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7135333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跳小绳教学反思范文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下面我们来看看跳小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借鉴。 跳绳既经济又实惠。跳绳是一项有创意的体育运动,任何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从事这一活动,不受季节影响;单独团体两相宜、耗资少,不受场地限制、富于技术性,创造性、艺术性。能培养身体协调能力,是培养其他运动的基础。 学校马上要举行跳绳比赛,这个活动使全校同学动员起来,每天的操场都是热火朝天。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练习跳小绳,在课上我也做了如下的练习。 首先就是让不会跳的男生观看会跳的女生的表演,通过一段时间的观赏,那些同学就产生了一种欲望,也想学会跳绳,于是自己的双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摇起来,在这种情况

2、下,我就采用第二步。老师传授跳绳的基本动作,在传授动作之前的两周时间,用单、双脚交换跳、拍手操、双手空摇双脚跳等动作,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空间体立感;接着教学生徒手练习跳绳的动作,这时应注重学生手摇和脚跳的协调性。持绳练习时,先练习一只手拿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跳的动作,在动作熟练协调的基础上,再练习两手拿绳的。在练习时,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跳绳的动作,先进行双脚跳,后练习单脚交换跳,动作频率由慢过渡到快。由会跳者反复演练跳绳动作,让不会跳者反复观察,然后由不会跳者进行练习,会跳者边自己练习边帮助其纠正错误动作。练习时,不会跳者也双手跟着做摇绳的动作,但这时跳的频率要慢,练习一段时间后,就由不会跳者自己练

3、习,会跳者自己边练习边纠正帮助对象的错误动作。 通过以上练习方法,教师教会大部分学生,技术好的学生帮会小部分、带会小部分学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既学会了动作,增进了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良好品质。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在课开始的时候,我带领孩子们一起用绳子做一些简单的徒手活动,这样既进行了热身,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安排学生站在原地做跳绳的动作(不拿绳)要求学生手脚协调,让他们进行复习,练习已经会做的动作。 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学生集中起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跳绳动作方法的总结和归纳,然后进行拿绳。在练习的时候

4、教师进行自由结合与指导性分组,将水平接近的同学分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帮助练习。这样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进行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发现较差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也有了一些进步,教师给予了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了创新和成功的乐趣,在最后又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安排了不同的课外练习,让他们都能不断的提高。 通过一节课的练习,部分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跳绳的基本技能,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手脚不能协调配合,主要是手的摇绳动作跟不上跳的节奏,主要问题在于摇绳动作的不对。有些学生是整个手臂在摇绳,而不是手腕发力,教师应进行纠正和指导。其次就是学生在跳绳的时候身体不适直立,而是弯曲的,

5、这样学生的重心就不稳,跳的时候身体重心往前倾,造成不能连续跳,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强调身体应该保持直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好跳绳的动作,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姿态。 跳绳是很好的锻炼项目,也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在课中,先让学生观看一些花样跳绳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跳小绳的兴趣。再通过热身游戏“蛇形跑”的练习,节省了时间,也能顺利的调整队形,让学生围成圆形。既做了热身活动,又巧妙地为学习跳小绳安排好了队形。在教学跳小绳的方法后,我又通过分组练习,男女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提高跳绳的效率。然后我又通过小小跳绳比赛激发了学生

6、,特别是男生跳绳的欲望,培养孩子们跳好短绳的欲望。最后又通过游戏“跳绳迎面接力”提高学生的灵活性。本节我觉得有两点比较成功的地方。 本节课,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和优生的演示,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跳绳的多种跳法和相关知识。不但让学生学会多种的跳绳方法,而且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跳法进行自由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虽然仍旧是常规跳绳,但学生个个积极性非常高,跃跃欲试,而且跳得格外认真。以往老师让学生跳自己数,可能学生无积极性,但现在我把量就定在10个至20个,起点低,学生的想法就是:就跳这么少,那还不轻松,小菜一碟。首先,学生的大

7、脑就不排斥跳绳,学生愿意去跳,而且这样的跳绳富有挑战性,加上教师的语言:“你们敢自我挑战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作为中年级体育教学,我们不能把目标给学生定的高,只要学生有兴趣,喜欢跳就可以了。课中我采用小比赛与游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产生成就感,都能获得自信。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任务太富有挑战性,也会导致个体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因此,人的能力适应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学生其运动能力也往往较差,教学中要注意调整形式

8、,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郁、焦虑心理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本节课我安排了一个跳绳迎面接力的游戏。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让我们为了孩子的体质,让孩子们都快乐的跳起来吧。 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加上学校传统的每年一次的冬季“跑、跳、踢”运动会的开展,我觉得在“一分钟跳绳”的教与学中,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小学生天性喜欢玩、好奇心强、争抢好胜。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 在学生跳绳的整个过程中,往往是开始时的十几秒跳得特别快,中间的半分钟左右保

9、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最后接近15秒时是在体力有一点不能完全支持的状态进行的,跳绳的速度相对比较慢。这个过程比较符合学生“一分钟跳绳”的体力分配。但当学生跳完绳之后,有好多的学生还能继续练习,也有进行其他活动的,没有一点疲惫之态。这个现象说明:学生完全有体力在一个相对比较高速的状态下进行一分钟跳绳。因此,首要解决的是学生跳绳的耐力问题,使学生在一分钟内尽可能长的保持在高速的状态下。 刚开始时我采用了把一分钟的时限拉长,变成1分30秒,但是这种带有训练性质的活动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因此我想到了“双飞”。“跳双飞”是比较耗体力的,尽管这样,很多学生都乐于去尝试。因为是在大家都不会的

10、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谁先学会就意味着谁的领悟力最强,同时又需要学生付出比较大的努力。把一分钟跳绳改为半分钟跳双飞,在锻炼效果上是一样的,但是这种小小的改变,满足了学生迫切的成功感和好胜的心理,使他们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一段时间练习下来,学生的耐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再次测试时,很多学生都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一分钟跳绳次数比以前多了许多。实践证明,在活动中,学生对于有挑战性的练习兴趣高涨,练习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耐力就得到了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跳绳深受学生的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跳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跳绳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有句顺口溜说得好:“跳绳练臂

11、力,跳绳练腿功;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反应慢的长绳上不去,不灵敏的短绳要绊腿。”也就是说,跳绳练习能够使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发展弹跳力,跳绳还可以促进同伴间密切协作精神。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这节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_提高跳绳效率?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反复的实践,最后确定:在跳绳过程中绳离脚尖15厘米,两脚起跳离地面1.5厘米时,跳绳效率最高。 为了避免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我采用

12、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分钟跳绳比赛,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师生互动,我在这节课上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的生动活泼。这节课上我还采用劳逸结合,两人一人跳一人数数。在体育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 体育教师应适当的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采用反口令训练,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一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