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地方金融首席分析师如何看待“果贷”事件

日前,一个约为12G容量,“借贷宝”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事件女主角们多为18-24岁的妙龄女生。

事件发生后,有不少人在感慨社会风气,思考着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如此得拜金!然而更多的人是将事件的元凶瞄准了P2P平台网贷,高喊P2P金融的虚假性、不正规性,P2P金融网贷无疑又成为了这次事件的“背锅侠”。

想要为P2P金融网贷辩护,就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事件的真相。

沪臣·地方金融首席分析师指出在正常借贷关系中,只有借款人提交相应价值的抵押物件才能获得贷款人的资金。那么在“果贷”事件中,“裸条”就是一种相应价值的“抵押物件”,有了抵押物件才能获得贷款,这样的借贷行为就被称为“裸贷”,而为了掩人耳目,才将“裸贷”改称为“果贷”。

如此,当借款逾期后,催收员就能拿出催款“杀手锏”,给予借款人超常的心理压力。相比传统的高利贷,“果贷”月息超30%已是不成文的规定。而更可怕的是,一切在黑产演绎下,肉偿还债,各种触目惊心,刷新着人们认知的底线。

沪臣·地方金融首席分析师表示这样类似的情况,一方面是面对用户和公众,很多不合规的P2P平台偷换“消费金融”概念,为P2P添污;另一方面,在监控越来越严格的P2P市场中,为了谋取高收益,将校园贷、透资消费、个人短期贷等借贷中混入债权、黑资产等不正当交易行为,并重新包装,面目焕然一新,从而让P2P金融业成为了“背锅侠”。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果贷”最不应该的,就是刷着P2P金融业的业绩,随机应变、无视监管,贪婪地赚取金融市场应有的利润。

沪臣·地方金融首席分析师表示,目前P2P金融市场仍然成良性增长,虽说目前P2P金融行业本身需要一套完备的风控体系,包括贷前、贷中、贷后都需要跟踪,从贷前审核资质到贷后还款完毕;如今较大平台都已具备独立一整套完善的风控体系,比如陆金所、人人贷、沪臣·地方金融等优质平台,随着新规整改的不断推进,P2P金融越发完善,对不法平台的监管也会越发严格,保障“果贷”这样类似的事情不会再次发生。

同时面对新规整改方案中衍生出的投机取巧,不能怪监管层不给力,只能说钻营者太心机,例如,8月发布的新规中,就有一条“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就成了P2P投身金交所的催化剂。表面上P2P平台开始着手转型,努力合规,减少大额借贷的发标。事实却在拼抢借贷资产时,放弃拓展好的渠道,而是与一些机构合谋,借金交所的便利转化交易形态,将相关资产分解、拆分,重新包装后,再倒手卖给投资人,实现业务的合规化,又不失赚头。

如今金融监管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性监管”的过程中,难免有宵小利用其间真空,疯狂套利,狂High,狂“造”,令互联网金融被污,让互联网金融平台受累。

沪臣·地方金融首席分析师希望无论P2P还是金交所,都不会“始于金融创新,成于普惠赋能,毁于风险爆发”,也希望金融行业的先锋们都能有敬畏风险的心,有明晰风险的信息,有化解风险的手段,安全地挣更多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