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懿:新媒体时代下的写作与传播

原标题:张懿:新媒体时代下的写作与传播

东莞文学艺术院冬令写作营专家讲座回顾(六)

编者按:

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培育工程,加强文学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为进一步孵化培育更多的文学中坚力量,在孵化项目中再催生更多的优秀作品,在东莞市文联指导下,2022年12月12日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写作营开营,对优秀中青年作家进行培训。本次冬令写作营邀请了国内文学名家《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著名诗人西篱、著名诗人郑小琼、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资深文学编辑张鸿等名家,以线下现场授课和线上远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东莞文艺精品文本类孵化项目签约作家、东莞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等学员进行授课,激发东莞创作生产活力,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创作向高峰迈进。目前写作营已经结束,东莞文联公众号将推出七期专家讲座回顾,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老师从一个编辑的角度出发,与到场学员分享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的投稿要求,以及作为编辑的选稿角度和选稿倾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张懿老师毕业于武汉大学,从事图书出版工作20余年,参与策划编剧的图书包括多部名家名作和大型文学图书丛书,所策划编辑的图书屡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大奖。

击内心 文字如烙印记录人性

新媒体带来了个人表达的便利性,如今可以说是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个人随手编一段微信感悟或者发一段视频配文字,点击“发表”就是一种文字和信息的输出。对于很多编辑来说,因为接触到的文字相对多,对于文字哪些是复制,哪些是粘贴,哪些是拼凑,哪些是原创,还是比较敏感。文本过剩,是大量的一个文字创作和被传播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找回写作创作的庄严感及仪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懿老师认为,想要提升投稿水平,增加上刊的可能,核心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的内涵。作品文字印证我们关注的社会现实,要印证人的内心世界。有力量的文字就像一个烙印,会让人快速记住这个作家,记住他的题材,记住他的风格,记住他的叙事方式。人性是不会过时的永恒主题,但是我们表达人性的时候,如何用合理的逻辑结构、有辨识度的叙事风格,用干净而饱满的语言,给每天在手机屏幕上过眼大量文字、图片、视频的受众留下印象和回味,确实需要长期的打磨和训练。

针对一些作家暂时认为不太成熟不愿出手的稿件,张懿老师建议,不要轻易放弃,可以暂时留存。经过一段时光的淬炼之后,再拿出来品析,也许经过文字的沉淀与心境的变化,重新提笔修改打磨,没准在合适的时机发表出来,还能成为一部满意之作。

出新意 题材选择要恰当

张懿老师说,现在各个出版社、杂志社的编辑甚至包括读者容易有审美疲劳,特别是编辑不断被有限的时间挤压得更加挑剔,一个作品有没有特点,能不能吸引他,有时就依靠非常敏锐的“第一眼”判断力,来决定是否往下精读细读。这时候如果有比较新颖的题材来抓住他们的眼球,这样投稿命中率可能将有提升。

张懿老师以安徽作家李凤群获得“中国好书”的长篇小说《大望》为例进行了阐述。她表示,这部小说题材和表现选取就非常特别,作者写了一个老年故事,但又加了魔幻变形的叙事风格。她这种魔幻中的现实主义,写得非常深刻,非常尖锐,一边是真实的人间烟火,一边有时离奇的古怪事物,以荒诞的手法拷问灵魂,同时作品又充分反应了人性,大受好评。

如果有特定的一种复杂的设定、表现,或者超出大家预期的书写,那你整个作品将更容易吸引关注,特别是当下以年轻人为主导的这个媒体传播环境下,这类作品是非常容易引起话题关注和出圈传播的。

多磨练 找到自身的语言风格

文稿就是一个个字符组成的语言矩阵,语言绝对是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其实在很多成名作家下的身上,能体现的就更加充分,一读即知,因为他们语言的风格都经过多年的磨练后成型,具备浓郁标签化的个人特点,但也极难突破自己的语言风格。突破自己反而是最难的。多写、多练是对作家风格形成的最好磨练,也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张懿老师如是说。

张懿称,当你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系的时候,这时候你投稿可能就会事半功倍了。但是如果你还处在寻找个人风格的阶段,那就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投稿的时候,建议在最后附上自己的履历,如作品发表过哪些,在哪里发表或出版过,荣获过什么奖项或者评价。在新媒体时代,需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特点优势清晰扼要展现,通过辅助信息让编辑第一时间找到判断和评估的一个切入点。

破壁垒 不犯常识性错误

针对年轻人或者刚入门的作家,张懿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表示,年轻作家首先不要太执着于书写自己的经历。新人写作大多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反而有时候会越写越窄,这时候就需要跳出来,跳出自己写自己,寻找一种更广泛的共情。

张懿老师提醒大家,写作本身也是一种职业精神,如果想把一个好的内容传播出去,必须有一种特别严谨的写作态度,不能犯一些常识性错误。我们在判断一个稿件的时候,如果作品有硬伤,或者是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可能编辑会觉得创作者的写作态度或者专业精神不够。我们描写的诸多事件、诸多细节、诸多经验,一定可靠真实的,才能在讲述中带领读者进入无限的可能,不会因为一个小疏漏“出戏”而被弃读。

接地气 深挖本土亮点

21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而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拥有广阔的叙事背景和丰富的题材资源,积累有非常多的故事值得挖掘。张懿称,东莞是一个既有底蕴又有活力、既年轻又包容的城市,本土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视野打开,可以融入更有创造力的正在发生、正在改变的元素,来表现东莞人、东莞这座城市、东莞精神。

“我非常期待东莞能够涌现一些出彩的作品,题材可立足于东莞,辐射广东和大湾区。我们本土作家创作起来会更加便利、更加有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个时代的所见所感用打动人心的文字表现出来,我想这种扎根于当下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会更有共鸣。”张懿说。

张懿老师的精彩讲座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有学员称,“张老师的讲座生动朴实,非常接地气,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投稿创作的一些规则及方向,同时也对东莞的文学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现场收获颇丰,未来将不断立足于本土题材,融入生活,以新时代的见闻推动文学创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