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精选
既然每个人的ip地址都不一样,那一台主机怎么通过ip地址找到另一台主机的呢,茫茫人海,不可能一个个查找把,所以就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和分配这个ip地址,看看以前怎么分的地址(了解) 网络号由你所连的网决定,学校的局域网,公司的局域网,城市的广域网等,就是相当于先市、在区、在到村这样的。跟快递一样,你ip地址肯定也得这样分,先找到大的,然后慢慢一层层找下去。 A类地址:网络号有8位,第一位固定为0,127种,主机号有24位,那么就能给该类地址划分16777215个ip地址,也就1千多万个地址,意思就是比如你需要组建一个有1千多万台主机的网络, 那么你就要去分配一个A类地址,要求给你一个网络号,然后其中1千多万的ip地址就由你自己分配了,最多也就只能分配127个这样的网络 B类:网络号、主机号16位,就能有65535个网络号和65535个主机号了。 C类:网络号有24位,也就能够分配1000多万个网络,但是主机号只有8位,也就是只能够自己分配254台主机最多 D类:用于多播,多播后面讲 E类:留着以后用 这就是我们老早以前所使用的ip地址,就是这样分的,这样看起来很合理啊,你看B类中,有那么多种,肯定够分了把,但是会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C类地址只能分配254台主机, 现在中小型网络那么多,都超过了254台电脑,如果A公司有1000台电脑,那他肯定要去分配B类地址,就造成了几万个的ip地址浪费了。这显然不是很合理。 === 划分子网 = 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这是ip地址分类的第二大步,中间加了一个子网号,这样就加大了对上面的A类和B类地址的使用率。也就减少了A类和B类地址的浪费,但是也有问题就是C类地址不管怎么划分, 他所容纳的主机太小了,随着网路的扩增,人人度使用电脑,那么A类和B类迟早度会用光,所以就用到了我们现在的IP地址。 无分类编址 = 网路前缀+主机号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用的ip地址的算法。 这个一看,跟第一种分类编址一样呀,其实很大的不同就在于分类编址的网络号不能变,是固定长度,而无分类编址通过网络前缀可变化,就能根据你需要多少个主机号来自由给你分配网络前缀了。 网络前缀:也就是用不定长的一连串1来表示ip地址的网络号。什么意思呢? 网络前缀:255.0.0.0 ip地址:192.168.1.1 那么该ip地址的前8位就属于网络号。 网络前缀:255.224.0.0 ip地址:192.255.1.1因为255是8个1,224是111 00000 ,所以前11位表示网络号,也就是这个ip地址是处于192.224.0.0这个网络中,在这个网络中,能包含21个1转换为10进制这么多的主机。 这个网络前缀我们也称子网掩码,所以现在知道ip地址和我们的子网掩码什么意思了吗。 例如:已知ip地址141.14.72.24,所在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试求其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255.255.192.0 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 ip地址:141.14.72.24 10001101,00001110,01001000,00011000 所以根据子网掩码知道ip地址的前18位为网络号,网络地址就为:10001101.00001110.01 所以根据子网掩码知道ip地址的前18位为网络号,网络地址就为:10001101.00001110.01000000.00000000转换为10进制就是141.14.64.0,能够存纳14位1也就是16383台主机。 (别问我怎么算的,肯定拿二进制转换器啊,不可能自己手算把,哈哈,二进制转10进制这么多怎么手算呢,记住特殊的,8个1就是255) 网络层实现数据包的选路和转发。WAN(广域网)通常使用众多分级的路由器来连接分散的主机或LAN(局域网),因此通信的两端通常不是直接相连的,而是通过多个中间节点(路由器)连接的。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这些中间节点,以确定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路径。同时,网络层对上层协议隐藏了网络连接的细节,使得在传输层和网络应用程序看来,通信的双方是直接相连的。 下面三个名词的概念需要区分一下: 主机:配有IP地址,但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 路由器:既配有IP地址,又能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 节点:主机和路由器的统称 网络层最核心的协议就是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IP协议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来决定如何投递它。如果数据包不能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那么IP协议就为它寻找一个合适的下一跳(next hop)路由器,并将数据包交付给路由器来转发。多次重复这个一跳一跳的过程,最终将数据包交送给目标主机,或者由于发送失败而被丢弃。 网络层另一个重要的协议是ICMP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它是IP协议的重要补充,主要用于检测网络连接。 本文先来了解一下网络层的IP地址是怎么来划分的。 IP地址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网络号:保证相互连接的两个网段具有不同的标识 主机号:同一网段内,主机之间具有相同的网络号,但是必须有不同的主机号 不同的子网其实就是把网络号相同的主机放到一起 如果在子网中新增一台主机,则这台主机的网络号和这个子网的网络号一致,但是主机号必须不能和子网中其他的主机重复 DHCP(自动分配IP):能够自动地给子网内新增主机节点分配IP地址的一门技术,一般的路由器都有DHCP功能,因此路由器也可以看做是一个DHCP服务器。 路由器的插口的名称 WAN口:插宽带的口 LAN口:插网线的口 下图是之前提出的一种划分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方式,现在已经不用了,ABCDE类的前几位都是有规律的 为什么现在不用,是因为大多组织申请B类网络地址,导致B类很快就分配完,A类却浪费了大量地址 针对以前的这种分配地址的方式,现在用的是CIDR的划分方案 引入了一个额外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正整数,通常用一串“0”来结尾 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操作,得到的结果就是网络号 网络号和主机号的划分与这个IP地址是A类、B类还是C类无关 划分子网的例子1 IP地址 140.252.20.68 8C FC 14 44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FF FF FF 00 网络号 140.252.20.0 8C FC 14 00 子网地址范围 140.252.20.0-140.252.20.255 划分子网的例子2 IP地址 140.252.20.68 8C FC 14 44 子网掩码 255.255.255.240 FF FF FF F0 网络号 140.252.20.64 8C FC 14 40 子网地址范围 140.252.20.64-140.252.20.79 特殊的IP地址 将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全部设为0,就是网络号,表示这个局域网 将IP地址中的主机地址全部设为1,就称为了广播地址,用于给同一链路中相互连接的所有主机发送数据包(ARP协议中就用到了) 127.*的IP地址通常用于本机环回(loop back)测试,通常是127.0.0.1 增加IP地址数量的方法 动态分配IP地址:只给接入网络的设备分配IP地址。因此同一个MAC地址的设备,每次接入互联网中,得到的IP地址不一定是相同的。 NAT技术(重要),这在之后的文章中会有讲到 IPv6:与IPv4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协议,它用16字节的128位来表示一个地址 私有IP地址和公网IP地址 10.*:前8位是网络号,后24位用来表示主机号,一共是2^24=16777216个地址 172.16--172.31.:前12位是网络号,一共是2^20=1048579个地址 192.168.*:前16位是网络号,共65536个地址 包含在这个范围中的,都称为私有IP,其余的全是公网IP 一个路口器可以配置两个IP地址,一个是WAN口IP,一个是LAN口IP(子网IP) 路由器LAN口连接的主机,都从属于当前这个路由器子网中 不同的路由器,子网IP其实都是一样的(通常都是192.168.1.1),子网内的主机IP地址不能重复,但是不同子网之间的IP
查看更多

网络ip_视频

视频聚合
全部1.2万条

【图】先入为主 IP网络监控仍是主流

360图片
最新嘿科技
没有更多结果了~