理学。硕士毕业后,我当时就在犹豫:到底是继续读播音主持专业的博士呢,还是系统认真地学习心理学?我选择了后者。我会觉得在播音主持专业之外,我又找到了一个专业。其实找到了第二专业的过程,也会让我觉得我的主持工作更加“落地”了, 做播音主持这个专业,你不能只会播音主持,你必须要跟另外一个专业门类去结合,尽量精深地结合。我觉得播音主持专业只是我们成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一个“敲门砖”,或者说是我们的一个基础,但是如果想把节目主持得好,必须还要和另外一个专业门类去做新的结合,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

问题2:来聊聊“金话筒奖”吧,你曾获得“2010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特别提名奖”和“2011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主持人奖”。这算是你在广播事业中的高光时刻了吧?

青音:第一次获得金话筒提名奖,所谓“提名奖”是不会站在领奖台上的,就是给发一个证书,也没有奖杯。那第二次呢,2011年那次是获得了“主持人奖”。“主持人奖”相当于是主持人这个职业生涯的终身成就了,所以呢,我觉得我非常幸运,在2011年的时候能够获得主持人奖。

当时的情景很有意思,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自己特别傻,因为第一次去参加颁奖晚会,不会穿着打扮,就穿了一件T恤吧,傻乎乎地就去了。然后到了舞台上的时候,当时站在舞台上的服装呢,倒是一个非常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为我量身定做的。我现在还记得那条裙子非常重,因为那条裙子很特别,身上缀满了各种闪闪发光的塑料管儿,做成了一个小礼服,所以那个裙子穿在身上大概有七、八斤重吧,当然舞台效果非常得好。我记得当时是白岩松给我们颁奖,我是代表所有的主持人作了一段简短的发言,因为我好像当时上场是排在主持人的第一个吧,在白岩松的旁边,所以代表所有的主持人作了一个发言。其实发言的内容我都不太记得了,我现在回过头来比较懊恼的是,当时怎么没多拍点儿照片呢,当时就那么屈指可数的一两张,而且拍得也不太好。当时的情景其实就是这样,也算是在职业生涯当中的一个最高光的时刻了。

有一个感受是特别明显的,就是得了奖之后立刻迷茫了,甚至抑郁了,不知道该干嘛了。以前不理解,真正得了金话筒奖之后,我是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拿完金话筒奖之后,你对自己的期待就会更高,但是好像你每天其实都是在走下坡路,你总觉得你在播音主持方面,你再做什么样的节目、再做什么样的话题,都不可能超越之前的成就了,那种感觉其实是非常苦恼的,就是眼看着自己好像越来越糟糕的一种状态。

问题3:听说你在获奖之后作了一个决定,主动从话筒前的主持工作调整到了当时央广的互联网部门工作,是什么让你作出这样的决定?

青音:我的个性当中其实本身就具有一个创业者基因。所谓“创业者基因”,就是永远不满足于当下,永远想要自我突破。就好像登珠峰一样,我爬了一座山,我要再征服下一座山。

那时候我离开了节目部门,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媒体部,当时新媒体部只有两个人:主任和我。我亲自去跟当时的台长,现在是爱奇艺的首席内容官主动请缨。台长特别惊讶:“你知道新媒体是干嘛的吗?”我说:“不知道。就是因为不知道,所以就想去尝试一下。”后来事实证明我这个选择是对的,因为我去了新媒体部之后,虽然只有我,加上我们主任,一共两个人,但是当时就是新浪微博刚刚开始盛行,我就开始负责中国之声的新媒体业务。三年之后,从台里辞职时,我和同事已经把中国之声的微博经营到了千万粉丝。

对新媒体的运营,我是有一套自己完整的“打法”的,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我才敢去创业的。实话实说,如果我仅仅是一个主持人,我就敢离职去创业吗?我是不敢的。因为新媒体的逻辑跟传统媒体的逻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现在看来,得金话筒奖不再是我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那只能说我在做主持人这一段职业生涯当中的高光时刻,我相信接下来创业过程当中还会有我自己作为创业者身份的高光时刻。我对这个部分很自信,尽管现在创业其实还是蛮难的,创业已经六年了,但我依然坚信这一点。

问题4:中国人民广播已经走过了80个年头,你怎么看广播未来的发展?对广播人,你有哪些建议?

青音:两年前,上海SMG在做声音大会的时候,他们的主持人采访我。某一天,他又突然通过朋友圈把这个发了出来,我听完心里特别感慨。

作为一个多年做广播的人,我还是非常迷恋和怀念那种只有声音这一个渠道的状态,我们能够全神贯注地在一个声音营造的时空里,那种感受是非常幸福的。但是我觉得很遗憾,我相信现在的小朋友所理解的广播可能就是喜马拉雅或者蜻蜓,他们以为APP就等于广播。他们也不一定知道什么叫“国家电台”,什么叫“地方电台”,偶尔打开这个收音机都是为了听路况,我觉得非常可惜。但是没有办法,一个时代就是这样过去了。我觉得声音的审美变得越来越小众,小众就意味着你很难通过它去获得比较高的经济回报了,它的市场在萎缩,但它不会消失,因为人们始终有这个需求,广播电台一直有它的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广播的受众和市场确实是在逐步萎缩的。

我能够给到的建议就是,不要迷恋于自己,粉丝不等于用户,用户不等于消费者,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逻辑。你只有找到你的核心消费者,你的品牌才叫“站立”起来了,如果没有核心消费者,你有多少粉丝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你会发现在传统媒体中积累的那些粉丝比较难带到新媒体当中,即便是刚开始有一个基础的流量,到后面你也很难去做得很好。用户喜欢你,你才是谁;用户不喜欢你,你是谁也没用。所以就像我们看到很多明星开直播也一样,没有流量,包括很多名人,我发现同时在线才200多个人,这个时代确实是变了,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要对自己有所坚持,不是说外界多喧腾、多热闹,我就去赶时髦,要对自己有所坚持。比如对个人审美,对自己的品味、喜好、价值观,对你输出的人生理念,你要有所坚持,包括对你的内容的品质要有所坚持。但是,与此同时,在形式上,在包装上等外化的部分,这个年头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想让你的内容全方位、全渠道进入你的用户心里,跟他们建立连接,你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我在电台、在广播节目里出现的“人设”,你需要通过更多的平台去试水。 总结成一句话,做播音员、主持人,做媒体行业,我们一定要边干边学,向用户学、向市场学,要明白自己始终要保持好自己,跟进这个社会发展的节奏而不被淘汰。

最后还是祝福大家,也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内容,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更会生活,更懂得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更懂得经营。其实这个愿景跟我原来在广播电台做主持人的工作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的初心从来就没有变过。

谢谢张庆,也谢谢这次采访,让我能够把自己又重新梳理了一遍。

本期采写:张庆(中国播音学博士,深圳大学播音主持教师,戏剧与影视学(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硕士生导师)

本文来源于播博汇(ID:bobohui2018)

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粉丝群聊

/ 添加客服微信号:byzc2003 →备注“入群”

设置星标

/ 点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设置星标 🌟

田靖华、孟语凡加盟央视,颜值和实力都很圈粉!

被自卑淹没的吴昕,只剩下了一副爱哭的皮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