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马善记:有梦想的人永远不会输

加关注

微信号:会院之窗

优秀校友

马善记:原湖北省财政学校(现武汉纺织大学)企业财务与会计821班校友。著名写手,知名娱评人,新浪亿万名博,是继“博客女王”徐静蕾之后第二个博客访问量过亿的新浪娱乐博主。博客曾两次上央视新闻,被媒体誉为“中国博客的标志性人物”。

01

母校恩情难忘怀

准备高考那会,是中国结束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物资很匮乏,马善记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不会解不了的难题时,只有简单的课本,老师也不会,全靠自己努力吃透每一本书。学习环境也十分糟糕,特别是晚上,即使有电灯,也很昏暗,视力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近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马善记不畏艰难的意志,每天一点一滴的辛勤付出,终于高考时成功过了大学分数线。

作为80年代的新生,刚刚踏进校园的马善记面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新校园、新教室、新宿舍,心中都充满了好奇。当时学校的名字叫湖北省财政学校,是马善记的第20个志愿,却很巧合地来到这里。

回忆在校读书期间,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从此他爱上了文字,爱上了写作,特别是言论写作。他十分感谢当时的语文教师—纪新霞老师,在写作上给了他许多鼓励,更是对他厚爱三分,马善记深有感慨“有时候,鼓励比实际帮助更有用。”

02

克己奉公干事业

1984年,马善记从湖北省财政学校毕业后,作为班干部,可以想办法留在武汉工作,也可以选择回离老家较近的黄石。但学校征求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曾经实习过的城市——襄阳,并迅速爱上这座当时并不算发达的城市。他爱充满历史记忆的古城墙,也爱穿城而过的一江碧水,还有古隆中、习家池、米公祠……这座城市的气质与内涵,与当时热爱文学的他相契相合。虽然,他最初被分配到一家街道企业工作,一度心灰意冷,甚至想回到学校,希望学校重新分配,但最后还是留下来了。

没有过多的沮丧,马善记很快就振作起来了。业余时间,经常游览当地的历史文化遗迹,研究历史名人的作品与思想,汲取了大量养分,从此走上评论写作之路。很快,他的写作能力引起不少单位的注意,先后到樊西区税务局、樊西区财政局工作,二十多岁就当上樊西区财政局副局长。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外地人,也让他切身感受到襄阳重智重才、开放包容的气质。

1992年,他有机会调到财政部所属单位工作;1994年和1996年,他有机会调到武汉工作,但最后,他都选择了放弃。原因有很多,除了热爱这座城市外,更多的是一种坚持。这期间他也经历过几次调动,还有两次借调,都成为他补充养分的好机会。

03

人生的道路从未停止向前

工作之后的马善记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发表的文章至少有5000多篇(不包括网络上的),更引人注目的是曾经在同一天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1997年5月9日同一天的《人民日报》上,马善记发表两篇文章,评论《赞“向我看齐”》(“人民论坛”专栏)和杂文《廉内助》(“金台随感”专栏),这两个专栏都是“中国新闻名专栏”,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甚至可以说绝无仅有,而当时的他还十分年轻。

为了做到兴趣与事业一致,几经波折,马善记终于如愿以偿调到了财政部门从事研究工作,长期与喜欢的文字打交道。即使是在襄阳市城区担任财政局副局长期间,他仍然坚持经常写文章,足见文字对他的吸引力有多大。而在体制内所从事的文字工作为也为他后来成为知名博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新媒体不是博眼球、求关注,吸引眼球只能是一时的,内容扎实才是王道。他开通新浪博客不到三年,访问量就突破了一亿,博客曾两次上央视新闻,被媒体誉为“中国博客的标志性人物”。同时,他成为大学客座教授、电视节目嘉宾、创业导师、情感导师、智库专家,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文章超过5000篇,著书9部,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生。

写文章不仅给他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获得了许多成就感,而且还因此有了一些收入,可谓精神物质双丰收。回忆第一次拿到稿费,马善记笑着说,“第一笔稿费是人民币三块钱,在当时三块钱其实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相当于一般工薪阶层十天的工资,能派上很大用场。我当时拿这笔钱买了两本书,还有剩余的。”

04

在文字中快意驰骋

参加工作以来,马善记获得过很多荣誉,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被媒体报道为“荣誉证书等身的人”,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许多头衔。所有的荣誉和成就的取得都非一日之功,一路走来,他挑战了很多不可能。

挑战专业媒体人。学财务出身的马善记,既不懂新闻,也不是学中文的,更不是专业媒体人,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比很多专业媒体人更专业的成绩。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发表文章,迄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瞭望新闻周刊》等数百家报刊上发表文章5000余篇,数百篇文章获奖,包括中国城市党报好新闻奖、湖北新闻奖等,一度被称为“获奖专业户”,而且都是“中国新闻名专栏”——挑战专业作家。他不是专业作家,也没有加入作家协会,但出了九本书,而且都是“著”而非编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几年前,他的长达74万字、59元钱一本的著作《财经论丛》甚至登上了“华夏图书畅销排行榜”。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九本书,他开玩笑道,“9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所谓‘九五之尊’,也是一种极致。”

挑战专职教授。他的第一学历不是大学,但却成了大学的客座教授,在不少大学都开过讲座,甚至给专业媒体人讲过课。据反映,他在大学讲课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专职教授。他曾经最大的梦想是当老师,但阴差阳错学了财务,从事了差不多一辈子的财政工作,而大学客座教授这个身份,最大的意义也是帮他圆了老师梦。事实上,现在称呼他最多的是“马老师”。

挑战互联网、新媒体。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互联网、新媒体是年轻人的江湖,但他却打破了固有偏见,甚至可以说互联网和新媒体成就了后半生的他。很难想象,一个并不年轻、最初连字都不会打的人,居然曾一度在互联网、新媒体尤其是博客这个江湖中叱咤风云,成为一代“资深网红”。马善记在搜狐的博客访问量曾高居榜首,被称为“搜狐第一博”,接着以名人明星的身份被邀请到新浪开博,新浪博客访问量节节攀升,很快破百万、破千万,不到三年访问量就突破了一亿,是继“博客女王”徐静蕾之后第二个博客访问量过亿的新浪娱乐博主。他的博客还曾两次上央视新闻,被媒体誉为“中国博客的标志性人物”。除了新浪博客和搜狐博客,他还是凤凰网和腾讯网的加V名博,访问量最少的都在几千万。

利用自身资源,马善记也热衷服务社会。他是创业导师,为创业者和大学生提供服务;为助推襄阳发展、提高襄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襄阳的很多大型活动都有他积极的身影;他还为十余家电视台做过宣传推广,是多家电视台的节目嘉宾,襄阳广播电视台专门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档谈话类节目——《马眼观娱》......

05

情深意切送祝福

值母校60华诞之际,马善记为纺大带来了祝福:“希望学校继续坚持特色办学,努力办好优势学科,早日把武汉纺织大学建成独具特色的重点大学,同时希望学子们除了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人文素养特别是文字修养,培育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同时,马善记也与我们分享了他的一段人生格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三种人:一是当你退出江湖,江湖仍然有你的传说;二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三是无可替代的人。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像马校友一样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乐趣,并把它变成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优秀人才。

1

END

1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