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顾海良:永远的恩格斯

2020-12-08 15: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15日,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的新书《永远的恩格斯》出版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为了纪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顾海良以这部50万字的著作发出了中国学者对于恩格斯思想研究的声音。岁末寒冬,北京大学校报记者拜访了顾海良,听他讲述《永远的恩格斯》一书出版背后的故事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不解情缘。

 

顾海良教授近照

阐释恩格斯思想研究的中国话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闭关写了8个月,常常夜不成寐。看起来这50万字是今年一挥而就,实际上构思了15年。”顾海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忆了《永远的恩格斯》出版的缘起。

2005年,时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的顾海良参加了在武大举办的名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的研讨会,这是由武汉大学与中央编译局联合举办的一次高端理论研讨会,顾海良作为主办方致闭幕词,时值恩格斯逝世110周年,他的发言题目就是“永远的恩格斯”。

15年来,顾海良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都没有放弃。“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从去年开始思考如何纪念恩格斯,在他诞辰20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顾海良在2019年年底陆续写了几篇篇幅较长的论文,分别针对国外学者研究恩格斯晚年思想和提出的“马恩对立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来觉得还是不够饱满,今年3月,闭关在家我就开始写这样一部完整呈现恩格斯思想的传记性质的作品。”

主意既定,年逾7旬的顾海良每天伏案10个多小时全力以赴地写作,8个多月后,《永远的恩格斯》与读者见面了。这部书稿史论结合,有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领域的理论思考和论证,在理论学界引起强烈反响。“面对西方理论界一些学人对马恩的质疑甚至谣诼,我希望发出中国声音,恩格斯和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而不是恩格斯独自‘创造’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属性,是其在21世纪乃至更远的未来依然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顾海良告诉记者。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

“我在这本书中最希望说清的一点就是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顾海良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些西方的研究者认为,1844年是马克思思想的顶峰,1844年以后的马克思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背叛’;还有人说,根本不存在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恩格斯“杜撰”的,制造了所谓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之父’这样的‘神话’。”在《永远的恩格斯》一书中,顾海良从大量文献事实论证的角度出发,完整地阐释了恩格斯和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共同创立者这一观点。

顾海良认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这些有代表性的合作成果,充分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恩长期奋斗、协力奋进,探索时代发展和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所提出的新课题。在出版于1845年的《神圣家族》里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神圣家族》的发表,可以说是马恩迈出了创立唯物史观、宣示新世界观的第一步。”

顾海良告诉记者,马克思始终对恩格斯充满着感激之情。“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指《资本论》)的繁重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顾海良说,马克思提到的《资本论》的三卷,后两卷是由恩格斯接续完成,恩格斯在他一生最后的12年,为完成《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付出了极大的心血。“马恩在一生中,还有更多的合作成果,但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这些思想合作成果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支柱和思想要旨。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马克思主义的丰碑上。”

为什么西方学界会有人提出“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之父”这样的谬论?顾海良回答道,这是一种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凝固化的表现,他们把恩格斯和马克思不断发展的思想,都看作是“反对”青年马克思的,杜撰了所谓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对立论”、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对立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前后相连贯的视野,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研究。片段化甚至碎片化的胡乱的思想 ‘嫁接’,就会导致所谓的‘对立论’的出现。”顾海良说。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尽管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立者,但恩格斯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这是顾海良在《永远的马克思》一书中提出的第二个重要观点。在他看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与马克思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过程中,恩格斯作出的许多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另一个是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思想过程中作出的许多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在《永远的恩格斯》一书中,顾海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贡献”和“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拓新”两部分内容中,从恩格斯“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学说”“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阐释”“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等五点,深入分析了恩格斯的理论魅力和思想智慧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

在顾海良看来,学界对恩格斯的晚年思想研究依然还有值得深入的地方。“比如有些人认为, 19世纪50年代后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便不再坚持‘革命’的思想和理念了,而实际的情况决不是这样的。”顾海良解释道:“恩格斯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坚决地掌握革命领导权。他对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要领导人放弃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作出严肃批评,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策略的思想。”

“恩格斯用自己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智慧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但绝不能因为他的独特贡献就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是必须要注意的。”顾海良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顾海良还为恩格斯对古老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进程的判断深深折服。他告诉记者,恩格斯对中国问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1845年,彼时,青年恩格斯就提到了英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顾海良说,1894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恩格斯就连续给劳拉·拉法格和考茨基去信阐述了他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他在这些信中提到,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就有联系瓦解,因而中国苦力将大批流入欧洲。恩格斯在18958月去世,我们可以看到直到逝世前不久,他还保持着对中国问题的高度关注。”顾海良感慨地说。

恩格斯思想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合

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对此,顾海良深以为然。他认为,恩格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决捍卫者,又在实践的过程中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着马克思主义。“我们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一定要全面准确理解,要结合着时空背景来看待,即使在批判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也要搞清对方的全部真实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切忌简单的‘贴标签’!”

顾海良告诉记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顾海良认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与中国的革命与改革开放事业同向同行。在纪念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之际,回顾恩格斯的思想历程、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更具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及其思想永存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和时代发展之中,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的讲话对于理解和把握恩格斯的思想、精神与风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顾海良希望当代北大青年能够多读马克思主义原典,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保持更多的关注与探索,在青年时代就树立起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理想与信念。“青年人对个人命运的追求,应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去,学会站在高处思考、踏踏实实做事,中国的未来必将属于现在的青年一代!”顾海良充满希望地说。

文字: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韩芳

责编:燕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