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就乱七八糟如同大杂烩,而我,并不想让它井然有序

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法国剧作家、小说家、演员。剧本代表作《艺术》《杀戮之神》为她带来世界声誉,曾两度荣获美国托尼奖、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小说代表作《巴比伦》荣获 2016 年法国雷诺多文学奖和龚古尔中学生奖。

她想把“杀戮”作定语,“神”作主语

文|郭爽

本文原发于|南方都市报

- 声明:刊发已获授权,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

雅丝米娜·雷札这个名字为人所知,因其当红剧作家的身份。她 2004 年创作的戏剧剧本《“艺术”》被翻译成 30 多种语言,全球票房收入近 2 亿英镑,并赢得了三项世界级大奖:法国莫里哀奖、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以及美国托尼奖。之后,她创作于 2011 年的剧本《杀戮之神》将其声望推至顶峰。罗曼·波兰斯基邀请雷札将其改编为电影剧本《杀戮》,由凯特·温斯莱特、朱迪·福斯特主演,在威尼斯电影节摘得“小金狮奖”。才华、奖项、票房、声望,说雷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炙手可热的剧作家也不为过。

雅丝米娜·雷札、凯特·温斯莱特等

此次在国内引进出版的三本雷札作品,分别是剧作《“艺术”》《杀戮之王》和小说《巴比伦》。对雷札已有了解的读者而言,这是一个重温其剧作魅力的好机会,而首次亮相的小说也带来新的刺激与思考。而对于还没接触过雷札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时刻,“一小时后,我帮邻居把行李箱运下电梯,里面装着他妻子的尸体”,雷札昆虫解剖一样精准的构思、近乎野蛮原力般惊人的剧情推进力,都能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她写的就是如今每天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或引线已呲呲燃烧即将不可抑制的事。

客厅里的杀戮

早在 2001 年,雷札的《“艺术”》就讲过普通话。谷亦安执导,林栋甫、郝平、徐峥三人领衔,演出了医生、艺术爱好者塞尔吉用 20 万法郎买下一幅全白的油画后,引发与自己相交十几年的两位好友间剧烈冲突的故事。争论、怀疑、诋毁、拳脚相向甚至决裂,一幅画让三个男人压抑已久的生活之痒被彻底掀开,让观众大笑之余亦忍不住嘲笑自己。这部“上话版”《“艺术”》大受欢迎,后赴京演出。之后,上话又在 2013 年、2016 年复排此剧,足见此剧的受欢迎程度。而台湾的果陀剧场、香港的李国威也都排演过此剧。

“我的朋友塞尔吉买了一幅画,一幅有着白色条子对角线的白色油画。”这句话就是《“艺术”》的主剧情。通过放置白色油画这个物件,雷札调动起了三个男人的内心冲突,并让内心冲突成功外化,变成三个朋友之间的激烈言语和肢体冲突。白色油画这个出色的道具,或者说象征、隐喻,引发了角色的观看、谈论、思考、争论、怀疑,而这一进程与观众的感知是同步的。白色油画缺席的空间里,它也始终被谈论,如悬在三人生活上方的不明飞行物,让三个不同职业、阶层、性格的男人,被诱使着打开了内心的潘多拉魔盒。他们如何看待这副白色油画、如何跟朋友谈论这幅白色油画,就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给自己树立“人设”,以及如何让朋友看待自己。

《“艺术”》演出海报之一

品特在其经典剧作《背叛》里示范了两个成年男人之间的友情有多复杂,虽然品特也给出了足够的空间去展示朋友间的阴暗面,但给两个男人保留了最后一点尊严。而雷札没有这么做,她不仅残酷写出了理智的人都不会对朋友说出却控制不了的邪恶念头,还将这些念头演练为动作,一个不够,再来一个,直至将剧情推向失控和彻底的荒诞。但这种荒诞不是贝克特式的,即不是抽象的非日常的荒诞,而是我称之为“客厅里的杀戮”。

比如在《“艺术”》里,当三人之间关于白色油画的争论彻底陷入无解后,油画的主人塞尔吉找到一支蓝色马克笔,让憎恶这幅画的朋友马克在上面“动手吧!动手吧!”这是友情最后的妥协吗?毕竟,当白色油画被画上了蓝色图案(一个在滑雪的小人)后,塞尔吉说:“好,我饿极了。我们吃饭去?”友情修补成功了吗?看起来似乎如此。之后,三个朋友齐心协力把蓝色笔迹从油画上抹去了。白色油画又变回白色了。就这样了吗?不。下一场戏里,油画的主人塞尔吉独白,原来他早就知道笔迹可以擦掉,但仍对朋友说,不,我不知道,当你画的时候,我不知道。故事就结束在这里。被欺骗了、又发泄了情绪的朋友马克独白,对他来说这不再是一幅白色油画,而是“它描绘的是一个男人穿过一个空间然后消失了”。这种在日常之外的空间寻找到寄托的情景,却是虚假的。它源于朋友的欺骗和自我的愚蠢。

把人物像鳞翅目昆虫一样钉在一块木板上,保留其颜色、光泽、羽翼、触须、头足,宣告“你们中产阶级就是如此”,是雷札在《“艺术”》里所做的。而如果细究这背后的作者声轨,是带几分藐视的,对自己笔下角色的藐视。

大创意派的瓶颈

到了《杀戮之神》,雷札试图把人与人之间的虚伪、残酷、厌恶这些她擅长的模块往另一个窗口拖动,所以“杀戮”变成了定语,而主语是“神”。

“杀戮”变成了定语,“神”才是主语

跟《“艺术”》一样,《杀戮之神》的主剧情也可以只用一句话概括完毕,“一天,我儿子放学回来,被同学敲碎了两颗牙齿。”这是故事的前置背景,两个孩子并不会出现在剧情中,出现的只是两对父母的一次会面。故事的主角们仍是中产及以上阶级。道貌岸然的中年夫妻、虚伪作态的社交礼仪,终于因一场水枪般喷射的呕吐而打破僵持。电影版里,凯特·温斯莱特饰演肇事孩子的母亲,一直在为儿子的行为而抱歉并尝试和解。当她突然胃不舒服呕吐在女主人摆放于茶几上的艺术画册上时,“杀戮”开始了。温斯莱特的身体像被杀戮之神操控的机器,厌倦了虚与委蛇的客套应酬,以呕吐来抗议愚蠢的会面、愚蠢的对话、愚蠢的画册和愚蠢的人类。

《杀戮之神》改编电影海报

雷札成功地把“你真是让我想吐”这句所有人在社交场合里都会涌现的内心独白变成了行为本身,并展示了这种所有人都曾一闪念但并未亲历的行为会带来的一切后果。呕吐震碎了两对夫妻的假面,让他们对彼此的不满彻底发泄出来,而“杀戮”的起因——两个孩子的纠纷,则变得不再重要。

这种陡然提升剧情、让冲突升级的能力背后是真正的才华。对剧作家而言,在有限的时空里操控角色,将人类内心的冲突通过动作与对白推向极致,就是伟大的剧场才能。这也是雷札剧作最大魅力所在,有经验的读者能很快辨认出她这场“人类解剖手术”的力度、精度和密度,此外她的机智和无所谓的态度也格外迷人。

但也有评论认为,雷札的剧作之所以票房长红,很大的原因在于她写的是“所有演员都想演的角色”。她的剧作被批评为平庸或中庸,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演员的成功,名角们都想演。雷札本人确实接受过表演训练,但 1987 年她的第一部剧作《葬礼后的谈话》一出来就获得了当年的莫里哀奖最佳剧作奖,证明了她在剧作创作上的才能。她或许知道演员期待怎样的剧本,一种能让自己最大程度展示出来的剧本,但让她区别于众多剧作家的,仍是她对欧洲当代生活的挖掘力度和视角。正如她的外号“大创意派”或“小黑裙剧院女王”一样,她的剧作背后是一种文化或者文化消费现象。

剧作家的小说贡献

从《“艺术”》到《杀戮之神》再到 2016 年出版的小说《巴比伦》,雷札的理念如同温诺格兰德所说:“世界原本就乱七八糟,如同大杂烩。我可不想让世界井然有序。”但当被记者问到如何看待剧作家身份时,雷札又说:“戏剧是一面镜子,是社会的尖锐的反映。最伟大的剧作家是道德家。”其中矛盾之处,是戏剧这一特殊艺术表达形式内在的道德和行动诉求所蕴含的人文主义尺度,与日益破碎混乱的当代现实之间嫁接平衡的困难。

与剧作创作相比,雷札的小说写作开始得晚一些,1997 年小说处女座《古钢琴》出版,之后小说的创作没有中断,到 2016 年出版的《巴比伦》为止雷札一共出版了八部小说。在《巴比伦》中,剧作家的优势尽显,对白仍精炼、准确,而剧情的推进同样摧枯拉朽。

伊丽莎白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激情的女人,这两样特质让她的精神场域溢出了她平静的中产阶级生活的边界。故事从她与邻居交朋友、组织小型晚宴开始。夫妻之间的生活、社交压力被雷札以大量生动细节填满。就当我们以为这是一幅与耶茨的《革命之路》不无相似之处的中产阶级生活画卷时,邻居突然登门,告知伊丽莎白夫妇,晚宴后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一部内敛、安静的小说,突然变成了惊悚、悬疑的侦破故事。叙述节奏陡然加快,但慢慢地也陷入某种套路。

《巴比伦》英文版封面

小说命名为“巴比伦”,雷札的意思是在我们失去的世界里埋藏了很多秘密,那么何为“失去的世界”?《巴比伦》里的角色都是孤立的,即使伊丽莎白和男邻居之间,也只有误解和隔阂,哪怕他们一起处理被杀死的妻子的尸体。生活真的像表面那样平静、秩序井然吗?《巴比伦》摧毁了这种想法,它让人反思生活中的暗藏的“杀机”。但除此之外,“巴比伦”所隐喻的人类文明深处的痛苦,在小说中并没有着力展现。也许有一些泪水,一些孤立,但并不是人类文明被拆解、被毁灭的整体命运本身。

在最普遍的事件中展现人的困境与心灵、在最普遍的事件中透视历史与政治,如果我们以此为文学的尺度,就能辨别出雷札作品所处的阵列,她在探究人的深度上做出了哪些努力、有没有贡献出新的东西。

(完)

先提醒注意,10 月 29 日到 11 月 2 日 24 时

当当促销 每满100 - 50 ,所以……你懂的

《杀戮之神

宫宝荣|译

一天,我儿子放学回来,被同学敲碎了两颗门牙

托尼奖奥利弗奖双料获奖戏剧

罗曼·波兰斯基同名电影全明星演绎

《“艺术”

宫宝荣|译

托尼奖最佳戏剧奖、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喜剧奖

“我的朋友塞尔吉买了一幅画,一幅有着白色条子对角线的白色油画”

《巴比伦

龙云|译

雷诺多文学奖获奖作品

“聚会结束一小时后,我帮邻居把行李箱运下电梯,里面装着他妻子的尸体”

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法国剧作家、小说家、演员。剧本代表作《艺术》《杀戮之神》为她带来世界声誉,曾两度荣获美国托尼奖、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小说代表作《巴比伦》荣获 2016 年法国雷诺多文学奖和龚古尔中学生奖。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

《文学讲稿》

《俄罗斯文学讲稿》

《〈堂吉诃德〉讲稿》

函套装附精美纳博科夫文学笔记本一本

《米沃什诗集》(函套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著

林洪亮 杨德友 赵刚|译

《米沃什诗集》收录诗人 1931 年至 2001 年间的 335 首诗歌篇章,按创作发表的年代,分为《冻结时期的诗篇》《着魔的古乔》《故土追忆》和《面对大河》四卷出版,力邀国内波兰语界权威林洪亮先生、波兰语文学专家杨德友教授和赵刚教授直接从波兰文原作译出,是中文世界首次完整呈现米沃什的诗歌全貌。

《米沃什诗集》四卷本函套装现已上市,随书附精美米沃什纪念笔记本一本。点击上图封面即可购买。

特别推荐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

[日] 大前研一|著

姜建强|译

生育率、超高龄化

储蓄金高企、消费缩减

富裕阶层出逃、年轻人丧失大志

未来何去何从?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对症论策

引爆东亚的话题之作!

《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

[日] 三浦展|著

陆求实、戴铮|译

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

是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日本书界销量逼近100万册的话题之王!

最后,长按下图进入当当小程序

还有 200 - 30 优惠码 IMMU5L 可领取

优惠码先到先领,领完即止

使用时间截止到 11 月 2 日 24 时

更多上海译文专题促销等你来

以上促销活动都须在当当小程序中操作

请按照当当专题中的说明文案操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