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限舟山”从好看内容到有用平台

刘志专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电视、电台、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业绩下滑非常明显,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地市级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在这场变革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冲击。为适应新的生存发展环境,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部署,舟山广电在强化“一云一网六集群”的顶层战略方向的同时,坚持以内容为根本,以“新闻+服务”的策略来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媒体服务平台,通过信息产品立体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来实现媒体价值最大化,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以新闻为突破口,打造具有广电特色的服务新平台
  为发挥市级主流媒体的权威及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台内新闻媒体资源,推动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舟山广播电视总台于2015年2月上线了无限舟山移动客户端,围绕以无限舟山APP为产品核心轴,聚合了台内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刊杂志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网站、自媒体号等20多个子产品形成矩阵,以联合互补的方式打造“无限舟山”品牌。目前无限舟山APP积累用户超过14万,舟山广电新媒体总粉丝量突破了70万。
  1.建立全媒体采编平台,追求新闻时效。
  舟山广电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首先理顺内部各媒体间的新媒体产品组织关系,研究制定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建立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协作流程、共享例会制度以及新媒体激励考核办法,全媒体发布遵循7X24小时全天候发布机制。记者第一时间将主要新闻素材发送给新媒体平台,确保新闻的时效,新媒体编辑收到素材后,会根据不同平台受众的阅读习惯注重写稿表述的区别,对采集的图文及视音频原始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再编辑,并按照各级平台传播速度的快慢先后以及发布时间来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诉求。全媒体发布顺序一般遵循第一级是无限舟山APP,第二级是微博号,第三级是微信公众号,第四级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2.立体全景的呈现手法,突破信息碎片化与鲜活不足的局限。
  新媒体编辑对每一篇稿件都要求从不同角度加工制作,尽量通过图文、图表、语音、视频来表述呈现,鼓励前线记者多用专业语音播报、视频和高清图片来爆料,编辑多以新闻+话题的写法引导用户参与,最大程度地追求新闻服务化,服务新闻化,提升信息的价值,突破信息碎片化及鲜活不足的局限,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其中“无限通・直播”是舟山广电打造的一款轻快移动产品,能实现多机位现场画面网络直播,同时融合官方图文直播,也能让用户参与直播及多种互动,这种技术的应用为还原事件现场,多维度了解台前幕后精彩瞬间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全方位展现平台。今年,无限舟山开启了大密度的直播报道,包括图文直播和网络视频直播,比如“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交通微电影颁奖典礼等等。“舟山市第十六届老年文化艺术周开幕式”全媒体大直播就是采用这种多视角直播的方式,我们采用了3台摄像机经导播台直播现场,1路手机拍摄后台花絮,用户可根据喜好自主选择切换视角;同时小编还采用图文播报方式带大家串场各流程亮点与细节,这种宣传手段有效提高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可看性,也触动用户参与互动及前往现场的欲望。目前舟山广电新媒体平台还与新华社、腾讯、网易、花椒等中央及国内知名大平台合作,提高了舟山相关事件和活动在全国的知名度。
  3.透过新闻看思想,树立舆论引导公信力。
  在这个全媒体、开放性的时代,网评也从传统单一走向了主流。“无限舟山”今年7月开辟了“观沧海”时评频道,主要围绕国内、身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社会现象展开评论,用犀利的语言和独到的观点深度解读,深入浅出地让网民达到透彻了解事件真相的目的。目前文章来源主要是本地知名作家的投稿、约稿与转载,链接国内知名网评栏目文章,这种资源的整合对“无限舟山”本身来说也是一种宣传与服务。下一步平台考虑开放投稿机制,从实际工作及现实生活中寻找群众关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列入选稿范围,并完善评论呈现形式,注重与用户的双向互动,真正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追求内容必看是媒体生存的制胜法宝,而追求必用才是平台生存的秘密武器。对用户而言,最终核心还是依靠内容信息的丰富、便捷和实用,至于是谁在供应这些服务,用户并不是那么关心,所以平台重要的使命是以要强大的内容整合商的角色去提升服务供应能力,这也恰恰是我们作为本地媒体的发展机遇所在,我们在平台运作的过程中只要有好的思路,好的产品,好的模式,好的执行,我们就能赢得用户认可,我们就能找到最优的转型发展路径。
  二、以服务为敲门砖提升用户粘性,打造民生服务新平台
  “无限舟山”因承载着新区民生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而被写入舟山“十三五”规划建议,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设计与运营过程中,平台注重结合台里精品民生服务栏目,引入多元化的公共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目前,舟山广电正在开展与市经信委、市信息中心、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舟山医院、市公交公司、各大银行、各电商园区等单位的合作,以期把政务及民生服务资源接入平台,构建“政务+生活”服务圈。其中“无限舟山・牵手公益”移动互助子平台就是与市民政局合作的成果,线上先后推出了联盟互助,网上答疑,微心愿,随手捐等功能,受理疑难问题592件,实现特困群体微心愿157个,筹集善款超过4万多元,受益人群超过 16000 人次,特别是线下公益帮扶以电视品牌栏目《汪大姐来了》为引领,市民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另外,“求医挂号服务”实现了市民无需排队等候即可线上挂号与远程取单的心愿。“实时公交”实现了本岛100多条公车线路的实时信息的接入,为市民提供线路、站台、换乘、定位查询等功能,方便用户择时出行。平台还提供有干部学习教育、中高考成绩查询、实时路况、普陀山观音祈福、金融理财、法律咨询、天气播报、特殊气象下的实时台风路径查询、社保、违章等多类民生服务信息查询,“无限舟山”作为推进“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的连接器,下一步我们也希望更多与民生相关部门深度合作,实现数据共享与互通,帮助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的形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三、以无限通为技术应用模式,打通服务与群众“最后一公里”
  舟山广电在新闻和服务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布局地方服务和产业。依托无限舟山品牌载体,运用台里新近研发的“无限通”技术来帮助政府和企业以最低成本快速搭建移动平台,实现与合作伙伴同在“互联网+”时期的弯道超车。“无限通”是舟山广电今年自主研发的新型移动自助轻应用,可适配Ios,Andriod等多种系统,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改变了原生APP重装的问题,所搭建的移动平台可实时升级更新而无需下载,不仅能独立运行,也能嵌入在比如APP、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号等新媒体平台运行,通过与各大平台合作有效实现流量导入和信息扩散传播。舟山广电正是运用这种技术模式实现各行各业政企集群APP的建设,其主平台不仅能有效实现信息上传下达,更能通过数据的积累与沉淀,打破政府、社会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增强横向、纵向协作,通过互联互通,集成和大数据应用等开发更多实用民生应用,打通服务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媒体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舟山广电必须在发散的思维中进一步寻找、明确新媒体的市场定位,强化“新闻+服务”的有机融合,不断打造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实用服务产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也不断为经营创造价值,让舟山广电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舟山广播电视总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