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和情色文学让眼镜走向全世界 | 书海拾贝

来源:凤凰读书2017.12.22

作为一个热爱科学但没能走上这条职业道路的人,我在阅读中找到了满足自己这个缺憾的方法,科学史尤其又是一类我偏爱阅读的书籍。不过,大部分的科学史卷轶浩繁,看起来常让人觉得疲累,因为太重。而这本《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则另辟蹊径,轻盈地选择了一个令人豁然洞开的角度,让我重温了一遍人类文明的诸多发明史。它让我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在人生的前几十年找到进入历史的正确方式,如果重新回到高中,我大概会选择文科吧。

想要了解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发展,又是如何导致了我们今天这样的一个世界,阅读科学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史蒂文·约翰逊撰写的《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就是一本科学史。可是,他使用了一种独特的串联起历史的角度,使得这本科学史不仅妙趣横生,还极富令人豁然开朗的洞见。

史蒂文·约翰逊是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畅销书作家,著有9部作品,其中包括《完美未来》《好创意从何而来》《发明空气》《鬼地图》和《所有坏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好事情》。他创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网站,同时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和英国广播电台系列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主持人和联合制作人。他的另一本书《伟大创意的诞生:创新自然史》是当年的《经济学人》年度佳作,他的Ted演讲有超过百万的点击量,被誉为数字化未来十大科技思想家

简介:泛90后,写小说和剧本,擅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和煞有介事的无所事事。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谋杀电视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长篇小说《潜能者们》。小说《谋杀电视机》曾获得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并被改编为同名舞台剧于人艺上演。职业编剧,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评审。

1

在讲述这本书之前,我们必须先来介绍一个概念,蜂鸟效应。它指的是进化史上发生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都知道花卉和昆虫之间的互利互惠现象:在最早的时候,花卉只是单纯地生长,但当昆虫开始了授粉行为以后,花卉的颜色和香味开始进化,能够向昆虫发出信号,告诉它们周围有花粉。同时,昆虫进化出可提取花粉的复杂系统,并且无意之间为其他花卉进行了授粉。慢慢地,花卉和昆虫都在形体上相互适应。

于是,我们发现,共同进化的相互作用经常导致生物体发生变化,使生物体看起来似乎与原始物种没有直接的联系。开花的植物和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现象,产生了花蜜,并最终为体型更大的生物体,蜂鸟,提供了机会。为了能够从植物中吸食花蜜,蜂鸟进化出了一种极其特别的飞行机制,使它们能够悬停于花朵旁边,而其他鸟类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花粉的进化竟然改变了蜂鸟的翅膀,这就是神奇的蜂鸟效应。

基于这一点,作者尝试着重新梳理科学史,试着借由科学史上的一个创新或发明,是如何导致了另一系列的创新发明这样一种思路,去给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的神奇发展过程。作者选取了玻璃、寒冷、声音、清洁、时间和光,六大领域的科学史,为我们展现了他极度博学、又极富创见的脑回路。

在这里,我们不妨试举一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带领我们重新观看人类的发明史的。

从二氧化硅到电视机

在第一章,作者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玻璃的发现。玻璃,即二氧化硅。在最早它被发现的时候,只是被用来作为饰品。在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玻璃首次从饰品被转化为一种先进技术,玻璃制造商想办法让这种物质做得更加结实,并将它制造成器皿或窗玻璃。这之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为这种物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虽然这在表面看来无足轻重,也被大部分历史学家所忽略,这个历史事件导致一小群来自土耳其的玻璃制造商西渡地中海,最后在威尼斯定居下来,做起了老本行。这样,由于这群玻璃制造商的存在,威尼斯这座城市便从一片沼泽地,发展成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

玻璃制品在当时虽是奢侈品,但制作起来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政府便决定将这群玻璃制造商全部集中在了一个城市社区般大小的独立岛屿上,这导致这群玻璃制造商产生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又形成了技艺方面的群体共享。于是,一位名叫安杰洛·巴洛维亚的玻璃制造商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反复进行实验,最终制造出了一种异常晶莹剔透的玻璃,这就是现代玻璃的起源。

与其同时,在12世纪和13世纪的修道院里,修道士们在烛光照明的房间里苦读宗教抄本,他们意外发现,使用一种弧形玻璃块,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看见抄本上的字。于是,玻璃制造商们发明了一个新事物,眼镜。这种制作精巧的新设备几乎成了修道士学者的专用仪器,为什么只是他们在用呢?其实,当时老视这一问题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他们有这个毛病,因为他们不读书。

到了15世纪40年代,古滕堡发明了印刷机,这项发明极大地改变了当时的世界:识字率显著提供;颠覆性的科学与宗教理论包围了正统信仰的官方渠道;长篇小说和印刷的色情文学这类大众休闲读物,变得随处可见。此外,这项发明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影响:它使大部分人意识到,他们看不清近处的东西!于是,这一发现使人们对眼镜的需求激增,眼镜成为第一项先进技术,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化之舞并没有就此停步。1590年,在荷兰小镇米德尔堡,一位眼镜制造商无意中将两片镜片叠合了起来,结果发现他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就这样,显微镜诞生了。不久后,显微镜将揭示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病毒群体,反过来又导致了现代疫苗和抗生素的发现。显微镜发明20年后,一群荷兰制造商几乎同时发明了望远镜,不久后,听说了此事的伽利略,将设备改进以后观察到卫星围绕木星旋转这一天文学现象,自此,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遭到了真正的挑战。

这之后,镜片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媒体演化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摄影师利用它将光线聚焦于经过特殊处理的能捕捉图像的纸上,电影摄制者利用它记录随后放映活动的画面;20世纪40年代开始,我们给玻璃涂上一层荧光粉,然后向其发射电子,这样就诞生了电视机。这些转变出现于各式各样的新事物和材料中,而所有的转变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依赖于玻璃传送光、处理光的独特能力。

从玻璃到自我主义

3

玻璃另一条引人深思的发展路径是镜子。现在,我们总喜欢在品尝美食或是旅游度假的时候自拍一些照片,分享到社交网络。然而,你有想过为什么现代人如此热衷表现自我吗?你有没有想过,在很久之前,人们对自我并没有这么在意。没错,通过绘画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1400年之前,自画像并不属于欧洲的艺术传统,人们画风景、画宫廷场景、画宗教场景,以及其他一千种题材,但是他们并不画自己。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这一绘画形式才逐渐出现乃至风靡开来,成为一类最被推崇的艺术作品。这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镜子的发明。在镜子出现之前,普通人一辈子也许都不真切地知道自己长什么样。

菲利波·布鲁内列斯机利用镜子发明了绘画中的直线透视法,画出了佛罗伦萨受洗堂的映像,而不是直接看到的画面。在文艺复兴的晚期,镜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过镜子,画家们可以以更真实的方式描绘他们身边的世界,以及他们自己。更加重要的是,看清楚自己,让我们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改变首先是哲学意识上的。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技术与文明》写道:自我意识、自我反省、对镜交谈,这些都跟随这一新事物本身而发展起来。其次,它带来了其他社会架构层面的改变。社会习俗、财产权以及其他法律惯例开始围绕个人,而不是围绕更古老、集体性更强的单元建立。人们开始描述他们内心的生活,并严格地进行自我审察。此后,欧洲人的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以新的方式围绕自我确立自身的价值,这一转变将在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

看,这就是二氧化硅这一听上去十分普通的化学物质,在被人类发现并被用来进行使用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像蜂鸟效应一般引发了种种人类文明的震荡,又是如何与其他人类的发明创新一起进行相互影响。一块小小的玻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阅读率,也催生了微生物学和天文学的诞生,同时,它还改变了绘画艺术,并在世界观上引发了革命性的更新。

依照同样的思路,作者还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了其他五大块领域的发明创造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譬如,冰块是如何被商人发现,可以用来被送往炎热的地带降温,这之后降温这项技术是如何发展,影响了现代人类的饮食文化——速冻食品的诞生,制冷技术又是如何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式,甚至影响了人们的迁移。

一个有趣的事情是,作者在探究这些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发明在历史上,并不是单独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初,哥伦比亚大学的两名学者详细考察了发明史,他们列出了148个同时出现的发明的例子,它们大多数都是在同一个十年期出现的。它们被发明出来后,又有几百项类似发明出现。在讲述有关的发明史里,作者特意提到了爱迪生和灯泡,其实,灯泡并不是爱迪生的发明,只是他恰好发明了最完美的那个。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对于一项重大发明的创新来说,个体真的那么重要吗?历史似乎向我们证明了,即便没有爱迪生,灯泡也会被发明出来。

***

“平安客服节”是一个将阅读服务作为核心,通过“家庭关系促进阅读”、“阅读促进家庭关系”的良性循环来培养家庭内部阅读习惯的活动。“书海拾贝”书评栏目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由平安人寿联合凤凰网读书频道共同推出,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分享读书心得和个人故事,旨在通过这样一个从金融到人文跨界的活动,推动更多读者拿起书本,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若想进一步了解本期著作,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在客服节平安书院里,免费获取这本书希望你也能早日参与其中,丰富宝贵的精神世界。

主编:严彬()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加载失败,请点击重试
    已加载全部评论
    返回首页
    扫码下载一点资讯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