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姓的由来及与吉安湖州古村的关系

湖洲古村,位于吉安市峡江县东北,是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江西省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

●●● 古村保留着众多明清时期建筑,也是目前峡江人口最多的村。村里聚集着4000多的习氏后裔,整个村落95%上都是习姓居民,大概有1000多户人家。

习姓历史渊源久远。《水经》记载:长江东过符县(今四川合江)北斜,东南鰼部水,从符关(即符县)东北注入长江。鰼部水,即今贵州仁怀至赤水的河里(今赤水河)生长一种鱼,名鰼鱼,古以此鱼命国为“鰼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灭鰼国,鰼国公族,取“鰼”的半边“习”为姓氏。

东汉建武年间,习氏家族从长江上游(今贵州习水)地区逐渐迁到中下游,聚居于襄阳郡(即今襄樊)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襄阳侯习郁始建习家池,习郁后裔习凿齿(328—413)曾隐居于此,后习凿齿隐居江西新余县白梅村。习凿齿31世孙习有毅由白梅徙居湖洲(今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目前为全国习氏后裔发源地之一。

●●● 湖洲古村习姓始祖习敬宗,原居新余宜阳梅岭,北宋天禧二年(1018),任蔡州州同,生三子。长子习良,字达,由梅岭徙居湖冈,今永丰县白水门江夏村、吉安县永和镇习家村为其后裔。幼子习有顺,字通,由梅岭徙居湖尾,今湖洲的水边房桥头江边,吉水八都三桥、永丰、乐安皆有其后裔;其次子有毅,号次乡,字远,习远任吉州刺吏,发现古新淦(古代峡江县所在地)城南二十八都古石阳县旧址,地势开阔,群山连绵,溪水萦绕,龙古山、滁山、靴山、老虎山,山山相连,横亘东北、东南,群山重叠,峦头圆秀充实,峰脉贯气,地脉旺盛,山谷各溪汇流沂江,自东向西奔腾不绝,遂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定居于此,取名湖洲。自此,在这里置田拓荒,修路架桥,兴学育后,立祠建庙,建起一座雄伟的宗祠——花门楼。习姓子孙果然兴旺发达,他们以诗书继世,耕种为本,忠孝传家,有父子、叔侄同科登仕,有的成为朝廷要员。清咸丰七年(1857)、咸丰九年(1859)和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带军3次路过湖洲,村中800男丁充军,血洒疆场。

湖洲古村习氏宗祠

●●● 如今,习姓外迁很多,如新干习家坊、赤冈塘、塘头、罗陂、廖家、水背、小安以及山西、河南堰子习营等地的习姓,就是从湖洲花门楼外迁的。而以前湖洲村就叫花门楼,后来因为历史变迁的缘故,花门楼改为湖洲村,花门楼其实以前就是一幢楼。据《习氏族谱》记载,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湖洲始祖习有毅(991—1055)远公任吉州府刺史,1045年卸任后顺赣江而下,逆沂江而上在古石阳县旧址(湖洲)安家建院,生有长子习俊,次子习僚,幼子习信;长孙仁德于元丰乙丑(1085)率族裔,倾其家资大造屋宇,所创建的花门楼。因为在当时这幢楼高大宏伟,有“仙凡之奇”,而远近闻名。久之,“花门楼”便成了湖洲习氏的代称。此后,凡从湖洲出去的习姓都称自己为“花门楼人”。

花门楼

●●●

湖洲古村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千年古村。2013年初,被江西省评为156处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基地之一。

古戏台

湖洲古村不仅古老,而且环境清净优美:山青水秀,四面环山,雄峰叠嶂,气势宏伟;村前小桥流水,沂江河溪,蓝天碧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戏水无忧,夏天更为村民们的纯天然泳池,孩子们的消暑乐园;村中古祠古庙,古居民屋,一幢幢,一排排,望不尽,转不出,实为大,低头走,卵石路,干净清爽,踏上走,疗足养生,活血益精,抬头看,彩檐筒瓦,雕梁画栋,飞楼插空,兽头凤羚,屋檐画册,圣人杰作,史海依稀,繁华盛世,古石阳县址,极尽人间美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