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清华九届良师益友获得者朱克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2日 17:02   新浪教育

  1、个人简历:

  朱克勤, 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副教授,1994年至今为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先后在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s, Physics of Fluid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英国皇家学会 Fellowship;2008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朱克勤老师曾获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研究生“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2、典型故事:

  朱老师对每个学生的科研进度和安排都非常清楚,并且非常强调要充分利用时间,几乎每次组会都会对大家说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工作往前赶。这倒不是催得紧来给我们增加压力,只是希望我们安排好时间,不要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也不要被一个一个懒散的念头影响效率。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前面时间抓得越紧,后面就越不用急,也就越顺利。 

  朱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虽然科研教学等任务繁忙,但仍抽出时间关心实验室每位学生的科研和生活细节,对其他导师甚至外系学生的问题及要求也能予以满足。在专心科研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开设的课程受到学生的追捧,学术活动中的报告也极具吸引力跟启发性。真正称得上是“良师益友”。

  3、新闻报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访研究生“良师益友”9次获得者朱克勤老师

  朱老师曾经9次荣获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是学生心目中讲课最好的老师之一。朱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访谈,我们很荣幸能近距离聆听朱老师的教诲。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被问到学生为什么每次都会选择自己作为“良师益友”的时候,朱老师很谦虚的回答道:“其实,我只是做了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朱老师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朱老师十分重视讲课。清华的研究生都是有上进心、有求知欲的,都是希望从课堂上汲取大量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转化为科研成就的。所以,朱老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心情都会很不平静,觉得担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正是这样一种责任感促使朱老师对于每一堂课都极其重视。他每年都会把最近前沿的内容加到课程中去,鼓励学生思考这些开放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还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朱老师讲授《高等流体力学》课,作为清华大学第一批研究生精品课,朱老师在备课时要不断地去看最前沿的文章,把最新的科研重要进展都融入到讲课中,他选择的内容都是上世纪后半页流体力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例如流体力学中的混沌理论等。有些同学可能会做这方面的东西,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听课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这门课在基础知识和研究前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学们在学完这门课后,对流体力学的认识整个就上升了一个台阶,以后再看到新的文章就不至于感到非常陌生了。

  朱老师说:“由于年龄的差距,老师和同学之间有代沟,老师处于强势,学生处于弱势,要做到平等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换位思考。同学们来找我,基本上是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人生观、价值观、科研进程中的迷茫等等,所以即便自己精力有限,也要和他们认真地谈。老师不能因为自己忙而拒绝学生,要欢迎学生来问问题,鼓励学生来问问题。老师只要表露出一丝的不满,学生们就不敢来了。”就在我们访谈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打来电话想跟朱老师谈谈,朱老师让学生第二天早上过来找他。在朱老师心中,学生的事情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凡是学生的事情我都会放在第一位,尽早安排,全力解决。这个原则很重要。学生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感觉我还有进步的空间。作为一名老师,我只是尽全力去完成好我该做的每一件事,然而也许每一件平凡的小事都会让学生们感激。‘良师益友’10周年的时候,给3位获奖最多的老师颁了一个特别奖,我也在这三人之中。当时很感动。你关心学生,学生也会关心你,人心就是这样的,任何事情都是会有回报的。”

  “君子和而不同”

  朱老师在课堂上和组会上都要求学生们主动提出问题。朱老师认为,中国的学生从小受的教育都是如何接受知识,不善于提问。从小学起,中国家长就会问孩子,“你今天学了什么知识?”而西方国家的家长则经常会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提了什么问题?”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的理念。这个从小养成的习惯让同学们不擅于提问题,不习惯学术讨论,不敢挑战权威。从第一堂课开始,朱老师就不断鼓励学生们提问题。很多学生起初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有水平,而朱老师则不断跟学生们强调任何问题都是好问题。久而久之,提问题就成为了朱老师课堂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最喜爱的课程则是给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课。

  组会讨论时,朱老师时而以导师的身份给出指导性建议并倾听学生的观点,时而以学习的姿态参与讨论。这些问题上,大家的观点往往各有差异,有时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君子和而不同”是他的理念,他尊重学生的观点,从来不以长辈的身份压人。

  朱老师说:”很多同学认为,给别人提问题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其实,观念不同并不妨碍我们的和谐。我们可以争论,但是争论不会妨碍我们之间的关系。反过来,表面上看起来很一致,没有任何争论,但是工作起来并不和谐,同而不和是小人的做法。”

  朱老师在给学生们修改文章时,也体现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他对研究生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特别重视,不少都要改十几遍,从文章的创新性、完整新等方面都要有要求。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后,以后的文章就基本就不用太操心了。改的太多,有些同学会有些抱怨。朱老师认为,修改文章就相当于一个工艺师在雕一个工艺品,一定要精雕细琢才会有价值。 朱老师这样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今后是真正有好处的。

  “希望同学们在清华园里快乐地成长”

  访谈中,朱老师给研究生同学们提了很多有益有用的建议。“现在跟我们那个时代相比,现在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国家的经济发达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打开了;但是,现在的社会更复杂,环境更恶劣,空气更污浊,学生的问题更多,逃避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现在的80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困惑就更多了,到了清华以后遇到了一些挫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勇于面对挫折,能够克服困难的重要前提。作为学生,你还不太可能去改变你的周围的环境,更不可能去改变社会,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困难和挫折。作为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在清华园里快乐的成长。而这种快乐不应该是被过分溺爱孩子的快乐,它应该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工作,来源于团队的合作,来源于健康的体魄。这些东西做好了,才会真正感到快乐。”

  对于即将入学的研究生新生,朱老师也提了一些建议:“研究生独立的成分更多一点,跟本科生有很大区别,这就需要自己去做调整。如果不能把这个转变做好的话,就容易出问题,很多时候不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

  清华就要迎来第一个百年,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首先要有世界一流的学者。朱老师认为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历史原因,近代科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外国学者创建的。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学者应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在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质量基本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志向远大的学生的比例还太少。只有自己有非常远大的志向才有希望到达顶峰。有了远大的志向,还需要能脚踏实地的奋斗。朱老师希望在二十一世纪末再回顾过去的百年时,在我们清华研究生中能出几个对世界科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学者。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才30年,建立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老师和同学们踏踏实实地一起奋斗。

  在访谈中,我们感受到了朱老师的谦虚,感受到了朱老师的平易近人,感受到了朱老师治学上的严谨,还感受到了朱老师对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朱老师在签名簿上写下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寄语广大研究生同学。访谈结束了以后,朱老师对我们说:“你们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来找我,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能做朱老师的学生,确实三生有幸。

  来源:清华大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