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页 > lyxw > 中新网四川

兴文“烟草”:推行“三新”举措 助农户增收
2024年04月16日 10:42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6日电 (吴平华 伍超祥)烟叶作为乡村富民的特色产业,孕育着新的希望。今年以来,宜宾兴文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烟草农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烤烟产业在助推乡村振兴和促进助农增收过程中,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兴文县大坝烟点烟农朱宇航在沙坝村进行烤烟移栽。伍超祥 摄
兴文县大坝烟点烟农朱宇航在沙坝村进行烤烟移栽。伍超祥 摄

  发展干劲“新”

  “咚咚咚”,一大早,烟农老唐的烟地就传来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新春的喜悦。

  唐朝辉是兴文县仙峰苗族乡合庆村的一名老烟农,种植烤烟已有40余年。老唐和儿子唐刚正带领着6名产业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旋耕机在山坡上打地。

兴文县大坝烟点烟农雷芳在建国村进行井窖式打窝。 伍超祥 摄
兴文县大坝烟点烟农雷芳在建国村进行井窖式打窝。 伍超祥 摄

  “今年,种烤烟最大的变化就是我35岁的儿子在接班了。在村上流转的这一片荒地,全部开垦出来有300亩左右,我们父子准备大干一场!”老唐眼神里透露出坚定的信心。

  老唐的信心从何而来?原来,这得益于宜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大力实施的“保险兜底+产前精准投入+金融信贷支持+产后差异补贴+气象服务”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该政策自2023年实施以来,全面降低了烟农种烟风险,为老唐这样的烟农免除后顾之忧。

  “相比其他经济作物,烤烟种植对技术、劳动力的要求较高,我们联合农业农村局、银行、保险公司等,实施一揽子扶持政策。今年大家信心更足、干劲十足。”兴文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张林说道。

  生产方式“新”

  在兴文县周家镇周家村,烟农罗元明一大早就组织产业工人拌肥。用旋耕机改装的拌肥机将复合肥、牛粪有机肥、磷肥等肥料,像犁地一样充分混合,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

  2023年,老罗参加了烟点组织的职业烟农素能培训班,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种植理念,机械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让老罗眼前一亮、获益匪浅。

  “去年尝试了新技术,烟叶少生病了,也容易烤了,卖了好价钱。今年我打算继续用牛粪有机肥和生石灰来改良土地。去年种过烟的地,今年准备种点玉米和油菜。”烟农老罗兴奋地说道。

  2024年,兴文烟区实施牛粪有机肥改良土壤16500亩、牡蛎甲粉改良土壤2000亩、生石灰改良土壤2000亩,绿色化、生态化的烟叶生产理念深入人心。

  在创新推广牛粪有机肥、牡蛎甲粉、生石灰等改良土壤的同时,兴文烟草积极响应烟粮融合发展政策,以烟区产业综合体为依托,大力推进“烟叶+玉米”“烟叶+油菜”“烟叶+红薯”等烟粮油产业互补融合发展,全面提高烟田复种指数。

  2024年,兴文烟区五个烟区产业综合体,共计实施“烟叶+油菜”连作4000亩、“烟叶+玉米”轮作12000亩,非烟产业预计总产值可达1680万元,预计亩均增收1050元,粮烟融合发展项目已成为当地推动粮经协同、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产业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兴文烟区还在整地、移栽、采烤等重点环节,开展“一机多用”等小发明小创新,最大程度推进烟叶生产机械化,减少烟农用工成本。

  “今年,我们将绿色化、机械化的作业方式融入烟叶生产,提升了烟农种植技术,实现了减工降本、轻松种烟。”兴文县局(分公司)副经理王光合说道。

  管理模式“新”

  在石海镇顺河村,烟农刘朝会迎来了烤烟种植的新阶段。从今年开始,他从一名中级职业烟农转变为高级职业烟农。

  “以前,一个人干活,管好自己就行了,现在种了100多亩烟,既要考虑土地租赁,又要考虑务工人员的工资、伙食、成本、培训等问题。”烟农刘朝会说道。

  “现在的职业烟农,不仅要懂种植技术,更要会生产管理,怎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能显得十分重要。”王光合说道。

  为解决种烟农户管理经验欠缺的问题,近年来,兴文烟草依托兴文县坪山烤烟专业合作社,成立共享用工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老刘这样的烟农全程提供烤烟劳动力共享及土地租赁服务,将优质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和经营主体等生产要素有效集聚起来。

  2024年,兴文烟区实现土地集中流转7036亩,培育稳固产业工人600余人,协调共享用工人次1128人次,解决了烤烟种植户优质土地难找、请人难等问题。

  同时,兴文烟草还以职业烟农素能培训班为平台,对烟农的经营水平、管理能力等开展系统培训,逐步打造了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烟农“领头雁”。

  一切以烟农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是兴文烟区打造烟叶“全程服务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今年,我从合作社新流转租赁了土地100余亩,长期雇佣工人20个左右,我对今年烟叶生产充满信心。”刘朝会笑着说道。(完)

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话:+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