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清图解1:详解消化系统高清图!(收藏保存)

 保和堂 2023-04-09 发布于河南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其中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1.结肠X线(钡剂灌肠造影)

图片


2.消化系统地铁线路图

图片

3.一图了解消化系统疾病

4.肝脏分段3D示意图

图片

图片

5.

图片


图片

图片


6.
不同部位大肠癌的手术切除范围

图片
7.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图片

8.腹股沟斜疝 & 鞘膜积液
图片

图片



9.胆石性胰腺炎
图片

10.腹痛的常见原因

图片

11.肝硬化的常见表现
图片


12.肝移植示意图
图片

13.机械性肠梗阻的原因
图片

图片



14.各种急腹症的疼痛特点
图片

15.

图片

1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经颈静脉在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间置入可扩张的金属支架,在肝内建立门体分流,达到降低门脉压的目的。
图片

17.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图片

18.克隆氏病VS溃疡性结肠炎
图片

19.阑尾位置变异
图片

20.结直肠癌分期

图片

图片



21.内痔、外痔与混合痔,以“齿状线”为分界线
图片

22.倾倒综合征常见表现
图片

23.常见疝气
图片


24.消化道的液体平衡
图片

25.
图片


26.小肠出血和梗阻的常见原因
图片

图片



27.胰腺癌的经典手术:Whipple术
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原图片作者资料均保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参与消化。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咽峡和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初步消化,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储存和排泄粪便)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支撑及容纳粪便的作用)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图片

什么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来完成的。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消化又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使消化了的食物成分与消化管壁紧密接触而便于吸收,使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化学性消化是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是同时进行、互相配合的。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的机械性消化,各种营养成分逐渐被分解为简单的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吸收。因此,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只留下难于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大致(化学)消化及吸收:

淀粉:在口腔内由唾液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消化为葡萄糖。全部被毛细血管吸收

蛋白质:在胃中由胃液初步消化为蛋白胨,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消化为氨基酸。全部被毛细血管吸收

脂肪:在小肠中由肠液及胰液消化(胆汁促进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部分被毛细血管吸收,大部分由毛细淋巴管吸收。

老年人消化道结构上有何特点,功能有何改变

附:中气篇

中气乃是圆旋之气,是一身气机升降出入之动力

中气并非是如气球般固定不动的气团,乃是一团旋转的无形之气,其形如漩涡。

试观杯中之水,旋之则有升降浮沉,“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医学之理自明矣。

漩涡之中心下降,即是胃气,胃气之所以能降缘于此漩涡,中气旋转才有气之升降浮沉,形成四维一一本火金水之气。

中气旋转在不同的位置,升降浮沉不同的时相,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一一暖热凉温,古人取象比类名之日:木、火、金、水,这些性质与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相应,与东南西北四维所候相应。中气所寄之中央名之日土,因土之气厚重,能生养万物,木火土金水是谓五行,然而四维(木火金水)皆由中气一气圆旋所化,故日“土为四象之母”,“土生四象。

人身中气旋转,则四维升降

一身气机升降出入之动力皆缘于中气。

中气无处不在,其小无内,其大无垠

善言天者必验之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之于今”,否则圆运动的理论就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彭子在《生命字宙篇》详尽地论述了圆运动的理论。

其大无垠

曾有古代圣人言“诸世界乃大风轮所持”。今天的科学已发展到能够验证一些古人的学说,今天科学家发现我们生活的银河系就是一个大的满,无数的星座组成的四条旋臂在不断地旋转,太阳系就在其中的一条旋臂上,而太阳系本身就是周而复始地圆运动着,太阳围绕银河系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其他行星也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

这就是圆运动的规律“其大无垠”。

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亦是地球围绕太阳圆运动的时相节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故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一日之中,太阳东升西落亦是一圆运动。

其小无旋

中气的圆旋运动无处不在,不但大的天体运动是遵循圆运动的规律,小到人体内的每个细胞均有气机的升降浮沉圆运动。

图片

人体内在统一的中气运旋中,又有许多小的气的漩涡,如同银河系中的各个星系一样,肝心脾肺肾五脏各是一个气机的漩涡,古代有圣人称之谓风轮。

肝木之风轮称为木轮,肝木有独立的气机升与降。肝木因中气之升而有生发之作用,即是肝木之升,肝木之下降谓疏泄,疏是疏导,泄即

是泄浊之意,硫泄即是肝木降而产生的作用。

心火之风轮亦有独立的气机升与降。心火有煊通之作用,心之升为煊,煊即是敷布阳气,主神明,君火以明。心火之降即是通,通调血脉。心火在整个中气的圆运动中是升极而浮,趋向下降的。

肺金之风轮亦有独立之升降。肺金之升,能敷布阳气,司皮肤汗孔之开,肺之降敛,能收阳气使归于下,在整个的中气圆运动中肺金的作用是敛降的。

肾水之风轮亦有独立的升降,司肾水之封藏、开合、涵木。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化为有形后天之精,是生命体的全息,能繁衍生息。

脾土之风轮亦有独立的升降,主运化。化就是化五谷为精微,运就是把此精微输运至血脉,以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脾之降能把水湿运至水道。

细而分之,无处不有气机的升降,故无处不有圆运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