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纹彩陶盆 邂逅青海五千年前的艺术珍品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11 10:07    编辑:曹茂山         
1995年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殷之皓/摄

  青海省位于祖国的西部,雄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多样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经济形态、复杂的民族结构让青海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这里留下了6000余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所发掘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一共出土了两件舞蹈纹彩陶盆,都有着5300年的历史。活跃在甘青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被称为马家窑文化。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了震惊世界的舞蹈纹彩陶盆,成为马家窑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存。

  该陶盆高14厘米,口径29厘米,口沿及外壁以简单的黑线作装饰。内壁饰有三组舞蹈图案,图案上下均饰弦纹,组与组之间以平行竖线和叶纹作隔。舞蹈图案每组均为五人,他们手拉着手,右腿向左前方跨出,步调一致,似踩着节拍翩翩起舞。人物的头部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尾饰,两组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先民群舞的热烈场面。

1973年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上孙家寨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殷之皓/摄

  1995年夏,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省同德县发掘了宗日遗址,“宗日”系藏语,意为“人群聚集的地方”。在这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另一件内壁绘有舞蹈纹的彩陶盆。

  该陶盆为泥质红陶,上绘黑彩,大口,小平底,卷唇鼓腹,口沿处描绘有成组的对顶三角纹和短斜线纹,外腹部则装饰三道弦纹,纹饰简洁而流畅。盆沿面绘对齿、斜线,腹外壁绘三股平行线及两个相交而成的折钩,宛若水面翻起的一排浪花。陶盆内壁上描绘的人形舞蹈图案分为两组,一组13人,另一组11人,共24人。这些人头上戴着宽大的头饰,下身穿着裙装,正手拉着手,一起跳着欢快的集体舞。

  这两件舞蹈纹彩陶盆是远古时代的现实主义佳作,这样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现如今又有了新的价值——文创产品。

  根据舞蹈纹彩陶盆图案研发的文创产品广受青睐。舞蹈纹回形针、直尺、胸针、桌旗等以“文化+创意+生活”的形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小小的文创产品是古遗存与新时代链接的桥梁,以古遗存的形象融入新时代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