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司马城
司马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391
  • 关注人气:2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进《老知青聊斋》

(2017-05-24 21:00: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北大荒*上山下乡
原文地址:走进《老知青聊斋》作者:胡良骥

走进《老知青聊斋》

 胡良骥

 一本满带着醇厚的草原气息的14万字的小书近几年在曾在内蒙古牧区插队的北京老知青手中传阅。“一受草原养育恩,知青便是内蒙人”。他在草原老知青心中激荡起的对第二故乡的种种情思,是很难以三言两语表达清楚的。这本书就是由因出版过《血色黄昏》、《草原启示录》而被有些老知青称为“草原知青文学的发祥地”的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老知青聊斋》。

本书的作者邢奇是北京二中1967届高二2班学生,曾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插队。走进《老知青聊斋》,他把读者带入那片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草原,与六七十年代身穿蒙古袍的北京老知青和土生土长的牧民一起体味牧区劳动和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感受那喜怒哀乐。全书分为三辑。首辑“昔时人物”35篇,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看似洒脱地讲述了在同一背景下数以百计的草原人那形形色色的遭际。用几百字甚至几十字就生动地讲述出一段往事,并相应勾勒出一个或几个让人读了就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艰苦的插队生活有喜有悲。作者讲述的有些故事的喜剧结局,往往让人感到意外,又会抱以会心的一笑。悲剧则贯穿着当时深刻的时代烙印,发人沉思和联想。有的故事让人读了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像题为《滑稽》的一篇。主人公索米亚年轻时曾在王府任连长,作了解放兵因作风问题被判以劳改,“文革”中被定为坏分子。重新划分阶级成分时,因其妻曾为王府之奴,他家被定为贫牧。但在立户主时,问题出来了。索米亚作贫牧家户主自然不行;因无女人作户主先例,其妻也不行;最后群众一致评定其六岁的儿子为户主。够滑稽的吧?作者总结:“但此种滑稽来得太严肃,竟无人能滑的起来也。”二辑“牛羊犬马”31篇,是文学作品,也是人与动物系列的科学小品。这些篇什既写了草原上与牧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牛、羊、犬、马、骆驼的方方面面,也写了人与其天敌狼、鼠、蚊、虱等的顽强抗争。草原上人与动物的林林总总,凡是我们这些草原老知青想得到的,作者差不多全写到了。简直就是一部小百科。说是科学小品,又绝不严肃和枯燥。作者把知识巧妙地揉进各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取知识。三辑“草原杂忆”30篇,尽写草原四季牧人(当然也包括知青)的劳作和生活。从接羔、剪羊毛、打草、灭火到采蘑菇、摘野菜、搬家、搭蒙古包、柴米油盐茶。当然最主要的是放牧,背景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击雪狂。所有这些,都是牧区的家常事。可是,您翻开这辑,一篇篇往下看吧,就像一幅幅牧区风俗画,一曲曲草原长调牧歌。这里显现的是一片真实的草原,一片活生生的草原,一片令人无限神往的草原。

《老知青聊斋》中的这96篇散文,信息密集,字里行间浸透着浓郁的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特色和牧区的风土人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邢奇是个有心人。他在牧区的插队生涯中“昼审原莽,夜观天象”。他不光用眼睛观察,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而获取第一手资料。我猜想邢奇插队时一定坚持写日记,不然他何以对往事那么记忆犹新。很多事情在众多草原老知青的头脑里逐渐淡漠了,如今经邢奇的笔提醒,又历历浮现在眼底心上。他们不禁赞叹:写的就是那么回事,准确,细致,生动,深刻!最经得起推敲的是一些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吃手把肉:牧民“左手执肉,右手拇指按肉,余指执刀直接向口中削食。刀刃距口之近,令人捏汗……”知青则“大半以牙撕啃,即便用刀,也是刀刃向外,绝不肯对口而削也。”再如骑马:“男子上身稍稍偏斜,女子则端端正正”。没有细心的观察体验,是写不出的。

最让人佩服的是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他惜墨如金,每每用很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信息和思想感情,这得益于他古典文学的根底。他把古代汉语和白话文的句式娴熟地结合起来,叙述时揉进京味儿、蒙古味儿的土语和当前的流行语,读起来幽默,生动,风趣,津津有味。

《老知青聊斋》绝不仅仅是草原知青文学,研究民俗学、旅游学、语言学的读者也会从中获取有益的东西。还要提及的是,在各类图书中插图日益稀少的情况下,同样是草原老知青的李立祥、张乃勇分别作的封面画、尾花和每辑开首的插图,满带着草原气息,为本书增色不少。

写于2000年初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