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鸊鷉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凤头鸊鷉


中文学名:凤头鸊鷉

二名法:Podiceps cristatus

纲:鸟纲

目:鸊鷉目

科:鸊鷉科

种:凤头鸊鷉

分布区域:在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非洲和澳大利亚繁殖。

英文名:Great Crested Grebe



名称类别


【中文名称】凤头鸊鷉

【中文别名】凤头䴙䴘、债鸊鷉、浪里白、水老呱、水驴子

【拉丁学名】Podiceps cristatu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Great Crested Grebe

【科属分类】鸟纲、鸊鷉目、鸊鷉科

外形特征


凤头鸊鷉是一种游禽。也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有鸭子一样大小,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夏季时头的两侧和颏部都变为白色,前额和头顶却是黑色,头后面长出两撮小辨一样的黑色羽毛,向上直立,所以被叫做凤头鸊鷉。它的颈部还围有一圈由长长的饰羽形成的,像小斗蓬一样的翎领,基部是棕栗色,端部是黑色,极为醒目。

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

分布范围


凤头鸊鷉的分布范围较大,从欧洲、亚洲,一直到非洲、大洋洲,都有它们栖息。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中国有分布,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有一部分凤头鸊鷉也在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东部沿海一带越冬。

凤头鸊鷉在青海有1亚种:指名亚种 Podiceps c.cristatus (Linnaeus)。见于青海湖及青海湖南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各种水域中,特别在有浓密的芦苇和水草的湖沼中,数量较多。潜水的能力很强。受惊时从不飞离水面,而是潜入水中,很少登陆活动。食物与一般鸊鷉类相同,以各种水栖昆虫、小型虾、鱼及一些水生植物为食。

生长繁殖


凤头鸊鷉繁殖时在黑龙江省,5月中下旬开始营巢在隐蔽条件很好的芦苇或蒲草中。巢为浮巢,一部分浸于水中,一部分在水面上。巢由芦苇、水草等堆集而成,呈圆台状。巢的上部外径25—32cm,下部外径61—70cm,巢高50—60cm。每巢通常产卵4—5 枚。卵呈长圆形,呈灰白色,表面不光滑。卵重(18枚)37(33.8—44.8)g,大小为37.6 (35—40.5)mm×52.1(47—56.2)mm。雌雄共同孵卵。亲鸟离巢时,用金鱼藻、睡莲等水生植物盖在卵上。孵卵期27—30天。雏鸟属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就能跟随亲鸟下水活动。

相关分词: 凤头 鸊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