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互联网 > 正文

印度洋地震海啸大灾难 Blog揭露第一手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3:59 ZDNet China

  CNET科技资讯网12月29日国际报道 就忠实呈现南亚海啸灾情的报道而言,网络日志(blog)的威力无与伦比。

  让网友发布个人日志的网志领域(blogosphere),早就是痛批时政和恶质媒体的网络论坛。但在南亚惊传海啸大灾难之后,网志更成为即时报道灾区消息的传播渠道,以及合作救灾的媒介。

  上Thiswayplease.com ,可目睹一帧令人怵目惊心的照片,上头显示一艘蓝色的船撞上斯里兰卡Jaffna海濒的棕榈树。张贴这帧照片的Fred Robart写道:“整条东海岸上,每一栋房屋和渔船都被冲毁。懂得并爱惜海洋的人们,现在则谈之色变,露出惊恐和沮丧的神情。”

  在Sumankumar.com,投书者Nanda Kishore 提供在印度Chennai 拍到的第一手灾区照片,并附上评论:“有的水深及臀,有的淹到胸部,有的惨遭灭顶以致窒息。不分男女老少,所有的人都忙着逃命。那真是恐怖的景象。死伤者太多,救难人员照顾不到所有的人。死者只好弃置地上,半数幸存者则被送往安全地点。”

  他的贴文附上一张横陈在人行道上的尸体,旁边则有只水牛走过。他说:“现在看来似乎早有预兆。因为根据印度教的神话,死神(Lord Yama)就是骑着一头水牛。”

  与许多灾情报道网志连结的BoingBoing.net网站编辑Xeni Jardin 说,在灾区现场目睹一切的网志作者,似乎比事后派往灾区报新闻的探访记者更深受这起灾难影响。

  “他们运用其他媒体所不能及的方式,通过真实的心声、未经修饰过的观点以及丰富的在地报道,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此事件的冲击,”Jardin 说。

  这使得网志变得令人非看不可,纽约大学文化通讯助理教授Siva Vaidhyanathan说。本身也是网志作者的他说,一得知灾难发生,“我马上去看网志,而不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那感觉就像是,现在我们在全球各地都布满了眼线和耳朵。”

  Worldchanging.com 的网志作者当中,有些人就住在海啸侵袭的地区。海啸来袭之后,他们随即开始讨论救援方法。南亚的网志族成立海啸救援网(Tsunamihelp.blogspot.com),引导民众连上救援组织。

  家住西雅图的worldchanging.com 编辑Alex Steffen说:“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在此地可做一些事。我们可把点连成面。‘这种热忱是我前所未见的。令人动容,而且深具启发性。“

  《聪明暴走族:下一波社会革命》一书作者Howard Rheingold说,运用网志号召人道援助,是网志想当然耳的下一步。他说:“若你能号召聪明暴走族发动政治抗争、选举或城市表演艺术,当然也能让聪明暴走族共襄救灾义举。”他的书谈到如何运用文字简讯这类互动技术聚众组成特别的联盟。

  一位网志老手说,他起初对网志上的灾情报道“有点失望”。加州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理事Paul Saffo说,在数字相机和高速数字网络普及的今天,他原以为会看到更多第一手的现场实况摄影和分析。但后来想想才察觉,在灾情严重的地区,信息难以取得,而且把数字影像传上网络仍然需要庞大的资源,“这让我领悟到,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BoingBoing网志作者Jardin说,网友上网常争辩网志会不会取代主流媒体,那种问题没有意义,有如问一个蠢问题:“农产品市场会不会取代餐厅?”她说:“前者是丰富的、未经加工的原物料,后者则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

  她认为,网志对海啸灾情的报道,“比较呈现原貌,也比较即时”,但在可信度上仍有所不足,而公信力正是老字号媒体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网志领域乏人监控品质,”她说:“前者不会取代后者,但我认为两者并存,对任一方都有益。”



新浪科技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