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环境严酷,全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的县有6个,夏季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8%,年平均气温4℃至2℃。绝大部分地方绿色植物生长期只有4个月左右,有效施工期仅为6个月左右。那曲市总面积353000平方公里(35.300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特殊,是西藏的“北大门”,地处承南继北、东接西联的交通枢纽,北与青海、新疆相连,与区内除山南之外的5个地市毗邻,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格拉输油管线、兰西拉光缆、青藏直流联网等西藏的“生命线”均贯穿那曲500多公里,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那曲市资源富集。全市草原面积6.32亿亩,可利用草场4.69亿亩,是全国五大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那曲虫草品质闻名全国,畜牧...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那曲”因境内那曲河(怒江上游)而得名,旧译“黑河”,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称喀喇乌苏,清代作哈拉乌苏、喀拉乌苏,为“那曲”这一藏语地名的满语义译。

    那曲历史悠久,从20世纪50年代,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就在藏北高原发现许多打制石器,其形状和制造工艺,普遍带有游牧文化的特征,基本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文化遗物,距今大约1-5万年。那曲地区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在藏文史籍中,将这一地区称作“卓岱”,意为“牧业部落”,称这里的居民为“卓巴”,意为牧民,或“羌巴”,即北方人,或“羌日”,意为北方部落。在象雄鼎盛时期,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外、中三部。那曲地区,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中象雄的中心“当惹琼宗”,就在那曲地区西南隅的当惹雍错湖畔一带。象雄势力衰微后,地域西缩。在7世纪前后,这一地区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松赞干布时期,将吐蕃分为四台和61个东岱(相当于千户),原苏毗部落故地设“孙波如”,共辖11个东岱,作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区扩张的基地,这一带显得特别重要,史称“军粮马匹,半出其中”。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1269年,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派出官员在自青海到萨斯加的主要驿道设置驿站,其中在前藏设置驿站7所,驿道穿越今那曲的巴青、索县、比如、那曲及当雄一带,并派蒙古军士屯驻藏北,以后形成霍尔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势力。

    17世纪至18世纪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并在腾格里湖(纳木错)驻扎蒙古骑兵震慑全藏。

    1725年,清政府设青海办事大臣,委任第十二代“霍尔王”赤加吉钦总管三十九族,直属理藩院夷情衙门。

    1728年,清廷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

    1731年,勘定青藏地界,古拉山脉南北两麓诸部落,分归驻藏大臣和青海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九族划归驻藏大臣直管,同年清查各部户口,并向驻藏大臣衙门支差。

    1751年(乾隆十六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根据那曲所处的战略地位,清王朝决定在那曲建立坎囊宗,并隶属新建的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管辖。坎囊宗由宗教头领(即堪布)和部落头人(即囊宗)联合行使管理权。可以说这是藏北高原的第一个宗,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那曲还有一部分地区归班禅管辖。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共有八代“霍尔王”,均受清政府册封委任,有的还赐给顶戴花翎。

    辛亥革命前后,中央王朝势力衰落,噶厦得以将历史上由驻藏大臣直管的达木及三十九族地区收归己有。第九世班禅被迫前往内地后,噶厦又强行接管了班禅属区。至此,藏北地区自吐蕃王朝崩溃以后,第一次全部置于西藏地方政府的直辖之下。

    1916年,为了加强对达木和三十九族的统治,噶厦在霍尔地区设置了总管,即“霍尔基”,从此结束了历时五百余载、传二十一代的“霍尔王”历史。霍尔基从设立到结束,共历经九任官员。那曲总管共历五任,均为四品官,每任一僧一俗。

    1942年(藏历水马年),噶厦地方政府设立绛恰基巧,管辖藏北牧区和拉萨以北的14个宗,那曲宗即为其中之一。当初的那曲宗名义上下辖7个大部落和51个小部落,而实际上却只管30个小部落,称为“雄巴”,其余21个小部落均属西藏上层贵族或大寺庙所辖,称为“格尔巴”或“格尔得”。

    1950年10月,昌都地区和那曲地区东部首先获得解放。

    1951年3月,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宣告成立,原属噶厦绛曲基巧的聂荣宗、索宗、巴青宗、比如宗、拉日宗、尺牍宗、色扎宗、丁青宗隶属该委员会第一办事处(驻丁青),此后,各宗的人民解放委员会也相继成立。与此同时,那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由噶厦绛曲基巧管理。

    1952年3月,西藏和平解放的十七条议签订后,十八军独立支队主力2000余人,护送班禅大师经藏北返回后藏,那曲原属班禅的领地,也返还班禅。

    1953年1月,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黑河分工委成立。

    1956年10月9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设立黑河基巧办事处。那曲宗即隶属那曲基巧办事处管辖。

    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0月,筹委会决定撤销各地基巧办事处,设立行政公署。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西藏的“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2月,黑河专员行政公署成立。

    1965年更名为那曲行署。

    1970年,那曲专区改称那曲地区,那曲县由那曲地区管辖至今。

    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尼玛县。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双湖县,至此,那曲地区下辖10个县。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91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双湖县,将尼玛县的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以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的行政区域为双湖县的行政区域。双湖县人民政府驻多玛乡索嘎南路9号。双湖县由那曲地区管辖。

    2013年7月26日,双湖县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即改双湖特别区为双湖县)。

    2017年10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国函【2017】109号):

    同意撤销那曲地区和那曲县,设立地级那曲市,那曲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色尼区浙江西路3号;那曲市辖原那曲地区的聂荣县、安多县、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尼玛县、班戈县、申扎县、双湖县和新设立的色尼区。[6]

    2018年4月25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正式公布撤地设市。[7]

    2018年5月7日上午,西藏那曲市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那曲市成为西藏第六个地级市,是目前全国最年轻、海拔最高的地级市。[5]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位置

    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怒江、拉萨河、易贡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市,南接拉萨市、日喀则市、林芝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地理位置约东经8355分至955分,北纬2955分至3630分。

    地貌

    那曲市地处西藏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之间。

    中部属高原丘陵地形,多山,但坡度较为平缓,大多数山呈浑圆状。

    西北部海拔较高,由于地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支山脉或余脉,山峰较多,地势险峻,高差显著,海拔高度均在5500米以上,最高的桑顶康桑山,海拔约6500米。

    北部属唐古拉山区域,系典型的高原山川地形,呈不规则椭圆形。唐古拉山脉呈屋脊状,横卧其间,地势中部高,南北低,西高东低,由中部的6,600米,逐步下降到北部的4700米、南部的4500米,平均海拔在5,200米以上。这一地区的山脉由东向西延,主要有唐古拉山脉、托尔久(小唐古拉)山脉,桑卡岗(申格里贡山)山脉。

    东部属高原山地,海拔在3800-4500米之间,平均海拔约4100米,地势呈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状,海拔渐次降低。该地区西部海拔4400多米,多低山丘陵;东部海拔3,800多米,多高山峻岭。因地形较为复杂,区域内除少量地方有部分高山草原外,其余均高山突兀,山势险峻,高山与高山之间形成深深的峡谷,谷底与山顶之间的高差多在1000米以上。

    南部属藏北高原与藏东高山峡谷交汇地带,部分地区海拔在5,000米以上,属高原丘陵;部分地区高山突兀,山势陡峻,高山与高山间形成狭长的深谷;在邻近林芝地区的地方,海拔高度急剧下降,海拔仅有3,000米左右,分布有较大块的谷地平原。

    气候

    那曲市海拔较高,热量不足,气候严寒干旱,其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藏北高原是西藏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是典型的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均降雨量仅在100-200毫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气候干冷,无绝对无霜期。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藏北的干旱刮风期,一旦下雪就很容易成为雪灾,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

    自然资源

    水力

    那曲境内河流纵横,水利资源极为丰富。长江、怒江都发源于这片世界之颠的地方,那曲境内汇入这两条江的支流各达20多条,汇入内陆湖泊雅鲁藏布江的大小支流多达30多条,其他季节性河流不计其数。另外,那曲还分布着高原四大名湖之一的纳木错,西藏三大雍湖之一的当惹雍湖,湖泊星罗棋布,数量多达3000多个。

    矿藏

    那曲市主要矿区有32处,其中4处大型矿区,2处中型矿区,26处小型矿区。主要矿产有煤炭、铁、铬、铜、铅、锌、锡、铋、钼、锑、砂金、银、菱镁、盐、硼、工艺水晶等。

    植物

    那曲市东部的比如、嘉黎索县的部分高山深谷中,蓄积着茂密的森林,森林面积为2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000多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柏树、松树、阔叶树高山栎等。

    动物

    那曲市生长的野生动物中,有10多种是特有的珍贵物种,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如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高原熊、獐子、白唇鹿、雪豹、猴、猞猁、盘羊、石羊、黑颈鹤、天鹅、白马鸡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还有毛皮珍贵的狐狸、旱獭等,黄羊、雪鸡、狼、野鸭、黄鸭、斑头雁等动物。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有40多种。藏北高原最具特色的珍稀动物首推野牦牛,藏语称作

    太阳能

    那曲市的平均日照时间在2886小时以上,具有日照时间长、日照率高、太阳的辐射力强等特点,发展太阳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尼玛县和双湖特区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已经投产输电。许多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家庭已利用风能、太阳能采暖、照明。

    地方特产

    贝母: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虫草:即冬虫夏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赏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有滋肺、补肾等作用。
          雪莲花:生长在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的雪山雪线附近,耐低温抗风寒,花象莲蓬座子,顶形似荷花,故得名雪莲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除寒化痰、壮阳补血、温暖子宫等功能。雪莲花采摘不易,数量有限。
          麝香:藏语称腊资,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麝香号称上等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克什米尔山羊绒:山羊绒属于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料,国外称其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山羊绒是从山羊身上梳取下来的绒毛,其中以绒山羊所产的绒毛质量为最好。

  • 那曲人口
    那曲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常住人口为50483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62381人相比,增加42457人,增长9.18%,年平均增长率为0.88%。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56495人,占50.81%;女性人口为248343人,占49.1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01下降为103.28。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2537人,占34.18%;15-59岁人口为298754人,占59.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33547人,占6.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3657人,占4.6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3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11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485903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242人,汉族人口为1569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38474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72人,汉族人口增加2711人。

    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35790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505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514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435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027人上升为7089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426人上升为3269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7308人上升为1092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734人下降为 26614人。

    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16030人,占22.9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88808人,占77.0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0746人,乡村人口增加1711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6.7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数504838人,各县(区)分布如下:色尼区104490人,嘉黎县38797人,比如县72618人,聂荣县35163人,安多县39683人,申扎县21768人,索县52923人,班嘎县39309人,巴青县56200人,尼玛县33006人,双湖县10881人。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那曲市设11县(区),即色尼区、安多县、聂荣县、比如县、嘉黎县、索县、巴青县、申扎县、班戈县、尼玛县、双湖县;县(区)辖89个乡,25个镇,1283个村(居)。

  • 财政金融
    财政金融
  • 民风民俗

    风俗礼仪

    1、敬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礼俗。一般情况下,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不直接挂在脖子上,只献在手上,接受者自己将哈达挂在自己脖子上。也有的领导、长者会把接受的哈达回献给敬献者。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献哈达时,没有更多的讲究,双手将哈达直接套挂在对方脖子上即可。接受哈达后,为方便其他活动,也可将哈达收起保存。

    2、敬献“切玛”。“切玛”也叫“吉祥斗”,是藏族人民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时常用的一种民族礼仪用具,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年年有余。“切玛”为木制品,上大下小,外表精雕花纹图案并描金绘彩。内部隔为两箱,使用时通常一箱置糌粑等,一箱放青稞和麦粒,上插青稞穗、酥油花瓣等。每逢节庆,来客在互道“扎西德勒”之后,例行要向客人献“切玛”。当主人把“切玛”捧到跟前时,客人要从“切玛”里捏一小撮青稞或糌粑,象征性地朝上抛撒三下,然后拈一点放进嘴里,再道“扎西德勒”等祝福的话语。抛撒三下的含义,有说供奉天神、地神和龙神,也有说敬天、敬地、敬人。

    3、饮酒。藏族人民在迎接重要宾客的礼仪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敬酒的习惯。一般来说,敬酒者把酒杯端给客人的时候,客人要先用左手端起酒杯,然后以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空弹3次(蘸3次弹3次)。喝敬来的酒,讲究是“三口一杯”(饮一小口,主人马上斟满;再饮一小口,主人再次斟满;一共要喝三口,第三口喝完再斟满后,则必须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如果的确不胜酒力,可用右手无名指弹三次,然后喝上一口即可。按礼节,接受敬酒时应站立起来用双手饮用。

    4、喝酥油茶。到藏族群众家做客时,喝酥油茶有礼仪讲究。主人刚倒满的酥油茶,客人不必马上喝,等主人端起茶碗给你,客人接过来喝后把碗递给主人,主人把茶碗放在桌上再添满,也可以自己端起来喝。假如你不想再喝了,主人把茶添满后,你可以不喝,待到准备告辞时连喝几口,但不能喝得太干,碗里一定要留少许茶底。

    5、称谓和敬语。藏族人民非常注重敬语和称谓,藏语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大部分话有两三种讲法(普通用语、敬语、最敬语)。现在,藏族干部职工和绝大多数城镇藏族居民都能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更多的讲究,只是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有讲究。不管用藏语还是汉语,在称呼别人时,在对方的名字后面加一“啦”字表示尊敬,比如:“格桑啦”、“丹增啦”、“小李啦”“波啦”(老爷爷)、“嫫啦”(老奶奶)等等。

    6、禁忌。在藏区,不管是朝拜寺庙,还是路过佛塔、玛尼堆、经旗杆等,都是从左到右沿顺时针方向绕圈行走。藏族群众忌食用狗、驴、马、骡等奇蹄类动物,有的群众不吃鱼。


    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

    羌塘恰青格萨尔赛马艺术节驰名中外。融政治、经济、文化、人情风俗为一体,是藏北沟通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口。每逢藏历七月中旬,散处在草原上的账蓬汇集到藏北重镇——那曲。最能吸引人的是骑马拣哈达。骁勇的骑手们在飞奔的骏马上俯身拾起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高超绝伦的骑技,令人赞叹不已。群马大跑将赛马会推向了高潮,那情景极为壮观,扣人心弦。穿红着绿的牧童,跨着骏马,从十公里外的起点开始,向着初升的红日,争先恐后奔驰而来。拔河、摔跤、举石头则是牧民们显示力量的壮举。赛马会上还要表演羌姆。这种宗教艺术从神秘的庙门走向赛马会,成为一枝独具风采的奇葩。

    赛马会上的商品琳琅满目,随意选购。大批来自各地的客商云集草原,让过惯了逐水草而居,随牛羊而徙的牧民们也把自信的目光投向斑斓的世界。


    那曲千人锅庄

    那曲锅庄的特点十分明显,那就是粗犷豪放。藏北高寒、干燥、大风的气候环境为包括锅庄在内的那曲舞蹈定下了基调。

    那曲锅庄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民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有一定的力度和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动作幅度大,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都能体现出西藏民间体育的风格。

  • 区域建设

    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扩投资,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17个,“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

    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那曲镇“三项工程”延伸工程,给排水覆盖率达95%以上,供暖面积达到183万平方米,已突破设计180万平方米上线,日供水、排水能力分别达5.25万吨和4万吨。新开工建设市迎宾大道和那曲镇南部新区次曲路、羌塘路,已形成道路主干网。各县城及重点乡镇市政道路、给排水、供暖、垃圾填埋场、供氧试点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海拔4700米以上62个乡镇供暖工程已交付使用,其中54个乡镇正常运行,海拔4700米以下45个乡镇供暖工程正在实施。雁石坪镇、荣布镇、夏曲镇3个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552万元。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开工建设138座。城镇聚集效益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到22%

    道路交通体系逐步健全,全年落实投资282.11亿元,完成投资113.1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173.17公里,新增6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含在建)实现通畅,全市通车总里程达2.4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60.7%(含在建)。拉萨至那曲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水利设施加快推进,聚焦解决2018年脱贫摘帽5县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整合资金5.75亿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4963处,受益人口达15.87万人(其中建档立卡5.2万人)。新增灌溉面积3.5万亩。

    财源建设项目推进顺利总投资3364.08万元实施那曲市林业局原办公楼用地开发项目,目前进度达到80%,预计年收入397.3万元。总投资6900多万元实施那曲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安装设备,预计年收入500万元左右。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政务公开、“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等工作力度加大。电子政务外网一期104个点位、1645个点位延伸工程全部完成,市县乡3级网络实现全覆盖。县乡村通信信号覆盖率为100%县乡宽带覆盖率100%,行政村宽带覆盖率51.4%

    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巩固土地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保持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严厉态势,广大群众依法依规用地、建设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土地市场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严格执行基本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管理“五制”讲程序、守规矩意识逐步增强,未批先建、非法转包、违规招标、挤占挪用工程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坚持主动出击,严查吃拿卡要、人为刁难、强买强卖、强行参与等阻挠施工的人员或行为。

  • 区住建厅驻德庆镇南美村、乡那村工作队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2023年春节、藏历新年前夕,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凝聚人心作用和对所驻村居的关心关怀,使牧民群众能够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1月5日,区住建厅驻南美村、乡那村工作队自筹资金13000余元,购买了米、面、油、糌粑等物品,对所驻村居68名困难党员、三类人员、老干部、以及村“两委”、组长进行了慰问。

    此次慰问活动,采取集体座谈和集中慰问的方式进行,座谈会上,驻村工作队深入了解了慰问对象的实际困难,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叮嘱他们要牢记党的恩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座谈会结束后,驻村工作队为慰问对象献上洁白的哈达,送上慰问品,并致以节日的问候。

    慰问活动结束后,驻村工作队还召集村“两委”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村基本情况及存在困难,梳理出南美村迫切困难3条,乡那村迫切困难2条,并针对迫切困难逐个探讨解决办法,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按照既定解决办法,与相关部门协调,力争轮换前予以解决。

  • 经济发展

    2022年,那曲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复工、促生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2亿元,同比增长0.9%,位列全区第五;一般公共预算总财力增长34.4%;绿色工业投资增长132%;农牧业总产值增速11.5%;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208元、16984元,同比增长4.7%7.5%,分别位列全区第四、第三;新增城镇就业572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x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那曲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