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杭网

 峥嵘岁月84 2018-01-03
正在加载...
头像

峥嵘岁月80

2018-1-2 18:58

楼主

【2018回乡故事01】十二年前央视《走近科学》探秘田背村云霄阁鼓长毛趣事(刘增荣文)

    闽西上杭县中都镇境内有一座奇楼曰云霄阁,游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此楼阁,楼阁均向相反的方向倾斜,400多年来无人能解其中之奥妙。云霄阁位于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口一河道边,周边巨树相拥,碧水环绕,石桥虹卧,古宅比邻,环境清幽,是上杭县境内目前保存最好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列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入选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霄阁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十年重修,距今己有400多年历史,系土木结构,呈迭式塔形,共七层,高20多米。底层分前后两座:前堂为夫人宫,门前有联云:“黄鹤归来带得松花香丈室,白云飞去放开明月照禅心”。后堂为仙师殿,供奉仙师菩萨,有联云“佛地有尘风自扫,禅寺无锁月常关”。第二层为观音殿,奉观音佛像,有联曰“紫金山清源山不如此处神灵救灾更快,禅林寺义合寺总是共个菩萨求福在诚”。第三层为玄天帝殿,第四层为北帝祖师殿,第五层天后圣母殿,第六层为魁星点斗殿,第七层为钟鼓。  云霄阁第一、二层为生土建筑,墙厚二尺,三层开始为圆柱顶立,木板为屏,开花板有五彩花纹,檐头八角翘鳖,葫芦屋顶,有木梯直通各层。   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料。所以如今人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成为一大奇观。加上近来发现,位于二楼的一个鼓系上世纪八十年代用马皮做的鼓竟然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在央视《走近科学》栏目中播出,成为云霄阁又一大奇观。现在我就回顾一下《走近科学》记者关注云霄阁鼓长毛奥秘背后的有趣的故事吧——
本人在云霄阁采访田背村村民刘其兴截图


    本人在2006年1月下旬回到老家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时,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怪事”——一个用了20年的大鼓的鼓皮(马皮?牛皮?)在几年前竟然又长出又长又黑的新的马(牛)毛来了!我近年已经好几次回乡都听说此事啦,这次我想乘回家过年的时机深入采访、探秘一下云霄阁鼓长毛的怪事。    其实我在这二、三十年来每年春节前后都要到云霄阁拍照参观,但是在2006年1月20日我再次来到云霄阁时,我不仅带了照相机而且还带上了小摄像机,采访了居住在云霄阁附近的田背村村民时年67岁的刘其兴,刘其兴给我介绍了云霄阁的历史,以及前几年原云霄阁的管理员刘学喜最早告诉他云霄阁二楼的马皮鼓长毛的奇怪事件,我对刘其兴的最初采访的DV资料大约有30分钟。    春节过后,2月中旬,我回到了北京,一天晚上20点我习惯性地收看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节目时,我想也可以把云霄阁鼓长毛的新闻线索提供给《走近科学》节目,于是过了几天我把自己拍的云霄阁的DV资料送到了CCTV—10 《走近科学》节目办公室,栏目记者陈沫等观看了我的DV资料之后,也感到有些惊奇,于是她在办公室简单采访了我,我也希望通过《走近科学》节目揭开云霄阁鼓长毛这件“怪事”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事实真*相。
2006年5月央视《走近科学》节目《“鼓”惑人心》截图








本人来到《走近科学》节目办公室














    此事引起《走近科学》节目编导的极大兴趣,栏目记者陈沫和摄像师当即决定去福建采访做专题节目。他们首先飞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访了学院的几位教授,陈沫记者把我提供的云霄阁老鼓长毛的DV资料给几位教授、专家看,教授们也有些吃惊。记者陈沫与摄像师来到田背村采访了本人前期在DV资料中采访过的村民刘其兴,刘其兴向记者详细讲述了云霄阁马皮鼓近年来长毛的奇怪事件,并且回答了央视记者的许多质疑提问,记者还采访了田背村的其他几位村民,然后记者陈沫又带着一小片云霄阁老马皮鼓皮毛到永定县采访了游氏作坊的师傅,师傅们说田背村云霄阁的老鼓是他们制作的,但是那不是马皮鼓而是牛皮鼓,后来记者陈沫又带着这一小片云霄阁老牛皮鼓皮毛回到到在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请教授仔细探究了这片牛皮鼓皮毛,回到北京后记者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有关的专家、教授,最后制作成了上下集片长为60 分钟的标题为《“鼓”惑人心》的科学类记录片,于2006年5月底播出,以后还在央视多次重播。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在3月份回京后,就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今天》节目观察员的身份,同时把自己拍的云霄阁老鼓长毛的DV资料送到该节目组,并且节目很快就在《看今天》节目中播出啦。
中国教育电视台《看今天》节目截图




   央视科教频道《科技博览》节目记者陈雅丹又到首都经贸大学补充采访我,后来该节目又用《走近科学》同样的素材编辑播出了10分钟的《科技博览》节目《鼓上真的能长毛吗》。    以下为CCTV《科技博览》报道的文字版:刘增荣是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报编辑部的一名编辑,前些日子他刚刚从福建老家探亲回来。说到这次回乡,刘增荣还遇到了一件令人吃惊的怪事,回老家探亲,发现鼓上长出了毛。         回到北京后,刘增荣便拨通了科技博览栏目的热线电话,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来弄清鼓长毛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接到电话后记者便立即来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找刘增荣当面探讨此事。
  看到刘增荣在现场拍的DV资料,记者也感到很惊奇,并决定亲自到现场去探个究竟。
  按照刘增荣在地图上所指明的路线,记者首先来到了福建省的龙岩市,然后又赶到了位于龙岩市西侧的上杭县,上杭县的下方有一个中都镇。刘增荣所说的那面鼓就来自于这个中都镇的田背村。
  田背村有一个县级(2009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叫云霄阁,在云霄阁的二层挂着一面大鼓,它是当地人在1988年的时候买回来的。然而历经沧桑十余年后,大鼓居然长出了毛。
   由于田背村经常下雨,气候比较潮湿,所以当地村民就怀疑鼓面上长出来的东西可能是霉毛。
央视《科技博览》节目截图














   到底是不是霉菌呢?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记者让当地村民从鼓面上拔下来几根毛,把它带到了中科院的微生物研究所,请专家来帮助鉴定一下。    我们所说的霉菌实际上就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思就是“发霉的真菌”。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都会长出来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虽然构成霉菌营养体基本单位的菌丝也是一种管状的细丝,但那只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而肉眼很难看到。所以无论从外观和内部构造上,霉菌与与鼓面上所长出来的东西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既然鼓上长出的东西不是霉菌,那它会不会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呢?
  那植物来讲呢就更不可能了,因为植物它一般由种子来繁殖,它要发芽,它要生根,所以在这上面它就附着不了。
  排除了霉菌和植物的可能性,鼓面上长出来的东西还会是什么呢?专家们把鼓毛放在了高倍显微镜下,然后通过放大检查,切片、焚烧等一系列检测手段,最得到了答案。
  从鼓毛的外形外观和内部结构上分析,都与动物的毛发相一致,而且与牛毛最为相似。左边的这几根就是鼓毛,而右边的则是真正的牛毛,从外观上看他们几乎毫无差别。
  通常情况下皮革一旦脱离活体,上面的毛囊和四周的毛细血管就会失去生命力。另外,由于在做鼓的时候,为了能够让皮革具有张力和柔软性,所以在鞣制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诸如芒硝水之类的化学物质来浸泡皮革,在这种情况下毛囊和四周的毛细血管就更没有存活的希望了。那么这样一来鼓面上就不可能再长出新毛来。
    采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这个我想是这样的,当时做这个鼓的时候啊,这个毛不可能刮的很干净然后呢在不干的情况下,就是又把它绷到鼓上面去,它时间长了以后呢,因为由于我说的这个(毛发),它是蛋白质组成的嘛,他还是韧性很强的,甚至有些毛啊都带有角质化了,所以说它很结实,那这样的话通过干了以后,它有的毛就慢慢翘起来了,这翘起来以后有时候时间长了以后,这个空气里面啊也可能有灰尘啊,有尘埃这些东西,它可以附着在毛上面去,然后呢等于增加了这个毛的几率多了,就增加了毛的颜色不是加深嘛,它和鼓的这个面上的(颜色)来讲呢,好像呢你猛然看起来这上面就长出什么来了。”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都存在着偶然性,也许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人们却往往都忽视了事物的变化过程,当结果出现时可能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目前,专家对于鼓长毛这件事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释那就还需要专家们的进一步探究了。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后,福建电视台、龙岩电视台、青海电视台甚至韩国的电视台记者都陆续来到田背村采访了村民刘其兴,并且播出了相关的节目。2012年6月19日青海电视台《丁点真*相》节目播出了关于云霄阁老鼓长毛的节目。    自从央视《走近科学》《科技博览》等播出关于云霄阁老鼓长毛的科学探秘节目以后,闽西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的云霄阁就闻名天下啦,平时尤其是春节期间都有来自中都镇甚至上杭县、龙岩市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探究云霄阁那个长毛的老鼓,同时在云霄阁和中国传统村落田背村流连和拍摄留影。

全部回复

只看楼主 倒序排列
正在加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