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

 

林(Lín)

 


 

    源流·派语

    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南)《林氏续修宗谱》载《林氏源流总序》云: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之后。商纣王无道,比干进谏而不为所纳,反遭剖心而死。比干正妃陈氏甫孕在身,奔于牧野,于长林石室生子泉,字长恩。至周武王伐纣,以其居长林石室而生,遂赐姓林氏,改名坚,拜为大夫,食邑博陵。历传至禄,当永嘉时,从晋元帝南迁,充招远将军,领合浦郡,始入闽,家晋安,后世子孙徙甫田。下传至唐饶州刺史万宠,生韬、披、昌三子。次子披生九子,曰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贞元中同为九州刺史,时号九牧。九牧裔孙从福建散播闽粤浙赣湘等省。湖南平江、益阳、长沙、浏阳、宁乡、湘乡、湘阴、衡阳、邵阳各县林氏,大都为苇、藻、蕴、蔇苗裔。

    1926年(浏阳)《林氏族谱》称九牧之后来湘共66支,其中端州刺史苇后44支,容州刺史藻后16支,邵州刺史蕴后6支。迁浏阳有57支。

    (其中苇裔一支与江西万载一支同)绳继家声远 源流奕世昌 千秋昭祖德 万代绍书香 业并乾坤大 文增日月光 历朝遗风阁  数载锡龙章  雅颂承平奏 良才俊哲强 诒谋薰桂馥 培植庆兰芳 蔚展鸿图振 蕃衍燕翼长 功名垂竹帛 宝贵永祯祥。

    清咸丰九年(1859)(宁乡)《宁邑西河林氏续修族谱》"序"曰:迁湘始祖端公,福建福清县人,洪武初选举教谕,擢刑部主事,为楚地太守,生蛟、凤、龙三子,凤、龙落业长沙府湘乡县,蛟公卜居宁乡县治西福田桥,传至四派衍为鼎、肃、琼、文、贵、俊、宣、学八房。

    1944年(临澧)《林氏族谱》为林家峪和林家桥两支林氏合修。林家峪一世祖讳牌,籍南京直隶和州(今属安徽),明初随驾亲征苗夷,历官湖广永定卫正千户,至七世茂,落屯澧州安福县,下传至二十世,祖堃,即林修梅;祖涵,即林伯渠。另一支林家桥祖福伍,故籍福建莆田,明初官指挥,屯田湖广衡州府耒阳,遂家焉。生康九、康十。康九生必晓、必晴,裔孙散处于湘江间;康十生必旺、必时,必时居故地,必旺随征九溪蛮,落屯澧州西门驷马桥,生12子,居澧州莲花堰、大中泉、岩缸桥、安福季车堰等处。

    (林家峪支,从第十世起)天钟世院春枝秀 长山承祖泽明 (林家桥支)昌大学祚 冠履攸宜 (后代合派)绪继先哲 克绍书香 耀宗华国 永徵发祥。

    按:《通志·氏族略三》云:"林氏,姬姓。周平王庶子林开之后,因以为氏。开生林英,英生林茂、林庆,世系甚明。而谱家谓王子比干为纣所戮,其子坚逃长林之山,遂为氏。"

    少数民族姓。湘西南苗族、侗族有林姓。

    郡望·堂号

    西河郡、济南郡

    九牧堂:出自唐林披的故事。林披,福建莆田人,字茂则,读书一览即记,深知经学,初授临汀曹椽之职。生九子,均官至刺史,时称"九牧林家",后人衍散闽粤赣湘各地,以"九牧"命其堂号。

    还有西河堂、双桂堂、忠孝堂、崇礼堂等。

    堂联

    九龙衍派(林披);双桂遗风(林藻)。
    梅鹤风标(林逋);露鸟孝瑞(林藻)。
    金门羽容(林灵素);和靖高风(林逋)。
    草堂百篇集清气(林时跃);虎门一炮振国威(林则徐)。
    梅妻鹤子和靖士(林逋);竹笔译文冷红生(林纾)。
    幼敏绝伦,京都景仰(林文秩);
    才高压重,状元世家(林大钦、林宣德)。

    历代名人

    武冈人林璧,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由御史迁四川佥事,有政声;湘潭人林石,清篆刻家;湘阴人林圭,1900年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定期起义,事泄被捕遇害;衡山人林学易,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主讲石鼓、集贤、昭潭诸书院,为士林所宗;石门人林德轩,同盟会员,反袁志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上将;安福(今临澧)人林修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其堂弟林伯渠,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子林用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湘潭人林蔚,革命先烈;武陵(今常德)人林支宇,湖南省省长、省议会议长等职;洞口人林式增,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书记长,监察院监察委员;醴陵人林汉藩,兵器工业专家;平江人林海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平江人林胜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益阳人林凡,工笔画家;靖州人林跃,全国劳动模范;等。


 

 

 

湖南图书馆 版权所有 @2006.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