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端礼《行香子》

2022-11-01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晁端礼《行香子》晁端礼

晁端礼

别恨绵绵。屈指三年。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鬓,我已华颠。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小庭幽槛,菊蕊阑斑。近清宵、月已婵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园居图(局部)【明】仇英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屈指:弯着指头计数。②霜鬓:白鬓。鬓(bìn),长在脸两侧耳朵前面的头发。③华颠:白头,指年老。④不堪:经受不起。⑤槛(kǎn):栏杆。⑥阑斑:色彩错杂鲜明。⑦清宵:清静的夜晚。婵娟:形容月色明媚。⑧斗(dòu):斗酒,比酒量。樽(zūn):古代的盛酒器具。

鉴赏 本词写词人与朋友阔别多年后重逢,二人在月色下赏花、把酒谈心,感慨时光流逝,叹息之余又共同祷告,愿花好月圆,福寿延年。上阕渗透浓郁的苍桑之感,感情受到抑制,跌落低谷。下阕一改上阕的低沉情绪,终以一种潇洒乐观的态度结束全篇。

上阕写和分别多年的友人相见的情景。至二人从前别后,词人的离愁别绪一直绵绵不绝,一直持续到俩人再相见的那一刻。此刻屈指一算,分别也算有许多年了。词中的“三年”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三年,“三”在古语中表示多的意思。虽然分开已久,但“再相逢”时,二人“情分依然”,友谊依然,交情依然,感情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只是此刻的二人一个已经“初霜鬓”,一个已是“华颠”了。“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一句中“其间”指二人分离期间。此期间二人分别在异地孤独生活,失去挚友、失去知音的生活自然会生出许多“恨”来。而此时此刻,这些“恨”都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词中感情跌落至低谷。

下阕描绘二人重逢时安逸静美的场景,反映了词人的心境在经历一番起伏后,达到一种平静的状态。幽静的庭院栏杆、色彩鲜明的菊花、清静的夜晚、明媚的月色,构造了一幅宁逸安详的画面。如此美景,又逢知己,自然要饮酒畅谈,要“斗樽前”,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朝有酒今朝醉”(晏殊《秋蕊香》),而“莫思身外”事了。此句与唐牛僧孺《席上赠刘梦得》“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樽前见在身”有相通之处。至此,全词的感情由上阕的低谷走上一个高峰,词人摆脱了先前的低沉情绪,心中充溢着豪情。末句“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花好月圆、身强体健、安享晚年。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有相似的情怀。从中也可以看出词人暮年的生活态度,渴望一种平稳安逸的天伦之乐。

全词情感虽曲折起伏,但其情真意切,往往动人肺腑。末句写得尤有深意,表面看只是平淡的祝愿,没有强烈感情的抒发,但实际上却是作者看破人生百态、悲欢离合后的沉静与安宁。(刘钱妮)

链接 北宋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此节日恰值三秋之半,故称“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故又称“月夕”。古时例于是夜举行迎寒、祭月仪式,然至唐代已演变为赏月。北宋时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赏月之举亦更普遍。节前,京城酒店皆重新结络门面彩楼,出售新酒,市民竞相购饮,至十五日中午,常销售一空。中秋夜,城门弛禁,人们或结饰台榭,或争占酒楼,通宵赏月。南宋时此风更盛,吴自牧《梦粱录《中秋》:“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当时焚香拜月的习俗也颇流行,京城居民“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金盈之《醉翁谈录》)。有些地方赏月时还融入赏灯之俗。南宋时例于钱塘江上放羊皮小水灯,名“一点红”,数十万盏小灯飘浮水面,烂若繁星。广州地区,各家皆以竹条扎灯笼,中秋夜悬于高竿或瓦檐露台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宋代,月饼已成为节日佳品,观潮、赏桂之风亦极兴盛。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