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房子和汽车已到了需求的顶峰

投资魔方

2018-08-13 11:56:04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原标题:消费降级——房子和汽车已到了需求的顶峰

在经济学上,由于收入下滑导致的消费下降通常被称之为“收入效应”。

一、消费降级与口红效应

收入下滑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消费都会下滑,从18年6月份的零售数据来看,一方面汽车销售增速转负且创下多年新低,另一方面食品、服装和日用品消费增速却回到了近两年的高位水平。

通常,我们把汽车、家具、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称为可选消费,而把食品、服装、日用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称为必需消费。

在这一轮消费下行的过程中,两类消费的表现迥异,一面是可选消费增速的大幅下滑,18年6月的可选消费品增速为-0.3%,创下02年以来的17年新低;另一面却是必需消费增速的大幅上升,18年6月必需消费品增速为11.9%,创下14年以来的5年新高。

在经济学上,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到的原理是“替代效应”。

在收入下滑时,由于“收入效应”,居民会减少消费,但是当人们放弃买房、买车等相对比较昂贵的消费时,手中的闲钱反而会增加,于是居民会把这些钱用于消费相对廉价的必需消费品,从而替代那些相对昂对的可选消费品。

有一个专有名词“口红效应”刻画的也是类似的现象。在美国,口红是一个相对比较廉价的消费品,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大幅上升。因为哪怕经济不景气,消费者依然拥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因此低价的消费品反而可能会受益于经济下滑。

另一个类似的说法叫做“消费降级”。过去在收入增速上升的时代,人人都在追求“消费升级”,要拼命买房买车。

而现在由于收入增速下滑,低价的消费品迎来的黄金时代,比如引发争议的拼多多,而榨菜、酱油、面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低价消费品今年在低迷的A股市场表现非常抢眼。

二、去杠杆与财富效应

而耐用消费品销售的下滑除了“收入效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是“财富效应”。

过去两年,消费增速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全国房价上涨,从而带来居民财富的大幅增加,进而促进了消费的增长。但是今年以来,统计局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降,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回落,而股市也是持续下跌,加上汇率的贬值,均意味着居民的财富出现了明显的缩水。

而财富效应的背后,对应的是居民举债行为的变化,从加杠杆转向去杠杆。

从15年开始,随着大幅降息、降低首付比例,以及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政策,中国居民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举债加杠杆运动。14年末,居民部门总负债仅为25.7万亿,到17年末激增至45万亿,3年内激增了75%。过去3年,居民贷款年增速高达20%,远高于同期企业贷款11%的年增速。

居民大幅举债主要投向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地产销量的年年新高,以及房价的大幅上涨,但是其隐患就是居民债务率的持续上升。14年末,中国居民部门负债仅相当于GDP的40%,到17年末就激增至55%。

我们在过去两年内曾经多次提示居民举债带来的长期风险,较早在16年8月份,我们的报告《居民加杠杆、危险的游戏!——由房贷激增看地产泡沫》中就指出,中国的居民杠杆率被低估,其迅速上升值得高度警惕。因为通常大家测算的居民部门债务率是居民负债/GDP,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通常在80%-100%,貌似中国居民依然有巨大的举债空间。但是大家忽略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收入结构有巨大的区别,中国居民占GDP收入分配的比例只有60%,远低于美国的80%,因此如果用居民负债/居民收入,其实中国已经接近100%,和美国基本相当,已经没有多少举债空间了。

17年以来,由于房贷利率上升、地产调控加强,居民举债行为开始遭遇巨大的挑战。从新增居民贷款来看,17年5月份以后居民部门长期贷款同比开始持续下降,而17年11月以后居民部门总贷款同比也开始下降。从居民贷款增速看,已经从17年4月份较高的24.7%降至18年6月份的18.8%,即便较坚挺的居民短期贷款增速也在18年2月份见顶之后迅速下降。

而从较重要的居民债务率指标来看,18年6月份居民负债/GDP为56.2%,仅比去年末上升1.8%,也出现见顶的迹象。

三、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尾声

除了上述“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财富效应”以外,导致中国消费下滑的另一个重要长期背景是人口老龄化、以及城市化进入尾声。

研究中国过去的消费增长,其中较主要的其实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从而带来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

而房、车两大消费强劲增长的背后,在于两大巨大的新增需求,一个是人口红利,在顶峰时期中国每年会新增1000万劳动年龄人口;另一个是城市化,每年会有2000万农民进城,合计3000万的新增有效需求人口,与之相应,我们每年需要生产1500万套住房、3000万辆汽车,还不包括存量更新需求。

但是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结束,17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了500多万,而预计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通常到70%左右城市化就会基本结束,即便假定现在每年还有2000万农民进城,目前每年的新增有效需求人口也仅为1500万,仅为高峰时期的一半。

如果几年以后城市化结束,那么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产业都将只剩下折旧更新的需求。按照4亿套(辆)的存量,假定房地产和汽车的折旧率分别是2%和7%,那么成熟时期房地产和汽车的年度需求分别在800万套和3000万辆,而2017年的中国房地产销量达到1800万套,汽车销量达到3000万辆

房子和车子这两大需求或许都到了历史顶部区域。

*本文作者姜超,来自海通证券,原文标题《拿什么拯救我们的消费增长?》

展望未来,靠房子、车子驱动的数量型消费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中国消费的希望在于两大方向:

一、数量消费转为质量消费

在过去,由于人多,因此中国消费的主要故事是需要更多的消费,所以大家需要买更多的房子、车子、家具、家电等等。

在30年以前,中国居民还在为温饱而努力,城镇居民户均住房不到0.5套,没有汽车、空调,彩电和冰箱的拥有数不到0.2台。而到了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户均住房超过1套,电脑、冰箱、洗衣机都有1台,空调和彩电甚至略微超过1台,而手机高达2.3部,户均汽车0.4辆。

因此,除了比较特殊的空调以外,传统家电、住房的拥有量很难有大的提升空间,而汽车的发展则受制于城市交通的约束,例如日本的汽车户均拥有量只有0.5辆,相比之下中国汽车户均拥有量的提升空间也不大。

但是,虽然未来的年轻人数量变少了,大家不需要更多的消费品,但是收入依然是在每年增长,所以还是需要更好的消费品,消费升级必然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消费升级的排名前列个内涵就是从数量消费转向品质消费。

比如说电视机,较早大家看的是黑白电视、后来是彩色电视,之后是等离子、液晶显示屏的电视机,而现在则是互联网电视,因为好多优秀的节目只能在网上看。

手机的发展也是类似,较早人类发明了有线电话,之后到了无线电话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无线电话较早用的是摩托罗拉的大砖头,到后来手机越来越小,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机,到可以随便上网的智能手机。

汽车的发展也是类似,以前大家买一辆桑塔纳轿车就好了,现在中国卖的汽车里面40%都是SUV型汽车,而且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大幅上升。

所以,在经过了数量消费的时代,质量将会成为消费的重要驱动力,而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要靠不停地创新,要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美国的苹果公司能成为全球排名前列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公司,在于其苹果手机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而苹果公司2018财年的研发费用预计将高达140亿美元。中国的华为刚刚成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第二名,也在于其一年的研发费用高达1000亿人民币。

二、物质消费到服务消费

一方面,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汽车和房子,而是更多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以后,居民的需求会转向更高层次的服务性需求,因此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观察过去几年的全国分区域各类消费支出增速,普遍表现为衣食住行类等放缓,以及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类支出的加快。

而在一二线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其实很大一部分与房子本身无关,而在于大家给一二线城市的教育、医疗等资源赋予了极高的价格,而这些资源又和房子密切相关。

2018年出现的“消费降级”值得我们警惕,这其实是过去几年消费金融加杠杆后的必然结果,而未来要想促进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做的其实就是抑制房价泡沫,减轻税费负担,这样才能鼓励企业创新、增加居民消费,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投资魔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全部

相关资讯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