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无障碍 | 移动版 | 繁體版 | English |

阳江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网 时间:2023-12-28 16:30 【字体: 】 浏览量:-
转载分享: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阳江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的重要要求,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

  1.高点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道、处事之规、行为之舵,落实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示范带头作用,制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3年学习计划,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与个人自学等方式,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截至11月9日,召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3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7次。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举办读书班,推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全面扎实有序展开。

  2.守正创新,抓好机关党建。扎实推进“五型”模范机关创建。印发《阳江市财政局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方案》,持续推进“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夯实财政机关鲜明政治本色,推动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当好“三个表率”,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具体行动上。市财政局获得市直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表彰。印发《阳江市财政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压实党建工作责任,明确党建工作重点,高标准严要求开展专题学习、讲党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

  3.求真务实,深化调查研究。结合主题教育和打造服务型机关,以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切入点,积极开展深调研活动,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局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企业听诉求、解难题,在产业空间、政策扶持、争取资金等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切实做到调查研究到基层、解决问题在一线、服务企业进家门。

  (二)强化财政统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1.财政收入支出完成情况

  全力以赴抓好收入组织工作,强化多部门、上下级联动的财政收入统筹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拓宽市级财力来源。今年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83亿元的87.6%,同比增长5.7%,剔除留抵退税等不可比因素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同比减收3.1亿元,下降4.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56.8亿元的79.6%,同比增长7.2%,占预算收入62.2%。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税收收入可比口径同比下降2.6%;非税收入完成27.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26.2亿元的104%,同比增长3.2%,占预算收入37.8%。

  今年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1.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支5.8亿元,下降2.4%,其中民生类支出177.9亿元,占财政支出77%。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民生资金提前做了安排,资金拨付步伐加快,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财政支出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总收入分别达到50.91亿元、1.37亿元、14.06亿元、1.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3%、24.54%、19.00%、21.05%,完成全年预算的82.70%、77.40%、86.20%、78.86%。四险种总收入合计67.72亿元,同比增加4.64亿元,增长7.35%。 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分别支付52亿元、1.43亿元、10.62亿元、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1%、11.71%、20.00%、18.71%,完成全年预算的83.83%、78.14%、87.55%、87.77%。四险种支付合计65.70亿元,同比增加5.64亿元,增长9.39%。

  3.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

  完善事前审核、事中调度、事后监管的涉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体系。重点推进涉农资金项目库建设,明确入库项目范围和审查标准,指导各县(市、区)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可落地的重点项目。2023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涉农统筹整合转移支付资金123,843万元,全部用于县(市、区)、镇、村,最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我市省级涉农资金已支出 19,524万元,支出进度为15.8%。

  4.债券资金助力项目建设

  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加大政府债券倾斜支持力度,2023年我市共申报债券项目297个,需求总数596.68亿元。截至9月,我市共有225个项目进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项目清单,需求总数476.89亿元。2023年以来我市获得新增债券61.5亿元,实施项目94个,超八成投向“百千万工程”相关项目。截至目前,已支出57.2亿元,支出进度为93%,保障县镇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的建设资金需求,推动一大批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建设实施,为县域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5.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投入

  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民生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2023年安排债券资金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8亿元、阳江市综合文化中心1亿元,截至9月底已支付2.04亿元,同时我局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严格资金监督核查,对项目资金申请资料进行核对查验,针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如阳江市综合文化中心、阳江森林公园二期建设工程等项目。此外,2023年1-10月市直PPP项目根据合同按绩效履约已付费1.28亿元,比2022年全年付费0.73亿元增长0.55亿元,增长75.34%,付费水平大幅增长,主要用在能产生社会公共综合效益的交通公路港航、市政污水、垃圾处理项目上,充分体现诚信政府契约精神,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6.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和培植后续财源的“第一菜单”,重点支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点对点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市财政局依法依规做好年度预算安排的招商引资经费请款报告审核工作,保障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经费,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2023年共办理招商引资请款报告16笔,请款金额577.1万元,实际核拨招商引资经费469.2万元,机动经费65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签约内外资项目约149个,投资总额约1183亿元,现投资总额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8.3%。

  (三)聚焦产业发展,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1.聚焦产业转移,推动支持制造业当家实施。紧紧扭住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这个关键抓手,统筹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集群建设,加快传统产业“专精特新”发展和“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配合做好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用“金”支持制造业发展。1-10月,共争取省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资金约3.8亿元,整合安排市级资金1.5亿元支出产业发展,其中安排产业有序转移注入资本金3.9亿元(其中省2.4亿元、市1.5亿元)、引导和奖励优质企业落户我市园区的产业共建资金0.6亿元、奖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资金0.4亿元等,助力推动我市制造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二是用“心”支持制造业发展。为充分发挥市财政职能,用好上级惠企助企政策,大力争取上级资金,合理统筹省、市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发展,我局成立了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财政保障工作专班、高质量建设制造业强市工作专班,工作专班组长由局“一把手”担任,带领全局,凝心聚力做好我市制造业发展资金保障工作。三是用“策”扶持制造业发展。今年省、市大力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建设工作,市在省出台的《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方案(试行)》(粤财工〔2023〕13号)基础上,出台了《阳江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财政支持方案(试行)》(阳财工〔2023〕27号),从用好省支持政策和统筹市县两级财力支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两方面制定措施。

  2.聚焦生态福祉,完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2023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工作重点,按照保民生保重点的原则,重点保障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加大向林业倾斜的力度,统筹安排7.5亿元,聚焦支持实施绿美广东大行动,着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和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主题建设。其中安排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资金1.8亿元,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资金3.4亿元,绿美自然保护地建设资金1.8亿元,为推进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绿美广东的美好愿景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3.聚焦协调发展,强化资金统筹支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战略任务,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我市落地实施。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围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绿色发展、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补短板、调结构,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债券投资拉动上加力。2023年已统筹新增债券资金61.5亿元,保障县镇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乡村振兴、基层卫健、教育等领域“百千万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为县域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上加力。深化预算管理,科学编制年度财政预算,加强财政资金全链条绩效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监督,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市县“百千万工程”资金监管。

  4.聚焦民心所向,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投入资金1500万元确保打通蔡屋村路、岭东街两条断头路项目建设,疏通道路“堵点”,畅通城市“微循环”。投入债券资金11亿元用于阳江高级中学建设项目、阳江市人民医院院区升级改造项目等,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施教育高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健康阳江建设,加快补齐医疗卫生发展短板,促进我市民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统筹解决2885万元用于重症床位和救护车配备项目,首批在市级四家医院增设重症床位70张,救护车8辆,提升各相关医疗机构重症救治能力。安排疫苗资金500万元,推进“打疫苗、筑屏障”工作开展,全面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保障更高水平的平安阳江、法治阳江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满意度。

  (四)完善管理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1.全力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抓实预算绩效评价这个“牛鼻子”,强化部门绩效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全市各预算单位完成绩效自评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分配资金的重要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狠抓市对区预算绩效管理重点项目考核,对照考核要点,统筹协调各相关单位落实具体考核任务,加快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全面贯彻落实有关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要求,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系统监控模块设置预警规则,对不合规使用资金情形进行预警。坚持线上监控与线下核查相结合,通过系统预警和人工判断发现疑点等方式进行核实,强化过程监督,有效促进了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3.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加强资产使用管理,全面落实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规定,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规范处置资产。加强资产配置的预算管理,同时在决算中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国有资产收入、支出以及国有资产存量情况,建立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础信息化管理,完善账务管理,做到账实相符和账账相符。认真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细化报告内容,完善报告程序。同时,我市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配备比例,2023年我市配备执法执勤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共127辆,其中执法执勤用车36辆,包括新能源汽车25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91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和节能车共7辆。执法执勤用车新能源配备占比69.44%。

  4.深化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及业务改革。通过“数字财政”系统开展预算编制和批复工作。围绕按时批复和完成部门预算公开的目标,积极与工程师、单位沟通协调,帮助单位在“数字财政”系统编制完成本单位预算,并在单位“二上”后及时批复下达预算,确保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能及时收到批复数据,按时完成预算公开。同时,研究推进“数字财政”系统流程优化,大大提高了财政服务能力、办事效率和资金支付速度。

  5.创新推行“二上二下”债券项目库管理机制。为提升债券项目储备质量,提高上级对债券项目的审核通过率,加大向上级争取新增债券资金力度,市财政局按照”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要求,创新实行“二上二下”滚动式项目库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债券项目库运行流程,增进投资“撬动力”。

  (五)严肃财经纪律,坚守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思维

  1.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坚决履行好财会监督主责,把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牢抓实。成立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印发工作方案,针对减税降费、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组织全市预算单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阳江市自查复查发现问题为107个(包括债务领域),省复查发行问题4个,共111个问题。截至2023年10月,已整改问题83个,全面落实专项整治各项工作任务,以查促改、以查促建,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2.全面提高预决算公开工作水平。将预决算公开作为提高预算透明度、提升管财理财水平、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利器,严格按照上级关于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部署,快速响应、周密行动,督促各预算单位对2022年决算和2023年预算公开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组织各县(市、区)开展预决算公开检查工作,重点对市本级73个预算部门、220个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覆盖面达到100%。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实时动态督促单位落实预决算公开的主体责任,立查立改,推进财政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3.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将政府购买服务用于党建和调研、执法等日常性工作问题纳入财政监督检查的重点,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与纪检、审计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认真开展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制管理,坚持立行立改、即知即改,逐项纠正销号。

  4.持续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效能。健全政府采购政策落实机制,坚持为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和资金在促进经济稳增长、惠民生等功能作用。认真做好政府采购监管信息公开工作,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依法履行政府采购监管职责,严格依法处理投诉和举报。加大合同履约检查工作力度,优化检查内容和方式,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23年,我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局党组坚持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激励干部职工干部干事创立的结果,是全市财政干部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也饱含着财政干部的智慧和汗水。但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

  (一)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2023年全市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情况不及预期,但支出压力却有增不减,预算平衡压力大。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市财力薄弱,部分县(市、区)收入增幅低、质量不高,财政运转困难,“三保”支出面临压力。

  (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需进一步提升。“重分配、轻管理”和“重使用、轻绩效”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项目资金使用不够及时、管理不够规范,未实现预期绩效。

  (四)财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精细度不够、全面实施项目预算管理对标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县区管财理财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了财政资源统筹和可持续性。

  三、2024年工作安排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强化增收节支,深入贯彻落实好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做好支持稳住经济大盘相关工作,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基础。

  (一)坚持依法理财管财,提升财政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做好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执行经本级人大批准的预算,严控预算调整调剂,全面推进预算支出进度与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双监控”。全面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提升财政资金管理透明度。

  (二)强化财政收支管理,腾出财力兜牢“三保”底线。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加强财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深挖非税收入增长潜力。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从严从紧做好财政支出管理,真正践行把钱都花在“刀刃上”。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苦日子”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将腾出财力优先用于落实“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方面,切实兜实兜牢“三保”支出底线。

  (三)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管好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加强新增债券项目储备,加快新增债券实际支出,对债券资金支出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管理,提升债券资金绩效。二是促进我市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根据制造业当家、制造业强市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市场主体支持,全面落实各项经济政策,支持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科技研发创新项目,加快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加快推进产业共建。统筹资金支持产业转移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省产业转移园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监督,配合做好园区考核工作。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全力支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发挥统筹资金资源的职能作用,服务保障好“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助力高质量发展。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改革,积极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突出绩效管理“风向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统筹资金力量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支持“绿美阳江生态建设”工作,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做到绿色循环发展与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强度,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支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抓实抓细重点绩效评价,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良性循环。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应用,将政府债务、资产、绩效等业务逐步纳入,提高数据质量,依托一体化系统加强财政运行监测预警。持续推进“数字财政”工程建设。统筹协调财政库款管理、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运作,进一步盘活财政间歇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控制财政筹资成本。

  (七)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是落实民生实事保障资金。着力于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建设,增加基础教育公办学位供给,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二是巩固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面,确保城乡困难群众都能享受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完成省要求的参保任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留有结余。三是支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各类教育学位供给,继续落实各学段生均公共经费拨款制度,继续支持义务教育补短板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四是加大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重大项目资金的统筹安排,补足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提高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水平,支持构建文化产业体系。

  (八)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守住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巩固我市全域无隐性债务成果,严堵违规举债融资“后门”,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二是防范基层“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特别关注“三保”保障不到位的县区,确保兜牢“三保”底线不出风险。三是加强库款管理。建立健全库款管理长效机制,密切关注和预测库款流入流出情况,确保库款维持在合理水平。四是发挥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推进建立规范的预决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使用效益,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为人民群众管好财。

  阳江市财政局

  2023年12月12日


相关文件:


文档附件:

关于我们 | 网站帮助 | 网站地图 | 隐私申明 |

主办单位:阳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管理维护:阳江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7000019 备案序号:粤ICP备16010311号-3

网站报障:0662-3367662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