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 占总资产1/3
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 占总资产1/3

  直击陆家嘴论坛丨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占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区域金融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6月14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任德奇在交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时表示,作为金融服务业,交行加快推进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上的创新,通过齐全牌照下的完整产品体系,让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更好适配,提升服务质效。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到冲刺阶段,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上海加快实现或者加快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对上海提升能级、推动长三角引领全世界高质量发展、提升拓展改革开放的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极等方面提出重大的战略举措。这给金融服务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既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机遇。 同时,任德奇认为,要求和机遇是相辅相成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上提出了更高起点和更高水平的要求。对于金融服务业方面的改革开放,包括自贸区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上,要进行更多的创新,特别是昨天刘鹤副总理讲到供给体系的优化、需求体系的升级和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提出的要求,也是下一步的机遇。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对创新引领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体化以后,长江体系的布局和分工体系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趋势。第三,是老百姓感受到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希望通过一体化的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共享。这对于金融服务者而言,将有更多的机遇,同时需要我们深刻改造、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讲,任德奇坦言:“交通银行也一直在思考,一方面要服务国家战略,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在服务中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怎么把握好机遇?” 任德奇认为“一体化是核心引领,创新是核心动力”,并给出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方面,交通银行要加快推进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上的创新,长三角涉及到三省一市,对于交通银行来讲,我们在区域当中有七个省级分行,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无锡、苏州、宁波。资源总额上,交通银行目前的资产有10万亿,其中三分之一聚焦这一区域。过去是分散的,现在一体化发展了,一体化的服务方式怎么协同?管理体制机制上要打造一体化队伍管理体系,最近交行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要有组织保障,要对客户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响应。 另外一方面,创新服务体系要加快更新,如何适配好企业全生命周期?交通银行的牌照比较齐全,初创期科创基金,成熟期流动资金支持包括基础建设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让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更好适配,提升服务质效。 第三方面交行要做出一些特色,目前交通银行已拥有离岸牌照,应该结合自贸区的发展和离岸业务的特点,进一步打造离岸自贸区业务一体化的特色。 就在昨日,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是第一家注册在上海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是第三家获批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任德奇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交行将以理财子公司成立为契机,以近期新设立的科创基金为抓手,以‘交通银行-浦东新区自贸区金融创新联合试验室’为依托,继续发挥交行全牌照优势,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做出积极贡献。”[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9年06月14日 19:31
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 保险机会很多
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 保险机会很多

  直击陆家嘴论坛丨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保险机会很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6月14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中,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孔庆伟在出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新发展”环节时表示:“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也是中国太保业务贡献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区域,3000多亿的保费中,长三角就占800亿;太保1.26亿客户中,长三角就有3000万。从这个角度上讲,思考长三角、服务长三角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所以越快越好。” 孔庆伟坦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保险机会很多。首先应该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比如,我们投资了长江隧桥,随着和江苏经济的连通,我相信还有第二条通道在研究,从浦东到南通的铁路正在建设。保险资金可以助力政府拉动内需,特别是铁路、轨道交通、港口建设包括航空,这种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一定是长三角梦寐以求的,‘走亲戚’就成为可能。” 第二个一体化是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特别是长三角养老健康服务一体化。孔庆伟介绍,不久之前,太保在杭州的临安推出了太保家园,马上在南京的鼓楼区域也会有养老设施。养老布局一定是长三角布局,让各地养老设施更好地为上海老年人提供服务,让上海有更多空间留给年轻人创新创业,这个就是空间打开。“一方面我们把养老的一体化、均等化优势得到更好体现,另外确实也是优势互补。” 第三个是着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长三角环境治理一体化。共保联治方面保险业可以在政府支持下,在长三角区域推广环境责任险的覆盖面。孔庆伟分析保险业要引入经济杠杆提升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长三角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险机制可以发挥作用。 第四个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动长三角城乡一体化。保险行业能做的是可以通过成本保险、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来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面,也可以加大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产品创新力度,提供一篮子保险方案。 孔庆伟补充道:“可以推动长三角中国农民风险保障计划,这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保险助推器和稳定器发挥得更好。另外一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东北还是有点差异,产品的精准服务和精准定位更有效。” “最后是创新保险产品的供给推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这个在路上。一方面我们已经和临港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下一步,马上会为G60科技走廊提供保险,损失补偿和资金融通,加大对科创中心支持力度,打造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五个一体化也是我们在规划纲要下,作为一家企业的路径实现依赖。”孔庆伟如是说道。[详情]

经济观察网 | 2019年06月14日 19:27
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6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市梦想小镇联合组织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详情]

发改委网站 | 2019年06月13日 20:58
易纲: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
央行 | 2019年06月13日 14:20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文:推进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胡志挺  6月13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的主题演讲中,结合主题“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了三点意见。 易纲表示,第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要素进一步完善,上海已经聚集了各类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多个交易品种已经居于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户上海,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是金融开放继续扩大、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主要聚集地。金融对开放不断的拓宽,证券的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银行间的债券外汇货币等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海外资金跨境标的ETF顺利推出。上海已经成为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最为丰富也最为集中的城市。 四是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金融的业务创新日益活跃,在国家许多重大金融改革,上海都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尤其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自贸区重大金融改革措施落实,并且在全国开始复制和推广。 第二,在国务院金融委的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今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八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到2020)》,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路线图。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全力支持上海新时期中央赋予的三项重大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几项: 一是支持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扩大市场的参与主体。 三是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合作,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以上海金为基准的衍生品。 四是支持国际金融组织上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公司。 五是支持长三角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务的同城化。 六是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科创走廊,支持上海金融开放政策适用于G60科创走廊,完善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 七是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的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的业务。 八是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全力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 九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 第三,上海国际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使得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和管理的中心。 在易纲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通过建设以下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一个中心就是要把上海变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心。上海的市场体系非常完备,随着人民币资产加入明晟指数、彭博指数和巴克莱指数等国际普遍使用的重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全球的资产管理,特别是被动的指数型的,将会增加人民币股票债券的投资。目前有60多家,全世界的央行增持了人民币的资产,并且把人民币的资产作为储备,带入了股票和债券管理者投资,这要求上海加快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咨询等一系列配套建设。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的需求。 第二中心是要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境外的投资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多,人民币的汇率也越来越市场化,境外的主体在配置人民币资产和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各种金融工具,同时也需要进行资产的各方面的管理。在资产管理中有两个核心,第一就是定价,第二就是对冲风险。一方面上海金融市场要精准地给各种金融产品定价,每天都能够连续的交易,使得上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同时不断的拓宽新市场的深度,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厚度。 另外一方面要完善风险对冲,大力推进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动。 第三个中心就是要把上海变成金融科技中心。未来全球金融的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在金融科技方面将大有可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上海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方法和路径,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入的融合。 第四个中心是把上海建成营商环境的中心,国际金融公司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发展和营商环境,上海应成为一流的金融规则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在监管沙盒实验、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综合统计、·金融风险监测等方面,上海要走在前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国。这一方面,国务院金融委已经做了详细的工作。下一步将落实金融委的部署和工作要求。 第五个中心要把上海建成金融人才中心。金融中心的根本在人才上的竞争,更高端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民银行支持上海健全吸引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将中国和全球最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地方。 上海一定能够如期建成以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6月13日 11:34
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新进展:首批17个区(市)联动试点
界面 | 2019年06月12日 13:12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 财联社6月6日讯,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下午举行会议,会议指出,积极主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详情]

财联社 | 2019年06月06日 20:25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发展主力军 简介:《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也在会上进行签署;由长三角百家企业发起成立的“长三角企业创新文化品牌联盟”发布倡议书,并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层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论坛31日上海嘉定举办,这也是继上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的一次工作升级。 会上,沪苏浙皖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探讨企业内源高品质建设的新路径;13家优秀企业现场分享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经验。 “在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下,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打造更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集群。”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表示。 此前,上海制定出台了《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时代上海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为企业文化氛围的打造奠定基础。 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惠文说,嘉定正与苏州市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和温州市合力打造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曾广受美誉、并被美国权威设计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便坐落在此。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尹良富也认为,“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会导致员工的行动力低下,对薪水和待遇稍有不满就会辞职走人。优秀的企业文化自身可以抑制人才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在确立竞争优势时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谈到江苏做法时,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张年春表示,当前,许多企业正处在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做优做强关键期,还有些企业处于二次创业的奋战期、创响品牌的决胜期和研发创新的总攻期,迫切需要培育企业价值观念、精神意识来规范行为道德、形成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以江苏南通为例,每年5月23日为南通企业家日,开展“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人物评比;同时,南通成立通商总会和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把国内境外的南通工商界人士集聚起来。“企业家成为南通媒体追逐的鲜活对象,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座上宾;重实业、促发展,尊重、爱护、支持和褒扬企业家的氛围也逐步形成。”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说。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徐勤惠介绍,为了探索企业工作重心下移的模式,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企业文化俱乐部482家,使之与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文化公园“四位一体”;新的文化思想格局业已形成。 方太集团是一家聚焦高端厨电产品的宁波企业,尽管营收破百亿元却始终坚持不上市。“方太不上市并不违背经济运行的规律;事实上在遵循企业使命及远景的同时,我们可以给到消费者、员工和社会更多的回报。”方太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董洁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也从去年成立了方太大学,针对长三角地区企业家开设对外文化的体验营,每月会举办2次。” 在安徽经验中,推动新技术的研发、突出新媒体建设则是重点工作。安徽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新闻办公主任郑明武表示,合肥正积极构建以沪宁杭合为核心基地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促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高科科学城“双城同创”,推动知名科研院所在长三角地区互设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聚。 坐落在安徽合肥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在加大人才与科研投入的基础下获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70%以上。“人工智能也能更有温度。我们的AI无障碍公益已服务50万听障患者和6万多视力残障者;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语音转化成文字,建立起与听障认识沟通的桥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副总监刘辉告诉记者。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也在会上进行签署;由长三角百家企业发起成立的“长三角企业创新文化品牌联盟”发布倡议书,并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层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5月31日 16:16
江浙沪皖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江浙沪皖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江浙沪皖四地“一把手”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见习记者 郑颗粒 上海报道 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15日,长三角一体化保险创新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上海揭牌,《长三角地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合作备忘录》在南京签署;5月22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办。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本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主题为“长三角: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江浙沪皖四地“一把手”更是齐聚芜湖,共同商讨长三角地区如何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增长极。 四地一致目标 “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级、高质量发展样本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的奋斗目标。”当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致辞中表示。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则在论坛主旨演讲中, 将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国际、国内进行了比较,其指出长三角改革创新开放的重点指向有三个:第一,改革聚焦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第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变革,壮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新动能;第三,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竟争新优势。 “长三角区域应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其中一体化是路径,高质量是目标。我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推广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和做法,全域逐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徐宪平称。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总量达到51341亿元,地区间发展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特征在各地充分涌现,长三角整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迈上新台阶。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在22日下午,论坛也举行了一场重磅成果发布会,包括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扫码便捷出行互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揭牌。 九项具体建议出炉 就在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办前一天,由民建上海市委和闵行区政府共同举办的“上海民建浦江论坛”也在上海举行,民建上海市委发布了一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报告》,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记者获得的这份报告显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示范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意义。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四大“新高地”,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高地、新时代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新高地,和最具吸引力的品质生活新高地。 报告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三大路径:一是打造以自贸区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以上海自贸区为引领,加强长三角地区开放发展合作协同,建立自贸区发展联盟,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走出去便利化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开放。 二是打造以开发区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改革示范平台。依托长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平台,推进改革创新协同,推动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发展环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则有九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把沪苏浙交界处的热点区县,及G60科技创新走廊、G50绿色发展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临海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打通联网。同时推进重大经济、民生及生态环境工程项目集中落地,推进改革举措统筹规划和系统集成;二是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建议深化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建设。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集研发和转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设长三角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三是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的区域性地方金融监管细则。构建长三角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风险联防联控一体化监管的新机制。设立长三角合资银行的融资新平台,更好地满足长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打造区域一体化智能交通体系;五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长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公共服务“一号通”、医保结算“一网通”、公共文化“一票通”、异地综合服务“一门通”。探索长三角医联体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异地多点执业,建立互联互通的专科医联体数据库;六是推进长三角食品监管一体化建设。建议成立常设的长三角食品安全联席机构,强化监管合作;七是推进长三角水环境建设。建议组织编制长三角跨行政区水环境发展建设规划,降低全区域水生态系统的污染排放指标。不断完善以长三角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八是推进长三角区域性专门法院建设。建议在现有的专业法院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跨行政区域的航空法院、破产法院、互联网专业法院、劳动法院;九是推进长三角政务数据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强长三角政务数据平台一体化顶层设计,制定政务数据一体化技术标准体系,共建共享长三角大数据中心及公共平台。[详情]

华夏时报 | 2019年05月22日 19:19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26城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26城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城市群所有26城 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目前覆盖14个城市,年内覆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 5月22日,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传来消息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滁州市、池州市、铜陵市等14个城市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 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包括30项企业事项(内资有限公司的设立、经营范围变更等)和21项个人事项(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对于30项企业事项,三省一市14城全部能提供异地办理服务,其中,“内资有限公司设立”全程网上办理,另外29项采取收受分离的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而21项个人事项中,上海提供20项服务、江苏1城提供9项、浙江4城提供11项、安徽8城提供7项。 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此前推进的“一网通办”的先行先试和经验积累,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 》(下称《工作方案》),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一网通办”。 根据工作方案,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分三阶段推进。 第一个阶段是2019年4月10日前,试点覆盖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 第二个阶段是指2019年4月至12月,试点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以及若干个有基础、有意愿加入的城市,形成26+X个城市的格局。 第三阶段,则是到2020底前,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区域统一受理、长三角地区全覆盖,每季度更新事项范围。 据了解,3月29日,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亲自指导下,上海牵头召开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部署会议,部署相关试点工作任务。从4月3日起,三省一市成立工作专班,由三省一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部门牵头各省民政、人社、市场监管、档案、税务、医保、“12345”政务热线等7个部门的业务、技术人员40多人,每周至少三天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集中攻坚,先后召开30多场对接会,共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现场对接联调专栏、专窗、移动端APP“无感漫游”以及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 目前,上述三省一市已经建立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个人用户和法人的跨省身份认证,以确保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用户在三省一市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 与此同时,还建成了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三省一市数据互联互通。三省一市共同制定数据交换规范、数据质检规则等,实现数据对接,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办件库和事项库建设,数据入库率达100%,提供办件查询、附件下载等9项服务。 5月10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交换办件信息数据98万余条,办理跨省办件4648条,各类数据总量297万余条,为三省一市“一网通办”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设立的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旗舰店,成为了全国首个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旗舰店。三省一市还同时开通了120个线下办理点,其中,上海24个、江苏11个、浙江47个、安徽38个,同时实现长三角“12345”政务热线互转。 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APP“无感漫游”上线运行。三省一市共同确定首批“无感漫游”服务清单共176项,实现跨省异地切换,一次登录即可享受所有入驻移动端汇聚页服务。这其中,上海提供31项服务,江苏、浙江、安徽平均提供约20项服务(省本级或市级)。同时,三省一市政务服务移动端APP实现7个证照电子亮证。 下一步,三省一市将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长效运维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拓展接入事项,推出第二批企业和个人服务事项。同时,今年完成长三角城市群26城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详情]

第一财经 | 2019年05月22日 18:42
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 占总资产1/3
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 占总资产1/3

  直击陆家嘴论坛丨任德奇:交行资产聚集长三角区域,占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区域金融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6月14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任德奇在交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时表示,作为金融服务业,交行加快推进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上的创新,通过齐全牌照下的完整产品体系,让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更好适配,提升服务质效。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到冲刺阶段,中央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上海加快实现或者加快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国家对上海提升能级、推动长三角引领全世界高质量发展、提升拓展改革开放的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极等方面提出重大的战略举措。这给金融服务业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既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机遇。 同时,任德奇认为,要求和机遇是相辅相成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上提出了更高起点和更高水平的要求。对于金融服务业方面的改革开放,包括自贸区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上,要进行更多的创新,特别是昨天刘鹤副总理讲到供给体系的优化、需求体系的升级和对金融服务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提出的要求,也是下一步的机遇。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对创新引领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体化以后,长江体系的布局和分工体系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趋势。第三,是老百姓感受到更为便捷的公共服务,希望通过一体化的发展带来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共享。这对于金融服务者而言,将有更多的机遇,同时需要我们深刻改造、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讲,任德奇坦言:“交通银行也一直在思考,一方面要服务国家战略,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在服务中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怎么把握好机遇?” 任德奇认为“一体化是核心引领,创新是核心动力”,并给出三个方面的想法。 一方面,交通银行要加快推进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模式上的创新,长三角涉及到三省一市,对于交通银行来讲,我们在区域当中有七个省级分行,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无锡、苏州、宁波。资源总额上,交通银行目前的资产有10万亿,其中三分之一聚焦这一区域。过去是分散的,现在一体化发展了,一体化的服务方式怎么协同?管理体制机制上要打造一体化队伍管理体系,最近交行也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要有组织保障,要对客户需求打造一站式服务,一体响应。 另外一方面,创新服务体系要加快更新,如何适配好企业全生命周期?交通银行的牌照比较齐全,初创期科创基金,成熟期流动资金支持包括基础建设都会有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让金融和实体经济需求更好适配,提升服务质效。 第三方面交行要做出一些特色,目前交通银行已拥有离岸牌照,应该结合自贸区的发展和离岸业务的特点,进一步打造离岸自贸区业务一体化的特色。 就在昨日,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是第一家注册在上海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是第三家获批开业的银行理财子公司。 任德奇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交行将以理财子公司成立为契机,以近期新设立的科创基金为抓手,以‘交通银行-浦东新区自贸区金融创新联合试验室’为依托,继续发挥交行全牌照优势,全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长三角一体化做出积极贡献。”[详情]

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 保险机会很多
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 保险机会很多

  直击陆家嘴论坛丨孔庆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保险机会很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涵 6月14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中,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执行董事孔庆伟在出席“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自贸试验区新发展”环节时表示:“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也是中国太保业务贡献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区域,3000多亿的保费中,长三角就占800亿;太保1.26亿客户中,长三角就有3000万。从这个角度上讲,思考长三角、服务长三角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所以越快越好。” 孔庆伟坦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保险机会很多。首先应该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比如,我们投资了长江隧桥,随着和江苏经济的连通,我相信还有第二条通道在研究,从浦东到南通的铁路正在建设。保险资金可以助力政府拉动内需,特别是铁路、轨道交通、港口建设包括航空,这种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一定是长三角梦寐以求的,‘走亲戚’就成为可能。” 第二个一体化是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特别是长三角养老健康服务一体化。孔庆伟介绍,不久之前,太保在杭州的临安推出了太保家园,马上在南京的鼓楼区域也会有养老设施。养老布局一定是长三角布局,让各地养老设施更好地为上海老年人提供服务,让上海有更多空间留给年轻人创新创业,这个就是空间打开。“一方面我们把养老的一体化、均等化优势得到更好体现,另外确实也是优势互补。” 第三个是着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长三角环境治理一体化。共保联治方面保险业可以在政府支持下,在长三角区域推广环境责任险的覆盖面。孔庆伟分析保险业要引入经济杠杆提升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长三角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保险机制可以发挥作用。 第四个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动长三角城乡一体化。保险行业能做的是可以通过成本保险、产量保险和收入保险来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扩大农村大病保险覆盖面,也可以加大长三角地区特色农产品创新力度,提供一篮子保险方案。 孔庆伟补充道:“可以推动长三角中国农民风险保障计划,这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把保险助推器和稳定器发挥得更好。另外一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东北还是有点差异,产品的精准服务和精准定位更有效。” “最后是创新保险产品的供给推动长三角科创一体化,这个在路上。一方面我们已经和临港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下一步,马上会为G60科技走廊提供保险,损失补偿和资金融通,加大对科创中心支持力度,打造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五个一体化也是我们在规划纲要下,作为一家企业的路径实现依赖。”孔庆伟如是说道。[详情]

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发改委: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在杭州召开

  6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杭州市梦想小镇联合组织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创业合作推进会[详情]

易纲: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
易纲: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

  尊敬的刘鹤副总理、李强书记、小川会长,女士们、先生们: 刚才,刘鹤副总理深入阐述了经济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的三角框架,强调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参照国际惯例,推动股票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健康发展,并就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我们做好金融工作、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结合这次论坛的主题(“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目前,上海已集聚了各类重要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机构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中心影响力大幅提升。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CCP1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一批重要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户上海,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最近两期英国智库Z/Yen集团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均位列第5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金融开放继续扩大,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地,金融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证券“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等市场开放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等试点顺利推出。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产品和业务种类最为丰富、也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四是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金融业务创新日益活跃。在国家许多重大金融改革和开放方面,上海都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尤其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自贸区的一批重大金融改革举措已陆续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第二,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今年1月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视察上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八家相关部委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与路线图。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全力支持上海完成好新时期党中央赋予的三项重大任务,重点推进以下事项: 一是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支持发展“丝路”主题债券。 三是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进行合作,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以“上海金”为基准价的衍生品。 四是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子公司。 五是支持长三角地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务“同城化”。 六是支持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科创走廊”发展,支持上海金融开放创新政策适用于“G60科创走廊”,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 七是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业务。 八是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全力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 九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 第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使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视察上海时指出,上海要“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刘鹤副总理在刚才的讲话中强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结合工作体会,我理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通过建设以下“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是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的中心。上海的市场体系非常完备,随着人民币资产加入明晟指数、彭博巴克莱指数等国际普遍使用的重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全球资产管理者,尤其是被动的、指数型的资产管理者,将会增加人民币股票和债券资产配置。目前,有60 多家央行增持了人民币储备资产,带动了股票和债券管理者投资人民币资产。这要求上海加快金融市场交易、服务、咨询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建设,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的需求。 二是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经济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越来越多,人民币汇率也越来越市场化,境外主体在配置人民币资产和资金管理中就会面临市场、流动性等风险,相应产生了风险管理的需求。定价和对冲是风险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上海金融市场要准确给金融产品定价,每天都能连续交易报价,使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同时也要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提升市场流动性的厚度;另一方面,要完善风险对冲工具,大力推进衍生工具创新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的互动。 三是把上海建成金融科技中心。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大有可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上海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正确方法和路径,抢占金融科技的制高点,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四是把上海建成优质营商环境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海应成为一流金融运行规则、金融法律法规等营商环境和监管标准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在监管沙盒实验、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综合统计、金融风险监测等方面,上海也要走在前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推广到全国。 五是把上海建成金融人才中心。金融中心在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高端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数量是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人民银行支持上海健全吸引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将中国和全球最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地方。 我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如期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谢谢大家![详情]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易纲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文:推进长三角金融业务同城化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胡志挺  6月13日,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的主题演讲中,结合主题“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给出了三点意见。 易纲表示,第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要素进一步完善,上海已经聚集了各类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多个交易品种已经居于全球前列。 二是金融体系更加健全,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国保险投资基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一批重要的金融机构或组织相继落户上海,上海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三是金融开放继续扩大、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上海已经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主要聚集地。金融对开放不断的拓宽,证券的沪港通、黄金国际板、债券通、原油期货等相继启动,银行间的债券外汇货币等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海外资金跨境标的ETF顺利推出。上海已经成为金融产品和业务品种最为丰富也最为集中的城市。 四是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金融的业务创新日益活跃,在国家许多重大金融改革,上海都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尤其是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自贸区重大金融改革措施落实,并且在全国开始复制和推广。 第二,在国务院金融委的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今年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八家相关部门发布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到2020)》,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路线图。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全力支持上海新时期中央赋予的三项重大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几项: 一是支持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管理制度。 二是继续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丰富外汇期权产品类型,扩大市场的参与主体。 三是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合作,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以上海金为基准的衍生品。 四是支持国际金融组织上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公司。 五是支持长三角区建立跨区域金融合作平台,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务的同城化。 六是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带动G60科创走廊,支持上海金融开放政策适用于G60科创走廊,完善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 七是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的票据化,试点推广贴现通的业务。 八是支持在上海试点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全力支持上海科创板建设。 九是进一步充实完善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职能。 第三,上海国际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使得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和管理的中心。 在易纲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来一定是基于人民币资产形成的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通过建设以下五个中心,进一步加快以人民币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为基础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一个中心就是要把上海变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配置中心。上海的市场体系非常完备,随着人民币资产加入明晟指数、彭博指数和巴克莱指数等国际普遍使用的重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全球的资产管理,特别是被动的指数型的,将会增加人民币股票债券的投资。目前有60多家,全世界的央行增持了人民币的资产,并且把人民币的资产作为储备,带入了股票和债券管理者投资,这要求上海加快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咨询等一系列配套建设。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的需求。 第二中心是要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境外的投资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越来越多,人民币的汇率也越来越市场化,境外的主体在配置人民币资产和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各种金融工具,同时也需要进行资产的各方面的管理。在资产管理中有两个核心,第一就是定价,第二就是对冲风险。一方面上海金融市场要精准地给各种金融产品定价,每天都能够连续的交易,使得上海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同时不断的拓宽新市场的深度,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厚度。 另外一方面要完善风险对冲,大力推进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互动。 第三个中心就是要把上海变成金融科技中心。未来全球金融的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也在金融科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海正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在金融科技方面将大有可为。人民银行积极支持上海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方法和路径,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入的融合。 第四个中心是把上海建成营商环境的中心,国际金融公司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发展和营商环境,上海应成为一流的金融规则和金融法律法规的发源地和试验场。在监管沙盒实验、金融监管协调、金融综合统计、·金融风险监测等方面,上海要走在前面,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国。这一方面,国务院金融委已经做了详细的工作。下一步将落实金融委的部署和工作要求。 第五个中心要把上海建成金融人才中心。金融中心的根本在人才上的竞争,更高端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指标。 人民银行支持上海健全吸引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将中国和全球最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到上海,使上海成为全球金融从业者向往的地方。 上海一定能够如期建成以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为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新进展:首批17个区(市)联动试点
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新进展:首批17个区(市)联动试点

  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又有新进展,首批17个区(市)联动试点 为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合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的民政部门在上海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共同促进区域养老资源共享,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四省市还将统筹规划区域养老产业布局,制定区域内产业资本和品牌的市场指引,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尤其是在长三角区域内促进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的孵化。[详情]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上海: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 财联社6月6日讯,上海市委常委会今天下午举行会议,会议指出,积极主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地实施,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详情]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升级 ,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发展主力军 简介:《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也在会上进行签署;由长三角百家企业发起成立的“长三角企业创新文化品牌联盟”发布倡议书,并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层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论坛31日上海嘉定举办,这也是继上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的一次工作升级。 会上,沪苏浙皖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探讨企业内源高品质建设的新路径;13家优秀企业现场分享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经验。 “在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下,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打造更高质量发展的企业集群。”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表示。 此前,上海制定出台了《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时代上海企业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为企业文化氛围的打造奠定基础。 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惠文说,嘉定正与苏州市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和温州市合力打造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示范区。曾广受美誉、并被美国权威设计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佳公共图书馆”的嘉定图书馆便坐落在此。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尹良富也认为,“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会导致员工的行动力低下,对薪水和待遇稍有不满就会辞职走人。优秀的企业文化自身可以抑制人才成本,可以帮助企业在确立竞争优势时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谈到江苏做法时,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张年春表示,当前,许多企业正处在发展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做优做强关键期,还有些企业处于二次创业的奋战期、创响品牌的决胜期和研发创新的总攻期,迫切需要培育企业价值观念、精神意识来规范行为道德、形成发展共识、汇聚奋进力量。 以江苏南通为例,每年5月23日为南通企业家日,开展“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人物评比;同时,南通成立通商总会和南通世界通商总会,把国内境外的南通工商界人士集聚起来。“企业家成为南通媒体追逐的鲜活对象,成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座上宾;重实业、促发展,尊重、爱护、支持和褒扬企业家的氛围也逐步形成。”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说。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徐勤惠介绍,为了探索企业工作重心下移的模式,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企业文化俱乐部482家,使之与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城市文化公园“四位一体”;新的文化思想格局业已形成。 方太集团是一家聚焦高端厨电产品的宁波企业,尽管营收破百亿元却始终坚持不上市。“方太不上市并不违背经济运行的规律;事实上在遵循企业使命及远景的同时,我们可以给到消费者、员工和社会更多的回报。”方太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董洁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也从去年成立了方太大学,针对长三角地区企业家开设对外文化的体验营,每月会举办2次。” 在安徽经验中,推动新技术的研发、突出新媒体建设则是重点工作。安徽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新闻办公主任郑明武表示,合肥正积极构建以沪宁杭合为核心基地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促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高科科学城“双城同创”,推动知名科研院所在长三角地区互设分支机构,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向包括安徽在内的长三角地区集聚。 坐落在安徽合肥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在加大人才与科研投入的基础下获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70%以上。“人工智能也能更有温度。我们的AI无障碍公益已服务50万听障患者和6万多视力残障者;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语音转化成文字,建立起与听障认识沟通的桥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公关部副总监刘辉告诉记者。 《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也在会上进行签署;由长三角百家企业发起成立的“长三角企业创新文化品牌联盟”发布倡议书,并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层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详情]

江浙沪皖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江浙沪皖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江浙沪皖四地“一把手”齐聚芜湖 共商长三角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极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见习记者 郑颗粒 上海报道 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5月15日,长三角一体化保险创新研究与发展中心在上海揭牌,《长三角地区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合作备忘录》在南京签署;5月22日,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芜湖举办。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本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主题为“长三角: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江浙沪皖四地“一把手”更是齐聚芜湖,共同商讨长三角地区如何打造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增长极。 四地一致目标 “要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级、高质量发展样本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的奋斗目标。”当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致辞中表示。 国务院参事、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则在论坛主旨演讲中, 将长三角区域发展与国际、国内进行了比较,其指出长三角改革创新开放的重点指向有三个:第一,改革聚焦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第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变革,壮大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新动能;第三,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竟争新优势。 “长三角区域应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发展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其中一体化是路径,高质量是目标。我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推广复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和做法,全域逐步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开放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塑造全球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徐宪平称。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官方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仍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总量达到51341亿元,地区间发展协同性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特征在各地充分涌现,长三角整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正在迈上新台阶。 《华夏时报》记者也了解到,在22日下午,论坛也举行了一场重磅成果发布会,包括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主要城市轨道交通扫码便捷出行互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揭牌。 九项具体建议出炉 就在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举办前一天,由民建上海市委和闵行区政府共同举办的“上海民建浦江论坛”也在上海举行,民建上海市委发布了一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总报告》,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记者获得的这份报告显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示范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意义。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四大“新高地”,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高地、新时代开放新高地、全面深化改革新高地,和最具吸引力的品质生活新高地。 报告认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三大路径:一是打造以自贸区为核心的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以上海自贸区为引领,加强长三角地区开放发展合作协同,建立自贸区发展联盟,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走出去便利化等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开放。 二是打造以开发区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改革示范平台。依托长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开发区平台,推进改革创新协同,推动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政府服务环境、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发展环境,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则有九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把沪苏浙交界处的热点区县,及G60科技创新走廊、G50绿色发展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临海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打通联网。同时推进重大经济、民生及生态环境工程项目集中落地,推进改革举措统筹规划和系统集成;二是推进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建议深化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建设。支持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集研发和转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设长三角统一的技术交易市场;三是推进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的区域性地方金融监管细则。构建长三角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风险联防联控一体化监管的新机制。设立长三角合资银行的融资新平台,更好地满足长三角地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四是加快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推进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打造区域一体化智能交通体系;五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长三角公共交通“一卡通”、公共服务“一号通”、医保结算“一网通”、公共文化“一票通”、异地综合服务“一门通”。探索长三角医联体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和医生异地多点执业,建立互联互通的专科医联体数据库;六是推进长三角食品监管一体化建设。建议成立常设的长三角食品安全联席机构,强化监管合作;七是推进长三角水环境建设。建议组织编制长三角跨行政区水环境发展建设规划,降低全区域水生态系统的污染排放指标。不断完善以长三角水系污染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一体化、法治化、长效化机制;八是推进长三角区域性专门法院建设。建议在现有的专业法院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跨行政区域的航空法院、破产法院、互联网专业法院、劳动法院;九是推进长三角政务数据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强长三角政务数据平台一体化顶层设计,制定政务数据一体化技术标准体系,共建共享长三角大数据中心及公共平台。[详情]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26城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26城

  长三角14城首批实现“一网通办”,年内覆盖城市群所有26城 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正式开通运行,目前覆盖14个城市,年内覆盖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 5月22日,在安徽芜湖召开的2019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传来消息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在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滁州市、池州市、铜陵市等14个城市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 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包括30项企业事项(内资有限公司的设立、经营范围变更等)和21项个人事项(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相关手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对于30项企业事项,三省一市14城全部能提供异地办理服务,其中,“内资有限公司设立”全程网上办理,另外29项采取收受分离的线上线下联动模式。 而21项个人事项中,上海提供20项服务、江苏1城提供9项、浙江4城提供11项、安徽8城提供7项。 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此前推进的“一网通办”的先行先试和经验积累,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印发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 》(下称《工作方案》),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的“一网通办”。 根据工作方案,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分三阶段推进。 第一个阶段是2019年4月10日前,试点覆盖G60科创走廊的9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市。 第二个阶段是指2019年4月至12月,试点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以及若干个有基础、有意愿加入的城市,形成26+X个城市的格局。 第三阶段,则是到2020底前,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业务流程标准化,实现区域统一受理、长三角地区全覆盖,每季度更新事项范围。 据了解,3月29日,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亲自指导下,上海牵头召开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部署会议,部署相关试点工作任务。从4月3日起,三省一市成立工作专班,由三省一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部门牵头各省民政、人社、市场监管、档案、税务、医保、“12345”政务热线等7个部门的业务、技术人员40多人,每周至少三天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集中攻坚,先后召开30多场对接会,共同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现场对接联调专栏、专窗、移动端APP“无感漫游”以及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 目前,上述三省一市已经建立了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用户跨省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个人用户和法人的跨省身份认证,以确保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用户在三省一市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 与此同时,还建成了长三角地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三省一市数据互联互通。三省一市共同制定数据交换规范、数据质检规则等,实现数据对接,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办件库和事项库建设,数据入库率达100%,提供办件查询、附件下载等9项服务。 5月10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交换办件信息数据98万余条,办理跨省办件4648条,各类数据总量297万余条,为三省一市“一网通办”运行提供基础支撑。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设立的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旗舰店,成为了全国首个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旗舰店。三省一市还同时开通了120个线下办理点,其中,上海24个、江苏11个、浙江47个、安徽38个,同时实现长三角“12345”政务热线互转。 此外,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APP“无感漫游”上线运行。三省一市共同确定首批“无感漫游”服务清单共176项,实现跨省异地切换,一次登录即可享受所有入驻移动端汇聚页服务。这其中,上海提供31项服务,江苏、浙江、安徽平均提供约20项服务(省本级或市级)。同时,三省一市政务服务移动端APP实现7个证照电子亮证。 下一步,三省一市将建立长三角“一网通办”长效运维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拓展接入事项,推出第二批企业和个人服务事项。同时,今年完成长三角城市群26城接入长三角“一网通办”。[详情]

长三角:创新一张网 产业一盘棋
长三角:创新一张网 产业一盘棋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正从“单打独斗”向“集团作战”转型,人才、设备、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与共享使协同与互补的力量得到释放。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这种协同也面临着新的上升空间。 这几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这里未来将与上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东西呼应,在大科学装置上各有侧重,在科技攻关上分工协作。 500公里之外的上海,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24小时为全球科学家服务,这里释放的光是X光的1000亿倍,让人能看清1微米之下的微观世界。现在,这已经成为长三角科学家的公共实验室。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的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上,30万元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已经有26000多台,大科学装置和设施有23个。 为了支持跨区域研发合作,长三角各地也在制度上寻求突破。苏州、上海两地2018年率先推出政府“科技创新券”两地通用政策,实现本地的科研补贴异地使用。 在长三角,与一张网创新同步的还有一盘棋的产业发展。以汽车等产业为代表,长三角很多产业链已经开始跨省市布局。 记者发现,长三角产业合作正从产业链合作向共建平台延伸。 下一步,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编制专项规划,在人才、创新、产业等领域出台配套政策,将长三角打造成中国经济强劲、活跃的增长极。[详情]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