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邓稼先:因辐射导致内脏受损,疼痛难忍在妻子怀中离世

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开拓者,生前为中国的核武器,原子弹的研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4年,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在11岁那一年,他考入了志成中学,在求学的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中国那段风雨沧桑的岁月。正是那段岁月激起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于是在1941年他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并在1948年到1950年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且获得了物理学博士的学位。

1950年,恰逢新中国建立,刚刚建立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很多领域中国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在这困顿之际,邓稼先毅然决然返回祖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在旁人看来,邓稼先归国是一件在简单不过的事情,但事实却不是如此。邓稼先在留学期间仅仅用了一年便完成了博士学位的课程,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时他不过26岁,在诸多的博士之中还很年轻,故而诸人都称赞他是“娃娃博士”、优异的成绩自然会获得关注,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希望他留在美国,并且用优厚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作为交换,可邓稼先却毅然决然拒绝了。

归国之后,邓稼先便开始和他的老师投入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开启了崭新的局面。1958年,中国决定研究原子弹。在此后不就,中国的第一个核反应堆启动成功。

1958年,邓稼先加入了一项秘密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最主要内容便是研发核子弹。众所周知,研发原子弹需要很多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奋斗在一线,且在研究原子弹之时自身还要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损伤,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在研究原子弹期间,中国接二连三受到挫折。在这期间,邓稼先排除万难,于1964年10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且在原子弹爆炸后亲自率领研究人员进行现场采样,以求证实原子弹的效果。同样在研制氢弹时,他也身先士卒,深入现场进行采样。凭借着这种精神,在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八个月中国研制出了氢弹。这比同时期法国,美国,苏联研究原子弹,氢弹的时间要提高了不少。

由于在原子弹和氢弹领域的杰出贡献,1984年,邓稼先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是年,他在中国的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据核武器研制成功。这时距离他第一次参与核武器研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光阴,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在中国核武器研究领域继续奋斗。

可让他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1985年,邓稼先被查出患有直肠癌,邓稼先患上这种疾病与他长期接受核辐射射导致内脏受损有着莫大的关系。

生病之后,邓稼先住进了医院。在进入医院363天中,他动了三次手术,止痛的针剂不间断,到最后竟演变成一小时打一针的地步。大量的针剂给邓稼先造成了严重的身体负担。到了治疗的后期,他全身出现了大面积的溶血症状,因为溶血他身上不停的出血,其痛苦可想而知。

1986年,邓稼先因为大出血离开了人世,在临终前他躺在夫人的怀中还不忘嘱托:“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嘱咐完后他便在夫人的怀中与世长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一批科学家,所以中国才能在一穷二白之时,做出许多的壮举。邓稼先先生是国魂的象征,他代表着老一辈科学家,正是他们这种爱国的精神,才换的中国现在的繁荣昌盛。

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们享受着和平。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我们傲然簇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彰显五千年的华夏荣光。现在的中国繁荣昌盛离不开当年的前辈教诲,是他们在危难时刻为中国带来了技术,也是他们在这片满是疮痍的土地上辛勤耕作,让它再度焕发生机,让它再度的成为沃土。

有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种安全是我在中国的土地之上,生而为人,不悔入华夏,岁月如歌,我愿用鲜血为你谱写盛世华章,再现盛唐风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